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立下大功的赵云为何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

多次立下大功的赵云为何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 通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三国志》等史书所记载的赵云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身居高位。据载,刘备在成都称汉中王后,封了级别最高的四位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还没入高级武官之列。当时赵云的地位连魏延都不如,刘备封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汉中为成都的门户,这个汉中太守的职位相当于首都卫戍区的司令员,是个要职。刘备这样的封赐既合常理又不合常理。

说它合常理,是因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从资历和声望确实可入大将之列,魏延的才干也可担当拱卫京师的要职。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关羽、张飞最早跟随刘备起兵,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时人都称关张为“万人敌”的虎将,更何况当年关羽暂时依附曹操,在其麾下打工时,于万军之中取袁绍帐下第一名将颜良的首级,对于一个武将而言,那是很荣耀的事。刘备集团进驻荆州后,建立的黄牌兵种——水军,是由关羽负责的,当年曹操的特种部队五千“虎豹骑”穷追刘备于当阳长坂,危急关头是靠关羽水军救驾的;刘备入川后又将荆州重地托付给关羽,可见对其之信任和肯定。因而关羽列四大将军之首是情理之中的事。《三国志》称张飞勇武仅次于关羽,其资历、名望入大将之列也是无可厚非的。再看马超,马超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家世代公侯,就当时而言,门第仍然是影响仕途的重要因素,况且此前马超与曹操数度交战,其勇武为世人所称道。更何况马超刚归顺刘备时,便为刘备夺下成都立下头功,因而,无论从家世、声望、勇武

而言,马超入大将之列是很正常的事。又看黄忠,黄忠虽然是刘表的旧将,归顺刘备较晚,但在刘备一生引以为傲的汉中战役中,黄忠阵斩曹魏名将夏侯渊,为汉中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要知道,当时年近六旬的刘备所指挥的汉中战役,与夏侯渊相持一年多难越雷池一步,固守要塞的夏侯渊滴水不漏,几乎没给刘备留下可乘的破绽。后来是法正出谋,抢占居高临下的定军山,逼迫夏侯渊移出关隘防守,黄忠抓住这一难得的战机,擂鼓猛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下夏侯渊的首级,为攻下汉中这块军事要地撕下了第一道口子。正如诸葛亮所言,张飞、马超是亲身参加了汉中战役的,亲眼所见黄忠所立的首功,对于封赐其为后将军是无任何异议的。最后来看魏延,历史上的魏延并不像《演义》中“脑后长了反骨,常愤愤不平”的魏延,而是一位处事稳重、英勇善战的武将。刘备将其赐封为汉中太守是识人之明、知人善任之举。且不说魏延在此之前做过什么,但凭其担任汉中太守十余年,强敌不敢轻犯,汉中从未有失,足以说明魏延的才干。

说它不合常理,是指赵云所得的封赐与其战功、知名度、资历确系有些不对等。赵云最初跟随公孙瓒,见公孙瓒并非爱民之主,后来投效刘备,比黄忠、魏延还早一些归附刘备,亲身参加了博望坡战役,生擒夏侯兰;在长坂坡战役,曹操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五千“虎豹骑”追来,是这位常山赵子龙“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虎豹骑”是由曹操军中百里挑一的士兵组成,曾经打败过名将马超,在汉中战役再次打败马超、张飞两位虎将,可见战斗力之强悍。《三国志》虽然没有记述赵云在长坂坡救后主及甘夫人的战斗场面,但其战斗之激烈、赵云武艺之绝伦是可想而知的。刘备的孙夫人颇具其兄孙策之风,本人及上百名内侍女护卫常带甲持剑。诸葛亮因此说刘备“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如此之局面,赵云在担当护卫刘备安全的同时,还负责管理内务,与强横的孙夫人及内侍周旋。这也充分说明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汉中战役,赵云为接应黄忠,忠过期不还,赵云独挡曹军,忽而偃旗息鼓,忽而擂鼓震天,虚虚实实,使曹军大乱,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前来视察战况的刘备情不自禁地赞扬“子龙一身是胆”„„

如上所述,从赵云之资望,却没入大将之列,确实令人匪夷所思。那么刘备到底为什么没有“重用”赵云呢?赵云的才干及对主子的忠诚都是毋庸置疑的。难道刘备是不能识人之明的昏庸之主?单从赵云个人封赐这件事也讲不通。刘备“三顾茅庐”于诸葛亮,关羽、张飞誓死相随,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美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认为,这是藏在刘备心底的一个权谋,他是为儿子刘禅作的政治安排。刘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与他共事的将军们像关羽、张飞、黄忠等皆年事已高,这些人很可能要先他而去,刘备不得不考虑后事,希望有信得过的、才德兼备的贤能之士辅助刘禅。文臣里面有诸葛亮、李严、蒋琬等,那么武将里面赵云则是最佳人选。赵云的人品、忠诚及勇武刘备早已了然于胸,且年龄相对年轻,刘备暂时不提拔赵云,是留下这个巨大的人情让儿子来做。如果好事都由父辈来做,将功臣都封上重位,则这些人会常以前辈功臣自居,动不动摆老资格,后来者是难以驾驭的,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由刘禅来提拔赵云,赵云会更感后主之恩。果然,后主刘禅继位后,接连提拔了赵云二级,赵云也很自然地成为护卫后主的忠勇之将。

历史也曾有相似的一幕,李世民临终时,考虑到大将李勣(传说中的徐茂公)文韬武略,如果将来对儿子有二心,李治根本不是对手,因此,李世民突然将李勣贬出京师,如果李勣心生怨恨,李世民会断然将其拿下。李勣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人,怀着颗平常之心离开了京师,李治登基后,又立即将其召回给予重用,这是李世民父子唱的双簧戏,为父的做“恶人”进行试探,为子的恩威并施使其感恩戴德。不同的是,李世民贬李勣之权谋有文字记载,刘备不“重用”赵云却只能让人们去设想。

多次立下大功的赵云为何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 通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三国志》等史书所记载的赵云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身居高位。据载,刘备在成都称汉中王后,封了级别最高的四位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还没入高级武官之列。当时赵云的地位连魏延都不如,刘备封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汉中为成都的门户,这个汉中太守的职位相当于首都卫戍区的司令员,是个要职。刘备这样的封赐既合常理又不合常理。

说它合常理,是因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从资历和声望确实可入大将之列,魏延的才干也可担当拱卫京师的要职。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关羽、张飞最早跟随刘备起兵,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时人都称关张为“万人敌”的虎将,更何况当年关羽暂时依附曹操,在其麾下打工时,于万军之中取袁绍帐下第一名将颜良的首级,对于一个武将而言,那是很荣耀的事。刘备集团进驻荆州后,建立的黄牌兵种——水军,是由关羽负责的,当年曹操的特种部队五千“虎豹骑”穷追刘备于当阳长坂,危急关头是靠关羽水军救驾的;刘备入川后又将荆州重地托付给关羽,可见对其之信任和肯定。因而关羽列四大将军之首是情理之中的事。《三国志》称张飞勇武仅次于关羽,其资历、名望入大将之列也是无可厚非的。再看马超,马超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家世代公侯,就当时而言,门第仍然是影响仕途的重要因素,况且此前马超与曹操数度交战,其勇武为世人所称道。更何况马超刚归顺刘备时,便为刘备夺下成都立下头功,因而,无论从家世、声望、勇武

而言,马超入大将之列是很正常的事。又看黄忠,黄忠虽然是刘表的旧将,归顺刘备较晚,但在刘备一生引以为傲的汉中战役中,黄忠阵斩曹魏名将夏侯渊,为汉中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要知道,当时年近六旬的刘备所指挥的汉中战役,与夏侯渊相持一年多难越雷池一步,固守要塞的夏侯渊滴水不漏,几乎没给刘备留下可乘的破绽。后来是法正出谋,抢占居高临下的定军山,逼迫夏侯渊移出关隘防守,黄忠抓住这一难得的战机,擂鼓猛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下夏侯渊的首级,为攻下汉中这块军事要地撕下了第一道口子。正如诸葛亮所言,张飞、马超是亲身参加了汉中战役的,亲眼所见黄忠所立的首功,对于封赐其为后将军是无任何异议的。最后来看魏延,历史上的魏延并不像《演义》中“脑后长了反骨,常愤愤不平”的魏延,而是一位处事稳重、英勇善战的武将。刘备将其赐封为汉中太守是识人之明、知人善任之举。且不说魏延在此之前做过什么,但凭其担任汉中太守十余年,强敌不敢轻犯,汉中从未有失,足以说明魏延的才干。

说它不合常理,是指赵云所得的封赐与其战功、知名度、资历确系有些不对等。赵云最初跟随公孙瓒,见公孙瓒并非爱民之主,后来投效刘备,比黄忠、魏延还早一些归附刘备,亲身参加了博望坡战役,生擒夏侯兰;在长坂坡战役,曹操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五千“虎豹骑”追来,是这位常山赵子龙“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虎豹骑”是由曹操军中百里挑一的士兵组成,曾经打败过名将马超,在汉中战役再次打败马超、张飞两位虎将,可见战斗力之强悍。《三国志》虽然没有记述赵云在长坂坡救后主及甘夫人的战斗场面,但其战斗之激烈、赵云武艺之绝伦是可想而知的。刘备的孙夫人颇具其兄孙策之风,本人及上百名内侍女护卫常带甲持剑。诸葛亮因此说刘备“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如此之局面,赵云在担当护卫刘备安全的同时,还负责管理内务,与强横的孙夫人及内侍周旋。这也充分说明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汉中战役,赵云为接应黄忠,忠过期不还,赵云独挡曹军,忽而偃旗息鼓,忽而擂鼓震天,虚虚实实,使曹军大乱,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前来视察战况的刘备情不自禁地赞扬“子龙一身是胆”„„

如上所述,从赵云之资望,却没入大将之列,确实令人匪夷所思。那么刘备到底为什么没有“重用”赵云呢?赵云的才干及对主子的忠诚都是毋庸置疑的。难道刘备是不能识人之明的昏庸之主?单从赵云个人封赐这件事也讲不通。刘备“三顾茅庐”于诸葛亮,关羽、张飞誓死相随,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美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认为,这是藏在刘备心底的一个权谋,他是为儿子刘禅作的政治安排。刘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与他共事的将军们像关羽、张飞、黄忠等皆年事已高,这些人很可能要先他而去,刘备不得不考虑后事,希望有信得过的、才德兼备的贤能之士辅助刘禅。文臣里面有诸葛亮、李严、蒋琬等,那么武将里面赵云则是最佳人选。赵云的人品、忠诚及勇武刘备早已了然于胸,且年龄相对年轻,刘备暂时不提拔赵云,是留下这个巨大的人情让儿子来做。如果好事都由父辈来做,将功臣都封上重位,则这些人会常以前辈功臣自居,动不动摆老资格,后来者是难以驾驭的,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由刘禅来提拔赵云,赵云会更感后主之恩。果然,后主刘禅继位后,接连提拔了赵云二级,赵云也很自然地成为护卫后主的忠勇之将。

历史也曾有相似的一幕,李世民临终时,考虑到大将李勣(传说中的徐茂公)文韬武略,如果将来对儿子有二心,李治根本不是对手,因此,李世民突然将李勣贬出京师,如果李勣心生怨恨,李世民会断然将其拿下。李勣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人,怀着颗平常之心离开了京师,李治登基后,又立即将其召回给予重用,这是李世民父子唱的双簧戏,为父的做“恶人”进行试探,为子的恩威并施使其感恩戴德。不同的是,李世民贬李勣之权谋有文字记载,刘备不“重用”赵云却只能让人们去设想。


相关内容

  • 虎胆龙威赵子龙
  • 虎胆龙威赵子龙 --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看赵云的人物形象 摘要 历史上赵云的英雄形象一直被人们所流传可以说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赵云是自武圣关羽和神算诸葛亮之后又一个近乎神一样的人物.那么联系<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注再结合<三国演义 ...

  •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填空题
  •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填空题 1.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豹头环眼,燕颔 虎须,声若巨雷",而"身长九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则是 . 2.刘玄德.关云长.张飞的兵器分别是 . 3.涿郡 ...

  • 赵云不合时宜?
  • 东汉末年,赵云的家乡人都想就近投奔袁绍,赵云却率众投奔了公孙瓒.公孙瓒很高兴,问他为什么.公孙瓒真的想问为什么吗?不是,他就是想听两句马屁,当领导的哪个不爱慕虚荣?可赵云没说"因为你比袁绍更强大.更有人格魅力",而是说:"我们也不知道究竟谁是明主,大家决定追随仁政的所在 ...

  • 三国演义1-92回内容梗概+题目集锦2.0
  • 三国演义1-92回内容梗概+题目集锦 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内容梗概]  主线情节--桃园三结义 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关张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张飞提议,三人在张飞庄后院桃园结为异姓兄弟 (注意:刘关张三人外貌描写)  次要情节 ...

  • 既生瑜何生亮
  • 一周瑜(175-210), 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

  • 蜀汉新五虎大将排名榜:第一名文武双全,却下场最惨被夷灭三族
  • 刘皇叔在四川建立蜀汉政权后,册封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为五虎上将.这五人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下场都不好,其中关羽被曹魏和东吴联合绞杀,命丧吕蒙之手,还丢了荆襄这样重要的军事据点,张飞因喝酒误事而被杀,黄忠死于征伐江东的战场上,最后一位赵云七年后病故.就这样五虎上将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

  • 诸葛亮鞠躬尽瘁,却犯下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 一提到诸葛亮,大家想到都是他足智多谋,才华横溢,为了蜀国尽心尽力,死而后已.史书中记载他六出祁山,最后抱病而亡.这样一个正面人物,却犯下了一个天大的错误--终其一生,诸葛亮没有为蜀国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在任期间提拔的人才也寥寥可数,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说起诸葛亮,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他可是 ...

  • 三国故事梗概
  •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刘备为兄,关羽次之, ...

  • 三国演义重要易考章回概括(中考复习)
  •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 汉朝末年,黄巾倡乱,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军,榜至涿县,为刘备所见,叹息之余,偶遇屠户张飞,张飞见刘备出生不俗,便约其至村店饮酒,期间又遇因杀恶霸而逃难的关羽,三人志趣相投,次日便于桃园处结义,相约共谋大事(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