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

  摘  要 通过典型课例的列举,分析阐述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和导致的后果,表明既要勇于进行课程改革,也需要平心静气脚踏实地实施课堂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 生物学;课堂教学;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13-02   如果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教师越过青涩之后,正逢轰轰烈烈的课改,助推了教师对传统教学的质疑、批驳甚至颠覆,陷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反思,这是好事,因为新生代的教育需要思考和改革。但似有一些教师盲目跟风,打着课改的旗号冲动冒进、不切实际、形式化走过场,对以往的教学手段一概否认……不禁让人缓下脚步来回头看:传统教学真的一无是处?真的都很低效?重起炉灶的课堂模式是不是一定有优势,都达到了理想中的课改目标?沉下心来发现课改中的浮躁浮夸之风,因此重又倡导:探寻教学本源,寻求回归教学本质基础上的提升。寻根课堂教学,不是回到教学老路,不是过去低效教学模式的复辟,应是在传承精华后的提升。教师也正渐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佳境。   1 过度煽情,喧宾夺主   某教师在上“眼与视觉”一课时,意图在课的结尾达到情感升华,便放映了“捐赠角膜”的一大段视频,时间长达8分钟,陈述了一个花季少女捐赠角膜的事迹,而大部分的画面侧重于渲染少女患病前的阳光状态和身患绝症后与病魔顽强斗争的精神。教师在放完视频后问学生: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答:女孩很坚强……教师结束语鼓励学生学习她坚韧不屈于命运的精神。   虽然视频感人泪下,教师问题和结束语的目的都达到了情感的进一步渲染和升华,但回过头来用理智审视:渲染什么?与主题有关吗?需要8分钟?可以发现:这段结尾对主题达成的贡献微乎其微,加之教师没有恰当引导,学生被感动之后讨论的是这个女孩如何坚强云云。笔者认为这个视频用于励志更恰当,在这节课上似有为煽情而煽情之意,显得生硬,还有喧宾夺主之感。如果想用,就要截取其中相应切合主题的片段,才能达到既深化主题,又得到情感体验的目的。因为这毕竟不是一节思想品德课或班会课,课堂需要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人文关爱、品行升华,但要的是学科特色下的真情实感,没有以学科素材为基础,没有围绕主题的课堂教学,与教学内容对接不起来甚至毫无关系,只能是牵强附会,教育效果自然苍白。   2 不当激趣,本末倒置   某教师上“动物的行为”一课时,2课时的内容1节课(总时40分钟)全部上完,还特别青睐于“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的列举,对保护色、拟态、假死等进行大篇幅的介绍。讲到社群行为用较多语言描述“蚂蚁喂养蚜虫”的过程,还重点介绍雄蜂、蜂后、工蜂分别是卵细胞、受精卵发育来的,这两块用时共计20分钟。而动物行为的重要意义、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等重要概念、重要知识点却用时很少,教师只是让学生在书上划出相关句子,读一下了事。“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这个重要探究活动在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同学们回家有兴趣的去看看”后就结束了……   尽管“蚂蚁喂养蚜虫”的故事有意思,尽管介绍蜂巢内各成员的“来历”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增加了生物学课堂的趣味,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展知识面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但这些都经不起推敲和思考:这些“趣味”为主题服务吗?需要占用半节课吗?而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讲透与否?重要概念生成了吗?探究活动如何处理的?这节课的意义何在?如果课堂一味迎合学生兴趣,为激趣而激趣,“趣点”文不对题,牛头不对马嘴,又占用大量时间,这样的课其实是低效又无趣。学生听了一些无关的“趣事”解一时之闷而已,长此以往,不用说对其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毫无帮助,学生也将感觉教师东扯西拉、漫无目的,因“听与不听关系不大”而渐渐瞧不上生物课,积极性自然消退大半。   3 盲目探究,组织无序   一位青年教师上“昆虫”一节时,一开始放映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并分发小动物标本给学生辨认――探究昆虫的特征,学生一脸茫然,对标本或好奇或恐惧,因同组的学生有6人,所以学生或抢在自己手里,或拿着标本吓人,或抱头闭眼惊叫,课堂几乎失控。   “昆虫”一节是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观察式探究为主线贯穿课堂是符合认知规律的设计,但这节课上,因教师没有给出具体的探究方向、要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出现盲目、无序,整个过程中不知道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探究结束应该总结什么,导致效果不佳;又因教师一次次停下来整顿纪律,阻碍课堂教学进程。因此,要避免之前没有教学组织的准备,避免直接布置探究的课题,直接分发实验材料,要把探究的内容细化成若干个具体的小主题,设置问题,任务驱动,或者用渐进式学案实现引导,对学生在探究中的要求进行明确和过程性指导,控制课堂秩序,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既获得一定的知识,提高动手和思维能力,又形成团结协作和规则规范的意识。   4 超量预习,缺乏生成   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课时,发现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图片、文字材料,因为是公开课,很多听课教师感叹:这里的学生能力真强!这里的学生真听话,我们的学生忙着做语文、数学都来不及,才不会理睬生物课布置的作业呢!另一位教师则语破天惊:估计是家长替学生找的。一节课中,学生忙于展示和演示自己的材料,在座的学生都十分关注小组的得分情况,教师要求的“对展示材料补充和纠错”则无人问津。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做些预习准备来增强课堂效果的达成度是都能认同的,公开课尤为如此,但这节课预习的量过多。首先其违背了课改主张的“减负增效”的原则,增加了学生的课前预习量,增加了学生甚至家长负担,经常采用就更有背教育之本意。其次,如果大多数时间都成了学生的表演,试问: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通过学习,学生是否有收获和提高?采用这样的方式意在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革思路,遗憾的是并没有学生主动有效的思维活动的参与,学生像被操控的木偶在表演之前预定好的节目。无论什么课,教师要给学生“真实”的示范,课堂是极佳的平台,是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课堂应鲜活生成,而不是以增加学生课外负担为代价,以布置大量预习作业为手段,到课堂上展示所谓的“成品”来达到教学目标。   由此发现,教师过度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过度注重课堂外在的雕琢,容易迷失教育最本质的目的,表现为偏离主题、偏离目标,热闹过场,无大收益。同时也容易导致因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忽略内涵的提升。教师需要坚持和守望平实,每一节平凡的课都能上到位,才是对学生最大的呵护和负责,才是对教育真谛的最好诠释。

  摘  要 通过典型课例的列举,分析阐述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和导致的后果,表明既要勇于进行课程改革,也需要平心静气脚踏实地实施课堂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 生物学;课堂教学;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13-02   如果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教师越过青涩之后,正逢轰轰烈烈的课改,助推了教师对传统教学的质疑、批驳甚至颠覆,陷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反思,这是好事,因为新生代的教育需要思考和改革。但似有一些教师盲目跟风,打着课改的旗号冲动冒进、不切实际、形式化走过场,对以往的教学手段一概否认……不禁让人缓下脚步来回头看:传统教学真的一无是处?真的都很低效?重起炉灶的课堂模式是不是一定有优势,都达到了理想中的课改目标?沉下心来发现课改中的浮躁浮夸之风,因此重又倡导:探寻教学本源,寻求回归教学本质基础上的提升。寻根课堂教学,不是回到教学老路,不是过去低效教学模式的复辟,应是在传承精华后的提升。教师也正渐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佳境。   1 过度煽情,喧宾夺主   某教师在上“眼与视觉”一课时,意图在课的结尾达到情感升华,便放映了“捐赠角膜”的一大段视频,时间长达8分钟,陈述了一个花季少女捐赠角膜的事迹,而大部分的画面侧重于渲染少女患病前的阳光状态和身患绝症后与病魔顽强斗争的精神。教师在放完视频后问学生: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答:女孩很坚强……教师结束语鼓励学生学习她坚韧不屈于命运的精神。   虽然视频感人泪下,教师问题和结束语的目的都达到了情感的进一步渲染和升华,但回过头来用理智审视:渲染什么?与主题有关吗?需要8分钟?可以发现:这段结尾对主题达成的贡献微乎其微,加之教师没有恰当引导,学生被感动之后讨论的是这个女孩如何坚强云云。笔者认为这个视频用于励志更恰当,在这节课上似有为煽情而煽情之意,显得生硬,还有喧宾夺主之感。如果想用,就要截取其中相应切合主题的片段,才能达到既深化主题,又得到情感体验的目的。因为这毕竟不是一节思想品德课或班会课,课堂需要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人文关爱、品行升华,但要的是学科特色下的真情实感,没有以学科素材为基础,没有围绕主题的课堂教学,与教学内容对接不起来甚至毫无关系,只能是牵强附会,教育效果自然苍白。   2 不当激趣,本末倒置   某教师上“动物的行为”一课时,2课时的内容1节课(总时40分钟)全部上完,还特别青睐于“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的列举,对保护色、拟态、假死等进行大篇幅的介绍。讲到社群行为用较多语言描述“蚂蚁喂养蚜虫”的过程,还重点介绍雄蜂、蜂后、工蜂分别是卵细胞、受精卵发育来的,这两块用时共计20分钟。而动物行为的重要意义、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等重要概念、重要知识点却用时很少,教师只是让学生在书上划出相关句子,读一下了事。“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这个重要探究活动在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同学们回家有兴趣的去看看”后就结束了……   尽管“蚂蚁喂养蚜虫”的故事有意思,尽管介绍蜂巢内各成员的“来历”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增加了生物学课堂的趣味,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展知识面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但这些都经不起推敲和思考:这些“趣味”为主题服务吗?需要占用半节课吗?而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讲透与否?重要概念生成了吗?探究活动如何处理的?这节课的意义何在?如果课堂一味迎合学生兴趣,为激趣而激趣,“趣点”文不对题,牛头不对马嘴,又占用大量时间,这样的课其实是低效又无趣。学生听了一些无关的“趣事”解一时之闷而已,长此以往,不用说对其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毫无帮助,学生也将感觉教师东扯西拉、漫无目的,因“听与不听关系不大”而渐渐瞧不上生物课,积极性自然消退大半。   3 盲目探究,组织无序   一位青年教师上“昆虫”一节时,一开始放映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并分发小动物标本给学生辨认――探究昆虫的特征,学生一脸茫然,对标本或好奇或恐惧,因同组的学生有6人,所以学生或抢在自己手里,或拿着标本吓人,或抱头闭眼惊叫,课堂几乎失控。   “昆虫”一节是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观察式探究为主线贯穿课堂是符合认知规律的设计,但这节课上,因教师没有给出具体的探究方向、要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出现盲目、无序,整个过程中不知道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探究结束应该总结什么,导致效果不佳;又因教师一次次停下来整顿纪律,阻碍课堂教学进程。因此,要避免之前没有教学组织的准备,避免直接布置探究的课题,直接分发实验材料,要把探究的内容细化成若干个具体的小主题,设置问题,任务驱动,或者用渐进式学案实现引导,对学生在探究中的要求进行明确和过程性指导,控制课堂秩序,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既获得一定的知识,提高动手和思维能力,又形成团结协作和规则规范的意识。   4 超量预习,缺乏生成   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课时,发现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图片、文字材料,因为是公开课,很多听课教师感叹:这里的学生能力真强!这里的学生真听话,我们的学生忙着做语文、数学都来不及,才不会理睬生物课布置的作业呢!另一位教师则语破天惊:估计是家长替学生找的。一节课中,学生忙于展示和演示自己的材料,在座的学生都十分关注小组的得分情况,教师要求的“对展示材料补充和纠错”则无人问津。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做些预习准备来增强课堂效果的达成度是都能认同的,公开课尤为如此,但这节课预习的量过多。首先其违背了课改主张的“减负增效”的原则,增加了学生的课前预习量,增加了学生甚至家长负担,经常采用就更有背教育之本意。其次,如果大多数时间都成了学生的表演,试问: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通过学习,学生是否有收获和提高?采用这样的方式意在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革思路,遗憾的是并没有学生主动有效的思维活动的参与,学生像被操控的木偶在表演之前预定好的节目。无论什么课,教师要给学生“真实”的示范,课堂是极佳的平台,是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课堂应鲜活生成,而不是以增加学生课外负担为代价,以布置大量预习作业为手段,到课堂上展示所谓的“成品”来达到教学目标。   由此发现,教师过度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过度注重课堂外在的雕琢,容易迷失教育最本质的目的,表现为偏离主题、偏离目标,热闹过场,无大收益。同时也容易导致因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忽略内涵的提升。教师需要坚持和守望平实,每一节平凡的课都能上到位,才是对学生最大的呵护和负责,才是对教育真谛的最好诠释。


相关内容

  • 2012北京高考作文详解
  • 试题详情 年份: 2011 年 北京市 高考题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 ...

  • 高考满分作文材料有评语全
  • 与品读相拥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 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 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欣慰啊! 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 ...

  • 好伟大的盛世高考作文
  • 好伟大的盛世高考作文:在仰望星空中意Y强国,手Y强身 查看原图 ●隔栏相望这是历届高考时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特殊风景线,不晓得焦急的家是否在"仰望星空"? 资深媒体研究高朵 发自北京 高考,人们议论最多的当属高考作文题.尤其以北京高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成了街头巷议的 ...

  • 北京2010高考满分作文
  • 2010年北京卷高考满分作文选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致 墨 子 的 一 封 信尊敬的墨子: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qu ...

  • 历届高考作文及广告语
  • 清中 寒假作业 二十六班:胡梦 2012-1-16 2011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天道酬诚信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轨迹,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五千年的风霜雨雪没有将龙的传人的那些优良传统埋没,而是历久弥新,薪尽火传,古人推崇诚信者,今人厚爱诚信者,历史选择诚信者.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者 ...

  • 高考写作技巧
  • 写作从来就是与"钻研探究"并行并生的.文坛中许多"写家子"往往也是某个领域的研究专家.老舍精专于"老北京",金庸精专于"武侠",二月河精专于"清朝皇帝",杨志军精专于"藏獒"--作 ...

  •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作者:华实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年第04期 如果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能及时转变,只知道"仰望星空"胸怀理想,不知道"脚踏实地"认清现实,美好的愿望就难免 ...

  • 努力做一个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思想者
  • 努力做一个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思想者 作者:郭子其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5年第04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时常思考着一个问题: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还应该活到怎样的高度.我就常常用"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来激励自我.我们应该具有卓越的理想.黎巴嫩诗人纪 ...

  • 毕业典礼(教师发言稿)
  • 我想和大家重温季羡林大师曾在《人民日报》上给全国的中小学生的寄语“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同伴和睦”。希望大家懂得感恩我们的祖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没有祖国的昌盛强大,就没有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希望大家懂得感恩你们的父母,你是爸妈心中最最珍贵的宝贝, ...

  • 我仰望星空--
  • 曾以为,一个人有了梦想,再以自己脚踏实地的精神与毅力付诸于实践,便可梦想成真!事实上,我错了.可能,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视角不一,这就直接导致了结果的多样性.就从我来看,时下年轻人,有梦想是美好的,有幻想也是美好的,但是当我们真正以心拼搏着,以心追逐着,我们的美好心愿能实现吗? 我知道一个正常人是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