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

论高适、岑参边塞诗内容及表现手法的不同

姓 名:周 茜

专 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考 号:[1**********]1

工作单位:昭通市中医院

时 间:二00九年八月十日

论高适、岑参边塞诗内容及表现手法的不同

姓名:周茜 考号:[1**********]1 考区:昭阳区 内容摘要: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蔚为壮观。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高适、岑参,把诗歌引向遥远的边塞绝漠,金戈铁马、胡语驼铃,全是一派异域风光,充满了进取者的豪情,同时,也表现了唐帝国对四夷的征服,流露出血腥和狰狞。然而,不同的审美思想、经历、个性特征、师法渊源也使高岑诗风各具特色。高适富有现实主义特点,他的诗歌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他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和对士卒的同情紧密联系。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出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语言则新奇自如,显得更生动绚丽,他擅长描绘壮阔激烈的战斗场面和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

关 键 词: 高岑;边塞诗;内容;手法;不同

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千百年来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盛唐疆域辽阔,边塞战争时有发生,不少诗人都曾随军出塞,亲历兵马弓刀的军旅生活,边塞战争便成为该派诗人所歌咏的题材,成为唐代诗坛的大流派,被称之为边塞诗派,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作品,无疑是唐代诗苑中两枝艳丽的奇葩。然而,“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本文就高岑诗风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②①

内容上的不同

一、高适的诗富有现实主义特色,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也远远超过岑参。他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通过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深刻揭露军中矛盾,敏锐地提出不少问题和主张,他擅长七古,沉雄悲壮,风情凛然,直抒胸臆,尚质主理,善于取势,境界阔大。例如:

《燕歌行》③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

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满含激情歌颂了士兵们慷慨赴边报国热情,歌颂了他们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宽广胸怀。而对士兵们的不幸遭遇、痛苦的心情,表示出了深厚的同情。

二、由于岑参“好奇”和浪漫主义思想特征,使他在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有异域情调新鲜事物或奇特风貌,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他的诗“辞意清切,回拔孤秀,多出佳境”。沈德潜说:“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用韵节奏上也刻意求奇,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例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诗中写风中的红旗,却用凝固的字眼来形容。这就在色彩鲜丽的画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觉。这些描写都有意避实返虚,通过想象和虚构,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变而为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而类似的例子在岑参诗中可谓俯拾即是(后面举出的几首,也大多可以同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陈绎曾说“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引),胡应麟说他“清新奇逸”(《诗薮》),都指出了岑参与高适不同的风格特征。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他的七言歌行不仅上承“初唐四杰”以来歌行的体制,而且还吸取了汉魏古诗简老遒壮的特色,气势浑雄而飞跃自如,在驰骋纵横中以“筋骨”取胜。例如:

《封丘县》⑤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全诗直抒胸臆,滔滔说来,节奏鲜明而毫不局促。形式上四句一转韵,每节前两句散行,后两句以偶句出之,而对偶处总是最斩截最激昂的内心独白。尤其“拜迎”、“鞭挞”两句,既表现了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性格,也表现了他不忍诛求百姓的内心冲突,显得

真切感人。歌行至此已成为一种淋漓酣畅,一泻千里的富有个性的抒情诗体了。

二、岑参诗歌的用韵节奏也表现出刻意求奇的特色。他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变化旋律,在不拘一格的节奏中追求声情并茂的美感。他的许多诗频频换韵,韵位繁密,这种节奏和疏宕发越、富于跳跃性的才思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他的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例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⑥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这首诗一反传统上逢双押韵的惯例,而以三句为一用韵单位,句句用韵,且平、上、入三声互换,造成一种拗峭劲折的音节,似紧锣密鼓,比《轮台歌》更富有紧张促迫的感觉。如果把这两首诗和前引的《白雪歌》相比较,则后者基本上用仄声韵联贯到底,在声情上就要舒缓平稳得多。可见岑诗在音律上的调度安排,是由诗的内容情调所决定的,反过来它又加强了诗所要表现的基调。

总之,高岑边塞诗作各标风韵,各具千秋,代表着古代边塞诗歌的高峰,且以各自的创作丰富了唐代诗坛,谱下了边塞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李浩,《唐诗美学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毛泽东论文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 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佘正松,《高适研究》,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6.高适/等,《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论高适、岑参边塞诗内容及表现手法的不同

姓 名:周 茜

专 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考 号:[1**********]1

工作单位:昭通市中医院

时 间:二00九年八月十日

论高适、岑参边塞诗内容及表现手法的不同

姓名:周茜 考号:[1**********]1 考区:昭阳区 内容摘要: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蔚为壮观。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高适、岑参,把诗歌引向遥远的边塞绝漠,金戈铁马、胡语驼铃,全是一派异域风光,充满了进取者的豪情,同时,也表现了唐帝国对四夷的征服,流露出血腥和狰狞。然而,不同的审美思想、经历、个性特征、师法渊源也使高岑诗风各具特色。高适富有现实主义特点,他的诗歌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他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和对士卒的同情紧密联系。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出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语言则新奇自如,显得更生动绚丽,他擅长描绘壮阔激烈的战斗场面和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

关 键 词: 高岑;边塞诗;内容;手法;不同

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千百年来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盛唐疆域辽阔,边塞战争时有发生,不少诗人都曾随军出塞,亲历兵马弓刀的军旅生活,边塞战争便成为该派诗人所歌咏的题材,成为唐代诗坛的大流派,被称之为边塞诗派,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作品,无疑是唐代诗苑中两枝艳丽的奇葩。然而,“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本文就高岑诗风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②①

内容上的不同

一、高适的诗富有现实主义特色,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也远远超过岑参。他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通过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深刻揭露军中矛盾,敏锐地提出不少问题和主张,他擅长七古,沉雄悲壮,风情凛然,直抒胸臆,尚质主理,善于取势,境界阔大。例如:

《燕歌行》③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

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满含激情歌颂了士兵们慷慨赴边报国热情,歌颂了他们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宽广胸怀。而对士兵们的不幸遭遇、痛苦的心情,表示出了深厚的同情。

二、由于岑参“好奇”和浪漫主义思想特征,使他在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有异域情调新鲜事物或奇特风貌,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他的诗“辞意清切,回拔孤秀,多出佳境”。沈德潜说:“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用韵节奏上也刻意求奇,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例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诗中写风中的红旗,却用凝固的字眼来形容。这就在色彩鲜丽的画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觉。这些描写都有意避实返虚,通过想象和虚构,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变而为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而类似的例子在岑参诗中可谓俯拾即是(后面举出的几首,也大多可以同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陈绎曾说“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引),胡应麟说他“清新奇逸”(《诗薮》),都指出了岑参与高适不同的风格特征。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他的七言歌行不仅上承“初唐四杰”以来歌行的体制,而且还吸取了汉魏古诗简老遒壮的特色,气势浑雄而飞跃自如,在驰骋纵横中以“筋骨”取胜。例如:

《封丘县》⑤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全诗直抒胸臆,滔滔说来,节奏鲜明而毫不局促。形式上四句一转韵,每节前两句散行,后两句以偶句出之,而对偶处总是最斩截最激昂的内心独白。尤其“拜迎”、“鞭挞”两句,既表现了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性格,也表现了他不忍诛求百姓的内心冲突,显得

真切感人。歌行至此已成为一种淋漓酣畅,一泻千里的富有个性的抒情诗体了。

二、岑参诗歌的用韵节奏也表现出刻意求奇的特色。他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变化旋律,在不拘一格的节奏中追求声情并茂的美感。他的许多诗频频换韵,韵位繁密,这种节奏和疏宕发越、富于跳跃性的才思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他的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例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⑥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这首诗一反传统上逢双押韵的惯例,而以三句为一用韵单位,句句用韵,且平、上、入三声互换,造成一种拗峭劲折的音节,似紧锣密鼓,比《轮台歌》更富有紧张促迫的感觉。如果把这两首诗和前引的《白雪歌》相比较,则后者基本上用仄声韵联贯到底,在声情上就要舒缓平稳得多。可见岑诗在音律上的调度安排,是由诗的内容情调所决定的,反过来它又加强了诗所要表现的基调。

总之,高岑边塞诗作各标风韵,各具千秋,代表着古代边塞诗歌的高峰,且以各自的创作丰富了唐代诗坛,谱下了边塞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李浩,《唐诗美学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毛泽东论文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 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佘正松,《高适研究》,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6.高适/等,《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相关内容

  • 军旅边塞诗
  • 边塞诗专题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研讨.归纳 教学设想: "边塞诗" ...

  • 边塞诗人有哪些
  • 高适(公元704-765)的郡望是渤海蓨县,其地唐属德州,今属河北景县。他的祖父是唐高宗时期的名将高侃,父亲高崇文官终韶州长史,韶州即今广东曲江。高适早年便随父亲旅居岭南。高崇文后来死在任上,高适就又回到中原,客居梁宋之间。高适在诗中多称自己住在“宋中”、“淇上”、“濮上”。宋中是当时的宋州睢阳郡, ...

  • 边塞征战诗
  • 边塞征战诗鉴赏 一.明确边塞诗与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盛唐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充分反映了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 ...

  • 唐宋专题A卷试题及答案
  • 唐宋诗词专题试题(一) 一.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前的括号中,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 共10分) ( )1.沈佺期.宋之问的主要贡献是 A.开拓了初唐诗的题材 B.使律诗的形式基本定型 C.提高了近体诗的格调 D.提高了古体诗的格调 ( ...

  • 每一个爷们都该背诵唐朝四大边塞诗人的这些名篇
  •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而在这座高峰之上,盛唐边塞诗可以说处于其山峰之巅,成就尤高. 从数量上来说,边塞诗在整个唐代存诗两千来首,自初唐以至晚唐,从没间断,尤其以盛唐时期最多.著名诗人出了一箩筐,其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岑参,被世人称为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 ...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诗人的报国情怀
  •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 胡马度 阴山 唐 代 诗 人 的报 国 情 怀 东 汉 士大 夫 陈蕃 年 轻时 曾 自云 : " 大丈 夫处 世 ,当扫 除 天下 ,安 事一 室 乎 !" (< 汉书 ・ 后 陈王列传 > ) 李唐 王朝从立 国初期 , 感受到来 自北 方和 ...

  • [壮哉唐诗]第四讲 边塞诗派与盛唐诗人的壮烈情怀--邱员太教育博客
  • 博客首页 ┆中华语文网 ┆作文库 ┆读书 ┆论坛 ┆教学资源中心 年度策划:中华语文网2010年"首页人物"展 教师频道┆学生频道 邱员太教育博客 http://qiuyuantai.blog.zhyww.cn/index.html 首页 相册 标签 教育日志(275) 教学论文 ...

  • 唐代边塞诗内容赏析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摘要:唐代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一朵奇葩,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其主题思想较为复杂,有自然风光之美.建功立业之志.思念亲人之切.厌恶战争之恨等等.正确理解边塞诗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感受古人的崇高精神,激发我们 ...

  • 边塞诗相关资料
  • 边塞诗的相关资料 不同时期的边塞诗: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