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新规的设计缺陷

  解决强拆问题与其依赖立法,不如依赖司法,借拆迁案例推动司法独立;拆迁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制度,不予以改革,强拆悲剧还会重演

  

  

  法眼

  

  备受期待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终于由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像此前人们所预料的一样,意见稿在界定公共利益、规范征收程序以及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但从法理和法治建设的角度来看,问题依然不少,甚至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制度设计缺陷。

  

  显然,意见稿回应了一些学者和民众的吁求,对公共利益的界定采用了列举的方式。尽管这种方式的优点一目了然,缺点同样明显,那就是,无法涵盖所有的情形,难免挂一漏万。此外,意见稿第三条列举的公共利益情形,用语和表述十分模糊,根本无法起到清晰明确的作用,难免被任意解释。比如,“国家重点扶持并纳入规划”是什么含义?谁来决定国家重点扶持并纳入规划哪些公共事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还是由国务院或者某个部委决定?这种决定需要遵循什么样的程序?再比如,“文化”“社会福利”等词语的涵义都很模糊,连学界都争论不休,出现在这里如何解释?

  

  与这种模糊用语密切相关的是,该条列举的公共利益情形内容十分宽泛,从能源到交通,从教育到卫生,从体育到环境,甚至还有经济适用房等,几乎无所不包。

  

  更何况,它还有一个“全能型”的兜底条款:“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如此包罗万象的列举意义何在?如此宽泛的公共利益界定,何以起到保护公民房屋不因私利而被强拆?还有,为了改善一些人的居住条件而拆掉另一些人的房屋,何来“公共利益”?

  

  实际上,意见稿第三条难以令人满意几乎是命中注定的,因为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立法问题,而是一个司法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形个案处理。在一些法治国家,征收补偿仅占《宪法》中的一两个条款。而在一个迷恋大陆法系传统的社会里,不少学者和民众都追求法典化,希望法律规定得越细越好,并误以为只有细致入微的规定才能确保有法可依,才能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不是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是让法官获得不折不扣的独立地位,只对法律和正义负责。如果法官不能独立,再细致的立法都无法保护公民的权利,甚至在很多时候还会出现这样的后果:法律越多,自由越少。

  

  那么,法官该如何判定公共利益呢?除了考量一个案件涉及到的具体情形之外,法官或许可以借鉴一下政治经济学领域对“公共物品”的界定智慧。

  

  一般而言,考察一种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至少依赖两个标准:一是看这种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时是否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二是看这种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即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时是否能够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同时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为私人物品,比如面包、自行车等;相反,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为公共物品,典型的如国防、室外空气净化等。根据这种思路,通常只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才能被认为合乎公共利益。

  

  在征收程序方面,意见稿同样欠缺考量。比如,第十条规定地方政府“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被征收人、公众和专家意见”,但这种征求意见采用什么样的程序?被征收人、公众和专家的意见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地方政府只是将这种意见采纳与否及其理由公布出来的话(第十条第三款),它对于制约政府的征收决定有何意义?

  

  意见稿第十二条似乎给出了回答,它规定:“经征求被征收人、公众和专家意见,无重大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存在重大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后,作出房屋征收决定。”这条规定告诉我们,最后都是由政府说了算。

  

  显而易见,这种形式化的征求意见与学界倡导的实质性公众参与征收程序相距甚远。

  

  就补偿而言,意见稿也是瑕疵尽现。对于补偿方案的确定,第二十四条同样规定了“征求被征收人的意见”,但这与前面提到的形式化的“询问”一样,对征收部门的决定权无法形成任何制约。根据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补偿决定的执行;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强制搬迁,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搬迁”。

  

  无疑,这是“制服”被征收人的“杀手锏”。地方政府既是征收和补偿的决定者,又可以自行“强制搬迁”,其权力堪称无限。根据法治社会的惯例,只有法院才有做出强制搬迁裁决的权力。

  

  无论如何,意见稿都离法理、正义以及民众的期望甚远,很难起到遏制暴力拆迁的作用。实际上,解决强拆问题与其依赖立法,不如依赖司法,借拆迁案例推动司法独立。同时,拆迁问题的根源与当下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不改革土地制度,公民的房屋等财产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强拆悲剧恐怕还会不断重演。■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解决强拆问题与其依赖立法,不如依赖司法,借拆迁案例推动司法独立;拆迁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制度,不予以改革,强拆悲剧还会重演

  

  

  法眼

  

  备受期待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终于由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像此前人们所预料的一样,意见稿在界定公共利益、规范征收程序以及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但从法理和法治建设的角度来看,问题依然不少,甚至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制度设计缺陷。

  

  显然,意见稿回应了一些学者和民众的吁求,对公共利益的界定采用了列举的方式。尽管这种方式的优点一目了然,缺点同样明显,那就是,无法涵盖所有的情形,难免挂一漏万。此外,意见稿第三条列举的公共利益情形,用语和表述十分模糊,根本无法起到清晰明确的作用,难免被任意解释。比如,“国家重点扶持并纳入规划”是什么含义?谁来决定国家重点扶持并纳入规划哪些公共事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还是由国务院或者某个部委决定?这种决定需要遵循什么样的程序?再比如,“文化”“社会福利”等词语的涵义都很模糊,连学界都争论不休,出现在这里如何解释?

  

  与这种模糊用语密切相关的是,该条列举的公共利益情形内容十分宽泛,从能源到交通,从教育到卫生,从体育到环境,甚至还有经济适用房等,几乎无所不包。

  

  更何况,它还有一个“全能型”的兜底条款:“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如此包罗万象的列举意义何在?如此宽泛的公共利益界定,何以起到保护公民房屋不因私利而被强拆?还有,为了改善一些人的居住条件而拆掉另一些人的房屋,何来“公共利益”?

  

  实际上,意见稿第三条难以令人满意几乎是命中注定的,因为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立法问题,而是一个司法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形个案处理。在一些法治国家,征收补偿仅占《宪法》中的一两个条款。而在一个迷恋大陆法系传统的社会里,不少学者和民众都追求法典化,希望法律规定得越细越好,并误以为只有细致入微的规定才能确保有法可依,才能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不是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是让法官获得不折不扣的独立地位,只对法律和正义负责。如果法官不能独立,再细致的立法都无法保护公民的权利,甚至在很多时候还会出现这样的后果:法律越多,自由越少。

  

  那么,法官该如何判定公共利益呢?除了考量一个案件涉及到的具体情形之外,法官或许可以借鉴一下政治经济学领域对“公共物品”的界定智慧。

  

  一般而言,考察一种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至少依赖两个标准:一是看这种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时是否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二是看这种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即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时是否能够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同时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为私人物品,比如面包、自行车等;相反,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为公共物品,典型的如国防、室外空气净化等。根据这种思路,通常只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才能被认为合乎公共利益。

  

  在征收程序方面,意见稿同样欠缺考量。比如,第十条规定地方政府“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被征收人、公众和专家意见”,但这种征求意见采用什么样的程序?被征收人、公众和专家的意见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地方政府只是将这种意见采纳与否及其理由公布出来的话(第十条第三款),它对于制约政府的征收决定有何意义?

  

  意见稿第十二条似乎给出了回答,它规定:“经征求被征收人、公众和专家意见,无重大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存在重大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后,作出房屋征收决定。”这条规定告诉我们,最后都是由政府说了算。

  

  显而易见,这种形式化的征求意见与学界倡导的实质性公众参与征收程序相距甚远。

  

  就补偿而言,意见稿也是瑕疵尽现。对于补偿方案的确定,第二十四条同样规定了“征求被征收人的意见”,但这与前面提到的形式化的“询问”一样,对征收部门的决定权无法形成任何制约。根据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补偿决定的执行;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强制搬迁,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搬迁”。

  

  无疑,这是“制服”被征收人的“杀手锏”。地方政府既是征收和补偿的决定者,又可以自行“强制搬迁”,其权力堪称无限。根据法治社会的惯例,只有法院才有做出强制搬迁裁决的权力。

  

  无论如何,意见稿都离法理、正义以及民众的期望甚远,很难起到遏制暴力拆迁的作用。实际上,解决强拆问题与其依赖立法,不如依赖司法,借拆迁案例推动司法独立。同时,拆迁问题的根源与当下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不改革土地制度,公民的房屋等财产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强拆悲剧恐怕还会不断重演。■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相关内容

  • 审阅报告审计报告
  • 2014贵财经实gr有限责任公司 审阅报告 律信审字[2014]第09号 目录 内容 页次 审阅报告 1 资产负债表 2 利润表 3 现金流量表 4-5 审阅报告 律信审字[2014]第09号 2014贵财经实gr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阅了后附的2014贵财经实gr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

  •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2006年3月1日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于2006年1月26日经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是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根据<中华人民 ...

  • 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大纲总结
  • <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考试大纲 第一章 房地产估价文书写作 考试目的 本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应考人员对房地产估价主要文书写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房地产估价文书概述 一.房地产估价文书的种类及作用 (一)估价委托书 (二)估价委托合同 (三)估价项目来源和接洽情况 ...

  • 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 南宁市城市东西向快速路工程西段(清川大道-北湖南路) (K0+000-K4+115段) 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宁市城市东西向快速路工程西段(清川大道-北湖南路) (K0+000-K4+115段)项目部 2016年3月 南宁市城市东西向 ...

  • 设备拆迁评估
  • 一.机器设备拆迁价值评估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实际评估工作中涉及的拆迁机器设备种类繁多在实际工作中,简单.量小.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能达成协议的机器设备拆迁,一般不请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其价值.一般只有在机器设备繁杂.量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不易达成协议的,才会请专 业评估机构介入. (二)拆迁当事人的利益冲 ...

  • 土地一级开发的成本测算
  • 有关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成本测算工作 一.土地一级开发成本的概念: 土地一级开发成本是指在政府规划的土地一级开发区域红线内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全过程的费用.由项目前期费用.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公共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管理费.财务费用.土地招拍挂中的交易费用.公共 ...

  • 市政工程监理评估报告
  • 三门县海游镇三山.大屿村村民拆迁安置 小区室外工程(西地块) 竣 工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编 制: 审 核: 温州浙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台州分公司 2011年9月27日 前 言 三门县海游镇三山.大屿村村民拆迁安置小区室外(西区块)工程已完成,施工单位已进行自检,暂定为合格等级,现施工单位申请该工 ...

  • 探析我国私有物权保护的成就与不足
  • 探析我国<物权法>对私有物权保护的成就与不足 引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 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立法史上社会各界关注度最高.征求意见讨论审议时间最长.立法争议最大的法典在立法上终于尘埃落定.正式出台.我国<物权法>没有完全照 ...

  • 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议书(修改)
  • 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议书 一.关于危旧房改造的总体纲要: 1.危旧房改造项目拆迁安置经济适用住房(含产权调换房)的工程建设免收巧项费用: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城市拆迁管理费.工程定额测定费.新建房屋白蚁防治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城市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