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 平均数
第1课时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过程方法 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教学活动 一、回顾
某校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评定分为A,B,C,D四个等级(注:等级A,B,C,D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学校从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20-1-2所示).
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随机抽取的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D等级人数的百分率和D等级学生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2)若该校九年级学生有800名,请你估计这次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中,成绩达到合格以上(含合格)的人数大约有多少. 解:(1)因为1-30%-48%-18%=4%,所以D等级人数的百分率为4%. 因为4%×50=2(人),所以D等级学生有2人. (2)合格及以上人数为800×(30%+48%+18%)=768. 所以成绩达合格以上(含合格)的大约有768人.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85+78+85解:甲的平均成绩为=80.25,
4
73+80+82+83
乙的平均成绩为=79.5.
4
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用算术平均数来衡量他们的成绩合理吗?如果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应该录取谁呢.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又应该录取谁呢?
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对于一组数据怎样求平均数呢?(多媒体出示) 1.已知一组数据1,2,3,4,5,这组数的平均数是2.已知一组数3,3,2,2,2,5,5,6,4,8,这组数的平均数是1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能说说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吗?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1+x2
n
+„+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读作x拔.
3.某射击运动员的10
有位同学按如下方法计算平均成绩:你认为这样计算正确吗? 【探究2】
7+8+9+10
=8.5.
4
在一次会操比赛中,
):(多媒体出示)
(除不尽的四舍五入保留1位小数)
评分规则2:学校认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将领操员、服装统一、动作整齐三项得分按1∶2∶2的比例确定各班的成绩.
[师生活动] 师生交流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并归纳总结: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
10×1+6×2+8×2
赋一个“权”.如例题中1,2,2分别是领操员,服装统一,动作整齐三项成绩的“权”1+2+2
(1)班三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思考:能把这种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推广到一般吗? x1w1+x2w2+„+xnwn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x=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w1+w2+„+wn
评分规则1:根据三项得分的平均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名次.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某次体操比赛,
六位评委对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 9.5,9.3,9.1,9.5,9.4,9.3. (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
(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例2 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成绩分别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师生活动] 师生交流,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思路. 【拓展提升】
例3 (1)试求这批零件质量的平均数; (2)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吗?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当堂训练】
我校对初中毕业生根据综合素质、考试成绩、体育测试这三项得分按4∶4∶2的比例评定毕业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毕业生”,(1)小明、小亮谁能达到“优秀毕业生”水平?谁的毕业成绩更好些? (2)升入高中后,请你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给每人提一条建议. 小结与作业:
小结:(1)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加权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权的作用是什么?
权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权的改变一般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作业:教材第113页练习第2题.
【教学反思】
通过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利用数据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设置问题情景时,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活动贯穿课堂教学.
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掌握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考虑到学生初学加权平均数,应再引导学生自行举例,加深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公式、“权重”意义的理解.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加权平均数,以弥补本课时的不足.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安全提示:严禁管制刀具进入校园.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 平均数
第1课时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过程方法 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教学活动 一、回顾
某校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评定分为A,B,C,D四个等级(注:等级A,B,C,D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学校从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20-1-2所示).
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随机抽取的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D等级人数的百分率和D等级学生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2)若该校九年级学生有800名,请你估计这次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中,成绩达到合格以上(含合格)的人数大约有多少. 解:(1)因为1-30%-48%-18%=4%,所以D等级人数的百分率为4%. 因为4%×50=2(人),所以D等级学生有2人. (2)合格及以上人数为800×(30%+48%+18%)=768. 所以成绩达合格以上(含合格)的大约有768人.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85+78+85解:甲的平均成绩为=80.25,
4
73+80+82+83
乙的平均成绩为=79.5.
4
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用算术平均数来衡量他们的成绩合理吗?如果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应该录取谁呢.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又应该录取谁呢?
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对于一组数据怎样求平均数呢?(多媒体出示) 1.已知一组数据1,2,3,4,5,这组数的平均数是2.已知一组数3,3,2,2,2,5,5,6,4,8,这组数的平均数是1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能说说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吗?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1+x2
n
+„+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读作x拔.
3.某射击运动员的10
有位同学按如下方法计算平均成绩:你认为这样计算正确吗? 【探究2】
7+8+9+10
=8.5.
4
在一次会操比赛中,
):(多媒体出示)
(除不尽的四舍五入保留1位小数)
评分规则2:学校认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将领操员、服装统一、动作整齐三项得分按1∶2∶2的比例确定各班的成绩.
[师生活动] 师生交流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并归纳总结: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
10×1+6×2+8×2
赋一个“权”.如例题中1,2,2分别是领操员,服装统一,动作整齐三项成绩的“权”1+2+2
(1)班三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思考:能把这种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推广到一般吗? x1w1+x2w2+„+xnwn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x=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w1+w2+„+wn
评分规则1:根据三项得分的平均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名次.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某次体操比赛,
六位评委对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 9.5,9.3,9.1,9.5,9.4,9.3. (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
(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例2 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成绩分别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师生活动] 师生交流,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思路. 【拓展提升】
例3 (1)试求这批零件质量的平均数; (2)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吗?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当堂训练】
我校对初中毕业生根据综合素质、考试成绩、体育测试这三项得分按4∶4∶2的比例评定毕业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毕业生”,(1)小明、小亮谁能达到“优秀毕业生”水平?谁的毕业成绩更好些? (2)升入高中后,请你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给每人提一条建议. 小结与作业:
小结:(1)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加权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权的作用是什么?
权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权的改变一般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作业:教材第113页练习第2题.
【教学反思】
通过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利用数据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设置问题情景时,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活动贯穿课堂教学.
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掌握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考虑到学生初学加权平均数,应再引导学生自行举例,加深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公式、“权重”意义的理解.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加权平均数,以弥补本课时的不足.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安全提示:严禁管制刀具进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