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二单元热
2.1热起来了
1、1、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有很多种方法:跑步(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吃热的食物(食物转化为热量)、晒太阳、取暖器(外界热的物质直接给予热量)、多穿几件衣服(保暖作用)。
3、衣服不能给身体提供热量。多穿几件衣服觉得热起来是因为衣服不能产生热量,衣服的作用是保暖,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4、衣服能不能给身体提供热量?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器材:书本、毛衣、温度计
实验过程:①测量书本在空气中的温度。②用温度计测量折叠毛衣的温度。③用温度计测量书本包在衣服内一段时间后的温度。结论: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2.2给冷水加热
1、用密封的塑料袋装一些冷水,把它浸没在热水中,水袋先下沉,然后慢慢从热水底部浮到水面上。
2、用密封的塑料袋装一些热水,把它放在冷水中,水袋先浮在冷水面上,然后慢慢下沉。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3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设计实验证明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烧杯两个、平底烧瓶、细玻璃管、软木塞、红墨水、热水,冷水足量。实验过程: ①把平底烧瓶、软木塞、细玻璃管连接好,在烧瓶中装满水,画出玻璃管内水面的位置。②把烧瓶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③把烧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4、水银温度计、红水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5、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因为啤酒、饮料等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装满后,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可能会把饮料瓶涨裂。
2.4空气的热胀冷缩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3、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运动着。
4、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5、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烧杯三个,锥形瓶一个,气球一个,热水、常温下的水、冰水足量。实验过程:①把气球套在锥形瓶口,注意不要漏气。②把锥形瓶放在烧杯中常温下的水中,观察气球的形状③把锥形瓶放在烧杯中的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形状。④把锥形瓶放在烧杯中的冰水中,观察气球的形状。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5金属热胀冷缩吗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0水在0--4C是热缩冷胀的.
3、锑的热缩冷胀的性质曾被用在印刷术上。
4、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5、水泥路面块与块之间留有1厘米宽的缝隙,铁路上的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夏天架设电线不能架设得太紧等都是为了预防热胀冷缩造成危害。
6、设计实验证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铜球,铜环,酒精灯,烧杯,冷水,火柴等。
实验过程:①铜球加热前能顺利通过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会,铜球不能通过铜环了③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实验结论: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6热是怎样传递的
1、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称为热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2、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3、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4、设计实验证明热传递的方向。 实验器材:铁丝,支架二个,火柴,酒精灯
实验过程: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实验结论: 热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5、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2.7、传热比赛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设计实验比较铜、铝、钢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实验器材:支架,铜棒、铝棒、铁棒各一,火柴,酒精灯,凡士林。 实验过程:把铜棒、铝棒、铁棒固定在支架上,在铜棒、铝棒、铁棒上每隔相同的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火柴都向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铜棒、铝棒、铁棒的一端,观察三种材料上火柴下落的顺序。实验结论: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最后是铁。(传热性能排序是铜、铝、铁)
2.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1、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散失,所以物体温度下降得慢。
2、热的良导体,吸热快,可以夹克物体热量散失,所以物体温度下降得快。
3、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4、常见物体的导热性能排序(由良到差)铜、铝、钢、耐热玻璃、混凝土、橡胶、泡沫塑料。
5、锅底用铁做成因为铁是热的良导体,锅把用木头制作因为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
五下第二单元热
2.1热起来了
1、1、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有很多种方法:跑步(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吃热的食物(食物转化为热量)、晒太阳、取暖器(外界热的物质直接给予热量)、多穿几件衣服(保暖作用)。
3、衣服不能给身体提供热量。多穿几件衣服觉得热起来是因为衣服不能产生热量,衣服的作用是保暖,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4、衣服能不能给身体提供热量?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器材:书本、毛衣、温度计
实验过程:①测量书本在空气中的温度。②用温度计测量折叠毛衣的温度。③用温度计测量书本包在衣服内一段时间后的温度。结论: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2.2给冷水加热
1、用密封的塑料袋装一些冷水,把它浸没在热水中,水袋先下沉,然后慢慢从热水底部浮到水面上。
2、用密封的塑料袋装一些热水,把它放在冷水中,水袋先浮在冷水面上,然后慢慢下沉。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3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设计实验证明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烧杯两个、平底烧瓶、细玻璃管、软木塞、红墨水、热水,冷水足量。实验过程: ①把平底烧瓶、软木塞、细玻璃管连接好,在烧瓶中装满水,画出玻璃管内水面的位置。②把烧瓶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③把烧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4、水银温度计、红水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5、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因为啤酒、饮料等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装满后,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可能会把饮料瓶涨裂。
2.4空气的热胀冷缩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3、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运动着。
4、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5、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烧杯三个,锥形瓶一个,气球一个,热水、常温下的水、冰水足量。实验过程:①把气球套在锥形瓶口,注意不要漏气。②把锥形瓶放在烧杯中常温下的水中,观察气球的形状③把锥形瓶放在烧杯中的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形状。④把锥形瓶放在烧杯中的冰水中,观察气球的形状。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5金属热胀冷缩吗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0水在0--4C是热缩冷胀的.
3、锑的热缩冷胀的性质曾被用在印刷术上。
4、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5、水泥路面块与块之间留有1厘米宽的缝隙,铁路上的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夏天架设电线不能架设得太紧等都是为了预防热胀冷缩造成危害。
6、设计实验证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铜球,铜环,酒精灯,烧杯,冷水,火柴等。
实验过程:①铜球加热前能顺利通过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会,铜球不能通过铜环了③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实验结论: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6热是怎样传递的
1、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称为热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2、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3、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4、设计实验证明热传递的方向。 实验器材:铁丝,支架二个,火柴,酒精灯
实验过程: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实验结论: 热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5、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2.7、传热比赛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设计实验比较铜、铝、钢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实验器材:支架,铜棒、铝棒、铁棒各一,火柴,酒精灯,凡士林。 实验过程:把铜棒、铝棒、铁棒固定在支架上,在铜棒、铝棒、铁棒上每隔相同的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火柴都向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铜棒、铝棒、铁棒的一端,观察三种材料上火柴下落的顺序。实验结论: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最后是铁。(传热性能排序是铜、铝、铁)
2.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1、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散失,所以物体温度下降得慢。
2、热的良导体,吸热快,可以夹克物体热量散失,所以物体温度下降得快。
3、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4、常见物体的导热性能排序(由良到差)铜、铝、钢、耐热玻璃、混凝土、橡胶、泡沫塑料。
5、锅底用铁做成因为铁是热的良导体,锅把用木头制作因为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