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性格造就山东人

来源:齐鲁晚报

就在“孙悟空是山东人”在网络上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时,由齐鲁文化研究专家刘德增所著的带有揭秘性质的《解读山东人》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山东人的来源、体质、正统的山东人的形成、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诸多方面对“山东人”进行了剖析,给备受社会关注的“山东人”现象又添了一把火。

记者近日对刘德增进行了专访。

得“山东大汉”美誉不仅在体质

对于为什么选择“山东人”这个题材来研究齐鲁文化,进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刘德增说,以往的历史研究多是“见事不见人”,而《解读山东人》则是以“山东人”为核心来研究齐鲁文化,研究山东,进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人的传统性格决定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

至于比较直接的原因,刘德增为记者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近几年关于河南人的两本书:一本是《解读中原》,一本是《河南人惹谁了》。这两本书都围绕一个现象:河南人被丑化了,他们为之愤怒。他们又发现,人们在贬低河南人的同时,常常赞誉山东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山东人招人喜爱?《河南人惹谁了》说原因就在于山东快书把“山东大汉”说得过于完美了。刘德增说,这种观点只能是《河南人惹谁了》的“一大发明”而已。

刘德增认为,山东人在全国各地很招人喜爱,表面上看是因为山东大汉那伟岸的体貌,小说家写山东人,总免不了要描绘山东大汉的阳刚之美,如秦琼、武松,个个虎背熊腰。日本著名学者坂元宇一郎对中国人的面相作了系统的研究后指出:最标准的中国人的相貌就是山东人那种类型。

但是,刘德增肯定地说,山东人之所以被人称为“山东大汉”并广受好评,不在他们的外表——至少主要不是,而在于他们的品德、性格。根据对齐鲁文化多年的研究,刘德增给“山东人”下了一个定语:诚实、尚义、节俭、好客、粗犷、豪放等加起来,就是“山东人”。当然,不仅有山东人,晋、陕、豫、冀乃至东北人都具有这些特性。但若在这样的人中推选出一个代表来,则首推山东人。可以说,山东人不仅在体质上是标准的中国人,在“传统性格”上更是最正统的中国人。传统性格是经过文化的长期熏陶,逐步积累、认同而形成的。山东人的传统性格是山东人之所以为“山东人”的特征。     齐人趋同于鲁人形成“山东人”

刘德增考证说,正统的山东人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山东沂源县土门镇芝芳村西北发现的“沂源猿人”,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山东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从“沂源猿人”以后到齐、鲁建国,这个漫长历史时期的山东人,谓之“东夷”。从遗传至今的文献与考古资料看,东夷人粗犷、仁义、睿智、嗜酒,山东人传统性格已见端倪。他们身材高大魁梧,“夷”字的造型就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在腰部佩带一张弓,这就是山东人远祖的形象。当代山东人的方言,在4000年前也已基本形成。

齐、鲁分别建国后,东夷人的性格发生了地域裂变,齐人重利、善辩、豁达、刚烈、奢侈,比较开放,齐国的都城临淄是当时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城市。而鲁人忠信、尚义、俭约、谨慎,国力较弱,但比较正统。秦汉以后,鲁文化逐渐被奉为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齐、鲁文化逐渐合流,齐人的性格趋同于鲁人,人们称之为“易青齐为邹鲁”。这个过程到唐朝初年基本完成。到了元代,就有“齐鲁礼仪之邦”的说法了,山东人逐渐聚合在“正统”这面旗帜下。

2/3山东人遗传少数民族基因

刘德增的这本《解读山东人》,还涉及到山东人“寻根”的问题。“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这是一首在山东流传很广的俗谣,也给人山东是移民大省的印象。根据刘德增的考证,现在山东人的祖先移民确实不少,他们大多是明朝初年自山西洪洞、云南和四川迁来的,还有一部分来自越南。其中,洪洞移民的传说最广,现在山东109个县区有“洪洞大槐树”移民村落。

但总体来说,山东人还是以土著居民为主。根据史料可查,明朝初年,山东外省移民占当时山东人口的6%。刘德增同时指出,山东人的地方差异还是很大,胶东不同于鲁西,泰山南北也有很大差别。山东人也不只是汉族,由于地处中国南北要冲,中国历史上的战乱和社会变革对山东人影响比较大,匈奴、鲜卑、女真、蒙古以及满族等都曾进入山东,他们与山东土著通婚、杂居。如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山东人身上遗传着少数民族的基因。但是,胶东与鲁西,泰山之南北,以及栖息、劳作在齐鲁大地上的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又有一种文化上的共性,珠联璧合为“齐鲁文化”。

研究山东人的传统性格,不仅是为了了解山东人,了解山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山东人的传统性格是国民性的地域化形态。20世纪40年代,张天麟先生就指出:“从严格的性格学上看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山东人性格的关系,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中国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此,刘德增深有同感。

来源:齐鲁晚报

就在“孙悟空是山东人”在网络上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时,由齐鲁文化研究专家刘德增所著的带有揭秘性质的《解读山东人》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山东人的来源、体质、正统的山东人的形成、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诸多方面对“山东人”进行了剖析,给备受社会关注的“山东人”现象又添了一把火。

记者近日对刘德增进行了专访。

得“山东大汉”美誉不仅在体质

对于为什么选择“山东人”这个题材来研究齐鲁文化,进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刘德增说,以往的历史研究多是“见事不见人”,而《解读山东人》则是以“山东人”为核心来研究齐鲁文化,研究山东,进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人的传统性格决定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

至于比较直接的原因,刘德增为记者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近几年关于河南人的两本书:一本是《解读中原》,一本是《河南人惹谁了》。这两本书都围绕一个现象:河南人被丑化了,他们为之愤怒。他们又发现,人们在贬低河南人的同时,常常赞誉山东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山东人招人喜爱?《河南人惹谁了》说原因就在于山东快书把“山东大汉”说得过于完美了。刘德增说,这种观点只能是《河南人惹谁了》的“一大发明”而已。

刘德增认为,山东人在全国各地很招人喜爱,表面上看是因为山东大汉那伟岸的体貌,小说家写山东人,总免不了要描绘山东大汉的阳刚之美,如秦琼、武松,个个虎背熊腰。日本著名学者坂元宇一郎对中国人的面相作了系统的研究后指出:最标准的中国人的相貌就是山东人那种类型。

但是,刘德增肯定地说,山东人之所以被人称为“山东大汉”并广受好评,不在他们的外表——至少主要不是,而在于他们的品德、性格。根据对齐鲁文化多年的研究,刘德增给“山东人”下了一个定语:诚实、尚义、节俭、好客、粗犷、豪放等加起来,就是“山东人”。当然,不仅有山东人,晋、陕、豫、冀乃至东北人都具有这些特性。但若在这样的人中推选出一个代表来,则首推山东人。可以说,山东人不仅在体质上是标准的中国人,在“传统性格”上更是最正统的中国人。传统性格是经过文化的长期熏陶,逐步积累、认同而形成的。山东人的传统性格是山东人之所以为“山东人”的特征。     齐人趋同于鲁人形成“山东人”

刘德增考证说,正统的山东人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山东沂源县土门镇芝芳村西北发现的“沂源猿人”,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山东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从“沂源猿人”以后到齐、鲁建国,这个漫长历史时期的山东人,谓之“东夷”。从遗传至今的文献与考古资料看,东夷人粗犷、仁义、睿智、嗜酒,山东人传统性格已见端倪。他们身材高大魁梧,“夷”字的造型就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在腰部佩带一张弓,这就是山东人远祖的形象。当代山东人的方言,在4000年前也已基本形成。

齐、鲁分别建国后,东夷人的性格发生了地域裂变,齐人重利、善辩、豁达、刚烈、奢侈,比较开放,齐国的都城临淄是当时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城市。而鲁人忠信、尚义、俭约、谨慎,国力较弱,但比较正统。秦汉以后,鲁文化逐渐被奉为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齐、鲁文化逐渐合流,齐人的性格趋同于鲁人,人们称之为“易青齐为邹鲁”。这个过程到唐朝初年基本完成。到了元代,就有“齐鲁礼仪之邦”的说法了,山东人逐渐聚合在“正统”这面旗帜下。

2/3山东人遗传少数民族基因

刘德增的这本《解读山东人》,还涉及到山东人“寻根”的问题。“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这是一首在山东流传很广的俗谣,也给人山东是移民大省的印象。根据刘德增的考证,现在山东人的祖先移民确实不少,他们大多是明朝初年自山西洪洞、云南和四川迁来的,还有一部分来自越南。其中,洪洞移民的传说最广,现在山东109个县区有“洪洞大槐树”移民村落。

但总体来说,山东人还是以土著居民为主。根据史料可查,明朝初年,山东外省移民占当时山东人口的6%。刘德增同时指出,山东人的地方差异还是很大,胶东不同于鲁西,泰山南北也有很大差别。山东人也不只是汉族,由于地处中国南北要冲,中国历史上的战乱和社会变革对山东人影响比较大,匈奴、鲜卑、女真、蒙古以及满族等都曾进入山东,他们与山东土著通婚、杂居。如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山东人身上遗传着少数民族的基因。但是,胶东与鲁西,泰山之南北,以及栖息、劳作在齐鲁大地上的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又有一种文化上的共性,珠联璧合为“齐鲁文化”。

研究山东人的传统性格,不仅是为了了解山东人,了解山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山东人的传统性格是国民性的地域化形态。20世纪40年代,张天麟先生就指出:“从严格的性格学上看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山东人性格的关系,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中国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此,刘德增深有同感。


相关内容

  • 天南地北的中国人性格特点
  • 身为"首善之区",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宏伟整齐,城市建设颇有气派,是北方内陆型城市的代表.但气候却较为恶劣,春天沙尘弥漫,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寒流滚滚, 惟有秋高气爽,比较可爱.据说,老派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颇有尊贤礼让之风.但现在这种古风似乎已经日趋式微,总的印象是,此地市民身居京 ...

  • 当代著名书法家石开精品书法作品欣赏
  • 书法艺术的魅力大家可谓是有目共睹,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发展的文化积淀,更是中华文化精髓与内涵的承载者,被视为华夏民族最为珍视的文化瑰宝.欣赏一幅书法,我们不仅要懂得其中的内涵,更要明白书法家通过笔墨挥洒所要表达的情感,对于书法家来说,如果只是单单把熟练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那就显得太肤浅了,所 ...

  • 中俄民族音乐发展比较
  • 中.俄民族音乐发展比较 严 勃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制1103班 U201110666) 摘要:俄罗斯民族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均为两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形式,二者的发展演变体现了共同的音乐发展规律,但与此同时也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所特有的音乐内涵及表现手法.本文着重从二者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 ...

  • 各个省份的性格剖析
  • 各个省份的性格剖析 河南人: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六大古都有三个在河南.不过现在名声最糟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公司,都不愿意雇佣河南人,有" 防火防盗防河南人" 之说,甚至在深圳打出了" 严厉打击河南籍犯罪团伙" 的条幅.大概是地狭窄人多(快 ...

  • 全国各省美女排行
  • 全国各省美女排行 东北华北地区 北京:中下 在皇城根下的北京女孩,见大场面似乎很多,而且在国内众多时尚杂志中,北京美女也非常上镜,但是主要都是附近省份的女孩或南方的"北漂族".本人去过几次北京,也许是土壤和气候方面的原因,北京并不是出美女的地方,北京本地的女孩,骨头太粗,表情过分 ...

  • 2014秋季国旗下讲话稿
  •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丹桂飘香.秋风送爽的时刻,我们迎来了新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开学典礼. 新的学年,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憧憬,我们每一位老师与同学经过暑假短暂休息与调整之后,又满怀信心与斗志地站在新学年的起跑线上,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全身心投入,努力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支部.学校行政,热情欢迎

  • 游走在边缘的一代城市流浪者
  • 游走在边缘的一代城市流浪者 摘要 安妮宝贝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安妮的小说传达了当今中国都市边缘人物的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逼真地展示了这群都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折射出她对现实社会和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人性的哲理性思考.安妮从"城市边缘人"谋生的基本出发,关注当代"城 ...

  • 鲁商与儒家文化
  • 作者:梁小民 经济观察报 2010年09期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文化影响着山东的地域文化和民风,也影响了山东的鲁商.所以,我们要从儒家文化来理解鲁商的发生.发展与特色. 山东的地理环境是适于商业发展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就以盐.鱼.漆.麻.帛等出名.同时,山东交通发达,陆路为入京之通道, ...

  • 从[秦腔]看陕西乡土文化的没落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 月 从<秦腔>看陕西乡土文化的没落 内容提要 贾平凹是当代深受关注的地域性作家,从小生活在农村.现蛰居现代都市,但是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却没有因时间.空间的变化有所消退.在<秦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