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之禅意的欲望-花非花雾非雾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意朦胧,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首二句“花非花,雾非雾”,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虽系否定,却有着一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雾。

“夜半来,天明去”,乍一看以为是记梦,但下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可见又不是记梦了,“梦”在这里也是一比。“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来”、“去”关联,生发出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是春梦,春梦虽美却十分短暂;“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

一、白居易之个人生活

白居易是个有争议诗人。其与元稹(《西厢记》原型的作者)是好友,都是官场老油条。白娶妻妾不在少数,同时家中蓄幼童,大搞同性恋。后信佛禅,算是禅门弟子。

“孺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诵琵琶篇。”这两句虽说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但也正说明了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白居易的其他诗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之类,更是脍炙人口。这首《花非花》却在白居易的诗中别具一格,很像一首朦胧诗,诗意相当朦胧.

二、纪念红颜知己

本诗被作者收录在“感伤”诗中。在白居易“感伤”诗中,还收录了其他一些与此诗比较接近的诗篇,如《真娘墓》中写道:“霜催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yí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

再如《简简吟》中写道,“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似乎看到诗人是在怀念某一位知己红颜,这位红颜也许在他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给他的情感带来过流连与慰藉,

三、《花非花》禅意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是一首禅味十足的诗,可以说是句句是禅,字字是禅。在禅者看来,清净无为的本心,便是禅的大千世界。外部世界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尽管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但在他们,不过是那颗无所不包的“本心”的幻化;而这种外部世界物的外化,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终归于无。所以,眼中的花,不是实实在在的花;雾,也不是实实在在的雾,只是“本心”外射的花与雾的“幻化”。这些东西,“夜半来,天明去”,瞬间即逝,无影无踪。来的时候,就像那“来如春梦几时多”,突如其来,毫无知觉;去的时候,“去似朝云无觅处”,不可追寻,不可捉摸,无影无踪,全归于“空无”。

四、禅意的欲望

“去似朝云无觅处”中的“朝云”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玉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巫山之女临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在这里是用“朝云”表示男女恩爱之事。

与白居易是好朋友的元稹曾在《离思五首?其四》中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的“巫山”和“云”和白居易《花非花》中的“朝云”是出自同一个典故。曹雪芹曾在《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改版了《高唐赋》这一典故。

而“来如春梦几多时”中的“春梦”泛指和性有关的梦,通常做梦者在梦中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性体验,清晰可见的春梦还可以产生性满足和性高潮,并出现梦遗(不分男女)。

所谓禅心就是找到如春梦一样独特的宗教体验,找回本心。宋代高僧特别是临济宗以艳诗喻禅。人只有彻底明白人的基本欲望是何物,才能控制欲望与贪婪。儒、道、释三家都是此基本理论,也就是最后才能体会到“空”。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就是最后体验到空。人类最高最好的东西,就是男女之情欲,生理上的性高潮,以及更加升华的所谓的爱情,就如花朵盛开一样,人人都有。白写此诗已经近晚年,生理上可能也没有欲望,情人已经老去,人正在衰老,此时突然体验到“空”的意境!

仓央嘉措的禅诗:   “那一月摇动无数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叩长头于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遍所有神山,不为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如果把“你”当成情人,读着怦然心动;如果把“你”看做佛性,读着满心喜乐。佛性就在身边,苦求便可结缘。修行的路,不是超度,不是觐见,不是来生,那只是表象。真正的佛性,是今生今世可以触摸的贴着的相见的。

常常只看见情让人困惑的一面,却忘记了,情也是人心底的善根。没有慈悲,如何超度,没有大爱,怎能大乘。非空非有,既空既有,若空若有,那妙到毫巅的境界。微笑着,漫步着,修行在情的天地间。

“爱要说出口,还有什么不能够”。网络时代的繁华都会里,步履匆匆,说不清谁是谁的过客。爱情明明是奢侈品,有时又沦为地摊货,肆意拥抱亲吻的男女,酒吧里的旖旎,流行歌曲的唱应,还有合则来不合则去的一夜情理念,一个明晃晃不缺爱的世界。不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你倏地眨下眼,原来空荡荡白茫茫,好即是了,了即是好。

爱情已然成为过去式,情语已被无情拭去,他仍未有“过尽千帆”的灰心,也不奢望蓦然回首时,她还在灯火阑珊处。是的,还有太多话,没能来得及说出口。可又怎么样呢?

“不负如来不负卿”,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才是达到修佛而忘佛的空性境界,禅意十足。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意朦胧,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首二句“花非花,雾非雾”,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虽系否定,却有着一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雾。

“夜半来,天明去”,乍一看以为是记梦,但下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可见又不是记梦了,“梦”在这里也是一比。“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来”、“去”关联,生发出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是春梦,春梦虽美却十分短暂;“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

一、白居易之个人生活

白居易是个有争议诗人。其与元稹(《西厢记》原型的作者)是好友,都是官场老油条。白娶妻妾不在少数,同时家中蓄幼童,大搞同性恋。后信佛禅,算是禅门弟子。

“孺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诵琵琶篇。”这两句虽说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但也正说明了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白居易的其他诗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之类,更是脍炙人口。这首《花非花》却在白居易的诗中别具一格,很像一首朦胧诗,诗意相当朦胧.

二、纪念红颜知己

本诗被作者收录在“感伤”诗中。在白居易“感伤”诗中,还收录了其他一些与此诗比较接近的诗篇,如《真娘墓》中写道:“霜催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yí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

再如《简简吟》中写道,“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似乎看到诗人是在怀念某一位知己红颜,这位红颜也许在他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给他的情感带来过流连与慰藉,

三、《花非花》禅意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是一首禅味十足的诗,可以说是句句是禅,字字是禅。在禅者看来,清净无为的本心,便是禅的大千世界。外部世界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尽管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但在他们,不过是那颗无所不包的“本心”的幻化;而这种外部世界物的外化,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终归于无。所以,眼中的花,不是实实在在的花;雾,也不是实实在在的雾,只是“本心”外射的花与雾的“幻化”。这些东西,“夜半来,天明去”,瞬间即逝,无影无踪。来的时候,就像那“来如春梦几时多”,突如其来,毫无知觉;去的时候,“去似朝云无觅处”,不可追寻,不可捉摸,无影无踪,全归于“空无”。

四、禅意的欲望

“去似朝云无觅处”中的“朝云”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玉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巫山之女临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在这里是用“朝云”表示男女恩爱之事。

与白居易是好朋友的元稹曾在《离思五首?其四》中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的“巫山”和“云”和白居易《花非花》中的“朝云”是出自同一个典故。曹雪芹曾在《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改版了《高唐赋》这一典故。

而“来如春梦几多时”中的“春梦”泛指和性有关的梦,通常做梦者在梦中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性体验,清晰可见的春梦还可以产生性满足和性高潮,并出现梦遗(不分男女)。

所谓禅心就是找到如春梦一样独特的宗教体验,找回本心。宋代高僧特别是临济宗以艳诗喻禅。人只有彻底明白人的基本欲望是何物,才能控制欲望与贪婪。儒、道、释三家都是此基本理论,也就是最后才能体会到“空”。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就是最后体验到空。人类最高最好的东西,就是男女之情欲,生理上的性高潮,以及更加升华的所谓的爱情,就如花朵盛开一样,人人都有。白写此诗已经近晚年,生理上可能也没有欲望,情人已经老去,人正在衰老,此时突然体验到“空”的意境!

仓央嘉措的禅诗:   “那一月摇动无数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叩长头于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遍所有神山,不为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如果把“你”当成情人,读着怦然心动;如果把“你”看做佛性,读着满心喜乐。佛性就在身边,苦求便可结缘。修行的路,不是超度,不是觐见,不是来生,那只是表象。真正的佛性,是今生今世可以触摸的贴着的相见的。

常常只看见情让人困惑的一面,却忘记了,情也是人心底的善根。没有慈悲,如何超度,没有大爱,怎能大乘。非空非有,既空既有,若空若有,那妙到毫巅的境界。微笑着,漫步着,修行在情的天地间。

“爱要说出口,还有什么不能够”。网络时代的繁华都会里,步履匆匆,说不清谁是谁的过客。爱情明明是奢侈品,有时又沦为地摊货,肆意拥抱亲吻的男女,酒吧里的旖旎,流行歌曲的唱应,还有合则来不合则去的一夜情理念,一个明晃晃不缺爱的世界。不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你倏地眨下眼,原来空荡荡白茫茫,好即是了,了即是好。

爱情已然成为过去式,情语已被无情拭去,他仍未有“过尽千帆”的灰心,也不奢望蓦然回首时,她还在灯火阑珊处。是的,还有太多话,没能来得及说出口。可又怎么样呢?

“不负如来不负卿”,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才是达到修佛而忘佛的空性境界,禅意十足。


相关内容

  • 白居易中隐思想研究
  • 白居易中隐思想研究 摘 要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中进退自如.善于自处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既有敢于直谏.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一面,又有在遇到挫折时淡泊隐逸.乐天知命的一面.他在为官和隐逸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也为中唐时期的士人探索出了在官场重压和集权政治包围之中突围的道路,从禅 ...

  • [引用]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6)
  • 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6)  2011-07-23 13:47:51|  分类: 典故学习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智差三十里:晋裴启<语林>:"曹操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杨修):'卿知之否?' ...

  •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 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手.从体裁看属于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通过对西湖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 ...

  • 江南可采莲 ?
  • 江南可采莲 兰斋居士/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一首如此清新柔婉而又灵动雅致的诗,一下子就把俏丽如美女子的江南,粘贴在了我的心间眉梢. 有人说,爱一个人,非瞬间爱上,不叫真爱. 那么,我爱上江南的感觉莫非亦如此? 哦!细思量,那怎么能否认呢? 若不是这样,那--那些凡是 ...

  • 访洛阳白园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访洛阳白园 熊召政 (1)从牡丹大家族中数以千计的国色天香,我认识了洛阳.一座风流妩媚之城.历千年兵燹.百回战劫而不毁灭的那些锦绣之根,现在更是春笋般茁起,轰轰烈烈地撒娇吐艳.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吸引了万国衣冠. (2)从"风回铁马响云间"的齐云塔:从花 ...

  •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195道版本
  • 1.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擅长五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体. 3.吴中四士: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4.沈宋:指初唐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他们的诗在诗律和艺术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完成"回忌声病,约句 ...

  • [西江月·平山堂]苏轼词作鉴赏
  •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苏轼词作鉴赏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所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 ...

  •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显德汪学区 李会如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武安市第十三中学的一名教师,我叫石起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 ...

  • 武则天之是怎么死的?真的死自己男宠胯下吗?
  • 武则天之是怎么死的?真的死自己男宠胯下吗?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为唐朝功臣武士Υ闻,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