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考的认识 三.关于命题原则

命题原则是高考各学科测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包括学科教育测量的基本理论、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设计(题型设计、难度设计、试卷设计),还包括测量的评价,这些问题各学科专家有专门的论著。我这里讲的命题原则是我研究高考多年,从历年的高考试题、试卷中总结出来的共性的、比较通俗易懂的、可操作的一些拙见,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特别是帮助考生认识高考试题,矫正认识偏差,调整学生考试心态。

命题原则从宏观上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公平、公正的原则。高考的每一道题、每一张试卷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公平、公正的原则,高考是常模参照考试,也就是选拔考试,考生、特别是广大农村的考生要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这是无可指摘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和国民对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目前的情况下高考的公平、公正是十分重要的。第二是区分度问题。高考测量有许多量化指标:试题、试卷的难度值、标准差、信度、分半信度等等,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区分度,高考说到底就是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便于各类高等院校录取。“常模参照考试”说到底就是这个意思。第三是支持课程改革的原则。高考要支持目前正在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课程改革的目标等在高考试题中要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科目组的设置,还是试题的指向、包括情景的设置都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命题的程序简单的说是三个步骤:立意、情境、设问。立意就是考什么,也就是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立意相对稳定,每年会有些微调,但变化不大。情境就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设问指检查方向,要求灵活、多样,角度要不断变换。

命题的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原则一:入门宽,路子多,深入难;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

这一原则是从区分度的角度考虑的。高考试题为了保证有良好的区分度,除了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外,除了试题难度坡度设计外,每道试题难度的起点一般不太高,“入门宽”和“大开口”就是这个意思。进入试题后考生会发现解题的方法、路子有许多,但越走越难,这就是“深入难”、“小出口”。所谓“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是指每一题的每一问都是一个“关口”,说到底就是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优秀考生才能走到底。

原则二: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

这一原则是从情景的角度考虑的。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情景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这就是“材料在外”,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考生的知识网络中,都在教材中,这就是“答案在内”。所谓起点高是说有些问题调子很高,比如政治试题有些问题好像是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部长、总理的,但是解答这些问题的落点低,答案就在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之中。再比如有些生物、化学试题是尖端科研课题,是获诺贝尔奖的内容,起点很高,但落点低,就在考生的知识网络中、课本中。

原则三:背景公平,陌生之中考查熟悉。

这一原则是从高考要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考虑的。命题者在编制每一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每一道题的背景对每一地域、每一个考生而言都是公平的。所谓“陌生”是相对熟悉而言,陌生,大家都没见过、都没做过。还有一种提法叫做“用生题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所谓生题就是学生没见过,老师没讲过的题目,强调陌生、强调生题就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的目标的实现。但考生不要因为陌生、生题而紧张,命题专家是通过陌生的材料、情景、问题,考查你所熟悉的知识,你已经具备的能力。

原则四:传统知识新视角,知识的活学活用。

这一原则是从试题的设问角度考虑的。应该说每年的高考试题在考查内容上,也就是知识的考查上总会有微调,但不会有大的起伏、变更,总是以传统知识为主,每年高考试题变化的是情景,是设问的角度,要灵活多变,今年从这个角度考查,明年还是这些内容,但是视角变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查,去安排设问,要求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要活学活用。

原则五:试卷布局安排首先考虑重点内容排位。

这一原则是从高考检测重点角度考虑的。高考的试题首先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也就是重点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只有考查重点知识考试才能公平公正,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稳定健康发展。高考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但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命题首先考虑重点内容,设定考查重点和层次要求,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原则六:高考试题既重视“知识与技能”,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这一原则是从高中课改角度考虑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高考的每一个学科,每一张试卷都要努力体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目标的三个维度去编制试题,引导教学关注过程、方法,引导考生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正确价值取向。

原则七: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

这一原则既体现了课改精神,也体现了高考的检查方向。共性考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个性品质考查有很大难度,答案的不确定性给阅卷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体现对个性品质的考查,进而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有创造性的答案。

原则八:体现学科自身价值。

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目标上。学以致用,只有有用,学才能有价值,每一个学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用上。因此每一个学科的高考试题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人文学科要和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而自然学科则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科技发展,只有这样高考试题才能体现学科自身价值。

原则九: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

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的方针。高考是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侧重考查各种能力,高考考查各种能力的同时,以考查思维能力为核心。“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思维方法。

原则十:小中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人文学科方面。试题设计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做到小中见大,要求考生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到问题的本质。这实际上是思维品质的一种考查,考生要具备思维的穿透力,从本质上去探讨问题、认识问题,这也是思维深刻性的一种表现。

命题原则是高考各学科测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包括学科教育测量的基本理论、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设计(题型设计、难度设计、试卷设计),还包括测量的评价,这些问题各学科专家有专门的论著。我这里讲的命题原则是我研究高考多年,从历年的高考试题、试卷中总结出来的共性的、比较通俗易懂的、可操作的一些拙见,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特别是帮助考生认识高考试题,矫正认识偏差,调整学生考试心态。

命题原则从宏观上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公平、公正的原则。高考的每一道题、每一张试卷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公平、公正的原则,高考是常模参照考试,也就是选拔考试,考生、特别是广大农村的考生要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这是无可指摘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和国民对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目前的情况下高考的公平、公正是十分重要的。第二是区分度问题。高考测量有许多量化指标:试题、试卷的难度值、标准差、信度、分半信度等等,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区分度,高考说到底就是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便于各类高等院校录取。“常模参照考试”说到底就是这个意思。第三是支持课程改革的原则。高考要支持目前正在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课程改革的目标等在高考试题中要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科目组的设置,还是试题的指向、包括情景的设置都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命题的程序简单的说是三个步骤:立意、情境、设问。立意就是考什么,也就是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立意相对稳定,每年会有些微调,但变化不大。情境就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设问指检查方向,要求灵活、多样,角度要不断变换。

命题的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原则一:入门宽,路子多,深入难;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

这一原则是从区分度的角度考虑的。高考试题为了保证有良好的区分度,除了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外,除了试题难度坡度设计外,每道试题难度的起点一般不太高,“入门宽”和“大开口”就是这个意思。进入试题后考生会发现解题的方法、路子有许多,但越走越难,这就是“深入难”、“小出口”。所谓“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是指每一题的每一问都是一个“关口”,说到底就是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优秀考生才能走到底。

原则二: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

这一原则是从情景的角度考虑的。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情景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这就是“材料在外”,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考生的知识网络中,都在教材中,这就是“答案在内”。所谓起点高是说有些问题调子很高,比如政治试题有些问题好像是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部长、总理的,但是解答这些问题的落点低,答案就在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之中。再比如有些生物、化学试题是尖端科研课题,是获诺贝尔奖的内容,起点很高,但落点低,就在考生的知识网络中、课本中。

原则三:背景公平,陌生之中考查熟悉。

这一原则是从高考要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考虑的。命题者在编制每一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每一道题的背景对每一地域、每一个考生而言都是公平的。所谓“陌生”是相对熟悉而言,陌生,大家都没见过、都没做过。还有一种提法叫做“用生题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所谓生题就是学生没见过,老师没讲过的题目,强调陌生、强调生题就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的目标的实现。但考生不要因为陌生、生题而紧张,命题专家是通过陌生的材料、情景、问题,考查你所熟悉的知识,你已经具备的能力。

原则四:传统知识新视角,知识的活学活用。

这一原则是从试题的设问角度考虑的。应该说每年的高考试题在考查内容上,也就是知识的考查上总会有微调,但不会有大的起伏、变更,总是以传统知识为主,每年高考试题变化的是情景,是设问的角度,要灵活多变,今年从这个角度考查,明年还是这些内容,但是视角变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查,去安排设问,要求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要活学活用。

原则五:试卷布局安排首先考虑重点内容排位。

这一原则是从高考检测重点角度考虑的。高考的试题首先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也就是重点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只有考查重点知识考试才能公平公正,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稳定健康发展。高考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但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命题首先考虑重点内容,设定考查重点和层次要求,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原则六:高考试题既重视“知识与技能”,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这一原则是从高中课改角度考虑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高考的每一个学科,每一张试卷都要努力体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目标的三个维度去编制试题,引导教学关注过程、方法,引导考生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正确价值取向。

原则七: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

这一原则既体现了课改精神,也体现了高考的检查方向。共性考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个性品质考查有很大难度,答案的不确定性给阅卷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体现对个性品质的考查,进而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有创造性的答案。

原则八:体现学科自身价值。

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目标上。学以致用,只有有用,学才能有价值,每一个学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用上。因此每一个学科的高考试题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人文学科要和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而自然学科则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科技发展,只有这样高考试题才能体现学科自身价值。

原则九: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

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的方针。高考是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侧重考查各种能力,高考考查各种能力的同时,以考查思维能力为核心。“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思维方法。

原则十:小中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人文学科方面。试题设计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做到小中见大,要求考生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到问题的本质。这实际上是思维品质的一种考查,考生要具备思维的穿透力,从本质上去探讨问题、认识问题,这也是思维深刻性的一种表现。


相关内容

  • 关于高考作文命题的相关思考
  • 关于高考作文命题的相关思考 摘要: 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与中学生的作文教育息息相关,也可以说高考作文决定着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是过程,而落实在高考试卷上的作文成绩是结果.不管我们如何改革高中作文的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在最后的那张考卷中得到一个自己理想的分数.高考作文究竟该如何命题? ...

  • 数学解题研究
  • 中学数学解题研究 第一讲 数学问题 一.什么是数学中的问题? 1. 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将问题理解为:有意识地寻求某一适当的行动,以便达到一个被清楚地意识到但又不能立即达到的目的,解决问题指的是寻找这种活动.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我们考虑的所有形式的问题都可以认为由 ...

  • 关于高考作文的考前友情提醒
  • 一.命题预测 1.总体原则:贴近生活.以人为本.张扬个性.书写真情. 2.命题规律:摒弃偏怪.观照人性.审慎创新.稳中求变. 3.核心主题:"人"的活动.思想.情感.责任.使命.道德.成长等话题,应是高考作文永恒的主线和核心话题. 4.以下五个方面写作范围和100个核心话题值得广 ...

  • 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 ...

  • 什么是说题
  • 什么是说题 前段时间,应邀参加了说题竞赛的评委工作,感想颇多,觉得很好,这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好方法,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好途径. 一.什么是说题 相对于"说课","说题"还属于一个新鲜的事物."说课"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模式, ...

  • 高考英语试题山东卷分析与备考
  • 2008年高考英语试题山东卷分析 命题思路: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山东卷,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为 ...

  • 高考文综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
  • 专家指导:高考文综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如何做好高考复习计划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整理了高考文综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希望为考生们提供服务. 所有科目中,可以说文综的选择题最易解答.这是由文综选择题命题的特点构成的.我们来看文综所有题目(包括选择题) ...

  • 地理高考研讨会学习心得
  • 面向实战 决胜细节 ---2016届高考二.三轮复习策略 不同轮次复习的作用与价值 (1)教师讲评中注重向学生展示审取文字材料和图表的思维过程. (2)综合信息,抓命题主线,主线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 (3)注重图文结合和图文转换. (4)培养提取隐性信息的意识 第一轮:抓基础:系统复习所学知识,然后 ...

  • 2011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
  • 2011高考语文 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 应试策略 高考从1992年起正式考查语言表达到2011年,从最初的零星试题到与其他内容合成一部分再到独立成为第六部分,经历了19年.这19年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去细说.这里只说近四年的情况. 一.命题的基本走势 近四年的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