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时间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各种时间系统区别与联系

1、春分点:指太阳由南半球向北半球运动时,所经过的天球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

天球黄道:指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平面和天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即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球面上作视运动的轨迹。 天球赤道:指天球赤道面与天球表面的交线。天球赤道面指通过地球质心并与天轴垂直的平面。黄赤交角约为23.5度。

2、恒星时( Side-real Time,ST ):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某地上子午圈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恒星日,包含24个恒星时。有真恒星时和平恒星时之分。

3、太阳时(Solar Time,ST):有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Mean Solar Time , MT )两种。真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为一个真太阳日,它包含24个真太阳时。天文学上假定由一个太阳(平太阳)在天赤道上(而不是在黄赤道上)作等速运行,其速度等于运行在黄赤道上真太阳的平均速度,这个假想的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平太阳日,这也相当于把一年中真太阳日的平均称为平太阳日,并且把1/24平太阳日取为1平太阳时。通常所谓的“日”和“时”,就是平太阳日和平太阳时的简称。

192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改平太阳日由平子夜开始,即平子夜为0时,平正午为12时,简称平时或民用时。

4、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 )以平子夜为0时起算的格林威治平太阳时。

1955年9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在世界时UT0中引入极移改正,经此改正的世界时相应表示为UT1H和UT2,即:UT1 = UT0 + △λ;UT2 = UT1 +△TS (本节详见《GPS基本原理及其Matlab仿真》P77-78)

5、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IAT )由全世界大约100台原子钟通过对比和数据统一处理得到的全世界统一的原子时称为国际原子时。

原子时:由原子钟导出的时间系统。

原子时秒长:位于海平面上的铯原子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为1原子时秒。

原子时起点:定在1958年1月1日0时(UT1),事后发现原子时与世界时相差0.0039秒,即AT = UT2 + 0.0039s 。

原子时与世界时的关系 IAT-UT1=+ 6s.1 01.01.1968

• =+16s.4 01.01.1978

• =+23s.6 01.01.1988

• =+30s.8 01.01.1998

• =+31s.9 01.01.2001

• =+32s.3 01.01.2003

6、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 Universal Time,UTC )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变慢的趋势,世界时每年比原子时大约慢1秒。当协调时与世界时的时刻差超过±0.9s时,便在协调 时引入1闰秒,闰秒一般在12月31日或6月30日加入。具体日期有国际时间局安排并通告。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时号的发播均以UTC为基准。它也被应用于许多互联网和万维网的标准中,例如,网络时间协议(使因特网上计算机维持相同时间)就是协调世界时在互联网中使用的一种方式。

7、GPS系统时(GPS Time,GPST)

GPST属原子时系统,其秒长为国际制秒(SI),与原子时相同,只是起点不一样,他们满足关系IAT - GPAT = 19s 。GPST与UTC规定于1980年1月6日时相一致,其后随着时间成整数倍积累,至1987年该差值为4s 。GPST由主控站原子钟控制。

8、地球动力学时(Terrestrial Dynamic Time, TDT)是相对地球质心的天体运动方程所采用的时间参数。

TDT的基本单位是国际制秒(SI),与原子时的尺度一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于1977年1月1日原子时(IAT)0时与地球力学时的严格关系定义为:TDT = IAT + 32.184s 。

9、质心动力学时(Barycentric Dynamic Time,BDT)是相对太阳系质心的天体运动方程所采用的时间参数。

10、历书时(Ephemeris Time,ET)地球运动的Newcomb’s表中的时间参数,又称牛顿时。

历书时秒的定义:1900年1月0日12时正回归年长度的 1/31556925.9747,起点为1900年初太阳几何平黄经为 279°41′48.04″的瞬间,作为历书时1900年1月0日12时正。

11、地球时(Terrestrial Time, TT)用一个理想的钟在大地水准面上进行测量的均匀时间变量。

力学时与原子时的关系: TT=TDT=ET=TAI-32.184 s

各种时间系统区别与联系

1、春分点:指太阳由南半球向北半球运动时,所经过的天球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

天球黄道:指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平面和天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即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球面上作视运动的轨迹。 天球赤道:指天球赤道面与天球表面的交线。天球赤道面指通过地球质心并与天轴垂直的平面。黄赤交角约为23.5度。

2、恒星时( Side-real Time,ST ):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某地上子午圈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恒星日,包含24个恒星时。有真恒星时和平恒星时之分。

3、太阳时(Solar Time,ST):有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Mean Solar Time , MT )两种。真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为一个真太阳日,它包含24个真太阳时。天文学上假定由一个太阳(平太阳)在天赤道上(而不是在黄赤道上)作等速运行,其速度等于运行在黄赤道上真太阳的平均速度,这个假想的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平太阳日,这也相当于把一年中真太阳日的平均称为平太阳日,并且把1/24平太阳日取为1平太阳时。通常所谓的“日”和“时”,就是平太阳日和平太阳时的简称。

192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改平太阳日由平子夜开始,即平子夜为0时,平正午为12时,简称平时或民用时。

4、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 )以平子夜为0时起算的格林威治平太阳时。

1955年9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在世界时UT0中引入极移改正,经此改正的世界时相应表示为UT1H和UT2,即:UT1 = UT0 + △λ;UT2 = UT1 +△TS (本节详见《GPS基本原理及其Matlab仿真》P77-78)

5、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IAT )由全世界大约100台原子钟通过对比和数据统一处理得到的全世界统一的原子时称为国际原子时。

原子时:由原子钟导出的时间系统。

原子时秒长:位于海平面上的铯原子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为1原子时秒。

原子时起点:定在1958年1月1日0时(UT1),事后发现原子时与世界时相差0.0039秒,即AT = UT2 + 0.0039s 。

原子时与世界时的关系 IAT-UT1=+ 6s.1 01.01.1968

• =+16s.4 01.01.1978

• =+23s.6 01.01.1988

• =+30s.8 01.01.1998

• =+31s.9 01.01.2001

• =+32s.3 01.01.2003

6、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 Universal Time,UTC )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变慢的趋势,世界时每年比原子时大约慢1秒。当协调时与世界时的时刻差超过±0.9s时,便在协调 时引入1闰秒,闰秒一般在12月31日或6月30日加入。具体日期有国际时间局安排并通告。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时号的发播均以UTC为基准。它也被应用于许多互联网和万维网的标准中,例如,网络时间协议(使因特网上计算机维持相同时间)就是协调世界时在互联网中使用的一种方式。

7、GPS系统时(GPS Time,GPST)

GPST属原子时系统,其秒长为国际制秒(SI),与原子时相同,只是起点不一样,他们满足关系IAT - GPAT = 19s 。GPST与UTC规定于1980年1月6日时相一致,其后随着时间成整数倍积累,至1987年该差值为4s 。GPST由主控站原子钟控制。

8、地球动力学时(Terrestrial Dynamic Time, TDT)是相对地球质心的天体运动方程所采用的时间参数。

TDT的基本单位是国际制秒(SI),与原子时的尺度一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于1977年1月1日原子时(IAT)0时与地球力学时的严格关系定义为:TDT = IAT + 32.184s 。

9、质心动力学时(Barycentric Dynamic Time,BDT)是相对太阳系质心的天体运动方程所采用的时间参数。

10、历书时(Ephemeris Time,ET)地球运动的Newcomb’s表中的时间参数,又称牛顿时。

历书时秒的定义:1900年1月0日12时正回归年长度的 1/31556925.9747,起点为1900年初太阳几何平黄经为 279°41′48.04″的瞬间,作为历书时1900年1月0日12时正。

11、地球时(Terrestrial Time, TT)用一个理想的钟在大地水准面上进行测量的均匀时间变量。

力学时与原子时的关系: TT=TDT=ET=TAI-32.184 s


相关内容

  • 计算机基础A考试题
  • 1 计算机新技术 新技术有嵌入式计算机 网格计算和中间件技术 嵌入式计算机是作为一个信息处理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之中的计算机. 网格计算是利用因特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是一个结点整个计算由千万个结点组成一张网格.这种计算叫网格计算. 中间件技术是 ...

  • 文明与文化有何区别与联系
  • 文明与文化有何区别与联系 经天纬地曰文,昭临四方曰明,观乎人文以成化天下. 在对文明的研究中,对人类历史上和现当代存在的主要文明,学界基本上有一个共识,意见大体一致.国际学术界对文明的一个比较合理的共识是:至少有12个主要文明,其中7个文明已不复存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典文明 ...

  •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请阐述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2.结合一个实例,说明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一体化的系统. 3.从管理层次分类看,不同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目的和功能上有何不同? 4.什么是CRM ?结合实例说明它有哪些应用. 5.什么是电子商务?它和管理信息系统有何联系? 6.管 ...

  •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 ...

  • 解释乌龟图
  • 解释乌龟图王宏年老师 1)过程是一组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在ISO9001标准推荐采用过程模式进行系统管理中,就是把组织的工作系统看作是由一个个过程组成的.根据系统的定义,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那么,我们把"过程"作为系统的"要素"组成系统进行 ...

  • 自然辨证法读书笔记
  • 自然辨证法读书笔记 篇第一 自然观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 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 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

  • 社会体育管理的原则
  • ∙ 社会体育管理的原则 ∙ 时间:2004/6/28 12:08:32 ∙ 社会体育管理者在实践中,常常面临着一对尖锐的矛盾,这就是社会体育复杂性和管理的科学之 间的矛盾.愈是复杂的条件,愈是困难的环境,就愈是要求高度科学化的管理,管理者所面临的考验也就愈严峻.处于这一矛盾之中,管理者所应注意的首要 ...

  • 心理学导论复习(第二版)
  • 一. 单项选择题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1879年 5. 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与功能单元是神经元 6. 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视觉 )中枢. 7. 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谈梅生津). 8. 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是(含梅流延 ). 9.刚 ...

  • 知识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 知识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就是及经验的固化,概念之间的连结.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概念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与直观之间的连结.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观.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