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考知识点复习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复习

1、作者: 诸葛亮 是三国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臣写给君主的奏章, 2、重点字词。

⑴崩殂: 帝王去世 ⑵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⑷恢弘:发扬,扩大 ⑸引喻适义:称引 恰当 ⑹陟(奖) 罚(惩罚) 臧(善) 否(恶) ⑺异同:不同 均:善良公正 (11)倾颓:倾覆衰败 自。 (15)闻达:做官扬名

(19)不毛:荒凉的地方

⑻刑赏:罚 ⑼昭….. 之理 显示 治理 ⑽淑 (12)倾覆:兵 败 (13)布衣:平民 (14)躬耕:亲

⑻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⑼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⑽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⑶菲薄: 轻视;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⑾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四、理解记忆:

⑴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⑵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⑶分析形势:①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⑷诸葛亮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⑸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⑹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⑺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⑻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⑼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默写

恐托付不效。(成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性行淑均 (行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

⑴《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⑵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五、理解:

1、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2、分析形势的原因: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3、自述身世的目的: ⑴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⑵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4、写作特点:

⑴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⑵语言质朴、恳切:提先帝蕴含对先帝知遇之恩德无限感激,提陛下以父辈的真挚感情反复规劝,再三嘱咐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六、扩展

1、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答案要点:⑴封建社会推崇:刘汉为正统、受知遇而尽忠的一代忠臣典型 ⑵今天我们可看作为事业、为人民的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 2、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⑴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 出山效命; 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 他受命以来, 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⑵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 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等, 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初三语文 第 1 页 共 3 页

(16)猥:辱(这里指:亲自降低身份) (17)驱驰:奔走效劳 (18)夙夜:早晨

(20)庶竭:希望 (21)驽(劣马) 钝(刀刃不锋利) : 比喻才能平庸

(24)斟酌损(减少) 益(增加) :考虑

(25)慢:怠慢 (26)

(30)之

(22)攘除:铲除。 (23)彰:表明

以彰其咎 表明 过失 (27)以咨诹善道:询问(28)雅言:正确 (29)临表涕零:面对 眼泪 秋:时 (31)良实 :善良、诚实的(32)偏私:偏爱私心(33)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4、古今异义字: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指 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感动激奋。 今:指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 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 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 诏 (遗留)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 俱为一体 (是)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的原因) 行阵和睦 (队伍)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行) 寄臣以大事 (把) 众议举宠为督 (做,担任)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 ( 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6、成语: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计日而待 作奸犯科 7、、翻译重点句子:

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皇宫中丞相府里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异。如果有作奸邪的事违反科条法律的人

⑶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⑷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能亲近信任他们 ⑸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我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⑹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 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答案要点:⑴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⑵为了汉室之隆

5、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6、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 ,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 ,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 ,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相关诸葛亮的故事:三顾茅庐

摆设八阵图 空城计

三气周瑜

病死五丈原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生的济世情怀,

1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话.语意双关,“长夜”既是使诗人难以入睡,凄风若雨的漫漫寒夜。对有“安史之乱”造成的黑暗昏乱的政治局面,正象是造成人民灾难深重的漫漫长夜一样 13、“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 安史之乱; 它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 14、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15、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16、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17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训练题:

3、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8、诸葛亮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9、赞颂《出师表》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10、两表: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三顾: 三顾茅庐 六出 :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排八阵: 摆设八阵图 北据:北据曹魏 东和:东和孙吴 一对:隆中对 三足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 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复习 理解性默写

1、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尽欢颜

2、《茅》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3、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茅》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为理想而献身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长夜沾湿 期盼广厦

9、本文中表现诗人为了百姓的幸福宁可牺牲自我的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以足

10. 诗中“八月„„沉塘坳” 中的动词有哪些,及表达效果 卷 飞 洒 挂罥 飘转 沉 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为下文抒情议论蓄势,运用拟人修辞 表现出 大风对茅屋破坏之大,

2. 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是写心情老,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

3.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

杜甫被尊称“诗圣”,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以从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得到表现。

5. 古代诗人留下“忧国忧民”的名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0、“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系天下苍

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卷我屋上三重茅_ __ 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 _ 俄倾风定云墨色__ .......布.衾.多年冷似铁_ ___ 骄儿恶.卧.踏里裂__ ___ 长.夜.沾湿何由彻___ __ 大.庇.天下 _ “歌” 4、理解默写

①、中国政府宣布,免除非洲贫困国家100亿人民币的债务。这种关注人间冷暖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 , ”的济世情怀。

③、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 , 。”的愿望得以实现。

④、安史之乱时,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 , “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⑤、玉树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毁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杜甫的诗句是:“ , 。”

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博大襟怀令我们钦佩和敬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亦有所体现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 。

初三语文 第 2 页 共 3 页

初三语文第 3 页 共 3 页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复习

1、作者: 诸葛亮 是三国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臣写给君主的奏章, 2、重点字词。

⑴崩殂: 帝王去世 ⑵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⑷恢弘:发扬,扩大 ⑸引喻适义:称引 恰当 ⑹陟(奖) 罚(惩罚) 臧(善) 否(恶) ⑺异同:不同 均:善良公正 (11)倾颓:倾覆衰败 自。 (15)闻达:做官扬名

(19)不毛:荒凉的地方

⑻刑赏:罚 ⑼昭….. 之理 显示 治理 ⑽淑 (12)倾覆:兵 败 (13)布衣:平民 (14)躬耕:亲

⑻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⑼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⑽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⑶菲薄: 轻视;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⑾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四、理解记忆:

⑴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⑵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⑶分析形势:①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⑷诸葛亮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⑸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⑹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⑺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⑻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⑼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默写

恐托付不效。(成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性行淑均 (行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

⑴《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⑵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五、理解:

1、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2、分析形势的原因: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3、自述身世的目的: ⑴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⑵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4、写作特点:

⑴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⑵语言质朴、恳切:提先帝蕴含对先帝知遇之恩德无限感激,提陛下以父辈的真挚感情反复规劝,再三嘱咐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六、扩展

1、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答案要点:⑴封建社会推崇:刘汉为正统、受知遇而尽忠的一代忠臣典型 ⑵今天我们可看作为事业、为人民的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 2、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⑴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 出山效命; 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 他受命以来, 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⑵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 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等, 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初三语文 第 1 页 共 3 页

(16)猥:辱(这里指:亲自降低身份) (17)驱驰:奔走效劳 (18)夙夜:早晨

(20)庶竭:希望 (21)驽(劣马) 钝(刀刃不锋利) : 比喻才能平庸

(24)斟酌损(减少) 益(增加) :考虑

(25)慢:怠慢 (26)

(30)之

(22)攘除:铲除。 (23)彰:表明

以彰其咎 表明 过失 (27)以咨诹善道:询问(28)雅言:正确 (29)临表涕零:面对 眼泪 秋:时 (31)良实 :善良、诚实的(32)偏私:偏爱私心(33)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4、古今异义字: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指 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感动激奋。 今:指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 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 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 诏 (遗留)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 俱为一体 (是)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的原因) 行阵和睦 (队伍)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行) 寄臣以大事 (把) 众议举宠为督 (做,担任)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 ( 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6、成语: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计日而待 作奸犯科 7、、翻译重点句子:

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皇宫中丞相府里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异。如果有作奸邪的事违反科条法律的人

⑶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⑷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能亲近信任他们 ⑸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我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⑹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 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答案要点:⑴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⑵为了汉室之隆

5、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6、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 ,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 ,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 ,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相关诸葛亮的故事:三顾茅庐

摆设八阵图 空城计

三气周瑜

病死五丈原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生的济世情怀,

1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话.语意双关,“长夜”既是使诗人难以入睡,凄风若雨的漫漫寒夜。对有“安史之乱”造成的黑暗昏乱的政治局面,正象是造成人民灾难深重的漫漫长夜一样 13、“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 安史之乱; 它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 14、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15、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16、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17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训练题:

3、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8、诸葛亮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9、赞颂《出师表》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10、两表: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三顾: 三顾茅庐 六出 :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排八阵: 摆设八阵图 北据:北据曹魏 东和:东和孙吴 一对:隆中对 三足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 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复习 理解性默写

1、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尽欢颜

2、《茅》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3、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茅》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为理想而献身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长夜沾湿 期盼广厦

9、本文中表现诗人为了百姓的幸福宁可牺牲自我的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以足

10. 诗中“八月„„沉塘坳” 中的动词有哪些,及表达效果 卷 飞 洒 挂罥 飘转 沉 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为下文抒情议论蓄势,运用拟人修辞 表现出 大风对茅屋破坏之大,

2. 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是写心情老,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

3.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

杜甫被尊称“诗圣”,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以从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得到表现。

5. 古代诗人留下“忧国忧民”的名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0、“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系天下苍

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卷我屋上三重茅_ __ 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 _ 俄倾风定云墨色__ .......布.衾.多年冷似铁_ ___ 骄儿恶.卧.踏里裂__ ___ 长.夜.沾湿何由彻___ __ 大.庇.天下 _ “歌” 4、理解默写

①、中国政府宣布,免除非洲贫困国家100亿人民币的债务。这种关注人间冷暖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 , ”的济世情怀。

③、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 , 。”的愿望得以实现。

④、安史之乱时,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 , “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⑤、玉树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毁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杜甫的诗句是:“ , 。”

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博大襟怀令我们钦佩和敬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亦有所体现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 。

初三语文 第 2 页 共 3 页

初三语文第 3 页 共 3 页


相关内容

  • 2013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2013 3) 学校:双桥中学 教师:张燕 许洪丽 学生现状分析 升入初三后,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小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初三中考任务的加重,原来基础差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明显跟不上,再加之学习能力本来有限,整体上感觉复习会很吃力.好在,他们现在有明 ...

  •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
  •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 一.横向整理知识点,小综合 (一)文学常识内容考查将涵盖作家.时代及代表作.目标明确,考点到位. 文学常识整理 一.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

  •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
  •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准确理解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培养文言语感. (2)积累古诗文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3)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复习,了解作者.文体及其相关的知识,积累文言词语, ...

  • 九上语文教学计划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数据看出,班级语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今后一定要从减少低分层入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共 ...

  • 2016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实词
  • 2016中考总复习之文言实词 A 安:(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B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 ...

  •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
  • 中考语文复习检测题(十) 语文常识 1.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2形象地写出了喜悦情感的强烈. 分) ( ) 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 A.<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 ...

  • 初中语文中考基础值知识点复习
  • 初中语文www.ykw18.com 中考语文复习基础常识考点40条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着名短篇小说<呐喊&g ...

  • 2014爱莲说中考复习
  • 文言文复习 爱莲说 导学目标: 1.积累作家周敦颐及"说"的有关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 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 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 ...

  • 九年级语文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转眼间本学期教学工作已结束,这是出成绩见效果的一学期,也是师生拼搏的苦战的一学期.本学期我担任九(1)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从基础知识.语言运用.古诗文默写.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训练,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试作小结如下: 一.端正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