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3含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 8

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3、如图,在Rt△ABC中,ACB90°,B60°,BC2.点O是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

D.过点C作CE∥AB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

(1)①当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 ;

②当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 ; (2)当90°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①30,1;②60,1.5;

(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

∵∠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在Rt△ABC中,∠ACB=900,∠B=600,BC=2, ∴∠A=300.

1

AC

2∴AB=4,AC

∴AO=.在Rt△AOD中,∠A=300,∴AD=2. (备用图) ∴BD=2. ∴BD=BC. 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是菱形

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

于E. C

M

C

A

B

图2

N

D

图3

B

1

图1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1)① ∵∠ACD=∠ACB=90° ∴∠CAD+∠ACD=90° ∴∠BCE+∠ACD=90° ∴∠CAD=∠BCE ∵AC=BC ∴△ADC≌△CEB

② ∵△ADC≌△CEB ∴CE=AD,CD=BE ∴DE=CE+CD=AD+BE (2) ∵∠ADC=∠CEB=∠ACB=90° ∴∠ACD=∠CBE 又∵AC=BC ∴△ACD≌△CBE ∴CE=AD,CD=BE ∴DE=CE-CD=AD-BE

(3) 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BE-AD(或AD=BE-DE,BE=AD+DE等) ∵∠ADC=∠CEB=∠ACB=90° ∴∠ACD=∠CBE, 又∵AC=BC, ∴△ACD≌△CBE, ∴AD=CE,CD=BE, ∴DE=CD-CE=BE-AD.

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D 解:(1)正确. A

D 证明:在AB上取一点M,使AMEC,连接ME. A

BMBE.BME45°,AME135°. F CF是外角平分线,DCF45°,ECF135°AMEECF. 图1 E C G AEBBAE90°,AEBCEF90°, D A

. AEEF. BAECEF. △AME≌△BCF(ASA)

(2)正确.

证明: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使ANCE,连接NE. N BNBE. NPCE45°. 图2

D A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BE. D A DAEBEA. NAECEF. △ANE≌△ECF(ASA). AEEF. G C

图3

6、如图, 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P从M沿射线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 求(1)△ 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

(3) 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

F G

F G

G

2

7、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为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 ∠ B=60°。

(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接PN,设EP=x

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① ②1°

① ②1

° 2

°

3

3°2° 3°

8、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解:(1)①∵t1秒, ∴BPCQ313厘米, ∵AB10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BD5厘米.

又∵PCBCBP,BC8厘米, ∴PC835厘米, ∴PCBD. 又∵ABAC, ∴BC, ∴△BPD≌△CQP. ②∵

vPvQ

D, ∴BPCQ, 又∵△BP≌△C,BC,则

BPPC4,CQBD5,

∴点P,点Q运动的时间

t

BP4

33秒, ∴

vQ

CQ515

44t

3厘米/秒。

8015

xx3x210

3秒.(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4,解得

4

80

3803∴点P共运动了厘米. ∵8022824,∴点P、点Q在AB边上相遇, 80

∴经过3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

7、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B60.求:(1)求点E到BC的距离;

(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结PN,设EPx.

MN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P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

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图1 A B

图4(备用)

D F C

B

图5(备用)

D F C

B

A N

D F C B

图2

D F C A M

M

图3

(第25题) A

D N F

C

BE

1

AB2.2

解(1)如图1,过点E作EGBC于点G. ∵E为AB的中点, ∴

BG

在Rt△EBG中,∠B60, ∴∠BEG30. ∴即点E到BC

1

BE1,EG2

A B

D F

G

图1

C

(2)①当点N在线段AD上运动时,△PMN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PMEF,EGEF, ∴PM∥EG.∵EF∥BC, ∴EP

GM,PMEG 同理MNAB4.如图2,过点P作PHMN于H,∵MN∥AB, ∴∠NMC∠B60,∠PMH30.

∴PH

1 PM22

A B

G 图2

C

N

D F

335

∴MHPMcos30.则NHMNMH4.

2 22

在Rt△

PNH中,PN ∴△PMN的周长

=PMPNMN4.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运动时,△PMN的形状发生改变,但△MNC恒为等边三角形. 当PMPN时,如图3,作PRMN于R,则MRNR.

3

类似①,MR.∴MN2MR3. ∵△MNC是等边三角形,∴MCMN3.

2

此时,xEPGMBCBGMC6132.

A D A A D D

N

P F(P) F F N

R N

B C B B C C

G G M G M M

图5 图3 图4

当MPMN时,如图4,

这时MCMNMP xEPGM615

此时,当NPNM时,如图5,∠NPM∠PMN30.又∠MNC60, 则∠PMN120,∴∠PNM∠MNC180. 因此点P与F重合,△PMC为直角三角形. ∴MCPMtan301. 此时,xEPGM6114.综上所述,当x2或4

或5时,△PMN为等腰三角形.

 6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 8

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3、如图,在Rt△ABC中,ACB90°,B60°,BC2.点O是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

D.过点C作CE∥AB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

(1)①当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 ;

②当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 ; (2)当90°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①30,1;②60,1.5;

(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

∵∠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在Rt△ABC中,∠ACB=900,∠B=600,BC=2, ∴∠A=300.

1

AC

2∴AB=4,AC

∴AO=.在Rt△AOD中,∠A=300,∴AD=2. (备用图) ∴BD=2. ∴BD=BC. 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是菱形

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

于E. C

M

C

A

B

图2

N

D

图3

B

1

图1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1)① ∵∠ACD=∠ACB=90° ∴∠CAD+∠ACD=90° ∴∠BCE+∠ACD=90° ∴∠CAD=∠BCE ∵AC=BC ∴△ADC≌△CEB

② ∵△ADC≌△CEB ∴CE=AD,CD=BE ∴DE=CE+CD=AD+BE (2) ∵∠ADC=∠CEB=∠ACB=90° ∴∠ACD=∠CBE 又∵AC=BC ∴△ACD≌△CBE ∴CE=AD,CD=BE ∴DE=CE-CD=AD-BE

(3) 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BE-AD(或AD=BE-DE,BE=AD+DE等) ∵∠ADC=∠CEB=∠ACB=90° ∴∠ACD=∠CBE, 又∵AC=BC, ∴△ACD≌△CBE, ∴AD=CE,CD=BE, ∴DE=CD-CE=BE-AD.

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D 解:(1)正确. A

D 证明:在AB上取一点M,使AMEC,连接ME. A

BMBE.BME45°,AME135°. F CF是外角平分线,DCF45°,ECF135°AMEECF. 图1 E C G AEBBAE90°,AEBCEF90°, D A

. AEEF. BAECEF. △AME≌△BCF(ASA)

(2)正确.

证明: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使ANCE,连接NE. N BNBE. NPCE45°. 图2

D A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BE. D A DAEBEA. NAECEF. △ANE≌△ECF(ASA). AEEF. G C

图3

6、如图, 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P从M沿射线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 求(1)△ 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

(3) 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

F G

F G

G

2

7、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为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 ∠ B=60°。

(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接PN,设EP=x

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① ②1°

① ②1

° 2

°

3

3°2° 3°

8、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解:(1)①∵t1秒, ∴BPCQ313厘米, ∵AB10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BD5厘米.

又∵PCBCBP,BC8厘米, ∴PC835厘米, ∴PCBD. 又∵ABAC, ∴BC, ∴△BPD≌△CQP. ②∵

vPvQ

D, ∴BPCQ, 又∵△BP≌△C,BC,则

BPPC4,CQBD5,

∴点P,点Q运动的时间

t

BP4

33秒, ∴

vQ

CQ515

44t

3厘米/秒。

8015

xx3x210

3秒.(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4,解得

4

80

3803∴点P共运动了厘米. ∵8022824,∴点P、点Q在AB边上相遇, 80

∴经过3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

7、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B60.求:(1)求点E到BC的距离;

(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结PN,设EPx.

MN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P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

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图1 A B

图4(备用)

D F C

B

图5(备用)

D F C

B

A N

D F C B

图2

D F C A M

M

图3

(第25题) A

D N F

C

BE

1

AB2.2

解(1)如图1,过点E作EGBC于点G. ∵E为AB的中点, ∴

BG

在Rt△EBG中,∠B60, ∴∠BEG30. ∴即点E到BC

1

BE1,EG2

A B

D F

G

图1

C

(2)①当点N在线段AD上运动时,△PMN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PMEF,EGEF, ∴PM∥EG.∵EF∥BC, ∴EP

GM,PMEG 同理MNAB4.如图2,过点P作PHMN于H,∵MN∥AB, ∴∠NMC∠B60,∠PMH30.

∴PH

1 PM22

A B

G 图2

C

N

D F

335

∴MHPMcos30.则NHMNMH4.

2 22

在Rt△

PNH中,PN ∴△PMN的周长

=PMPNMN4.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运动时,△PMN的形状发生改变,但△MNC恒为等边三角形. 当PMPN时,如图3,作PRMN于R,则MRNR.

3

类似①,MR.∴MN2MR3. ∵△MNC是等边三角形,∴MCMN3.

2

此时,xEPGMBCBGMC6132.

A D A A D D

N

P F(P) F F N

R N

B C B B C C

G G M G M M

图5 图3 图4

当MPMN时,如图4,

这时MCMNMP xEPGM615

此时,当NPNM时,如图5,∠NPM∠PMN30.又∠MNC60, 则∠PMN120,∴∠PNM∠MNC180. 因此点P与F重合,△PMC为直角三角形. ∴MCPMtan301. 此时,xEPGM6114.综上所述,当x2或4

或5时,△PMN为等腰三角形.

 6


相关内容

  • 2015初二学习计划书范文
  • 2015初二学习计划书范文 初二学习计划书范文一: 1.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钟将头天要背的课文温习1-2遍,6:40从家出发.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3.认真仔细写作业,不对答案,认真对待每一门课. 4.写完作业后,复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5.对于副课及思 ...

  • 2016初二年级上学期寒假生活指导答案:数学
  • 寒假即将要到来了,各位学生们是不是也在为寒假作业发愁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2016初二年级上学期寒假生活指导答案:数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练习一:C C A C C B D B 30 ,3或 4 4和6 16:25:08 80 5 2号练习二: A C D C C B 4,等边三角形 8 ...

  • 学生版-150203何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 动态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 ...

  • 中考冲刺计划2014
  • 中考冲刺计划2013 第一篇:中考冲刺2013范文 距离中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怎样复习收效才更好呢?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初三考生,中考专家组的老师们特地就语数外三科最后一个月如何进行复习作出了解答. 数学:课内外复习要结合 从3月9日同学们集中复习到中考刚好只有三个月时间.最后这三个月复习时间里,老师 ...

  • 初二数学 二次根式的乘除
  • 初二数学 二次根式的乘除 教学内容 (a ≥0,b ≥0)及其 a ≥0,b ≥0) 运用. 教学目标 a ≥0,b ≥0) a ≥0,b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由具体数据,发现规律,导出 a ≥0,b ≥0)并运用它进 (3. 参考上面的结果,用">. ³_____,³ ...

  • 初二数学下册矩形的判定练习题
  • 20.2 矩形的判定 同步练习 目标与方法 1.会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 2.能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能运用矩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进行比较简单的综合推理与证明. 基础与巩固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矩形的是( ). A.AB ∥CD ,AB=CD,AC=BD ...

  • 初中生家长如何帮孩子规划初中三年,让孩子不在迷茫?
  • 初中生家长如何帮孩子规划初中三年,让孩 子不在迷茫?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 基础初一 初一的知识点不多,难点也不是很多.但学好初一却是整个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从小学进入初中,同学们 ...

  • 初中三年的学习规划详解
  • 初中三年的学习规划,让孩子不再迷茫!(附详细方案) 2015-09-23西安学而思培优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落".因此,做个完美的规划,注重平时功夫,夯实基础 ...

  • 一位父亲给女儿受用一生的九条忠告
  • 一位父亲给女儿受用一生的九条忠告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 (二)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就算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