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第一节 事故性质的认定

事故发生后,在进行事故调查的过程中,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事故分析 和性质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事故类型分析。 (2)事故原因分析。 (3)事故责任分析。 (4)事故性质的认定。 (5)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事故类型的分析和确定(参见第二章伤亡事故的分类)、事故原 因的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参见第三章事故的原因分析)、事故责任的分析和确定(参见 本章第二节)、事故性质的认定和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析,才能对一起事故的分析比较完整。 事故责任分析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查清事故发生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 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 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 规定》等来评定。 应当注意: (1)区分事故的性质,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 原因)的分析;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按责任者 与事故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3)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

①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 ②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劳动组织、规程标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操作方法)及生产技术因 素(如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检修、生产指标),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的责任; ③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 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 ④根据事故后果(性质轻重、损失大小)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抢救和防治事故扩 大的态度、对调查事故的态度和表现)提出处理意见。

本贴得筑龙币:10 等级得币:0 版主奖励:1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1

得信誉分理由:

执行奖励版主:mijun 未评定 [定制广告] 加入建筑施工超爽会员,天天免费!天天特权!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第2楼

2005-5-27 11:52:00

sjx1225

Ψ 信誉: 66 发贴: 733

第二节 事故责任的划分

其他

建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邮][主页][BLOG]

一、事

故责任分类

为了准确地实行处罚,必须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分清事故责任。 (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①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②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③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 成事故的。 (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①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 的; ②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 的; ③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 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 造成伤亡事故的; ④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⑤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处罚的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 处罚和刑事处罚。

二、安全生产实行责任追究的基本规定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中发[1970]71 号)第 4 条规定:“严格组织纪律, 今后对一切违反安全生产制度,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负责任,以致造成的重大事故,必须 分别情况,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以党纪国法论处。” (2)《安全生产法》第 13 条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责任。” (3)《刑法》第 134 条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 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 3 年以上 7 年以下 有期徒刑。” (4)《刑法》第 397 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 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3 年以 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三、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

1.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 (1)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2 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

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 对下列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 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①特大火灾事故;

②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③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 ④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特大安全事故; ⑤煤矿和其他矿山特大安全事故; 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 ⑦其他特大安全事故。 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比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4 条规定:“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应当履 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本地区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对政府主 要领导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3)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5 条规定:“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 严重的,由国务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负 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4)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6 条规定:“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县(市、区)、市(地、州) 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不 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并应当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 故调查。 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违反前款规定的,对政府主要领 导人和政府部门正职负责人给予降级的行政处分。” (5)《安全生产法》第 92 条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 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20 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阻挠、干涉对特大安全事 故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对该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政府部门正职负责人,根 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7)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1 条规定:“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负责行政审批(包括批准、 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竣工验收等,下同)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严格依照 法律、 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 不符合法律

、 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 不得批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弄虚作假,骗取批准或者勾结串通行政 审批工作人员取得批准的,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除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外,应当 对弄虚作假骗取批准或者勾结串通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的当事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行贿罪 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对不符合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予 以批准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的行 政处分,与当事人勾结串通的,应当开除公职;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8)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2 条规定: “对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取得批准的单位 和个人,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监督检查,发现不再具备安全条 件,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不对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实施严格监 督检查, 或者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条件而不立即撤销原批准的, 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 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9)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4 条第 2 款规定:“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安全 监督管理的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规定履行职责,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 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安全生产法》第 77 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 列行为之一的, 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②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 法予以处理的; ③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

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11)《安全生产法》第 78 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求被审查、验 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产品的,在对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验收中收取费 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费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2)《安全生产法》第 92 条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3)《宪法》第 41 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 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14)《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第 30 条规定:“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机关违反本办法规 定,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或者不按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或者在 法定期限内不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 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受理仍不受理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造成 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15)《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第 31 条规定:“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在行 政复议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

处分, 情节严重的, 依法给予降级、 撤职、 开除的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6)《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第 34 条规定:“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机构发现有无正当 理由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按规定期限做出行政复议决定、徇私舞弊、对申请人打击报复 或者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等情形的,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处理。” 2.中介机构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 (1)《安全生产法》第 79 条规定:“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 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 5 000 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2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 不足 5 000 元的,单处或者并处 5 000 元以上 2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5 000 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 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的资格。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 81 条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处 2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验检测 资格。” ①检验检测工

作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②聘用未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并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证书的人员,从 事相关检验检测工作的; ③在进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 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报告的。” (3)《职业病防治法》第 74 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收受职业病诊断争议 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给予警告,没收收受的财物,可以并处 3 000 元以上 5 万元以 下的罚款,取消其担任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资格,并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专家库中予以除名。” 3.生产经营单位及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 (1)《安全生产法》第 80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 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 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 2 万 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的罚款。” (2)《安全生产法》第 81 条规定:“生产经营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 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 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 2 万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 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 者受处分之日起,5 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3)《安全生产法》第 82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 2 万元以下的罚款: ①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③未按照本法第 21 条、第 22 条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 本法第 36 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④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 业的。”

(4)《

安全生产法》第 83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 5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 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 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②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 施设计施工的; ③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 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④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⑤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⑥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⑦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⑧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 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的; 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5)《安全生产法》第 84 条规定:“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责 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 10 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1 倍 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 10 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 2 万元以上 1 0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安全生产法》第 85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 2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 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 ②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③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 (7)《安全生产法》第 86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 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 法所得 5 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1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 足 5 万元,单处或者并处 1 万元

以上 5 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 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 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 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8)《安全生产法》第 87 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 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 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9)《安全生产法》第 88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 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②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 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10)《安全生产法》第 89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 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 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 2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11)《安全生产法》第 91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

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 分,对逃匿的处 15 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 处罚。” (12)《安全生产法》第 93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 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13)《安全生产法》第 95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 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 行。 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 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

以随时 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 (1)《安全生产法》第 90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 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 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2 年 4 月 10 日国务院发布,下同)第 11 条规定:“对于有下 列行为之一的职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分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 遭受损失的。 职工有上述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3)《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2 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 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

(4)《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4 条规定:“对职工给予留用察看处分,察看期限为一至二年, 留用察看期间停发工资,发给生活费。生活费标准应低于本人原工资,由企业根据情况确定。 留用察看期满以后,表现好的,恢复为正式职工,重新评定工资,表现不好的,予以开除。” (5)《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5 条规定:“对于受到撤职处分的职工,必要的时候,可以同 时降低其工资级别。 给予职工降级的处分,降级的幅度一般为一级,最多不要超过两级。” (6)《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6 条规定:“对职工罚款的金额由企业决定,一般不要超过本 人月标准工资的 20%。” (7)《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7 条规定:“对于有第 11 条第(3)项的职工,应责令其赔偿经 济损失。赔偿经济损失的金额,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从职工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 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要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 20%。如果能够迅速改正错误,表现良好的,赔偿 金额可以酌情减少。”

四、事故处理依据

事故调查处理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严肃认真的行政执法工作, 真正显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务院和各级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安全生产法》第 73 条对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和要求做出严格的规定,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的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处罚肇事单位,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处理事故当事 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科学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发生事

故的内外关系, 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和规律, 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 以警示后人。这是事故调查处理的真正目的,也是事故调查处理的重要意义所在。目前,一些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特别是有些安全生产监察员对事故调查处理 的目的理解不十分清楚,认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搞事故调查处理就是为了处理人。这是十

分片面的和错误的。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 因。主观方面,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客观方面,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和意义宣传不够,重处理,轻监督;重对责任人处分的宣传, 轻事故原因、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的宣传。这是多年来在事故调查处理及其宣传教育方面的一 个误区,需要广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真总结、思考,并加以改进。 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工作。事故调查的任务,主要是查 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分清事故的责任,提出防范类似事故的措施;事故处理的任务,主 要是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落实防范重复 事故发生的措施,实现贯彻“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所以,事故调查是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基础, 事故处理是事故调查目的之实现和落实。 事故调查处理,是事故预防工作的延伸。对事故不依法进行调查处理,一切事故预防的责 任制就很难坚持执行。安全生产事故是客观存在的。要搞清事故的真相,惟一的办法是客观、 公正地调查。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调查分析,在充分 掌握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大量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严密、科学的逻辑推理、鉴定和 确认,正确认识并找出导致事故发生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从而才能最终做出事故 原因、性质和责任的正确结论。 1.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 73 条的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就是执法办案。它不仅要揭示事故发生 的内外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做 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依法依责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而且据此为政府加强安全生 产、防范重特大事故、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切都源于事故调查的结 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事故的结论正确与否,对后续

工作的影响非常重大。因此,事故调 查处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认真地对待,不得有丝毫的疏漏。

(2)“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这四条原则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成为 一个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防范系统。 (3)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就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准包庇 事故责任人,也不得借机对事故责任人打击报复。更不得冤枉无辜;公开,就是对事故调查处 理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它的作用主要有 3 点:一是能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 视;二是能使较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吸取事故的教训;三是挽回事故的影响。 (4)分级管辖的原则。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分类级别来进行的。根据目前我国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事故调查和处理分别依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 34 号令)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 75 号令)进行。 2.事故调查处理的分工规定 (1)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 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对一次重伤 3 人以上(含 3 人)的重伤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视情况进行调查。 (2)一般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安 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县(区) 等以下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地市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可视情况,委托县(市)一级安 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参加事故调查。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委托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参加调查时,原则上 是委派下一级。 (3)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 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 查组, 进行调查。 对一次死亡 3 人以上事故,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可授权市(地)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调查,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复结案。

(4)特别重大事故,按照事故发生单位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与,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行业有关主管部门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 国务院认为应由国务院调查的特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成立国务院特大 事故调查组。 (5)

按照规定参加调查组的单位,因故不能参加事故调查时,已组成的调查组可继续进行调 查工作。 (6)对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 可邀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 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 参与重大伤亡事故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本贴得筑龙币:15 等级得币:0 版主奖励:15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0

执行奖励版主:mijun 未评定 [定制广告] 精选超爽免费建筑工程施组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第3楼

2005-5-27 11:53:00

sjx1225 Ψ 信誉: 66

第三节 事故教训

其他

前车之鉴,后事之戒的道理,说明了总结事故教训的科学性。通过对事故、事件原因的分析,

发贴: 733

建筑

找出引以为戒的教训,再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尤其是对防止 同类事故发生的作用更有效,比一般性的预防措施更有实用价值。人类制定的很多规章制度、 行为规范和技术标准都吸收了很多事故教训。实践证明,这是杜绝事故最直接的做法。因为事 故的发生与其原因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通过总结事故教训,消除发生事故的原因,即可防止 事故,具体的做法是针对事故的每个原因,吸取相应的事故教训,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如非 司机开车发生事故,找出的教训是管理不严,整改措施,加强管理严禁非司机开车。

邮][主页][BLOG]

总结事故教训的原则、方法和分析事故原因基本一致,可参考事故分析与性质的确定。下 面我们通过几个典型事故案例,来看如何分析事故教训。

1.某厂“11·19”特大火灾事故

某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烧死职工 84 人,重伤 20 人,轻伤 25 人,烧毁厂房 1 600m2 以 及原材料、设备等,直接损失 260 多万元。

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得到事故教训为:

(1)加强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树立“一手抓安全,一手抓生产”的思想,作到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观念。

(2)对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厂房,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切实加以改造。

(3)对三资企业要把防火责任人落实到实处。

(4)镇一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加强基层消防队伍的建设。

(5)要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在监督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某市“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

某市某厂发生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死亡 93 人,受伤住院 156 人,毁坏厂房 18 135 m2 及原材料、设备等,直接经济损失 9 515 万元。

这次事故的教训为:

(1)必须严格执法,坚决执行生产性项目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

(2)必须下决心对消防基础设施不配套、“三合一”厂房较多的工业区进行彻底

改造。

(3)必须强化消防监督,狠抓火险隐患的整改落实。

(4)必须抓好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

(5)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

(6)必须严密组织灭火战斗,自始至终保持强有力的现场指挥。

(7)应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事故现场恢复的程序。

3.某市“5·11”特大火灾事故

某市外贸仓库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共烧毁厂房 3 600m2,烧毁化工原料 SBS1585t,顺丁橡 胶 120t,直接经济损失达 1 593 万元。

这次事故的教训和整改建议如下:

(1)有关领导人忽视安全生产工作, 对消防监督部门多次消防检查所下达的整改指令掉以轻 心,对消防安全工作不重视。

(2)管理制度不规范,安全检查和监督制度不落实。

(3)市消防支队的防火监督力度不够。

(4)下属企业和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放任自流,没有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对安全工作 也为直接进行检查。

(5)城市规划与消防工作脱节。

4.某市“8·4”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

某市发生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死亡 27 人,失踪 1 人,伤 26 人,相连的 3 幢五层楼房, 1 幢全部塌垮,2 幢严重受损。

本次事故的教训如下:

(1)安全工作有死角,国家的要求没有落实到位。

(2)执法不到位,应全方位、全过程的加强安全管理。

(3)安全意识差,应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安全生产宣教工作的力度。

(4)腐败因素的存在,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5)安全管理技术比较落后。

5.某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某市某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 79 人,直接经济损失 480 万。

这次事故的教训是:

(1)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按规定配齐 安全检查人员,严格执行业务保安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管 理和监督。

(2)立即理顺通风系统、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消灭串联通风,实行以风定产,规范瓦斯检 测工作,杜绝生产区域内的一切火源。

(3)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加强技术、机电设备和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4)加强三级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5)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深入井下,靠前指挥,切实帮助、督促 企业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几起事故案例的事故教训的分析,可以看到,事故教训和整改措施应当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考虑: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

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及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贴得筑龙币:10 等级得币:0 版主奖励:1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0

执行奖励版主:mijun 未评定 [定制广告] 欢迎您来筑龙建筑施工网--建筑人的网上家园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sjx1225 Ψ 信誉: 66 发贴: 733

第4楼

2005-5-27 11:53:00

位置: 其他

第四节 整改措施

专业: 建筑

整改措施,也称安全对策措施,即针对发生事故的原因、性质、类别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

[留言][电邮][主页][BLOG]

一、制定安全整改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在制定安全整改对策措施时,应遵守的原则,可以参照第一章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的基本 原则部分,此处不再叙述。

二、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针对不同的事故及其原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首 先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从理论上讲,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 险状态或者消除一切着火源,这两项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灾和化学爆炸事故的 发生。 但在实践中, 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仅采取一种措施是不够的, 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另外,还应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 便在万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的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 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空气、强氧化剂)、引燃能源(明火、撞击、炽热物体、化学反应 热等)同时存在;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与引燃 能源同时存在。 为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 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 (1)取代或控制用量。 (2)加强密闭。

(3)通风排气。 (4)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为预防火灾及爆炸灾害,对点火源进行控制是避免燃

烧三要素同时存在的一个重要措施。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 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下列着火源应引起充 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1)明火和高温表面。 (2)摩擦与撞击。 (3)防止电气火花。

(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在建设项目中,中 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 TN—S,TN—C—S 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1992)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TN, TT 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部分标准称为漏电流动作保 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 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3.绝缘 根据环境条件(潮湿、高温、有导电性粉尘、腐蚀性气体、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工作环境,如: 机加工、铆工、电炉电极加工、锻工、铸工、酸洗、电镀、漂染车间和水泵房、空压站、锅炉 房等场所)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Ⅱ类)的电动工具、 设备和导线; 采用绝缘防护用品(绝缘手

套、绝缘鞋、绝缘垫等)、选用不导电环境(地面、墙面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上述设备和环境 均不得有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装置。 4.电气隔离 采用原、副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电气上的隔离。在隔离变压

器的副边构成一个不接地隔离回路(工作回路),可阻断在副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击电流

的通路。 隔离变压器的原、副边间应有加强绝缘,副边回路不得与其他电气回路、大地、保护接零 (地)线有任何连接;应保证隔离回路(副边)电压 U≤500 V、线路长度 L≤200 m,且副边电压与线 路长度的乘积 U·L≤100 000Vm;副边回路较长时,还应装设绝缘监测装置;隔离回路带有多台 用电设备时,各设备金属外壳间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所用的插座应带有供等电位连接的专 用插孔。 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直流电源采用低于 120V 的电源。 交流电源用专门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同等隔离能力的发电机、独立绕组的变流器、 电子装置等)提供安全电压电源(42 V,36 V,24 V,12V,6V),并使用Ⅲ类设备、电动工具和 灯具。应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工频安全电压额定值(即在潮湿、狭窄的金属容器、隧道、

矿 井等工作的环境,宜采用 12V 安全电压)。 用于安全电压电路的插销、插座应使用专用的插销、插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头和插 孔;安全电压电源的原、副边均应装设熔断器作短路保护。 当电气设备采用 24V 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6.屏护和安全距离 (1)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 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 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栏、 护罩、 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误人带电间隔的简单、有效的安全装 置。例如:开关盒、母线护网、高压设备的围栏、变配电设备的遮栏等。

金属屏护装置必须接零或接地。屏护的高度、最小安全距离、网眼直径和栅栏间距应满足 (防护屏安全要求)(GB/8197—1987)中的规定。 屏护上应根据屏护对象特征挂有警示标志,必要时还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和连锁保护装 置,当人体越过屏护装置接近带电体时,声、光报警且被屏护的带电体自动断电。 (2)安全距离是指有关规程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 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最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 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当无法达到安全距离时, 还应采取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7.连锁保护 设置防止误操作、误人带电间隔等造成触电事故的安全连锁保护装置。例如:变电所的程 序操作控制锁、双电源的自动切换连锁保护装置、打开高压危险设备屏护时的报警和带电装置 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等。 (三)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在不影响预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应 尽量避免设计成会引起损伤的锐边、尖角以及粗糙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分。金属 薄片的棱边应倒钝、折边或修圆,可能引起刮伤的开口端应包覆。 (2)安全距离的原则。利用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是减小或消除机 械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必须考虑使用机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有关人体 的测量数据、技术和应用等因素。 (3)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机械的不同特点,限制 某些可能引起危险的物理量值来减小危险。例如,将操纵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会因破 坏而产生机械危险;限制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以减小运动件的动能;限制噪声和振动等。 (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对预定在爆炸环境中

使用的机器,应采用全气动或全

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 或“本质安全”电气装置, 也可采用电压低于“功能特低电压”的电源, 以及在机器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 2.限制机械应力 机械选用材料的性能数据、设计规程、计算方法和试验规则,都应该符合机械设计与制造 的专业标准或规范的要求,使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超过许用值,保证安全系数,以防止由于零件 应力过大而被破坏或失效,避免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控制连接、受力和运动状态来 限制应力。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用以制造机器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得危及面临人员的安全或健康。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 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提高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 压力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典型的危险工况有意外启动、速度变化失控、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机器 零件或工件飞出、安全装置的功能受阻等。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 故障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进行干预的措施,并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机构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 机构的启动或加速运动应通过施加或增大电压或流体压力 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由“0”状态到“1”状态去实现;相反,停机或降速应通 过去除或降低电压或流体压力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1”状态到“0”状态去实 现。 (2)重新启动的原则。 动力中断后重新接通时, 如果机器自发启动会产生危险, 应采取措施, 使动力重新接通时机器不会自行启动,只有再次操作启动装置机器才能运转。 (3)零部件的可靠性。这应作为安全功能完备性的基础,使用的零部件应能承受在预定使用

条件下的各种干扰和应力,不会因失效而使机器产生危险的误动作。 (4)定向失效模式。这是指部件或系统主要失效模式是预先已知的,而且只要失效总是这些 部件或系统,就可以事先针对其失效模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关键件的加倍(或冗余)。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可以通过备份的方法,即当一个零部件 万一失效,用备份件接替以实现预定功能。当与自动监控相结合时,自动监控应采用不同的设 计工艺,以避免共因失效。 (6)自动监控。 自动监控的功能是保证当部件或元件执行其功能的能力减弱或加工条件变化 而产生危险时,以下安全措施开始起作用:停止危

险过程,防止故障停机后自行再启动,触发 报警器。 (7)可重编程序控制系统中安全功能的保护。在关键的安全控制系统中,应注意采取可靠措 施,防止储存程序被有意或无意改变。可能的话,应采用故障检验系统来检查由于改变程序而 引起的差错。 6.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 术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有时也 统称为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 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采取的特殊防护等。采 用何种手段防护,应根据对具体机器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未决定。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1)结构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 (2)结构要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安装可靠,不易拆卸。 (3)装置表面应光滑、无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 (4)装置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不应出现漏保护区。 (5)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位(特别是手或脚)无法接触危险。

(6)不影响正常操作,不得与机械的任何可动零部件接触;对人的视线障碍最小。 (7)便于检查和修理。

(四)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起重吊装作业潜在的危险性是物体打击。如果吊装的物体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 的物料,若吊索吊具意外断裂、吊钩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发生吊物坠落,除有可能直接伤人 外,还会将盛装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件包装损坏,介质流散出来,造成污染,甚 至会发生火灾、爆炸、腐蚀、中毒等事故。起重设备在检查、检修过程中,存在着触电、高处 坠落、机械伤害等危险性,汽车吊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五)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 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含跨线地道、天桥)、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 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 (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工业企业铁路道 口安全标准》(GB/6386—1986),《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CB/10827—1989)和各行业有 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 (3)化学危险品贮运安全对策措施。 ①危险货物包装应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设标志; ②危险货

物包装运输应按《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CB/12463—1990)执行; ③应按《化学危险品标签编写导则》 (GB/T 15258—1994)编写危险化学品标签; ④应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对上述物质进行妥善贮存,加强 管理; ⑤应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1996)编写危险化学品安全 技术说明书,内容包括标识、成分及理化特性、燃烧爆炸危险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急救、

防护措施、包装与储运、泄漏处理与废弃等八大部分。化学危险品的作业场所、管理及使用应 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1996)的附录 1 至附录 4 执行; ⑥根据国务院第 344 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 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 进行检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例如,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 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氰化物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 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 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三、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与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其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与 前者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比做计算机系统内的硬件设施,那么安全 管理对策措施则是保证硬件正常发挥作用的软件。安全管理对策措施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企 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整合、完善、优化,将人、机、物、环境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 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使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发 挥最大的作用。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 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 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例如:依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应建立《安全生产总则》、《安全生产守则》、《“三同时” 管理制度》等指导性安全管理文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工艺技术安全生产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

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

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 《安全生产确认制》、《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有毒有害作业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 制度》 《厂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 等管理制度; 对工伤事故应建立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 《伤亡事故责任者处理规定》、 《职业病报告处理制度》等制度;对设备、工机具等应建立《特 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吊索具安全 管理规程》、《蒸汽锅炉、压力容器管理细则》等制度。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能落实到人。明确各级 第一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 300 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 300 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 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安监管管二字[2003]38 号文《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 价导则》内容规定,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应有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 人员在 10 人以下的,有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可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格的人 员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可根据上述两条规定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特点确定安全管理机构 的设置和人员配置模式。 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后,还需建立各级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包括单位负责人及其副手、总工程师(或技术总负责人)、车间主任(或部 门负责人)、工段长、班组长、车间(或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作业工人的安全职责。

3.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从资金和设施装备等物质方面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进行,也是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一项 内容。《安全生产法》第 18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 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 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第 24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 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

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都应该考虑投入用于安全生产的专项资金的 预算。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应该安排用于安全生产的专项资金,进行安全生产方面 的技术改造增添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以及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安全卫生管理、检查、事故调查 分析、检测检验的用房和检查、检测、通信、录像、照相、微机、车辆等、设施、设备;根据 生产特点,适应事故应急预案措施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训练、急救、抢险的设备、设施,以及 安全卫生管理需要的其他设备、设施;配备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含电化教育)设备和场所。设 计单位和生产单位应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管理、检查、检测、培训教育和 应急抢救仪器设备和设施,如设置卫生室并配置相应的急救药品,高温作业需要设置有空调的 休息室,化工装置有的需要设置相应的防毒面具、淋洗、洗眼器等。

四、安全培训和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分 3 个层面进行。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 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 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 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书。要选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操作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好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并定 期进行考察、考核、调整。重大危险岗位作业人员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训练,有条件的 单位最好能对该类作业人员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测定,避免 由于作业人员先天性素质缺陷而造成安全隐患。 对作业人员要加强职业培训、教育,使作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缜密的态度,并 且要熟悉相应的业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有关物料、设备、设施、防止工艺参数变动及 泄漏等的危险、危害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有预防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知识 和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方法,事故发生时有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 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转岗、复工人员应参照新职工的办法进行培训和考试。 对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第一节 事故性质的认定

事故发生后,在进行事故调查的过程中,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事故分析 和性质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事故类型分析。 (2)事故原因分析。 (3)事故责任分析。 (4)事故性质的认定。 (5)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事故类型的分析和确定(参见第二章伤亡事故的分类)、事故原 因的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参见第三章事故的原因分析)、事故责任的分析和确定(参见 本章第二节)、事故性质的认定和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析,才能对一起事故的分析比较完整。 事故责任分析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查清事故发生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 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 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 规定》等来评定。 应当注意: (1)区分事故的性质,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 原因)的分析;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按责任者 与事故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3)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

①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 ②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劳动组织、规程标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操作方法)及生产技术因 素(如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检修、生产指标),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的责任; ③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 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 ④根据事故后果(性质轻重、损失大小)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抢救和防治事故扩 大的态度、对调查事故的态度和表现)提出处理意见。

本贴得筑龙币:10 等级得币:0 版主奖励:1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1

得信誉分理由:

执行奖励版主:mijun 未评定 [定制广告] 加入建筑施工超爽会员,天天免费!天天特权!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第2楼

2005-5-27 11:52:00

sjx1225

Ψ 信誉: 66 发贴: 733

第二节 事故责任的划分

其他

建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邮][主页][BLOG]

一、事

故责任分类

为了准确地实行处罚,必须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分清事故责任。 (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①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②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③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 成事故的。 (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①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 的; ②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 的; ③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 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 造成伤亡事故的; ④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⑤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处罚的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 处罚和刑事处罚。

二、安全生产实行责任追究的基本规定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中发[1970]71 号)第 4 条规定:“严格组织纪律, 今后对一切违反安全生产制度,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负责任,以致造成的重大事故,必须 分别情况,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以党纪国法论处。” (2)《安全生产法》第 13 条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责任。” (3)《刑法》第 134 条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 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 3 年以上 7 年以下 有期徒刑。” (4)《刑法》第 397 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 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3 年以 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三、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

1.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 (1)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2 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

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 对下列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 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①特大火灾事故;

②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③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 ④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特大安全事故; ⑤煤矿和其他矿山特大安全事故; 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 ⑦其他特大安全事故。 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比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4 条规定:“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应当履 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本地区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对政府主 要领导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3)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5 条规定:“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 严重的,由国务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负 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4)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6 条规定:“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县(市、区)、市(地、州) 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不 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并应当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 故调查。 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违反前款规定的,对政府主要领 导人和政府部门正职负责人给予降级的行政处分。” (5)《安全生产法》第 92 条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 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20 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阻挠、干涉对特大安全事 故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对该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政府部门正职负责人,根 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7)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1 条规定:“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负责行政审批(包括批准、 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竣工验收等,下同)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严格依照 法律、 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 不符合法律

、 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 不得批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弄虚作假,骗取批准或者勾结串通行政 审批工作人员取得批准的,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除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外,应当 对弄虚作假骗取批准或者勾结串通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的当事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行贿罪 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对不符合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予 以批准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的行 政处分,与当事人勾结串通的,应当开除公职;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8)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2 条规定: “对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取得批准的单位 和个人,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监督检查,发现不再具备安全条 件,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不对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实施严格监 督检查, 或者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条件而不立即撤销原批准的, 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 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9)国务院第 302 号令第 14 条第 2 款规定:“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安全 监督管理的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规定履行职责,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 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安全生产法》第 77 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 列行为之一的, 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②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 法予以处理的; ③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

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11)《安全生产法》第 78 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求被审查、验 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产品的,在对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验收中收取费 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费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2)《安全生产法》第 92 条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3)《宪法》第 41 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 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14)《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第 30 条规定:“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机关违反本办法规 定,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或者不按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或者在 法定期限内不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 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受理仍不受理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造成 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15)《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第 31 条规定:“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在行 政复议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

处分, 情节严重的, 依法给予降级、 撤职、 开除的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6)《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第 34 条规定:“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机构发现有无正当 理由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按规定期限做出行政复议决定、徇私舞弊、对申请人打击报复 或者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等情形的,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处理。” 2.中介机构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 (1)《安全生产法》第 79 条规定:“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 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 5 000 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2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 不足 5 000 元的,单处或者并处 5 000 元以上 2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5 000 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 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的资格。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 81 条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处 2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验检测 资格。” ①检验检测工

作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②聘用未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并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证书的人员,从 事相关检验检测工作的; ③在进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 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报告的。” (3)《职业病防治法》第 74 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收受职业病诊断争议 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给予警告,没收收受的财物,可以并处 3 000 元以上 5 万元以 下的罚款,取消其担任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资格,并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专家库中予以除名。” 3.生产经营单位及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 (1)《安全生产法》第 80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 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 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 2 万 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的罚款。” (2)《安全生产法》第 81 条规定:“生产经营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 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 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 2 万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 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 者受处分之日起,5 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3)《安全生产法》第 82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 2 万元以下的罚款: ①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③未按照本法第 21 条、第 22 条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 本法第 36 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④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 业的。”

(4)《

安全生产法》第 83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 5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 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 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②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 施设计施工的; ③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 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④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⑤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⑥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⑦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⑧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 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的; 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5)《安全生产法》第 84 条规定:“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责 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 10 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1 倍 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 10 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 2 万元以上 1 0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安全生产法》第 85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 2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 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 ②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③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 (7)《安全生产法》第 86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 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 法所得 5 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1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 足 5 万元,单处或者并处 1 万元

以上 5 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 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 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 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8)《安全生产法》第 87 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 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 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9)《安全生产法》第 88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 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②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 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10)《安全生产法》第 89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 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 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 2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11)《安全生产法》第 91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

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 分,对逃匿的处 15 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 处罚。” (12)《安全生产法》第 93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 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13)《安全生产法》第 95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 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 行。 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 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

以随时 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主要规定 (1)《安全生产法》第 90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 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 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2 年 4 月 10 日国务院发布,下同)第 11 条规定:“对于有下 列行为之一的职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分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 遭受损失的。 职工有上述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3)《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2 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 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

(4)《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4 条规定:“对职工给予留用察看处分,察看期限为一至二年, 留用察看期间停发工资,发给生活费。生活费标准应低于本人原工资,由企业根据情况确定。 留用察看期满以后,表现好的,恢复为正式职工,重新评定工资,表现不好的,予以开除。” (5)《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5 条规定:“对于受到撤职处分的职工,必要的时候,可以同 时降低其工资级别。 给予职工降级的处分,降级的幅度一般为一级,最多不要超过两级。” (6)《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6 条规定:“对职工罚款的金额由企业决定,一般不要超过本 人月标准工资的 20%。” (7)《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 17 条规定:“对于有第 11 条第(3)项的职工,应责令其赔偿经 济损失。赔偿经济损失的金额,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从职工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 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要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 20%。如果能够迅速改正错误,表现良好的,赔偿 金额可以酌情减少。”

四、事故处理依据

事故调查处理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严肃认真的行政执法工作, 真正显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务院和各级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安全生产法》第 73 条对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和要求做出严格的规定,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的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处罚肇事单位,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处理事故当事 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科学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发生事

故的内外关系, 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和规律, 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 以警示后人。这是事故调查处理的真正目的,也是事故调查处理的重要意义所在。目前,一些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特别是有些安全生产监察员对事故调查处理 的目的理解不十分清楚,认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搞事故调查处理就是为了处理人。这是十

分片面的和错误的。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 因。主观方面,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客观方面,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和意义宣传不够,重处理,轻监督;重对责任人处分的宣传, 轻事故原因、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的宣传。这是多年来在事故调查处理及其宣传教育方面的一 个误区,需要广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真总结、思考,并加以改进。 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工作。事故调查的任务,主要是查 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分清事故的责任,提出防范类似事故的措施;事故处理的任务,主 要是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落实防范重复 事故发生的措施,实现贯彻“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所以,事故调查是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基础, 事故处理是事故调查目的之实现和落实。 事故调查处理,是事故预防工作的延伸。对事故不依法进行调查处理,一切事故预防的责 任制就很难坚持执行。安全生产事故是客观存在的。要搞清事故的真相,惟一的办法是客观、 公正地调查。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调查分析,在充分 掌握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大量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严密、科学的逻辑推理、鉴定和 确认,正确认识并找出导致事故发生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从而才能最终做出事故 原因、性质和责任的正确结论。 1.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 73 条的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就是执法办案。它不仅要揭示事故发生 的内外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做 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依法依责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而且据此为政府加强安全生 产、防范重特大事故、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切都源于事故调查的结 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事故的结论正确与否,对后续

工作的影响非常重大。因此,事故调 查处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认真地对待,不得有丝毫的疏漏。

(2)“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这四条原则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成为 一个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防范系统。 (3)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就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准包庇 事故责任人,也不得借机对事故责任人打击报复。更不得冤枉无辜;公开,就是对事故调查处 理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它的作用主要有 3 点:一是能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 视;二是能使较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吸取事故的教训;三是挽回事故的影响。 (4)分级管辖的原则。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分类级别来进行的。根据目前我国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事故调查和处理分别依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 34 号令)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 75 号令)进行。 2.事故调查处理的分工规定 (1)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 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对一次重伤 3 人以上(含 3 人)的重伤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视情况进行调查。 (2)一般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安 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县(区) 等以下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地市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可视情况,委托县(市)一级安 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参加事故调查。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委托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参加调查时,原则上 是委派下一级。 (3)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 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 查组, 进行调查。 对一次死亡 3 人以上事故,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可授权市(地)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调查,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复结案。

(4)特别重大事故,按照事故发生单位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与,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行业有关主管部门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 国务院认为应由国务院调查的特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成立国务院特大 事故调查组。 (5)

按照规定参加调查组的单位,因故不能参加事故调查时,已组成的调查组可继续进行调 查工作。 (6)对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 可邀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 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 参与重大伤亡事故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本贴得筑龙币:15 等级得币:0 版主奖励:15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0

执行奖励版主:mijun 未评定 [定制广告] 精选超爽免费建筑工程施组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第3楼

2005-5-27 11:53:00

sjx1225 Ψ 信誉: 66

第三节 事故教训

其他

前车之鉴,后事之戒的道理,说明了总结事故教训的科学性。通过对事故、事件原因的分析,

发贴: 733

建筑

找出引以为戒的教训,再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尤其是对防止 同类事故发生的作用更有效,比一般性的预防措施更有实用价值。人类制定的很多规章制度、 行为规范和技术标准都吸收了很多事故教训。实践证明,这是杜绝事故最直接的做法。因为事 故的发生与其原因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通过总结事故教训,消除发生事故的原因,即可防止 事故,具体的做法是针对事故的每个原因,吸取相应的事故教训,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如非 司机开车发生事故,找出的教训是管理不严,整改措施,加强管理严禁非司机开车。

邮][主页][BLOG]

总结事故教训的原则、方法和分析事故原因基本一致,可参考事故分析与性质的确定。下 面我们通过几个典型事故案例,来看如何分析事故教训。

1.某厂“11·19”特大火灾事故

某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烧死职工 84 人,重伤 20 人,轻伤 25 人,烧毁厂房 1 600m2 以 及原材料、设备等,直接损失 260 多万元。

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得到事故教训为:

(1)加强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树立“一手抓安全,一手抓生产”的思想,作到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观念。

(2)对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厂房,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切实加以改造。

(3)对三资企业要把防火责任人落实到实处。

(4)镇一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加强基层消防队伍的建设。

(5)要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在监督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某市“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

某市某厂发生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死亡 93 人,受伤住院 156 人,毁坏厂房 18 135 m2 及原材料、设备等,直接经济损失 9 515 万元。

这次事故的教训为:

(1)必须严格执法,坚决执行生产性项目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

(2)必须下决心对消防基础设施不配套、“三合一”厂房较多的工业区进行彻底

改造。

(3)必须强化消防监督,狠抓火险隐患的整改落实。

(4)必须抓好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

(5)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

(6)必须严密组织灭火战斗,自始至终保持强有力的现场指挥。

(7)应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事故现场恢复的程序。

3.某市“5·11”特大火灾事故

某市外贸仓库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共烧毁厂房 3 600m2,烧毁化工原料 SBS1585t,顺丁橡 胶 120t,直接经济损失达 1 593 万元。

这次事故的教训和整改建议如下:

(1)有关领导人忽视安全生产工作, 对消防监督部门多次消防检查所下达的整改指令掉以轻 心,对消防安全工作不重视。

(2)管理制度不规范,安全检查和监督制度不落实。

(3)市消防支队的防火监督力度不够。

(4)下属企业和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放任自流,没有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对安全工作 也为直接进行检查。

(5)城市规划与消防工作脱节。

4.某市“8·4”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

某市发生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死亡 27 人,失踪 1 人,伤 26 人,相连的 3 幢五层楼房, 1 幢全部塌垮,2 幢严重受损。

本次事故的教训如下:

(1)安全工作有死角,国家的要求没有落实到位。

(2)执法不到位,应全方位、全过程的加强安全管理。

(3)安全意识差,应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安全生产宣教工作的力度。

(4)腐败因素的存在,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5)安全管理技术比较落后。

5.某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某市某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 79 人,直接经济损失 480 万。

这次事故的教训是:

(1)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按规定配齐 安全检查人员,严格执行业务保安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管 理和监督。

(2)立即理顺通风系统、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消灭串联通风,实行以风定产,规范瓦斯检 测工作,杜绝生产区域内的一切火源。

(3)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加强技术、机电设备和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4)加强三级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5)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深入井下,靠前指挥,切实帮助、督促 企业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几起事故案例的事故教训的分析,可以看到,事故教训和整改措施应当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考虑: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

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及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贴得筑龙币:10 等级得币:0 版主奖励:1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0

执行奖励版主:mijun 未评定 [定制广告] 欢迎您来筑龙建筑施工网--建筑人的网上家园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sjx1225 Ψ 信誉: 66 发贴: 733

第4楼

2005-5-27 11:53:00

位置: 其他

第四节 整改措施

专业: 建筑

整改措施,也称安全对策措施,即针对发生事故的原因、性质、类别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

[留言][电邮][主页][BLOG]

一、制定安全整改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在制定安全整改对策措施时,应遵守的原则,可以参照第一章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的基本 原则部分,此处不再叙述。

二、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针对不同的事故及其原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首 先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从理论上讲,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 险状态或者消除一切着火源,这两项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灾和化学爆炸事故的 发生。 但在实践中, 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仅采取一种措施是不够的, 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另外,还应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 便在万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的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 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空气、强氧化剂)、引燃能源(明火、撞击、炽热物体、化学反应 热等)同时存在;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与引燃 能源同时存在。 为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 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 (1)取代或控制用量。 (2)加强密闭。

(3)通风排气。 (4)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为预防火灾及爆炸灾害,对点火源进行控制是避免燃

烧三要素同时存在的一个重要措施。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 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下列着火源应引起充 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1)明火和高温表面。 (2)摩擦与撞击。 (3)防止电气火花。

(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在建设项目中,中 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 TN—S,TN—C—S 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1992)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TN, TT 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部分标准称为漏电流动作保 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 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3.绝缘 根据环境条件(潮湿、高温、有导电性粉尘、腐蚀性气体、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工作环境,如: 机加工、铆工、电炉电极加工、锻工、铸工、酸洗、电镀、漂染车间和水泵房、空压站、锅炉 房等场所)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Ⅱ类)的电动工具、 设备和导线; 采用绝缘防护用品(绝缘手

套、绝缘鞋、绝缘垫等)、选用不导电环境(地面、墙面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上述设备和环境 均不得有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装置。 4.电气隔离 采用原、副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电气上的隔离。在隔离变压

器的副边构成一个不接地隔离回路(工作回路),可阻断在副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击电流

的通路。 隔离变压器的原、副边间应有加强绝缘,副边回路不得与其他电气回路、大地、保护接零 (地)线有任何连接;应保证隔离回路(副边)电压 U≤500 V、线路长度 L≤200 m,且副边电压与线 路长度的乘积 U·L≤100 000Vm;副边回路较长时,还应装设绝缘监测装置;隔离回路带有多台 用电设备时,各设备金属外壳间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所用的插座应带有供等电位连接的专 用插孔。 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直流电源采用低于 120V 的电源。 交流电源用专门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同等隔离能力的发电机、独立绕组的变流器、 电子装置等)提供安全电压电源(42 V,36 V,24 V,12V,6V),并使用Ⅲ类设备、电动工具和 灯具。应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工频安全电压额定值(即在潮湿、狭窄的金属容器、隧道、

矿 井等工作的环境,宜采用 12V 安全电压)。 用于安全电压电路的插销、插座应使用专用的插销、插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头和插 孔;安全电压电源的原、副边均应装设熔断器作短路保护。 当电气设备采用 24V 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6.屏护和安全距离 (1)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 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 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栏、 护罩、 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误人带电间隔的简单、有效的安全装 置。例如:开关盒、母线护网、高压设备的围栏、变配电设备的遮栏等。

金属屏护装置必须接零或接地。屏护的高度、最小安全距离、网眼直径和栅栏间距应满足 (防护屏安全要求)(GB/8197—1987)中的规定。 屏护上应根据屏护对象特征挂有警示标志,必要时还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和连锁保护装 置,当人体越过屏护装置接近带电体时,声、光报警且被屏护的带电体自动断电。 (2)安全距离是指有关规程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 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最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 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当无法达到安全距离时, 还应采取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7.连锁保护 设置防止误操作、误人带电间隔等造成触电事故的安全连锁保护装置。例如:变电所的程 序操作控制锁、双电源的自动切换连锁保护装置、打开高压危险设备屏护时的报警和带电装置 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等。 (三)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在不影响预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应 尽量避免设计成会引起损伤的锐边、尖角以及粗糙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分。金属 薄片的棱边应倒钝、折边或修圆,可能引起刮伤的开口端应包覆。 (2)安全距离的原则。利用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是减小或消除机 械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必须考虑使用机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有关人体 的测量数据、技术和应用等因素。 (3)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机械的不同特点,限制 某些可能引起危险的物理量值来减小危险。例如,将操纵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会因破 坏而产生机械危险;限制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以减小运动件的动能;限制噪声和振动等。 (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对预定在爆炸环境中

使用的机器,应采用全气动或全

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 或“本质安全”电气装置, 也可采用电压低于“功能特低电压”的电源, 以及在机器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 2.限制机械应力 机械选用材料的性能数据、设计规程、计算方法和试验规则,都应该符合机械设计与制造 的专业标准或规范的要求,使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超过许用值,保证安全系数,以防止由于零件 应力过大而被破坏或失效,避免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控制连接、受力和运动状态来 限制应力。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用以制造机器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得危及面临人员的安全或健康。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 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提高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 压力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典型的危险工况有意外启动、速度变化失控、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机器 零件或工件飞出、安全装置的功能受阻等。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 故障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进行干预的措施,并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机构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 机构的启动或加速运动应通过施加或增大电压或流体压力 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由“0”状态到“1”状态去实现;相反,停机或降速应通 过去除或降低电压或流体压力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1”状态到“0”状态去实 现。 (2)重新启动的原则。 动力中断后重新接通时, 如果机器自发启动会产生危险, 应采取措施, 使动力重新接通时机器不会自行启动,只有再次操作启动装置机器才能运转。 (3)零部件的可靠性。这应作为安全功能完备性的基础,使用的零部件应能承受在预定使用

条件下的各种干扰和应力,不会因失效而使机器产生危险的误动作。 (4)定向失效模式。这是指部件或系统主要失效模式是预先已知的,而且只要失效总是这些 部件或系统,就可以事先针对其失效模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关键件的加倍(或冗余)。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可以通过备份的方法,即当一个零部件 万一失效,用备份件接替以实现预定功能。当与自动监控相结合时,自动监控应采用不同的设 计工艺,以避免共因失效。 (6)自动监控。 自动监控的功能是保证当部件或元件执行其功能的能力减弱或加工条件变化 而产生危险时,以下安全措施开始起作用:停止危

险过程,防止故障停机后自行再启动,触发 报警器。 (7)可重编程序控制系统中安全功能的保护。在关键的安全控制系统中,应注意采取可靠措 施,防止储存程序被有意或无意改变。可能的话,应采用故障检验系统来检查由于改变程序而 引起的差错。 6.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 术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有时也 统称为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 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采取的特殊防护等。采 用何种手段防护,应根据对具体机器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未决定。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1)结构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 (2)结构要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安装可靠,不易拆卸。 (3)装置表面应光滑、无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 (4)装置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不应出现漏保护区。 (5)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位(特别是手或脚)无法接触危险。

(6)不影响正常操作,不得与机械的任何可动零部件接触;对人的视线障碍最小。 (7)便于检查和修理。

(四)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起重吊装作业潜在的危险性是物体打击。如果吊装的物体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 的物料,若吊索吊具意外断裂、吊钩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发生吊物坠落,除有可能直接伤人 外,还会将盛装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件包装损坏,介质流散出来,造成污染,甚 至会发生火灾、爆炸、腐蚀、中毒等事故。起重设备在检查、检修过程中,存在着触电、高处 坠落、机械伤害等危险性,汽车吊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五)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 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含跨线地道、天桥)、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 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 (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工业企业铁路道 口安全标准》(GB/6386—1986),《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CB/10827—1989)和各行业有 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 (3)化学危险品贮运安全对策措施。 ①危险货物包装应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设标志; ②危险货

物包装运输应按《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CB/12463—1990)执行; ③应按《化学危险品标签编写导则》 (GB/T 15258—1994)编写危险化学品标签; ④应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对上述物质进行妥善贮存,加强 管理; ⑤应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1996)编写危险化学品安全 技术说明书,内容包括标识、成分及理化特性、燃烧爆炸危险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急救、

防护措施、包装与储运、泄漏处理与废弃等八大部分。化学危险品的作业场所、管理及使用应 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1996)的附录 1 至附录 4 执行; ⑥根据国务院第 344 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 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 进行检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例如,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 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氰化物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 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 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三、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与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其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与 前者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比做计算机系统内的硬件设施,那么安全 管理对策措施则是保证硬件正常发挥作用的软件。安全管理对策措施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企 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整合、完善、优化,将人、机、物、环境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 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使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发 挥最大的作用。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 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 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例如:依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应建立《安全生产总则》、《安全生产守则》、《“三同时” 管理制度》等指导性安全管理文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工艺技术安全生产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

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

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 《安全生产确认制》、《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有毒有害作业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 制度》 《厂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 等管理制度; 对工伤事故应建立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 《伤亡事故责任者处理规定》、 《职业病报告处理制度》等制度;对设备、工机具等应建立《特 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吊索具安全 管理规程》、《蒸汽锅炉、压力容器管理细则》等制度。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能落实到人。明确各级 第一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 300 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 300 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 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安监管管二字[2003]38 号文《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 价导则》内容规定,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应有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 人员在 10 人以下的,有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可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格的人 员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可根据上述两条规定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特点确定安全管理机构 的设置和人员配置模式。 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后,还需建立各级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包括单位负责人及其副手、总工程师(或技术总负责人)、车间主任(或部 门负责人)、工段长、班组长、车间(或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作业工人的安全职责。

3.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从资金和设施装备等物质方面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进行,也是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一项 内容。《安全生产法》第 18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 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 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第 24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 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

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都应该考虑投入用于安全生产的专项资金的 预算。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应该安排用于安全生产的专项资金,进行安全生产方面 的技术改造增添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以及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安全卫生管理、检查、事故调查 分析、检测检验的用房和检查、检测、通信、录像、照相、微机、车辆等、设施、设备;根据 生产特点,适应事故应急预案措施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训练、急救、抢险的设备、设施,以及 安全卫生管理需要的其他设备、设施;配备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含电化教育)设备和场所。设 计单位和生产单位应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管理、检查、检测、培训教育和 应急抢救仪器设备和设施,如设置卫生室并配置相应的急救药品,高温作业需要设置有空调的 休息室,化工装置有的需要设置相应的防毒面具、淋洗、洗眼器等。

四、安全培训和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分 3 个层面进行。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 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 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 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书。要选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操作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好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并定 期进行考察、考核、调整。重大危险岗位作业人员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训练,有条件的 单位最好能对该类作业人员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测定,避免 由于作业人员先天性素质缺陷而造成安全隐患。 对作业人员要加强职业培训、教育,使作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缜密的态度,并 且要熟悉相应的业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有关物料、设备、设施、防止工艺参数变动及 泄漏等的危险、危害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有预防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知识 和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方法,事故发生时有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 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转岗、复工人员应参照新职工的办法进行培训和考试。 对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相关内容

  • 事故隐患排查管理标准
  • 关于印发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加强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规范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安全生产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和华能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排 ...

  • 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共十项)
  • 习水县泰龙煤矿 安 全 生 产 隐 患 排 查 治 理 制 度 二○一三年三月十日 目 录 一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 3 二 隐患整改制度 ..................................... 7 三 隐患整改验收 ...

  • 北京普兴液化气有限责任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 北京普兴液化气有限责任公司 事 故 隐 患 排 查 治 理 制 度 1 目 录 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3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6 3.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8 4.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和分析报告制度„„„„„„ ...

  • 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制度
  • 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制度 1. 适用范围 1.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承建工程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 1.2. 本规定所称的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施工生产活动中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事故等级划分遵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

  • 隐患排查治理公示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 隐患排查治理公示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章 责任追究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强化现场管理,切实遏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建设,保障职工生命安全,落实各级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矿井安全生产隐患是指 ...

  • 2010年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职责
  • 前进消安委工作职责 (1)贯彻党和国家消防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及上级党委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会议,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2)组织研究制定年度及重大活动工作计划.应急预案.制度措施.工作目标.重点,为党委决策及强化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并检查 ...

  • 危险源-相关基础知识
  • 相关基础知识 1.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 ...

  • 医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高青县人民医院 目 录 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第 1 页 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第2 - 3页 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第4 - 7页 四.医用氧气管理制度-------------.第8 - 9页 五.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 ...

  • 铁路工程建设安全保障体系
  • 新建铁路京沈客专京冀段铁路工程 安全保证体系 编制人:尉峻诚 审核人: 批准人: 北京铁城监理公司与林同棪国际集团联合体 京沈客专京冀段监理6标监理项目部 二O一五年十一月 目 录 一.安全保证体系................................................... ...

  • 安全生产的四不放过原则
  • 安全生产的四不放过原则 具体内容 国家对发生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其具体内容是: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事故处理的"四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