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圆明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滨海河套小学

赵晓磊

【设计理念】

1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2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奠定情感基调播放圆明园复原景色视频,让学生感受圆明园举世无双的美。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这做园林的名字—圆明园

这座园林还有吗?被毁灭了。板书:毁灭。

二、学习圆明园昔日辉煌

1.同学们,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中去看一看。

2 .感受布局美

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2)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3.感受建筑美

指名读句子。

图片展示圆明园的建筑美。

(1)这些建筑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圆明园中那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3)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处名胜景观吧。(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蓬莱瑶台”:(据书上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武陵春色”:(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平湖秋月”:宁静而美丽

“雷峰夕照”:高高的雷峰塔直冲晚霞,瑰丽壮观!

(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100多处。

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4.感受文物美。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1)那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

(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4)知道了这些,你为圆明园自豪吗?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四自然段。

(5)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件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

看完这些,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可不可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学习毁灭,引发深思

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

2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请同学们默读第四然段。

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这些词语为什么让你触目惊心?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时,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4.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

四:体会毁灭带来的损失

1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年的废墟,还有圆明园里残留的柱,书写着中国150年的耻辱。 3面对圆明园的废墟,看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谁说?是将铁蹄踏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或者,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五:文章结构,反衬手法运用体会。

举例学习,适当运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滨海河套小学

赵晓磊

【设计理念】

1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2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奠定情感基调播放圆明园复原景色视频,让学生感受圆明园举世无双的美。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这做园林的名字—圆明园

这座园林还有吗?被毁灭了。板书:毁灭。

二、学习圆明园昔日辉煌

1.同学们,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中去看一看。

2 .感受布局美

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2)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3.感受建筑美

指名读句子。

图片展示圆明园的建筑美。

(1)这些建筑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圆明园中那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3)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处名胜景观吧。(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蓬莱瑶台”:(据书上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武陵春色”:(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平湖秋月”:宁静而美丽

“雷峰夕照”:高高的雷峰塔直冲晚霞,瑰丽壮观!

(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100多处。

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4.感受文物美。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1)那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

(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4)知道了这些,你为圆明园自豪吗?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四自然段。

(5)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件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

看完这些,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可不可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学习毁灭,引发深思

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

2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请同学们默读第四然段。

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这些词语为什么让你触目惊心?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时,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4.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

四:体会毁灭带来的损失

1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年的废墟,还有圆明园里残留的柱,书写着中国150年的耻辱。 3面对圆明园的废墟,看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谁说?是将铁蹄踏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或者,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五:文章结构,反衬手法运用体会。

举例学习,适当运用。


相关内容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 欣赏辉煌,激园林之"爱"--课文2-4自然段片断实录 师: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看一看,来欣赏它那往日的风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内心的感受 师:请各小组的"小导游"来给大家介绍圆明园昔日的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实录过程
  • <圆明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句话,产生对圆明园这一"祖国文化""世界文化"中的珍宝的向往和热爱. 2. ...

  • [圆明园]教学实录
  •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一. "走近圆明园" 师: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自读后齐读)看到这三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眼前出现了圆明园里美丽的景色,以及奇珍异宝. 生:我眼前出现了英法联军抢劫.毁坏圆明园 ...

  •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艺术,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艺术,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 ...

  • 浅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学风格(作业)
  • 浅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学风格 万州区汶罗小学 沈继平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候,业务领导无论大会小会都会与我们谈到一个词,那就是‚教学风格‛.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风格的形成,带有革新的意义.‛又说:‚创造一种风格,是在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 ...

  • [麋鹿]教学实录
  • <麋鹿>教学实录 <麋鹿>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掌握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 ...

  •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是一部向人们讲述怎样成为一个教育家怎样做一个教育家的传世佳作. 图书目录 我的人生主题--激情与思想 一.自立 (一)一个朴素的愿望 (二)一封勇敢的"书信" (三)一次特别的公开课 (四)一种幸福的积淀 二.自觉 (一)实现课堂教学的" ...

  • 十二生肖课堂实录
  • 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1.学会用彩泥并尝试用剪纸.拼贴等形式创作十二生肖.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作力. 3.发展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彩泥.剪纸.拼贴等方式塑造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形象. 教 ...

  • 于永正教学设计
  • <杨氏之子>实录及解读(于永正) 执教/于永正 评析/李兴举 [文本呈现]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学实录]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