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工作志愿者小组总结

  向老师把选农村社会工作这门课的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要我们根据自己小组的主题,结合农村社工自行开展小组“服务——学习”计划。老师彻底放开,没有教材,没有前辈经历,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去摸索。这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课。
  
  据说,我被分到的小组——志愿者小组——十四个组中最简单的。因为简单,一来就拿我们小组开刀,可我们准备不充分,也成了第一个挨批评的小组。但我们确确实实是很卖力的,只是一开始摸索的时候没找到方向。
  
  最终我们的目标定为小板桥。小板桥镇离洋浦十分近,坐公交车10分钟就能到。之所以想到小板桥,也是考虑到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想到因为洋浦的江岸设带来的大规模征地而会导致的大量难民将成为实地农民(我个人认为: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没有了土地,农民还是农民吗?),农民事业,必然会带来大量社会问题。而这里将是问题的集结点,问题越多,我们发挥的空间越大。再者,这里属于正在城市化的地带,利于我们探索农村发展道路。当我们走进小板桥后,发现小板桥镇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里的房屋大量闲置,没有限制的,大多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本地人很多也到外地谋发展。这里还聚集着一帮浪荡青年,因此这里的治安较差,偷鸡摸狗的事时有发生。我们还注意到这里的很多活动中心是关门大吉的。
  
  根据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切入点,开展我们的“服务——学习”计划。经过仔细斟酌,确定小板桥小学为我们的基点。
  
  在与校方取得联系,充分了解该小学的活动后,我们与校方多次协商,最终决定带领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去小板桥敬老院实践学习。当然小学与敬老院的宣介工作由我们来完成。于是,我们一部分负责小学那边的准备工作:诸如帮助小学生制作一些小礼物,鼓励他们写下相对爷爷奶奶说的话;一部分负责与敬老院协商具体的活动时间,而我们也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敬老院,真乃一举两得。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敬老院之行终于开始,老师、孩子、我们、主角——老人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正如照片上的那样,孩子们给老人表演精彩节目,帮助打扫敬老院卫生,和老人聊天,给老人捶背,搀扶老人上下楼梯,给老人送礼物,这一刻孩子与老人融为了一体,真是一次难忘的老少两代之间的“真情沟通”每每回忆到此,我总觉得我们小组太伟大了,一次次情感的真实表露是我们促成的,也被我们捕捉到了。当看到孩子们和老人们那依依不舍的目光,我们有着刺骨的痛!为了深化敬老院之行,校方决定让我们主办手抄报比赛,孩子们的积极表现让我们甚感自豪:祖国的花朵正在茁壮成长。
  
  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曲折前进,我们终于昨晚了我们的主要活动——敬老院之行。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反思。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一.给我们的人生诸如了一个新的活力。没错,王世凯有难,但只要敢闯,敢做,一切都将柳暗花明。在走访小板桥的那段日子,确实太挫败我们了,要么去了不知找谁;要么知道找谁,却找不到人;要么好不容易找到要找的人,他却没时间,要我们回去准备好要问的问题再来。我们渐渐地感觉到:政府也是很排外的,他们也是很注重保密和隐私的。无奈的我们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但这些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政务本应公开的,国家公务员本市为民服务的,而他们却在寻找种种借口推托职责,办事效率之低,分工之不明确,我们也算是见识到了。这就是问题,局势我们的学习动力。

  二.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实际深入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我们信心慢慢地向校方提出我们的策划,校方的即刻拒绝,只因为我们还不熟悉学校的管理制度,不熟悉学校的日常活动,等等的一个个“实际”。我们也认识到活动必须站在主角方考虑,还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三.无助,从未有过的无助。特别是我们走访敬老院,看到的那一幕幕:北大爷爷的身份无法证明,还有他的严重眼疾得不到治疗,让我们顿生一种冲动,但我们不能;很多带有残疾的老人住的房间相当简陋,我们相爱能够改变一下,但我们不能;某些五保户的保医、保穿根本没落实,我们还是想改变一下,但我们仍不能;原理的怪味,原理的伙食,我们想改变一下,我们依旧不能……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触发我们去改变的也是许许多多,但我们有心无力,这就是最大的悲哀!
  
  四.最最重要的是对社会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增能赋值者。社工可以帮助社会上的所谓的“弱势群体”(我个人认为标签轮是想有道理的,我们不应随便给他人乱贴标签,所以我不赞同这一说法)发挥他们的优势职能,促进社会资源的再优化配置,亦时有需要的群体满足需要。再者,社工的原则是助人自助,社工的目的是让“弱势群体”自食其力。社工的职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社工是社会问题的发现者,也是解决者。它能促进社会的未定和发展,利于社会和谐。但我却觉得我们国家的社工是一幅西方国家而发展起来的。根据依附理论观点:在剥削和依赖的关系中,发展中国家的喜爱年代化问题,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不断扩张所造成的。而我们国家的社会工作者也是在西方国家的“救助”,“援助”“帮助他国解决社会问题”的幌子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社会工作中国化。

  向老师把选农村社会工作这门课的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要我们根据自己小组的主题,结合农村社工自行开展小组“服务——学习”计划。老师彻底放开,没有教材,没有前辈经历,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去摸索。这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课。
  
  据说,我被分到的小组——志愿者小组——十四个组中最简单的。因为简单,一来就拿我们小组开刀,可我们准备不充分,也成了第一个挨批评的小组。但我们确确实实是很卖力的,只是一开始摸索的时候没找到方向。
  
  最终我们的目标定为小板桥。小板桥镇离洋浦十分近,坐公交车10分钟就能到。之所以想到小板桥,也是考虑到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想到因为洋浦的江岸设带来的大规模征地而会导致的大量难民将成为实地农民(我个人认为: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没有了土地,农民还是农民吗?),农民事业,必然会带来大量社会问题。而这里将是问题的集结点,问题越多,我们发挥的空间越大。再者,这里属于正在城市化的地带,利于我们探索农村发展道路。当我们走进小板桥后,发现小板桥镇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里的房屋大量闲置,没有限制的,大多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本地人很多也到外地谋发展。这里还聚集着一帮浪荡青年,因此这里的治安较差,偷鸡摸狗的事时有发生。我们还注意到这里的很多活动中心是关门大吉的。
  
  根据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切入点,开展我们的“服务——学习”计划。经过仔细斟酌,确定小板桥小学为我们的基点。
  
  在与校方取得联系,充分了解该小学的活动后,我们与校方多次协商,最终决定带领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去小板桥敬老院实践学习。当然小学与敬老院的宣介工作由我们来完成。于是,我们一部分负责小学那边的准备工作:诸如帮助小学生制作一些小礼物,鼓励他们写下相对爷爷奶奶说的话;一部分负责与敬老院协商具体的活动时间,而我们也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敬老院,真乃一举两得。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敬老院之行终于开始,老师、孩子、我们、主角——老人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正如照片上的那样,孩子们给老人表演精彩节目,帮助打扫敬老院卫生,和老人聊天,给老人捶背,搀扶老人上下楼梯,给老人送礼物,这一刻孩子与老人融为了一体,真是一次难忘的老少两代之间的“真情沟通”每每回忆到此,我总觉得我们小组太伟大了,一次次情感的真实表露是我们促成的,也被我们捕捉到了。当看到孩子们和老人们那依依不舍的目光,我们有着刺骨的痛!为了深化敬老院之行,校方决定让我们主办手抄报比赛,孩子们的积极表现让我们甚感自豪:祖国的花朵正在茁壮成长。
  
  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曲折前进,我们终于昨晚了我们的主要活动——敬老院之行。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反思。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一.给我们的人生诸如了一个新的活力。没错,王世凯有难,但只要敢闯,敢做,一切都将柳暗花明。在走访小板桥的那段日子,确实太挫败我们了,要么去了不知找谁;要么知道找谁,却找不到人;要么好不容易找到要找的人,他却没时间,要我们回去准备好要问的问题再来。我们渐渐地感觉到:政府也是很排外的,他们也是很注重保密和隐私的。无奈的我们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但这些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政务本应公开的,国家公务员本市为民服务的,而他们却在寻找种种借口推托职责,办事效率之低,分工之不明确,我们也算是见识到了。这就是问题,局势我们的学习动力。

  二.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实际深入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我们信心慢慢地向校方提出我们的策划,校方的即刻拒绝,只因为我们还不熟悉学校的管理制度,不熟悉学校的日常活动,等等的一个个“实际”。我们也认识到活动必须站在主角方考虑,还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三.无助,从未有过的无助。特别是我们走访敬老院,看到的那一幕幕:北大爷爷的身份无法证明,还有他的严重眼疾得不到治疗,让我们顿生一种冲动,但我们不能;很多带有残疾的老人住的房间相当简陋,我们相爱能够改变一下,但我们不能;某些五保户的保医、保穿根本没落实,我们还是想改变一下,但我们仍不能;原理的怪味,原理的伙食,我们想改变一下,我们依旧不能……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触发我们去改变的也是许许多多,但我们有心无力,这就是最大的悲哀!
  
  四.最最重要的是对社会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增能赋值者。社工可以帮助社会上的所谓的“弱势群体”(我个人认为标签轮是想有道理的,我们不应随便给他人乱贴标签,所以我不赞同这一说法)发挥他们的优势职能,促进社会资源的再优化配置,亦时有需要的群体满足需要。再者,社工的原则是助人自助,社工的目的是让“弱势群体”自食其力。社工的职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社工是社会问题的发现者,也是解决者。它能促进社会的未定和发展,利于社会和谐。但我却觉得我们国家的社工是一幅西方国家而发展起来的。根据依附理论观点:在剥削和依赖的关系中,发展中国家的喜爱年代化问题,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不断扩张所造成的。而我们国家的社会工作者也是在西方国家的“救助”,“援助”“帮助他国解决社会问题”的幌子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社会工作中国化。


相关内容

  • 义工服务站工作总结
  • 一、领导重视,高度关注志愿事业。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志愿者义工工作,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镇党委书记彭伟贤同志要求,我镇义工组织要及时掌握信息,大力化解矛盾,通过“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进我镇“乡风文明建设”和和谐港口建设。市财政局、民政局、团市委等单位 ...

  • 乡村知识滚动计划
  •  项目名称(预赛) 乡村知识滚动计划  项目信息 学校 四川大学 创意类别 实施地区 教育 贫穷 妇女儿童 四川( 其他) 预计团队大小 8人以上  创意 在西部山村贫困地区,很多小学里的孩子渴望获得知识!但是大山让他们难以出行,贫困让他们缺少精美图书."乡村知识滚动计划" ...

  •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
  • 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一 指导思想: 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熏陶 ...

  • 2011年农村关工委工作总结
  •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们的关心、重视和引导。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的思想尤其重要。 松园村位于杜阮镇中部,总面积4.85平方公里。下设7个村民小组,现有502户共1 ...

  • "三下乡"策划书
  • 聚焦农村 永远跟党走 科教文卫献家乡 "三下乡"活动 云 南 腾 冲 小 分 队 策 划 书 主办: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腾冲县委员会 保山市腾冲县教育委员会 承办:西南大学"三下乡"云南腾冲小分队 聚焦农村 永远跟党走 科教文卫献家乡 目录 一.前言 ...

  •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总结
  • 篇一: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总结 xx 妇联2010年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情况 "五好文明家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环节.我乡"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 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家庭文明程 度和 ...

  • 农村组织部长工作心得体会
  • 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我挂点联系万安县宝山乡石龙村.三个月来,我三次深入村里蹲点调研,与干部群众谈心谈话,给产业发展把脉会诊,为村组干部出谋划策,石龙村目前出现一些可喜变化.在下基层调研过程中,通过与干部群众接触.交流,我感触颇多,对组工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长如何深入基层调研.服务基层群众.创新基层党 ...

  •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 一.为校园画张像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精神.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合作能力.3.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并进行组合. 教学重难点: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并进行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 ...

  • 社会调查设计方案
  • “志愿服务进基层”社会调查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1.中共中央、xx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志愿服务进基层”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