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被执行有限责任公司注销后申请人的救济途径

被执行有限责任公司注销后申请人的救济途径

李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案情

宁波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备公司)与宁波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在法院组织下,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约定如下:科技公司支付设备公司货款55180元,于2013年12月30日前履行完毕;未履行上述约定的付款义务,则科技公司需再支付10000元的违约金,设备公司有权就上述款项向法院一并申请强制执行。2014年1月6日,设备公司以科技公司没有履行生效的民事调解书为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调查发现,科技公司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且已经于2014年2月17日注销了工商登记,股东为两名自然人。该公司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清算报告载明:根据科技公司的股东会决议,截至清算基准日,公司共有资产32881.59元,负债0元,净资产32881.59元;清算后公司尚有剩余财产32431.59元,经股东会协商同意,按股东实际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另科技公司股东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上,亦明确表示债务已清理完结。

分歧

执行程序中,作为被执行人的科技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股东解散公司,作出清算报告并注销了工商登记,在此情况下,申请执行人的权利当如何救济?

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变更股东为被执行人,在股东接受财产范围内执行。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一条之规定:“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清偿的,可以裁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

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起诉股东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解析

《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一条和《公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均为现行有效之规定,也就意味着两种救济途径同时存在。从效率上讲,变更股东为被执行人的程序无疑更为快捷,但是该程序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充分性上存在以下障碍:一是举证责任分配对债权人不利。债权人需证明股东无偿接收财产及数额,举证难度较大;因为清算报告容易造假,不能排除股东为逃避债务虚报接收财产价值的可能性,依据该报告确定股东责任范围,可能会损害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二是如果股东在其他案件中已经依照《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一条承担过责任,则其可以援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进行抗辩,那么就无法再通过变更被执行人程序执行,申请执行人只能另行起诉。三是执行中的变更被执行人程序,对股东的利益影响较大,一般需在事实清楚而且执行便利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相关证据欠缺,法院不宜适用该程序。四是如果股东无偿接受的财产明显小于执行标的,申请执行人即便变更股东为被执行人也不能获得充分受偿。

而《公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明确的诉讼程序,在效率上低于第一种救济途径,但是在对债权保护的充分性上则有较大优势:一是举证责任分配更有利于债权人。被执行人未履行完义务,即足以证明清算报告的虚假,债权人举证比较容易。二是股东不能援引《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二条进行抗辩。三是通过诉讼程序,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对债权人以及股东都能予以充分的保护。

综上所述,执行程序中,作为被执行人的科技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股东作出虚假清算报告并注销工商登记的情况下,如果申请执行人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股东无偿接受公司财产或者股东无偿接受的公司财产明显小于执行标的的,亦即预期无法通过变更被执行人程序充分实现债权的,宜依据《公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之规定另行起诉股东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

被执行有限责任公司注销后申请人的救济途径

李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案情

宁波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备公司)与宁波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在法院组织下,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约定如下:科技公司支付设备公司货款55180元,于2013年12月30日前履行完毕;未履行上述约定的付款义务,则科技公司需再支付10000元的违约金,设备公司有权就上述款项向法院一并申请强制执行。2014年1月6日,设备公司以科技公司没有履行生效的民事调解书为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调查发现,科技公司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且已经于2014年2月17日注销了工商登记,股东为两名自然人。该公司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清算报告载明:根据科技公司的股东会决议,截至清算基准日,公司共有资产32881.59元,负债0元,净资产32881.59元;清算后公司尚有剩余财产32431.59元,经股东会协商同意,按股东实际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另科技公司股东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上,亦明确表示债务已清理完结。

分歧

执行程序中,作为被执行人的科技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股东解散公司,作出清算报告并注销了工商登记,在此情况下,申请执行人的权利当如何救济?

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变更股东为被执行人,在股东接受财产范围内执行。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一条之规定:“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清偿的,可以裁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

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起诉股东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解析

《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一条和《公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均为现行有效之规定,也就意味着两种救济途径同时存在。从效率上讲,变更股东为被执行人的程序无疑更为快捷,但是该程序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充分性上存在以下障碍:一是举证责任分配对债权人不利。债权人需证明股东无偿接收财产及数额,举证难度较大;因为清算报告容易造假,不能排除股东为逃避债务虚报接收财产价值的可能性,依据该报告确定股东责任范围,可能会损害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二是如果股东在其他案件中已经依照《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一条承担过责任,则其可以援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进行抗辩,那么就无法再通过变更被执行人程序执行,申请执行人只能另行起诉。三是执行中的变更被执行人程序,对股东的利益影响较大,一般需在事实清楚而且执行便利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相关证据欠缺,法院不宜适用该程序。四是如果股东无偿接受的财产明显小于执行标的,申请执行人即便变更股东为被执行人也不能获得充分受偿。

而《公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明确的诉讼程序,在效率上低于第一种救济途径,但是在对债权保护的充分性上则有较大优势:一是举证责任分配更有利于债权人。被执行人未履行完义务,即足以证明清算报告的虚假,债权人举证比较容易。二是股东不能援引《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二条进行抗辩。三是通过诉讼程序,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对债权人以及股东都能予以充分的保护。

综上所述,执行程序中,作为被执行人的科技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股东作出虚假清算报告并注销工商登记的情况下,如果申请执行人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股东无偿接受公司财产或者股东无偿接受的公司财产明显小于执行标的的,亦即预期无法通过变更被执行人程序充分实现债权的,宜依据《公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之规定另行起诉股东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


相关内容

  • 有限公司清算责任纠纷案例分析
  • 有限公司清算责任纠纷案例分析 作者: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张钰炜.尚晓茜 一.基本案情及审理结果 原告一王某甲,无业:原告二王某乙,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职员:原告三王某丙,航天部二院职员:原告四王某丁,首塑新材料公司职员.被告于某,无业,原某有限公司股东. 某有限公司于 1998年8月19日注册成立,公 ...

  • 物权异议登记与民事确权之诉制度中的司法实务问题
  • 在物权法体系下,不动产登记机关只对有关登记事项进行形式审查,而不承担对实体权属争议的确认和实质审查责任,故原告张云海夫妇的权利保护应当通过异议登记和针对泰江公司的诉讼寻求最终处理结果.现提起行政诉讼不仅无益于实体争议的解决,也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 从行政行为的属性看,房屋登记行为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 ...

  • 论公司解散清算制度
  • 论公司解散清算制度 发表时间:2011年07月08日 关键词:公司解散清算 山东-青岛 潘峰 506485616 摘要 公司自股东或发起人合意设立公司并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公司法律人格即建立起来,此刻公司的财产即脱离出资人或股东掌控,公司随即独立享有了其民事 ...

  • 民事判决可以作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依据
  • 作者︱辛坚 赵龙(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原载︱<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18期 [摘要][裁判要旨]行政机关的职权发生转移,继续行使该职权的继受机关为被告:作为房屋登记行为基础的民事法律关系存在争议的,当事人先行解决民事争议,民事争议处理期间不计算在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内:当行政行为重 ...

  • 公司法司法解释全文
  • [公司法司法解释全文]新公司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司法解释 作者:佚名 来源:中顾法律网 点击数: 116200 更新时间:2010-11-13 16:10:43 免费法律咨询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大 中 小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公司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司法解释,及公司法司法解释全文等一系列 ...

  • 公司法(一)(二)(三)司法解释
  • 公司法司法解释(一).(二).(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 2 最高人民法 ...

  • 德阳市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行办法
  • 德阳市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行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

  • 简易注销改革逐步推进 无债权债务企业可轻松销户
  •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要着力稳定工业增长,提高企业效益,特别提到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此前,工商总局已经在国内部分省市组织开展简易注销试点.目前,企业简易注销有哪些新举措?给申请人带来了哪些便利?如何保护相关权利人的 ...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纠纷案件的审理探析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纠纷案件的审理探析 案例索引:(2010)顺法民二初字第02460号 原告:郭富强 被告:佛山市顺德区威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原告诉称,2006年初原告从被告的原股东郭佑华处以56万元的对价取得被告公司5%的股权,但被告一直未发给原告股东资格证明.现原告要求退出公司,由公司向其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