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闪光对焊工艺试验

钢筋闪光对焊工艺试验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设计桩号为Ⅳ33+700~Ⅳ38+000,标段长度4.3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8座,其中:河渠交叉建筑2座(普济河倒虹吸、闫河倒虹吸),节制闸、退水闸各1座,公路桥4座,抽排泵站8座。混凝土工程量约16.35万m3,钢筋约11480t。

倒虹吸施工过程中,B18、B20、B22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闪光——预热——闪光焊)。为确保钢筋加工质量,在正式进行钢筋连接施工前,先进行钢筋闪光对焊工艺试验。

2、试验目的

通过钢筋闪光对焊工艺性试验,确定闪光对焊时待焊钢筋的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确保现场钢筋焊接的质量。

3、编制的依据

(1)《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 (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3)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

4、试验准备

4.1材料要求

(1)选用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厂复试报告,钢筋力学性能和直径均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2)清除钢筋上特别是钢筋端头部的浮锈、泥浆、污垢沾染的杂质等,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4.2主要机具设备

(1)主要设备:UN-150型对焊机具及配套的对焊平台;

(2)辅助设备:深色防护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钢筋截断机、除锈机或钢丝刷防护深色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 4.3作业条件

(1)对焊机检修完好,对焊机容量、电压,符合要求并符合安全规定;

(2)操作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上岗证必须在有效期内; (3)钢筋焊口要平口、清洁、无油污杂质等; (4)对焊机容量、电压要符合要求。

5、试验场地

本次试验在闫河倒虹吸二期钢筋加工厂进行。

6、试验试件

本次试验取3组(B25、B28、B32各1组),每组6个试件(其中:3个试件用于抗拉检测,3个试件用于抗弯检测)。用于抗拉试件长度50cm,用于抗弯试件的长度35cm。

7、试验工工艺和操作过程

7.1工艺过程

闪光对焊是利用对焊机使两段钢筋接触,通以低电压的强电流,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当钢筋加热到一定程度后,立即施加轴向压力挤压(称为顶锻),使形成对焊接头。

根据现场钢筋安装情况,钢筋安装采用的是闪光—预热—闪光焊,其试验工艺如下:闭合电路→一次闪光闪平端面(两钢筋端面轻微徐徐接触)→断续闪光预热(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二次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7.2 试验参数选择

(1)调伸长度

它影响加热条件和塑性变形,选择原则是从减少向电极的散热、确保顶锻时焊件加热部分的刚度、以及焊口加工的可能性等方面考虑。当长度过小,随向电极散热的增加易使加热区变窄,不利于塑性变形,顶锻时所需压力较大;当长度过大时,则使加热区变宽,电能消耗大;当焊件较细时容易产生弯曲。调伸长度取值为:Ⅱ级钢筋为1.0~1.5d,直径较小的钢筋宜取较大的值。

(2)闪光留量

即烧化留量,为了满足焊件均匀加热的要求。若焊件直径较粗,则闪光留量要增大。钢筋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时,一次烧化留量等于两钢筋切断时的严重压伤部分之和,二次烧伤留量不宜大于8毫米,钢筋越粗,所需的闪光留量越大。

(3)闪光速度

闪光速度应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大而降低,在闪光过程中闪光速度由慢到快,一般是从0~1毫米/秒、1.5~2.0毫米/秒,闪光时要求稳定张裂,以防止焊缝金属氧化。

(4)顶锻速度

顶锻开始的0.1秒内应将钢筋压缩2~3毫米,以使焊口闭合,保护焊缝金属免受氧化。在火口紧密封闭之后,应在每秒压缩量不小于6毫米的速度下完成整个顶锻过程,顶锻速度应愈快愈好。

(5)顶锻压力

顶锻力的大小应是保证液体金属全部挤出、并使焊件对口产生适当的变形的关键。顶锻压力应随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增加,顶锻应在足够大的压力下快速完成。

(6)顶锻留量

顶锻留量是指在闪光过程结束,将钢筋顶锻压紧后接头处挤出金属而缩短的钢筋长度。顶锻留量随着钢筋直径增加而增加,闪光—预热—闪光焊为5~8毫米。其中无电顶锻留量约占2/3。

(7)焊接变压器级数选择

焊接变压器级数可用调节通过钢筋端部的焊接电流来控制。焊接的钢筋直径大,选择的变压器级数要求就高。

(8)焊接预热时间选择

根据钢筋级别及其直径大小来决定,预热接触时间宜介于1.5-2秒/次内选择。预热间隙时间应大于每次预热的接触时间。 7.3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的是闪光—预热—闪光焊,方法如下:

将焊接件紧夹在钳口上,接通电源后,使钢筋逐渐移近,端面局部接触,工作端面的接触点在高电流密度作用下迅速熔化、蒸发、爆破,呈高温粒状金属,从焊口内高速飞溅出来。预加闪光阶段,把钢筋端部压伤部分烧去,使其端面达到平整。同时,使焊接件接触,然后又离开,反复多次的断开和接触,接头温度逐渐升高形成预热阶段,焊接达到预热温度后进行连续闪光阶段,工作端面的旧爆破点爆破后又形成新的接触点,这就形成了连续不断爆破过程。为了保证连续不断闪光,随着金属的烧损,焊接件需要连续不断的送进,以送进速度适应焊接过程的烧化速度。钢筋经过一定时间的烧化,使其焊口达到所需的温度,并使热量扩散到焊口两边,形成一定宽度的温度区,在撞击式的顶锻压力作用下液态金属排挤在焊口之外,使连接件焊合,并在焊

口周围形成毛刺,在结合面周围形成较小的凸起。

8、试验注意事项

(1)焊接前检查焊机各部件和接地情况,调整变压器级次,开放冷却水,合上电闸,始可工作。

(2)钢筋端头顺直,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两钢筋轴线偏差不得超过0.5mm。

(3)对II~III级钢筋采用预热闪光对焊时,做到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而有力。对IV级钢筋,焊接时要做到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适中,频率中低;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而用力得当。

(4)不同直径的钢筋焊接时,其直径差不大于2~3mm。焊接时,按大直径钢筋选择焊接参数。

(5)负温(不低于-20℃)下闪光对焊,采用弱参数,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使室内保持0°以上。

(6)焊接完毕,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为黑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取出钢筋,以免产生弯曲。

(7)当调换焊工或更换钢筋级别和直径时,按规定制作对焊试样(不少于2个)作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

9、试验结果及结论

9.1试验结果

试验完成后,所取三组试件送检,试验检测结果详见附件。 9.2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试件抗拉强度及断口特征均满足标准值(见附件),弯曲试验合格。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所检项目合格,试验参数满足要求。钢筋进行闪光对焊时,采用下表参数指导施工。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参数表

10、附件

(1)钢筋闪光对焊试验记录表 (2)检测报告

闪光—预热闪光焊试验参数记录表试验操作人员: 试验记录人员: 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注:d为钢筋直径。

钢筋闪光对焊工艺试验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设计桩号为Ⅳ33+700~Ⅳ38+000,标段长度4.3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8座,其中:河渠交叉建筑2座(普济河倒虹吸、闫河倒虹吸),节制闸、退水闸各1座,公路桥4座,抽排泵站8座。混凝土工程量约16.35万m3,钢筋约11480t。

倒虹吸施工过程中,B18、B20、B22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闪光——预热——闪光焊)。为确保钢筋加工质量,在正式进行钢筋连接施工前,先进行钢筋闪光对焊工艺试验。

2、试验目的

通过钢筋闪光对焊工艺性试验,确定闪光对焊时待焊钢筋的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确保现场钢筋焊接的质量。

3、编制的依据

(1)《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 (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3)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

4、试验准备

4.1材料要求

(1)选用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厂复试报告,钢筋力学性能和直径均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2)清除钢筋上特别是钢筋端头部的浮锈、泥浆、污垢沾染的杂质等,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4.2主要机具设备

(1)主要设备:UN-150型对焊机具及配套的对焊平台;

(2)辅助设备:深色防护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钢筋截断机、除锈机或钢丝刷防护深色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 4.3作业条件

(1)对焊机检修完好,对焊机容量、电压,符合要求并符合安全规定;

(2)操作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上岗证必须在有效期内; (3)钢筋焊口要平口、清洁、无油污杂质等; (4)对焊机容量、电压要符合要求。

5、试验场地

本次试验在闫河倒虹吸二期钢筋加工厂进行。

6、试验试件

本次试验取3组(B25、B28、B32各1组),每组6个试件(其中:3个试件用于抗拉检测,3个试件用于抗弯检测)。用于抗拉试件长度50cm,用于抗弯试件的长度35cm。

7、试验工工艺和操作过程

7.1工艺过程

闪光对焊是利用对焊机使两段钢筋接触,通以低电压的强电流,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当钢筋加热到一定程度后,立即施加轴向压力挤压(称为顶锻),使形成对焊接头。

根据现场钢筋安装情况,钢筋安装采用的是闪光—预热—闪光焊,其试验工艺如下:闭合电路→一次闪光闪平端面(两钢筋端面轻微徐徐接触)→断续闪光预热(两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二次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7.2 试验参数选择

(1)调伸长度

它影响加热条件和塑性变形,选择原则是从减少向电极的散热、确保顶锻时焊件加热部分的刚度、以及焊口加工的可能性等方面考虑。当长度过小,随向电极散热的增加易使加热区变窄,不利于塑性变形,顶锻时所需压力较大;当长度过大时,则使加热区变宽,电能消耗大;当焊件较细时容易产生弯曲。调伸长度取值为:Ⅱ级钢筋为1.0~1.5d,直径较小的钢筋宜取较大的值。

(2)闪光留量

即烧化留量,为了满足焊件均匀加热的要求。若焊件直径较粗,则闪光留量要增大。钢筋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时,一次烧化留量等于两钢筋切断时的严重压伤部分之和,二次烧伤留量不宜大于8毫米,钢筋越粗,所需的闪光留量越大。

(3)闪光速度

闪光速度应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大而降低,在闪光过程中闪光速度由慢到快,一般是从0~1毫米/秒、1.5~2.0毫米/秒,闪光时要求稳定张裂,以防止焊缝金属氧化。

(4)顶锻速度

顶锻开始的0.1秒内应将钢筋压缩2~3毫米,以使焊口闭合,保护焊缝金属免受氧化。在火口紧密封闭之后,应在每秒压缩量不小于6毫米的速度下完成整个顶锻过程,顶锻速度应愈快愈好。

(5)顶锻压力

顶锻力的大小应是保证液体金属全部挤出、并使焊件对口产生适当的变形的关键。顶锻压力应随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增加,顶锻应在足够大的压力下快速完成。

(6)顶锻留量

顶锻留量是指在闪光过程结束,将钢筋顶锻压紧后接头处挤出金属而缩短的钢筋长度。顶锻留量随着钢筋直径增加而增加,闪光—预热—闪光焊为5~8毫米。其中无电顶锻留量约占2/3。

(7)焊接变压器级数选择

焊接变压器级数可用调节通过钢筋端部的焊接电流来控制。焊接的钢筋直径大,选择的变压器级数要求就高。

(8)焊接预热时间选择

根据钢筋级别及其直径大小来决定,预热接触时间宜介于1.5-2秒/次内选择。预热间隙时间应大于每次预热的接触时间。 7.3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的是闪光—预热—闪光焊,方法如下:

将焊接件紧夹在钳口上,接通电源后,使钢筋逐渐移近,端面局部接触,工作端面的接触点在高电流密度作用下迅速熔化、蒸发、爆破,呈高温粒状金属,从焊口内高速飞溅出来。预加闪光阶段,把钢筋端部压伤部分烧去,使其端面达到平整。同时,使焊接件接触,然后又离开,反复多次的断开和接触,接头温度逐渐升高形成预热阶段,焊接达到预热温度后进行连续闪光阶段,工作端面的旧爆破点爆破后又形成新的接触点,这就形成了连续不断爆破过程。为了保证连续不断闪光,随着金属的烧损,焊接件需要连续不断的送进,以送进速度适应焊接过程的烧化速度。钢筋经过一定时间的烧化,使其焊口达到所需的温度,并使热量扩散到焊口两边,形成一定宽度的温度区,在撞击式的顶锻压力作用下液态金属排挤在焊口之外,使连接件焊合,并在焊

口周围形成毛刺,在结合面周围形成较小的凸起。

8、试验注意事项

(1)焊接前检查焊机各部件和接地情况,调整变压器级次,开放冷却水,合上电闸,始可工作。

(2)钢筋端头顺直,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两钢筋轴线偏差不得超过0.5mm。

(3)对II~III级钢筋采用预热闪光对焊时,做到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而有力。对IV级钢筋,焊接时要做到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适中,频率中低;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而用力得当。

(4)不同直径的钢筋焊接时,其直径差不大于2~3mm。焊接时,按大直径钢筋选择焊接参数。

(5)负温(不低于-20℃)下闪光对焊,采用弱参数,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使室内保持0°以上。

(6)焊接完毕,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为黑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取出钢筋,以免产生弯曲。

(7)当调换焊工或更换钢筋级别和直径时,按规定制作对焊试样(不少于2个)作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

9、试验结果及结论

9.1试验结果

试验完成后,所取三组试件送检,试验检测结果详见附件。 9.2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试件抗拉强度及断口特征均满足标准值(见附件),弯曲试验合格。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所检项目合格,试验参数满足要求。钢筋进行闪光对焊时,采用下表参数指导施工。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参数表

10、附件

(1)钢筋闪光对焊试验记录表 (2)检测报告

闪光—预热闪光焊试验参数记录表试验操作人员: 试验记录人员: 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注:d为钢筋直径。


相关内容

  • 钢筋闪光焊接作业指导书.
  • 钢筋闪光焊接作业指导书 1 钢筋闪光对焊工艺之定义和作业指导书适用范围及钢筋闪光对焊工艺应用范围 1.1钢筋闪光焊定义 钢筋闪光对焊是将两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电阻热使接触点金属熔化,产生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1.2 作业指导书适用范围及钢筋闪光对焊工艺应用范围 本作 ...

  • 钢筋闪光对焊工艺
  • 钢筋闪光对焊工艺 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 1.2主要机具:对焊机及配套的对焊平台.防护深色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钢筋切断机.空压机.水源.除锈机或 ...

  •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作业指导
  •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 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 1.1.2主要机具:UN1-75对焊机及配套的对焊平台.防护深色眼镜.电焊手套.绝缘鞋.钢筋切断机.水源.钢丝刷和冷拉调直作业线. UN1-75对焊机主 ...

  • 钢筋焊接作业指导书
  •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钢筋焊接工程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ZTSJ/QM08.1版号/修改状态:A/2编制部门:技术中心审批 核:欧阳旭准:焦宁艳 受控编号:1-1 钢筋焊接工程作业指导书 l.目的/适用范围 通过实施本程序,以保证对产品质量要求预先鉴定工序能力,实施有效控制,实现公司确立的质 ...

  • 钢筋安装方案
  • 万龙商业城5号.6号楼工程 钢筋工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编制单位:厦门市广科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万龙商业城5号.6号楼工程钢筋工程 施工方案 一.操作工艺: 1.钢筋加工工艺流程:配料→钢筋除锈→调直→切断→弯曲成型: 2.柱钢筋安装工艺流程:柱筋安装→安放垫块 ...

  • 洪泽湖路调蓄池钢筋施工方案
  •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 2 第二章.编制依据 ....................................... 3 第三章.施工准备第四章.钢筋加工施工工艺第五章.钢筋焊接施工工艺第六章.钢筋绑扎施工艺第七 ...

  • 地下车库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

  • 某公司基础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方案
  • 西省包装有限综合办公楼工程 基础钢筋. 模板. 混凝土. 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础施工方案是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结合现行建筑施工规 范.依据我项目部具体情况编制,为了确保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每 道工序达到质量要求,项目部制订了该工程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运 行程序规程,施工全过程中管理人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 ...

  • 钢筋加工及焊接监理细则
  • 5钢筋加工及焊接监理细则 5.1编制依据 5.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5.1.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 [2005]160号 5.1.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