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押阳韵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一作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词语注释

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有是称。

松岛:孤山。

莲花寺:孤山寺。

桡(ráo):船桨。

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

卢橘子:枇杷的果实。

重(zhòng):沉重。

栟榈(bīng lǘ)叶:棕榈的叶子。

战:交相互动。

凉:指水风的清爽。

烟波:湖上的水气与微波。

澹(dàn):安静的样子。

空碧:指水天交相辉映。

参差(cēn cī):高低错落的样子。

倚:靠着,这里有映照的意思。

君:各位客人。

回首:回头。

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语带双关。

评注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前解如写美人,后解如写美人影。金雍补注:五是海,六是宫,然而皆写影也。

《唐诗别裁》:

孤山一路风景,即名画家亦不能到(“烟波澹荡”两句下)。

《唐诗笺注》:

此篇章法又妙。上半是写“西湖晚归”,下半是写“回望孤山”;只“请君”二字是“赠诸客”也。其妙处在第八句与第一句相应,化实为虚;第七句与第二句相应,化板为活。五、六“烟波”即“柳湖”也,“楼殿”即“松岛莲花寺”也。以“澹荡摇空碧”之烟波,映“参差倚夕阳”之楼殿,即所谓“蓬莱宫在水中央”也。然此二句,乃是到岸以后回首望中所见之景,却先举在前,用“请君”字面轻轻倒结,不费半点笔墨,便觉空濛无际。呜呼!诗律至此,微矣,妙矣,岂复老妪之所能解哉!

《唐宋诗醇》:

句法挺健,由字法生新也。“重”字、“战”字、“摇”字、“倚”字俱下得警拔,遂觉全首生动,故曰炼句不如炼字。

《网师园唐诗笺》:

有声画。

《五七言今体诗钞》:

非至西湖,不知此写景之工。

《昭昧詹言》:

此题已如画,诗写景工而真,所以为佳。起二句点题。中四句小、大、远、近分写,皆回望中所见。却以结句回掉点明,复总写一句收足,所谓加倍起棱也。起不过叙点“归”字,而以密字攒炼出之。

《唐诗鉴赏辞典》:

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柳湖,即西湖,因湖上垂柳掩映,故云;松岛,即孤山,因山矗立湖中,故称:莲花寺,即孤山寺,湖中莲花盛开,因而以之形容其美;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波淡荡摇空碧。”“淡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蓬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而孤山寺中又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傅经顺)

卢橘(卢橘)  拼音:lú jú

(1).金橘的别称。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 宋 姜夔 《一萼红》词序:“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金橘》:“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则如金,故有金橘、卢橘之名。”

(2).指枇杷。 宋 苏轼 《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诗:“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 王十朋集注引师尹 曰:“《谈助》云:‘卢橘,枇杷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岭外以枇杷为卢橘子,故东坡云:‘卢橘梅梅次第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卢橘》:“世人多用卢橘以称枇杷。”

澹荡(澹荡)  拼音:dàn dàng

(1).犹骀荡。谓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曲》之二:“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宋 朱淑真 《西江月·春半》词:“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2).犹放达。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宋 陆游 《春晚风雨中作》诗:“颓然耐辱君无怪,元是人间澹荡人。” 清 顾贞观 《秋晓登沧浪亭呈宋中丞》诗:“由来澹荡人,别作流传计。”

押阳韵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一作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词语注释

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有是称。

松岛:孤山。

莲花寺:孤山寺。

桡(ráo):船桨。

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

卢橘子:枇杷的果实。

重(zhòng):沉重。

栟榈(bīng lǘ)叶:棕榈的叶子。

战:交相互动。

凉:指水风的清爽。

烟波:湖上的水气与微波。

澹(dàn):安静的样子。

空碧:指水天交相辉映。

参差(cēn cī):高低错落的样子。

倚:靠着,这里有映照的意思。

君:各位客人。

回首:回头。

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语带双关。

评注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前解如写美人,后解如写美人影。金雍补注:五是海,六是宫,然而皆写影也。

《唐诗别裁》:

孤山一路风景,即名画家亦不能到(“烟波澹荡”两句下)。

《唐诗笺注》:

此篇章法又妙。上半是写“西湖晚归”,下半是写“回望孤山”;只“请君”二字是“赠诸客”也。其妙处在第八句与第一句相应,化实为虚;第七句与第二句相应,化板为活。五、六“烟波”即“柳湖”也,“楼殿”即“松岛莲花寺”也。以“澹荡摇空碧”之烟波,映“参差倚夕阳”之楼殿,即所谓“蓬莱宫在水中央”也。然此二句,乃是到岸以后回首望中所见之景,却先举在前,用“请君”字面轻轻倒结,不费半点笔墨,便觉空濛无际。呜呼!诗律至此,微矣,妙矣,岂复老妪之所能解哉!

《唐宋诗醇》:

句法挺健,由字法生新也。“重”字、“战”字、“摇”字、“倚”字俱下得警拔,遂觉全首生动,故曰炼句不如炼字。

《网师园唐诗笺》:

有声画。

《五七言今体诗钞》:

非至西湖,不知此写景之工。

《昭昧詹言》:

此题已如画,诗写景工而真,所以为佳。起二句点题。中四句小、大、远、近分写,皆回望中所见。却以结句回掉点明,复总写一句收足,所谓加倍起棱也。起不过叙点“归”字,而以密字攒炼出之。

《唐诗鉴赏辞典》:

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柳湖,即西湖,因湖上垂柳掩映,故云;松岛,即孤山,因山矗立湖中,故称:莲花寺,即孤山寺,湖中莲花盛开,因而以之形容其美;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波淡荡摇空碧。”“淡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蓬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而孤山寺中又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傅经顺)

卢橘(卢橘)  拼音:lú jú

(1).金橘的别称。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 宋 姜夔 《一萼红》词序:“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金橘》:“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则如金,故有金橘、卢橘之名。”

(2).指枇杷。 宋 苏轼 《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诗:“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 王十朋集注引师尹 曰:“《谈助》云:‘卢橘,枇杷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岭外以枇杷为卢橘子,故东坡云:‘卢橘梅梅次第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卢橘》:“世人多用卢橘以称枇杷。”

澹荡(澹荡)  拼音:dàn dàng

(1).犹骀荡。谓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曲》之二:“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宋 朱淑真 《西江月·春半》词:“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2).犹放达。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宋 陆游 《春晚风雨中作》诗:“颓然耐辱君无怪,元是人间澹荡人。” 清 顾贞观 《秋晓登沧浪亭呈宋中丞》诗:“由来澹荡人,别作流传计。”


相关内容

  • 董其昌书法[柳湖松島詩][柏堂)
  •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唐代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孤山二咏 宋代苏轼 孤山有陈时柏二株. 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 僧志诠作堂于其侧, ...

  • "跟着诗词游杭州"活动方案(三年级组)
  • "跟着诗词游杭州"活动方案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三年级组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为切实深入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学生了解杭州的秀美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轶事,增进学生爱家乡.爱西湖.爱杭州的思想感情,我们三年级开展"跟着诗词游杭州"活动 ...

  • 白居易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 唐诗赏析栏目为广大白居易唐诗爱好者提供白居易的诗歌精选集,包括主要的白居易代表作品,白居易经典诗歌赏析,白居易最优秀的诗歌鉴赏,白居易诗歌名句精选. ------分隔线---------------------------- 白居易唐诗代表作品赏析1 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唐诗鉴赏 白居 ...

  • 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原文|翻译|赏析
  • 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一],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生色围屏,翠冷松云径[二],嫣然眉黛横[三].但携将旖旎浓香[四],何必赋横斜瘦影[五]. [梁州]挽玉手留连锦英[六],据胡床指点银瓶[七],素娥不嫁伤孤另[八].想当年小小[九],问何处卿卿[十]?东坡才调[十一],西子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 ...

  • 杭州西湖求婚圣地白堤
  • 白堤--如在画中游 钱塘湖春行[xíng]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的"白沙堤",就是今日连接杭州市区与风景区的"白堤&quo ...

  • 行在西湖春天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 行在西湖春天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 ...

  •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最新版)
  •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想内容]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炼字炼词]"几处" ...

  • 浙江杭州西湖导游词
  • 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大诗人白 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 钱塘湖春行赏析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