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第四课 蜀道难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有“诗仙”“谪仙人”之称。少年时期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此行能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使他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兼善各种体裁的诗歌,尤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知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目的是规劝他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唐时,蜀地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地区的险要地势。蜀地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蜀道难》为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写了这一

古体诗送给友人。

[知常识]

1.古体诗

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规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艺术上有遵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形象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等。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诗歌主旨

诗人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表达了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心,更借此抒发了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

一、阅读诗歌第一节,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噫吁嚱,危乎高哉 危:形容词,高 .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介词,比 .

(3)不与秦塞通人烟 塞: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

(4)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动词,阻挡 .

(5)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动词,飞越 .

(6)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动词,摸 .

(7)以手抚膺坐长叹 以:介词,用 ..

坐: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可以横绝峨眉巅 ..

古义: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今义:能够,行。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难:形容词用作动词,难行 .

(2)西当太白有鸟道 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 .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

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

(5)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

[步骤二] 文意理解

4.“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试加以分析。

提示: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秦蜀之间崇山峻岭千里不绝、不可逾越的特色展现在读者面前。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衬托。从侧面烘托山势高危,蜀道难行。山高得连黄鹤都飞不过去,猿猱也愁于攀援,人自然更难行。

6.“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四句诗的用典有何作用?

提示:诗人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悠久迷茫的历史时间领域。一方面,从时间的悠远上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另一方面,经过这番渲染,激发起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又长久与内地隔绝,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究竟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人们会从蜀地时间悠

久的观念中,感觉到这是一个奇险幽深、神秘莫测的地方,进而产生一种探求的欲望。

7.“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两句中“百”“九”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百”“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曲,夸张而不失真,充分表现了山路之险和山行之难。

赏析诗歌的炼字艺术

知识解读

“炼字”即诗人着意选用的、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表达效果显著的字词。要求品味字的妙处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常见题型

(1)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注意所用手法,如修辞(拟人、比喻、通感等) 、化动为静,是否词类活用等。

(2)该字词的使用,表达了什么意境,展开联想,带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要注意动词、形容词的新奇用法,也要体会数词、连词、副词的特别意味。

(3)该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答题模板

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 ,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景色) ,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请完成【课下能力提升】第6、7题

二、阅读诗歌第二节,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

(2)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

盈:(3)枯松倒挂倚绝壁 绝:陡峭 .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湍:急流 .

(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为:为什么 ...

乎: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问君西游何时还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

(2)雄飞雌从绕林间 雄、雌:形容词作名词,雄鸟、雌鸟 ..

(3)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

(4)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作动词,冲击 ..

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步骤二] 文意理解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是如何把“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

提示:“悲鸟”“古木”是写“景”,“子规”“夜月”也是写“景”。但是“号”“啼”写出了“情”,作者巧妙地把“景”与“情”融合在一起。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愁空山”一句更是“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提示:诗人先说山势的高峻,然后由静而动,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般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对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5.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与“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的语意是否重复?

提示:不重复。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般震撼心魄的气势。前者写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山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以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

三、阅读诗歌第三节,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剑阁峥嵘而崔嵬 峥嵘: ....

崔嵬:高耸的样子

(2)所守或匪亲 或:倘若 .

(3)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吮:吸 .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2)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

[步骤二] 文意理解

4.第三节的句式和前两节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前两节都是以长句为主,比如有七字句和九字句,但是第三节大多数都是短句,以四字句为主。

好处:与前两节形成了一种语言上参差不齐、整散结合的特点,更加自如地表达出作者奔放热烈的感情,也反映出诗歌语言富于变化。

5.本节写有关“剑阁”的内容,有什么用意?

提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的意图是提醒当权者要严防野心家发难。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另外,以上内容也映衬了蜀道之险峻。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一诗?只是想说蜀道实在难走吗?对此你有何看法?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参考答案:观点1:据《新唐书严武传》所言,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房琯、杜甫,所以我认为这首诗是李白因担心房琯、杜甫的安危而作。

观点2:我赞成胡震亨、顾炎武的观点,即“自为蜀咏、别无寓意”。因为从诗中不难发现,全诗着力刻画的是蜀道的艰难、险奇,从中体现的是诗人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慨叹。

观点3:我认为此诗是反映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作。比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暗示了诗人仕途的坎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暗示了仕途的险恶。

传说、想象与夸张融为一体

1.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本诗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了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

诗歌句式以七言句为主,又间杂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变化频频,灵活多样;语言或匀称对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改变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状,形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诗歌句式和语言的这种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羁的飘逸个性的体现。

3.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诗歌中作者三次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主观色彩浓厚,给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随着对景物的描写,惊叹之情不断加强,也使艺术效果逐步得以强化,使诗歌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课内·提炼] “蜀道”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它虽是闭塞与世隔绝的,但“蜀道”却有原始意味的神秘力量,充满着强烈的诱惑,吸引着李白,吸引着盛唐的士大夫,在这条充满荆棘、崎岖、坎坷、艰险的路上不断地攀援,纵使血迹斑斑,依然坚决前行。而我们也正对“蜀道”充满着憧憬与追求,李白式的“济苍生”的鹏鸟振翮之志将促使我们自己一次次地去努力攀越蜀道一样的人生理想。

[课外·延伸]

1.朱敏才、孙丽娜的理想追求感动中国

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理想与追求使二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他们让偏僻的尖山苗寨书声琅琅。

2014年“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2.名言警句

(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

(4)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5)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运用·点拨]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理想,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核心。树立远大理想,能够让我们目标清晰;树立远大理想,可以让我们明白自身的责任;我们应该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为我们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并开创未来找到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有“诗仙”“谪仙人”之称。少年时期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此行能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使他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兼善各种体裁的诗歌,尤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知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目的是规劝他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唐时,蜀地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地区的险要地势。蜀地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蜀道难》为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写了这一

古体诗送给友人。

[知常识]

1.古体诗

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规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艺术上有遵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形象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等。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诗歌主旨

诗人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表达了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心,更借此抒发了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

一、阅读诗歌第一节,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噫吁嚱,危乎高哉 危:形容词,高 .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介词,比 .

(3)不与秦塞通人烟 塞: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

(4)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动词,阻挡 .

(5)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动词,飞越 .

(6)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动词,摸 .

(7)以手抚膺坐长叹 以:介词,用 ..

坐: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可以横绝峨眉巅 ..

古义: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今义:能够,行。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难:形容词用作动词,难行 .

(2)西当太白有鸟道 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 .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

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

(5)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

[步骤二] 文意理解

4.“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试加以分析。

提示: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秦蜀之间崇山峻岭千里不绝、不可逾越的特色展现在读者面前。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衬托。从侧面烘托山势高危,蜀道难行。山高得连黄鹤都飞不过去,猿猱也愁于攀援,人自然更难行。

6.“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四句诗的用典有何作用?

提示:诗人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悠久迷茫的历史时间领域。一方面,从时间的悠远上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另一方面,经过这番渲染,激发起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又长久与内地隔绝,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究竟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人们会从蜀地时间悠

久的观念中,感觉到这是一个奇险幽深、神秘莫测的地方,进而产生一种探求的欲望。

7.“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两句中“百”“九”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百”“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曲,夸张而不失真,充分表现了山路之险和山行之难。

赏析诗歌的炼字艺术

知识解读

“炼字”即诗人着意选用的、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表达效果显著的字词。要求品味字的妙处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常见题型

(1)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注意所用手法,如修辞(拟人、比喻、通感等) 、化动为静,是否词类活用等。

(2)该字词的使用,表达了什么意境,展开联想,带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要注意动词、形容词的新奇用法,也要体会数词、连词、副词的特别意味。

(3)该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答题模板

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 ,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景色) ,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请完成【课下能力提升】第6、7题

二、阅读诗歌第二节,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

(2)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

盈:(3)枯松倒挂倚绝壁 绝:陡峭 .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湍:急流 .

(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为:为什么 ...

乎: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问君西游何时还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

(2)雄飞雌从绕林间 雄、雌:形容词作名词,雄鸟、雌鸟 ..

(3)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

(4)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作动词,冲击 ..

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步骤二] 文意理解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是如何把“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

提示:“悲鸟”“古木”是写“景”,“子规”“夜月”也是写“景”。但是“号”“啼”写出了“情”,作者巧妙地把“景”与“情”融合在一起。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愁空山”一句更是“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提示:诗人先说山势的高峻,然后由静而动,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般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对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5.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与“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的语意是否重复?

提示:不重复。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般震撼心魄的气势。前者写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山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以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

三、阅读诗歌第三节,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剑阁峥嵘而崔嵬 峥嵘: ....

崔嵬:高耸的样子

(2)所守或匪亲 或:倘若 .

(3)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吮:吸 .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2)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

[步骤二] 文意理解

4.第三节的句式和前两节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前两节都是以长句为主,比如有七字句和九字句,但是第三节大多数都是短句,以四字句为主。

好处:与前两节形成了一种语言上参差不齐、整散结合的特点,更加自如地表达出作者奔放热烈的感情,也反映出诗歌语言富于变化。

5.本节写有关“剑阁”的内容,有什么用意?

提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的意图是提醒当权者要严防野心家发难。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另外,以上内容也映衬了蜀道之险峻。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一诗?只是想说蜀道实在难走吗?对此你有何看法?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参考答案:观点1:据《新唐书严武传》所言,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房琯、杜甫,所以我认为这首诗是李白因担心房琯、杜甫的安危而作。

观点2:我赞成胡震亨、顾炎武的观点,即“自为蜀咏、别无寓意”。因为从诗中不难发现,全诗着力刻画的是蜀道的艰难、险奇,从中体现的是诗人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慨叹。

观点3:我认为此诗是反映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作。比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暗示了诗人仕途的坎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暗示了仕途的险恶。

传说、想象与夸张融为一体

1.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本诗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了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

诗歌句式以七言句为主,又间杂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变化频频,灵活多样;语言或匀称对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改变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状,形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诗歌句式和语言的这种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羁的飘逸个性的体现。

3.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诗歌中作者三次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主观色彩浓厚,给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随着对景物的描写,惊叹之情不断加强,也使艺术效果逐步得以强化,使诗歌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课内·提炼] “蜀道”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它虽是闭塞与世隔绝的,但“蜀道”却有原始意味的神秘力量,充满着强烈的诱惑,吸引着李白,吸引着盛唐的士大夫,在这条充满荆棘、崎岖、坎坷、艰险的路上不断地攀援,纵使血迹斑斑,依然坚决前行。而我们也正对“蜀道”充满着憧憬与追求,李白式的“济苍生”的鹏鸟振翮之志将促使我们自己一次次地去努力攀越蜀道一样的人生理想。

[课外·延伸]

1.朱敏才、孙丽娜的理想追求感动中国

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理想与追求使二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他们让偏僻的尖山苗寨书声琅琅。

2014年“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2.名言警句

(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

(4)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5)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运用·点拨]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理想,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核心。树立远大理想,能够让我们目标清晰;树立远大理想,可以让我们明白自身的责任;我们应该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为我们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并开创未来找到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


相关内容

  • 教师认定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 高中语文说课模板 一.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课题是:苏(人.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 , 模块 < >.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 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

  • 高中语文说课模板范文
  • 一.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二.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 ...

  • 高中语文必修
  •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的重 要作家作品 (高考语文要求的识记内容) 必修一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 ...

  • [蜀道难]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共选取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之一.<杜甫诗三首>选取了三首律诗,都是杜甫后期的作品,分别是<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和&l ...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 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一 班级: 姓名: 分数(总分46): 一.默写,每空1分.(16分)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2.<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 ...

  • 高中语文[蜀道难]说课稿模板
  •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 一. 教材分析和处理: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 ...

  • [蜀道难]语文课时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 [本堂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性格和文学成就: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3.根据内容有理有据探讨主旨. [导学过程] 一. 作者及背景介绍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反思(全)
  •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 <林黛玉进贾府>9页的教材让我唏嘘,怎样在短短的几课时,把这篇文章讲全讲好?这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作为一部古代小说,<红楼梦>的有关文学常识不得不讲,作者介绍,社会背景,等等,这些文学常识都要为同学理清楚.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 ...

  • [蜀道难]教案设计
  •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参赛作品 第三届全国"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高中一年级) 2.学科:语文(人教版 必修3)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百度搜索曾经学的李白诗歌,总结这些诗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