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法求解物理问题1

运动学中图象法的应用

东湖中学 林广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应用运动学中的图像解决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用图”这一过程了解用图像法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运动图象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

2、难点:用运动学图像描述实际物理过程,用运动学图像解决物理问题。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在物理学中,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不仅可以用公式表示,而且还可以用图象表示。物理图象能直观、形象、简洁的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达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规律。 (一)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从图象表示的物理量之间关系式(即物理公式)来认识图象,认识图象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1)斜率: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比值,有确定的物理量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问题。

(2)截距: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物理量大小。其次,能正确画出相关图像并结合数学知识列出有关关系式,使物理问题得以解决。

(4)面积: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乘积,当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时,面积的大小即对应物理量的大小。 写出下列各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S

(二)画图

t

S

作图时首先仔细分析物理现象,弄清物理过程,求解有关物理量或分析其与相关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然后正确无误地作出图象。

1.甲、乙两车在t=0时刻相距s 0,且甲车位于坐标原点处,现乙车以恒定的速度v 2向甲车的方向驶来,经过时间t 1,甲车也以恒定的速度v 1 (v1>v2) 向乙车驶去。两车在t 1=t2时刻相遇。请在下图坐标中作出它们的运动图象。

2. 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下图所示的力的作用下运动,请根据该F —t 图象画出对应的v —t 图象和a —t 图象。

(三)用图

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运动图象能从整体上把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展现得更清楚,因此能拓展思维的广度,使思路更清晰。许多问题,当用其他方法较难解决时,常能从图象上触发灵感,另辟蹊径。

1.一辆汽车从A 地出发,前5分钟作匀加速运动,后2分钟作匀减速运动,最后停在B 地。已知AB=3.5千米,求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2.如下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斜面,高相同,右边由两部分组成,且AB+BC=AD,两小球a,b 分别从A 点沿两侧斜面由静止滑下,不计转折处的能量损失,哪一边的小球先滑到斜面底部?(α>β)。

思考题

蚂蚁离开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 1=1m的A 点处时,速度是

v 1=2cm/s。试问蚂蚁从A 点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 2=2m的B 点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题方法与技巧:本题若采用将AB 无限分割,每一等分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求和,这一办法原则上可行,实际上很难计算。

题中有一关键条件:蚂蚁运动的速度v 与蚂蚁离巢的距离x 成反比,即1

v ∝x

,作出1-x 图象如图所示,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

v

线。从图上可以看出梯形ABCD 的面积,就是蚂蚁从A 到B 的时间:

T =

1(1+1v 2

)(L 2-L 1) =

L 2-L 12L 1v 1

2

2

2v 1

=75

s

点评:解该题的关键是确定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速率与距离成反比的条件,可以写成v ∝

1x

,也可以写成1

v

∝x

,若按前

者确定坐标轴代表的量,图线下的面积就没有意义了,而以后者来确定,面积恰好表示时间,因此在分析时有一个尝试的过程。

运动学中图象法的应用

东湖中学 林广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应用运动学中的图像解决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用图”这一过程了解用图像法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运动图象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

2、难点:用运动学图像描述实际物理过程,用运动学图像解决物理问题。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在物理学中,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不仅可以用公式表示,而且还可以用图象表示。物理图象能直观、形象、简洁的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达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规律。 (一)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从图象表示的物理量之间关系式(即物理公式)来认识图象,认识图象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1)斜率: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比值,有确定的物理量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问题。

(2)截距: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物理量大小。其次,能正确画出相关图像并结合数学知识列出有关关系式,使物理问题得以解决。

(4)面积: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乘积,当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时,面积的大小即对应物理量的大小。 写出下列各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S

(二)画图

t

S

作图时首先仔细分析物理现象,弄清物理过程,求解有关物理量或分析其与相关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然后正确无误地作出图象。

1.甲、乙两车在t=0时刻相距s 0,且甲车位于坐标原点处,现乙车以恒定的速度v 2向甲车的方向驶来,经过时间t 1,甲车也以恒定的速度v 1 (v1>v2) 向乙车驶去。两车在t 1=t2时刻相遇。请在下图坐标中作出它们的运动图象。

2. 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下图所示的力的作用下运动,请根据该F —t 图象画出对应的v —t 图象和a —t 图象。

(三)用图

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运动图象能从整体上把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展现得更清楚,因此能拓展思维的广度,使思路更清晰。许多问题,当用其他方法较难解决时,常能从图象上触发灵感,另辟蹊径。

1.一辆汽车从A 地出发,前5分钟作匀加速运动,后2分钟作匀减速运动,最后停在B 地。已知AB=3.5千米,求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2.如下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斜面,高相同,右边由两部分组成,且AB+BC=AD,两小球a,b 分别从A 点沿两侧斜面由静止滑下,不计转折处的能量损失,哪一边的小球先滑到斜面底部?(α>β)。

思考题

蚂蚁离开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 1=1m的A 点处时,速度是

v 1=2cm/s。试问蚂蚁从A 点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 2=2m的B 点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题方法与技巧:本题若采用将AB 无限分割,每一等分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求和,这一办法原则上可行,实际上很难计算。

题中有一关键条件:蚂蚁运动的速度v 与蚂蚁离巢的距离x 成反比,即1

v ∝x

,作出1-x 图象如图所示,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

v

线。从图上可以看出梯形ABCD 的面积,就是蚂蚁从A 到B 的时间:

T =

1(1+1v 2

)(L 2-L 1) =

L 2-L 12L 1v 1

2

2

2v 1

=75

s

点评:解该题的关键是确定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速率与距离成反比的条件,可以写成v ∝

1x

,也可以写成1

v

∝x

,若按前

者确定坐标轴代表的量,图线下的面积就没有意义了,而以后者来确定,面积恰好表示时间,因此在分析时有一个尝试的过程。


相关内容

  • 选择题解题技巧
  • 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1.定性选择题通常用文字或数字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应用.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多种能力.定性具有考查面广,概念性强.灵活简便的特点,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和应用的能力.其选项具有似真性和迷惑性,利用其干扰因素考察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 ...

  • 傅里叶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
  • 傅立叶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 (2011-05-21 20:01:34) 转载▼ 标签: 分类: 学习历程 杂谈 从现代数学的眼光来看,傅里叶变换是一种特殊的积分变换.它能将满足一定条件的某个函数表示成正弦基函数的线性组合或者积分.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傅里叶变换具有多种不同的变体形式,如连续傅里叶变换 ...

  •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知识
  • 运动学问题 一. 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的条件:①F合=0或②F合≠0且F合与v共线,a与v共线.(回忆曲线运动的条件) 2.基本概念 (1)位移 路程 (2)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平均速度 (3)速度 加速度增加的速度 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时间(4) 路程平均速率 ...

  • 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击问题
  • 相遇和追及问题分析 1. 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实质: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1)时间关系:t A =t B ±t 0(2)位移关系:s A =s B ±s 0 (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 ...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二.三章单元复习及测试题 第二.三章 归纳·总结·专题 一.单元知识网络 物体的运动: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 基本概念⎨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用 ...

  • 秒杀高考选择题--方法与技巧
  • 秒杀高考选择题--方法与技巧 一:直选法--简单直观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变"或推理的简单题目. 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题目. 常见考纲中的Ⅰ级要求内容. 二:比较排除法--排除异己 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 ...

  • 图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图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勇功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4期 [摘 要]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像,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利用图 ...

  •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总结和解题方法讲解
  •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总结和解题方法讲解]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本文介绍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还介绍了高考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做就对! 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 ...

  •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课件
  •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基础归纳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方向相同. (2)分类:⎨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方向相反. ⎪ ⎩ 基本规律 (3) ①速度公式:v t ②位移公式:s =v 0t at 2. 2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t -v 0=2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