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华南虎教案

28、华南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把握诗歌主旨,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猛虎图片,激趣引读

1、找与老虎有关的成语。

2、图片出示: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教师引入本堂课的教学主题词。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将打开尘封的岁月,放眼目光,和作者来到1973年桂林的某一动物园。

二、诗歌朗诵,整体感知

1.第一遍: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第二遍:认真听范读

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用简洁的一句话评价一下华南虎。 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 老虎。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朗诵课文第三遍:揣摩品读

2.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

A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B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C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2)从诗歌中,我看到了一群 的观众。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 从这些诗句的哪些关键词中看出来? 能不能通过朗读体现出观众的特点?

A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 ——庸俗、无聊、胆怯 叽叽喳喳:体现了人多。人们对关在笼子里的老虎评头论足,议论纷纷,体现了人们看老虎时的兴奋、庸俗和无聊。

两道铁栅栏:既说明了笼子的牢固,又表现了人们的胆怯害怕。从而突出了笼中的老虎也同样对这些观众有着威慑力。

B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 ——粗暴、冷漠,无聊

砸、厉声呵斥、苦苦劝诱:人们为了看到老虎的正面,看到老虎发怒的样子软硬兼施,使尽了一切手段,都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些言行体现了人们的粗暴、冷漠,无聊。

C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可怜、可笑、胆怯、绝望

可怜:想看老虎的正面但是使尽办法都不能让老虎有所改变。心情被老虎控制。 可笑:在老虎面前软硬兼施,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像个小丑般滑稽可笑。

胆怯:老虎的尖牙和利爪都已被锯掉铰掉了,人们仍隔着两道铁栅栏才敢看。

绝望:对老虎无可奈何,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3)从诗中,你读出了诗人对华南虎怀着什么样的情感?诗人和其他的观众对老虎的态度一样吗? 你从哪些关键词中感受到? 能不能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 /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同情老虎的不幸遭遇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 /还是由于悲愤 /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 ——同情老虎的失去自由 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崇敬老虎高傲不羁及在困境中不懈斗争的个性 明白: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奋然前行。

我匆匆地离开了动物园,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匆匆:只写出了时间的短促,而羞愧能反映出诗人的内心的转变过程中,能和上面的“我终于明白”相照应。我为自己也和其他的可笑可怜可悲的观众一样来观赏困在笼中的老虎而感到羞愧。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让滴血的趾爪掠空而过,让虎爪受伤的血,一滴一滴,像灼热的熔浆,灼痛那些沉闷而麻痹的灵魂!”如果没有这最后一笔,就无法突出主题,只突出了老虎的威猛,而不能突出老虎在困境中仍然不放弃心灵的高贵和对自由的追求,仍然拒绝庸俗,抵抗堕落。

四、深入探究

1、我明白了什么?

明白: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奋然前行。

2、我为什么羞愧地离开? 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色彩。

牛汉曾是七月派诗人,他曾经因写诗而受尽了磨难,经历了入狱、管制、劳役,被剥夺个人自由达二十多年。

1970年,诗人被关进牛棚,在文化部的湖北咸宁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绝大多数的学员经过一段劳动改造后,都陆续回到北京。牛汉却被留下来,继续接受惩罚,继续从事劳动改造,处在一种绝望的生存状态,因此,诗人的情绪非常沉重。

1973年6月诗人由遥远的湖北来到桂林,原只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解脱一下,可是,却在动物园里看到这只老虎。

他看到老虎用破碎的趾爪愤怒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一道深深浅浅的血痕,在老虎不驯的气魄面前,诗人感到深深的羞愧,回去后就写下了这首诗。

3、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老虎的崇敬之情,再一次读这一首诗, 看看,困境中的诗人从困境中的老虎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个人处在困境中的时候,不能各困境和苦难屈服,应该进行不屈的斗争,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要保持灵魂的高尚。

4、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

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此诗实际是通过虎来写人,“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彩。”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5、朗诵课文第五遍

深情诵读(把握朗读要点) 读出华南虎高傲不羁的个性; 读出诗人既同情又崇敬的感情; 读出困境中诗人的人生感悟。

五、总结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

1、生词A本

2、《典中点》A部分

附板书设计

华南虎

牛汉(原名史成汉)

高傲不羁

华南虎 向往自由 不屈的生命

执着的灵魂

勇于抗争

28、华南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把握诗歌主旨,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猛虎图片,激趣引读

1、找与老虎有关的成语。

2、图片出示: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教师引入本堂课的教学主题词。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将打开尘封的岁月,放眼目光,和作者来到1973年桂林的某一动物园。

二、诗歌朗诵,整体感知

1.第一遍: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第二遍:认真听范读

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用简洁的一句话评价一下华南虎。 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 老虎。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朗诵课文第三遍:揣摩品读

2.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

A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B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C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2)从诗歌中,我看到了一群 的观众。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 从这些诗句的哪些关键词中看出来? 能不能通过朗读体现出观众的特点?

A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 ——庸俗、无聊、胆怯 叽叽喳喳:体现了人多。人们对关在笼子里的老虎评头论足,议论纷纷,体现了人们看老虎时的兴奋、庸俗和无聊。

两道铁栅栏:既说明了笼子的牢固,又表现了人们的胆怯害怕。从而突出了笼中的老虎也同样对这些观众有着威慑力。

B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 ——粗暴、冷漠,无聊

砸、厉声呵斥、苦苦劝诱:人们为了看到老虎的正面,看到老虎发怒的样子软硬兼施,使尽了一切手段,都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些言行体现了人们的粗暴、冷漠,无聊。

C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可怜、可笑、胆怯、绝望

可怜:想看老虎的正面但是使尽办法都不能让老虎有所改变。心情被老虎控制。 可笑:在老虎面前软硬兼施,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像个小丑般滑稽可笑。

胆怯:老虎的尖牙和利爪都已被锯掉铰掉了,人们仍隔着两道铁栅栏才敢看。

绝望:对老虎无可奈何,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3)从诗中,你读出了诗人对华南虎怀着什么样的情感?诗人和其他的观众对老虎的态度一样吗? 你从哪些关键词中感受到? 能不能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 /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同情老虎的不幸遭遇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 /还是由于悲愤 /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 ——同情老虎的失去自由 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崇敬老虎高傲不羁及在困境中不懈斗争的个性 明白: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奋然前行。

我匆匆地离开了动物园,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匆匆:只写出了时间的短促,而羞愧能反映出诗人的内心的转变过程中,能和上面的“我终于明白”相照应。我为自己也和其他的可笑可怜可悲的观众一样来观赏困在笼中的老虎而感到羞愧。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让滴血的趾爪掠空而过,让虎爪受伤的血,一滴一滴,像灼热的熔浆,灼痛那些沉闷而麻痹的灵魂!”如果没有这最后一笔,就无法突出主题,只突出了老虎的威猛,而不能突出老虎在困境中仍然不放弃心灵的高贵和对自由的追求,仍然拒绝庸俗,抵抗堕落。

四、深入探究

1、我明白了什么?

明白: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奋然前行。

2、我为什么羞愧地离开? 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色彩。

牛汉曾是七月派诗人,他曾经因写诗而受尽了磨难,经历了入狱、管制、劳役,被剥夺个人自由达二十多年。

1970年,诗人被关进牛棚,在文化部的湖北咸宁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绝大多数的学员经过一段劳动改造后,都陆续回到北京。牛汉却被留下来,继续接受惩罚,继续从事劳动改造,处在一种绝望的生存状态,因此,诗人的情绪非常沉重。

1973年6月诗人由遥远的湖北来到桂林,原只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解脱一下,可是,却在动物园里看到这只老虎。

他看到老虎用破碎的趾爪愤怒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一道深深浅浅的血痕,在老虎不驯的气魄面前,诗人感到深深的羞愧,回去后就写下了这首诗。

3、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老虎的崇敬之情,再一次读这一首诗, 看看,困境中的诗人从困境中的老虎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个人处在困境中的时候,不能各困境和苦难屈服,应该进行不屈的斗争,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要保持灵魂的高尚。

4、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

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此诗实际是通过虎来写人,“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彩。”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5、朗诵课文第五遍

深情诵读(把握朗读要点) 读出华南虎高傲不羁的个性; 读出诗人既同情又崇敬的感情; 读出困境中诗人的人生感悟。

五、总结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

1、生词A本

2、《典中点》A部分

附板书设计

华南虎

牛汉(原名史成汉)

高傲不羁

华南虎 向往自由 不屈的生命

执着的灵魂

勇于抗争


相关内容

  • 华南虎,教案
  • 篇一:华南虎教案 <华南虎>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2 .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生: 1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 .收集有关华南虎,虎的资料.图片. 3 ...

  •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案
  • 气候复杂多样 1.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2.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3.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 4.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我国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

  • 认识生物多样性教案
  •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 ...

  • 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 如何对文学文本进行研读 语文组 谭阿明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对文本进行多种研读. 学习重难点:研读方法的掌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要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还要吸收相关的文学理论.这里我简要介绍主要的几种文学鉴赏方法,以帮助加深对文本研读的能 ...

  • 地域文化(专)2015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
  • 地域文化(专)2015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封闭 )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 重庆 )相连,西与( 云南 )接壤,南与( 广西 )毗邻. 3.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山地 )和( 丘陵 ) ...

  •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案
  • 26.猫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 ...

  •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 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设计 主备人:孙丽霞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 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涵. 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 ...

  • 福楼拜教案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讲课教师:戚红娟 所在单位:陈旗一中 授课时间:2012年4月12日 课 题:14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教学目标: 1. 积累"白皙.琐事.脚踝.滑稽.轮廓 , 钦佩 .捋胡子 .荒谬"等词语,掌握它们 ...

  • 农科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高等农业教育, 2008-12, 12:50-52H 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08-12, 12:50-52 农科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崔大方, 羊海军, 喻新华, 徐汹涛, 白建友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农科植物学是高等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