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害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害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不仅解决了建设新农村"为了谁"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之所以这么说,首先,农民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自古以来,所有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无不凝聚着万千农民的心血与聪明。翻开中国近现代史,正是有了农民这一反抗侵略、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才铸就了民族抗争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建国以来,国家采取了以农补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方针,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的进步,同时,经过几十年农民艰苦卓绝地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因为有了小岗村十几户农民"分田到户"的改革创举,就有了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了农民的这种首创精神,才促成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的发展局面。其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建国五十多年非凡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能力。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公共财政非凡是支农财力仍很薄弱,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需求,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主要依靠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决定了农民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自由主体,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将主要是引导和扶持,而不是大包大揽,否则,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掩盖农民的主体地位,让新农村建设丧失其根本的基础的力量。第三,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为亿万农民谋划福祉的治国方略。在实施和推进中,国家必定会采取一系列的扶持发展政策。由此必将会吸引、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各种生产要素投向新农村建设,其结果一定会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发展,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农村社会构成的主体,长期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自然会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者。
从当前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熟悉上的问题。对农民的熟悉上,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认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干不了事也干不成事,不相信依靠农民能够建设新农村。同时,从农民自身看,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较大,很轻易形成对人的依靠和对物的依靠,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淡泊,自强、自主、自由的意识不强。二是行为问题。由于对农民主体地位的熟悉不清,有些基层政府不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代替农民包办一切,违反农民的意愿,结果适得其反,有时还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加重农民的负担。三是体制问题。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制度性壁垒使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这些制度包括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用工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既损害了农民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农民的独立性、自主性,进而打击了农民的能动性、创造性。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导力量的各级政府,必须突出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一、要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熟悉。在这方面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非凡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对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熟悉水平,将党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二是注重典型引带。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注重树立新风。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树立农村良好民风,营造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二、要通过办实事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尽快解决与农民利益最现实、最需要、最直接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县县委、县政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在"面"上,我们提出以解决农民"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养老难、上学难、就医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点"上,我们建设**村等__个新农村示范村,使其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各个方面发挥好示范作用。
三、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动力。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根本。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积极研究生产发展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特色种养业发展,以特取胜,以优取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拓宽输出渠道,提高培训水平,增加劳务收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支持乡村干部、农村经营治理能人、产业大户和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自主创业,开发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村货畅其流。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造完善市场体系,为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平台。

四、要通过完善机制保护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是民主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议事日等制度,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力度,保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商议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尊重和实现农民的合理意愿。二是农民培训教育机制。加大"阳光工程"工作力度,建好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乡村农民培训机构,积极培育技能型、文明型农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采取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办法,构建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适度提高救助标准,健全救助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害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不仅解决了建设新农村"为了谁"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之所以这么说,首先,农民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自古以来,所有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无不凝聚着万千农民的心血与聪明。翻开中国近现代史,正是有了农民这一反抗侵略、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才铸就了民族抗争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建国以来,国家采取了以农补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方针,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的进步,同时,经过几十年农民艰苦卓绝地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因为有了小岗村十几户农民"分田到户"的改革创举,就有了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了农民的这种首创精神,才促成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的发展局面。其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建国五十多年非凡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能力。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公共财政非凡是支农财力仍很薄弱,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需求,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主要依靠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决定了农民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自由主体,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将主要是引导和扶持,而不是大包大揽,否则,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掩盖农民的主体地位,让新农村建设丧失其根本的基础的力量。第三,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为亿万农民谋划福祉的治国方略。在实施和推进中,国家必定会采取一系列的扶持发展政策。由此必将会吸引、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各种生产要素投向新农村建设,其结果一定会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发展,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农村社会构成的主体,长期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自然会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者。
从当前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熟悉上的问题。对农民的熟悉上,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认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干不了事也干不成事,不相信依靠农民能够建设新农村。同时,从农民自身看,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较大,很轻易形成对人的依靠和对物的依靠,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淡泊,自强、自主、自由的意识不强。二是行为问题。由于对农民主体地位的熟悉不清,有些基层政府不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代替农民包办一切,违反农民的意愿,结果适得其反,有时还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加重农民的负担。三是体制问题。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制度性壁垒使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这些制度包括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用工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既损害了农民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农民的独立性、自主性,进而打击了农民的能动性、创造性。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导力量的各级政府,必须突出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一、要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熟悉。在这方面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非凡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对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熟悉水平,将党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二是注重典型引带。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注重树立新风。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树立农村良好民风,营造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二、要通过办实事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尽快解决与农民利益最现实、最需要、最直接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县县委、县政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在"面"上,我们提出以解决农民"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养老难、上学难、就医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点"上,我们建设**村等__个新农村示范村,使其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各个方面发挥好示范作用。
三、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动力。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根本。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积极研究生产发展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特色种养业发展,以特取胜,以优取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拓宽输出渠道,提高培训水平,增加劳务收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支持乡村干部、农村经营治理能人、产业大户和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自主创业,开发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村货畅其流。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造完善市场体系,为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平台。

四、要通过完善机制保护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是民主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议事日等制度,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力度,保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商议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尊重和实现农民的合理意愿。二是农民培训教育机制。加大"阳光工程"工作力度,建好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乡村农民培训机构,积极培育技能型、文明型农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采取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办法,构建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适度提高救助标准,健全救助体系。


相关内容

  •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工业园区 ...

  • 关于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 ...

  • 解读农村改革
  • 解 读 农 村 改 革 11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我就不念了.我想简要的跟大家介绍一个背景:一是讲一讲为什么中央最后决定要制定这样一个方案.实际上这个方案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制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

  •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_特征和类型
  • )'',年第#期01*#,)'', 理论与现代化 ! )'',%' -./,)'',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 王来华 陈月生 摘要: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说法,是强调了事件本身具有的社会特点.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越来 越频繁地发生,并且,其对抗程度也有不断激烈的趋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 ...

  • 街道办事处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区市东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北部,版图面积26.7平方公里,5个社区,26个居委会,4.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600余人.建设和谐.稳定.安全的政治环境,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乡镇办事处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如何创新 ...

  • 乡镇妇联工作安排
  • 20xx年是我国各项建设突飞猛进和布满希望的一年,XXX镇妇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在党委政府的四周,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发展思路,重点工作,按照XXX区妇联201x年工作安排认真贯彻落实,抓好镇、村居妇女工作。今年XXX镇妇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

  • 政协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一、提高委员履行职能的素质,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基础 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委员素质的提高,把组织委员学习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一是抓好委员的集体学习。在每年一次政协全委会上,我们有选择地向委员印发学习资料,并组织进行集体学习讨论。先后向委员印发了《政协章程》、《专委会通则》、《提案工作条例》、 ...

  • 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 ...

  •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摘要)
  • 一.深化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级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池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现在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