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的负担问题

农民负担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都与农民负担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也一直存在着农民负担问题,但作为农村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却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事情。多年来,国家对减轻农民负担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解决农民负担问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民负担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之,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什么是农民负担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把政府及其部门向农民征收的一切税费,包括税收(明税和暗税) 、乡统筹村提留、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及集资、摊派、罚款等统称之为农民负担。如果进一步思考,农民负担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其一,它既是一个客观范畴,也具有主观特性。从客观方面来看,农民负担是实实在在的物资支出或货币支出,没有这些实际的支出,农民负担就无从谈起。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农民负担又是负担主体农民的一种感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80年代农民负担问题的提出与农民自身因素的变化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并由集体统一使用,组织集体劳动,农民个人只是集体经济组织内的生产者。当时收益分配的顺序是:

(1)全年收获的收入首先扣除当年生产费用,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燃料、机耕费、排灌费、农机具维修费及小型农具购置费、耕畜饲养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生产过程中直接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2)国家税收和粮食统购任务;(3)管理费;(4)集体提留;(5)社员分配。在这种收益分配体制下,先进行集体的和社会的扣除,后给社员分配,并不直接由农民承担负担开支。因而,农民没有切身的负担感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 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随之,农民的身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农民不再是单纯的集体经济组织内的生产者,而是相对独立于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中是理所当然的财产主体和市场主体,对土地享有充分的经营使用权,直接享受着经营所带来的利润。所以,农业经营上的变化引起了农民财产观念的变化,唤醒了农民的主体意识,使农民增加了对外来负担的敏感性。 其二,它既有量的规定性,也具有质的内涵。所谓质的内涵,也就是政府同农民的关系问题。只有能给农民带来看得见实惠的社会变革和经济改革,才能赢得农民的真正支持。在国内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不仅提供和保证了战争物资的供给,而且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负担不可谓轻。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特别是贫苦农民,没有任何怨言,而是争先恐后,踊跃输粮输人,所以,农民负担问题有时是用数量说明不了问题的。其根本性在于政府与农民的利益是否完全一致,在于民心的向背。

其三,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而且具有政治属性。“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物质利益问题。保护还是损害农民的物质利益,突出表现在农民负担问题上。江泽民曾经指出:“减轻还是加重农民负担绝不是少拿多拿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保护还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是促进还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是增强还是丧失农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问题。必须把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提到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提到共产党的宗旨和农村政权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是共产党革命的摇篮,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没有农民群众的巨大牺牲,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一贯宗旨。中国80%的人口都在农村,与农民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是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果这方面出了问题,可以说我们就失去了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我们的立国之本就会动摇,我们的事业就很可能葬送。”所以,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农民负担不仅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政治属性。

二、农民负担对农户经济生活的影响

农民负担对农户经济生活的最直接影响是减少了农户的可支配收入,但具体分析,其作用又是多重的。

从生产方面来看,农民负担相当于提高了农产品的要素投入价格,增大了农产品的边际产量成本。由于农产品市场大多具有完全竞争市场性,所以农户只能是产品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其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图1中的DD 线。DD 线也代表农户的平均收益(AR)线和边际收益(MR)线。这是假定农户是理性的,即能较好地计算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在没有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农户的边际成本(MC)和平均成本(AC)线如图1所示,其均衡价格为P′。如果考虑农民负担,其结果是:在短期内农户的MC 线将上移变为MC′,平均成本AC 线将上移到AC′。这时均衡价格应当是P″,均衡数量应为Q″,但在短期内农户无法调整产量和生产规模,并且又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这时农户要承担一定量的亏损,其大小如图1中S□P′HFP″的面积。在长期内,农户将调整产量和生产规模使Q′变压为Q″,这时如果市场价格P′不变,则农户的亏损额将减少为S□P″P′GE,S□P″P′GE〈S□P″P′HF,但并没有解决农户的生产亏损问题。这时农户有三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寄希望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即只有当P′上涨到P″时,亏损额才消失,这时,农民负担的直接结果是增大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另一选择是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使AC′下移和MC′下移,这时农民负担所起的作用是促进农户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有一种选择是转移,即农户将资金、人力等转移到其它产业中去,这时,农民负担对农户生产的影响是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量,削弱了农业的发展后劲,但对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刺激作用。当然,农户的选择有可能也是上述三种情况的某种组合。所以,单纯从生产方面来看,农民负担的作用是很重的。

从消费方面来看,农民负担的作用较清楚,就是降低了农户的消费水平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户消费结构。但其对生活资料消费和生产资料消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农户选择宁可压缩生活资料消费而不压缩或较少压缩生产资料的消费,因为生产资料的消费直接决定农户下一阶段的消费水平。

所以,农民负担对农户消费的影响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农户生活资料的消费水平。 上述分析如果考虑到农产品数量的减少有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时农民负担导致的农户收入的减少程度要比原来小些。

另外,如果农民负担额不确定,年年变,则会导致农户预期的不稳定,从而导致农户决策的不稳定,进而导致农户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处于一种经常变动状态,其结果是增加了农户生产经营中的“菜单成本”,加重了农民负担对农户经济生活的不利影响。

农民负担对农户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减少农产品供给量;

农民负担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都与农民负担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也一直存在着农民负担问题,但作为农村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却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事情。多年来,国家对减轻农民负担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解决农民负担问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民负担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之,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什么是农民负担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把政府及其部门向农民征收的一切税费,包括税收(明税和暗税) 、乡统筹村提留、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及集资、摊派、罚款等统称之为农民负担。如果进一步思考,农民负担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其一,它既是一个客观范畴,也具有主观特性。从客观方面来看,农民负担是实实在在的物资支出或货币支出,没有这些实际的支出,农民负担就无从谈起。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农民负担又是负担主体农民的一种感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80年代农民负担问题的提出与农民自身因素的变化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并由集体统一使用,组织集体劳动,农民个人只是集体经济组织内的生产者。当时收益分配的顺序是:

(1)全年收获的收入首先扣除当年生产费用,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燃料、机耕费、排灌费、农机具维修费及小型农具购置费、耕畜饲养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生产过程中直接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2)国家税收和粮食统购任务;(3)管理费;(4)集体提留;(5)社员分配。在这种收益分配体制下,先进行集体的和社会的扣除,后给社员分配,并不直接由农民承担负担开支。因而,农民没有切身的负担感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 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随之,农民的身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农民不再是单纯的集体经济组织内的生产者,而是相对独立于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中是理所当然的财产主体和市场主体,对土地享有充分的经营使用权,直接享受着经营所带来的利润。所以,农业经营上的变化引起了农民财产观念的变化,唤醒了农民的主体意识,使农民增加了对外来负担的敏感性。 其二,它既有量的规定性,也具有质的内涵。所谓质的内涵,也就是政府同农民的关系问题。只有能给农民带来看得见实惠的社会变革和经济改革,才能赢得农民的真正支持。在国内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不仅提供和保证了战争物资的供给,而且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负担不可谓轻。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特别是贫苦农民,没有任何怨言,而是争先恐后,踊跃输粮输人,所以,农民负担问题有时是用数量说明不了问题的。其根本性在于政府与农民的利益是否完全一致,在于民心的向背。

其三,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而且具有政治属性。“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物质利益问题。保护还是损害农民的物质利益,突出表现在农民负担问题上。江泽民曾经指出:“减轻还是加重农民负担绝不是少拿多拿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保护还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是促进还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是增强还是丧失农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问题。必须把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提到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提到共产党的宗旨和农村政权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是共产党革命的摇篮,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没有农民群众的巨大牺牲,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一贯宗旨。中国80%的人口都在农村,与农民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是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果这方面出了问题,可以说我们就失去了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我们的立国之本就会动摇,我们的事业就很可能葬送。”所以,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农民负担不仅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政治属性。

二、农民负担对农户经济生活的影响

农民负担对农户经济生活的最直接影响是减少了农户的可支配收入,但具体分析,其作用又是多重的。

从生产方面来看,农民负担相当于提高了农产品的要素投入价格,增大了农产品的边际产量成本。由于农产品市场大多具有完全竞争市场性,所以农户只能是产品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其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图1中的DD 线。DD 线也代表农户的平均收益(AR)线和边际收益(MR)线。这是假定农户是理性的,即能较好地计算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在没有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农户的边际成本(MC)和平均成本(AC)线如图1所示,其均衡价格为P′。如果考虑农民负担,其结果是:在短期内农户的MC 线将上移变为MC′,平均成本AC 线将上移到AC′。这时均衡价格应当是P″,均衡数量应为Q″,但在短期内农户无法调整产量和生产规模,并且又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这时农户要承担一定量的亏损,其大小如图1中S□P′HFP″的面积。在长期内,农户将调整产量和生产规模使Q′变压为Q″,这时如果市场价格P′不变,则农户的亏损额将减少为S□P″P′GE,S□P″P′GE〈S□P″P′HF,但并没有解决农户的生产亏损问题。这时农户有三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寄希望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即只有当P′上涨到P″时,亏损额才消失,这时,农民负担的直接结果是增大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另一选择是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使AC′下移和MC′下移,这时农民负担所起的作用是促进农户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有一种选择是转移,即农户将资金、人力等转移到其它产业中去,这时,农民负担对农户生产的影响是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量,削弱了农业的发展后劲,但对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刺激作用。当然,农户的选择有可能也是上述三种情况的某种组合。所以,单纯从生产方面来看,农民负担的作用是很重的。

从消费方面来看,农民负担的作用较清楚,就是降低了农户的消费水平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户消费结构。但其对生活资料消费和生产资料消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农户选择宁可压缩生活资料消费而不压缩或较少压缩生产资料的消费,因为生产资料的消费直接决定农户下一阶段的消费水平。

所以,农民负担对农户消费的影响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农户生活资料的消费水平。 上述分析如果考虑到农产品数量的减少有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时农民负担导致的农户收入的减少程度要比原来小些。

另外,如果农民负担额不确定,年年变,则会导致农户预期的不稳定,从而导致农户决策的不稳定,进而导致农户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处于一种经常变动状态,其结果是增加了农户生产经营中的“菜单成本”,加重了农民负担对农户经济生活的不利影响。

农民负担对农户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减少农产品供给量;


相关内容

  • 法律程序的意义-季卫东
  • 对我国乡镇财政状况与农民负担关系的探析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99级基地班 张晓娜 摘要:本文从乡镇财政和农民负担的构成着手,分别分析了引起二者情况恶化的原因,探析了二者的内在联系,试图为改善乡镇财政和减轻农民负担找寻一条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乡镇财政 农民负担 公共产品 农民负担率 净转移支付 乡镇财政 ...

  • 1994年税制改革以及对中国农村财政结构的影响
  • 1994年税制改革以及对中国农村财政结构的影响* 陈安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 原载<中国乡村研究>第7辑,黄宗智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乡镇一级的财政危机及主要由1994年的税制改革造成的农民负担增加.这项改革改变了税收分成制度,有利于中央政府.在更大的财政 ...

  • 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 作者:国风 瞭望 2003年08期 历史的.现实的词汇,现在正频频集中于中国的"三农"问题.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留下的"黄宗羲定律"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当代的一个乡党委书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疾呼顷刻间广为流传. 因为大厚重 ...

  • 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民负担问题分析
  • 热点透视 甘肃农业2007年第7期(总252期) 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民负担问题分析 孟凡菊 (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 江苏 南京 210093) !!!!!!!!!!!!!!!!!!!!!!!!!!!!!!!!!!!!!!!!!!!!!!! 摘要:"三农"问题是近几年各界讨论的热 ...

  • 傅光明-湖北省棉花集中产区农民收入和税费负担的调查报告
  • 湖北省棉花集中产区农民收入和税费负担的调查报 告 湖北省财政厅 傅光明 黄正林* 内容提要:本文对棉产区56户农民收入的调查,发现棉产区农民的收入来源窄,成本高,各种税费负担重,同粮产区比较基本负担相同.分析了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税费负担重的相关因素.对目前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成效问题和深层次 ...

  • 减轻农民负担的的几点思考
  • 减轻农民负担的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 农村问题一直是促进社会发展,解决贫富分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之一.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村和城镇的贫富差距矛盾也越来越凸显.成为实现和谐社会伟大目标道路上一个很难逾越的鸿沟.因此,要实 ...

  • 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思考
  • 作者:阎洪贵赖昭瑞 山东经济 2000年12期 农民负担问题是近几年各级政府和社会舆论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与运行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就不能顺利进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必将受到冲击,中国社会也难以稳定.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理 ...

  • 黄宗羲定律
  • 黄宗羲定律 点击量:604 2009-12-10 13:45:36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简单地说,黄宗羲定律就是每一次税费改革都是增加了对农民的征税数量,也就是说农民负担不断加重. 在2003年3月举行的人大.政协会议上,温家宝多次提及黄宗羲定律.并强调我们一定会走出历史上所谓&qu ...

  • 浅析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1]
  • 浅析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内容提要:近年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不仅是政府,也是社会各界 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使农村市场热起来,不仅是扩大国内需求的一条 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主要从农村消费 环境.农民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制度环境这几个方面,论述中国农村消 费市场目前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