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教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八年级上册)

§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本课时是八(上)年级第五章第二节课时.前一节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不等式, 对不等式有一定的了解.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不等式 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是后续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 是代数 教材分析 式的重要基础.通过等式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也是 等量与不等量、等式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的对比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在 代数里有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样的根本性的地位.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 2.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 1.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想对等式及不等式进行比较.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1.通过“等”与“不等”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对立统一的思想. 情感目标: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理解与正确运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活 动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问题,

复习等式性质: 1、若 a = b , b = c ,则 a , c 之间的关系 是_____. 2、若 a = b ,则 学生思考、回答 性质,通过类比、猜 复习等式的基本

a+c

b + c,a − c

b−c. bc .

学生类比、猜想

想,激发学生讨论, 从而引出新课.

3、若 a = b ,且 c ≠ 0 ,则 ac

提问:猜想与思考在不等式中是否存 在类似的性质? 引出课题 板书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合作学习、

提问: 1.你能说出 a 与 b 的大小吗? 2.你能说出 b 与 c 的大小吗?

3.你能说出 a 与 c 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回答

提问:从 a 与 b 、 b 与 c 的大小 和 a 与 c 的大小关系,你能得出什么

学生交流、归纳

结论? (由其中两种关系推出第三种 关系).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若 a

△观察并用“”填空,并找 一找其中的规律. (1) 5 > 3, 5+2 ___ 3+2 , 5-2 ___ 3-2 . (2)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

学模型,体现数学知 识获得和深化的完整 过程.

个数, 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 个数 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 如果 a > b ,那么 学生理解、默记

a + c >b + c, a−c>b−c.

如果 a

a+c

-2-

学生完成填空: (1)∵ 0 ∴ a 1,

a + 1 (不

2

及时巩固所学知 识和技能.

等式的基本性质 2) (2)∵

(a − 1) 2 ∴ (a − 1) − 2

0,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观察并用“”填空,并找 一找其中的规律. (3) 6 > 2,

6×5 ____ 2×5 , 6×(-5) ____ 2×(-5) . (4) –2

(-2)× 6 ____ 3×6 , (-2)×(-6) ____ 3×(-6). 会发现: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同一个正数 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同乘同一个负 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学生观察、发现交流

提问:当不等式的两边同除以一个正 数?同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吗?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 ( 或除以 ) 同一 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 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不等式的 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 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必须把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得的不等式成立.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得的不等式成立. 0,那么 如果 a>b,且 c>0,那么 学生理解、默记 引导学生学会用 简练明了的数学语言 来表达,促进学生思 维的发展及数学语言 的运用.

a b ac> > ac>bc, c c

0,那么 如果 a>b,且 c<0,那么

ac<bc, ac<

a b

-3-

课内练习 1 (1) 若 x+1>0,两边同加上 -1,得 (依据:_________________); (2) 若 2 x >-6,两边同除以 2,得 (依据: ); 及时巩固所学知 识和技能.

(3) 若-0.5 x≤1,两边同乘以 -2,得 (依据 ).

(三)例题解析、巩固认知 例题解析、

例 已知 a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

<0,则 b _1.

(5) 若 a<b,b<2a - 1,

-4-

(五)应用点拨、强化能力 应用点拨、

1.若 x﹥y ,

比较 2-3x 与 2-3y 的 规范书写格式, 大小,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板演 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2.若 x (a-3)y 求 a 的取值范围.

(六)自我小结、形成体系 自我小结、 小结

小结交流中,教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和体会,让大家与 师及时查漏补缺,有 你一起分享.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需要老师和同学 点的理解. 的帮助. 学生自我小结并进行交流 利于强化学生对重难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 1 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性质 2 性质 3 例 方法 1 方法 2 方法 3

1.阅读课本 作业设计 2.作业本 5.2 (2) 3.学习指导丛书

-5-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八年级上册)

§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本课时是八(上)年级第五章第二节课时.前一节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不等式, 对不等式有一定的了解.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不等式 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是后续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 是代数 教材分析 式的重要基础.通过等式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也是 等量与不等量、等式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的对比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在 代数里有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样的根本性的地位.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 2.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 1.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想对等式及不等式进行比较.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1.通过“等”与“不等”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对立统一的思想. 情感目标: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理解与正确运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活 动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问题,

复习等式性质: 1、若 a = b , b = c ,则 a , c 之间的关系 是_____. 2、若 a = b ,则 学生思考、回答 性质,通过类比、猜 复习等式的基本

a+c

b + c,a − c

b−c. bc .

学生类比、猜想

想,激发学生讨论, 从而引出新课.

3、若 a = b ,且 c ≠ 0 ,则 ac

提问:猜想与思考在不等式中是否存 在类似的性质? 引出课题 板书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合作学习、

提问: 1.你能说出 a 与 b 的大小吗? 2.你能说出 b 与 c 的大小吗?

3.你能说出 a 与 c 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回答

提问:从 a 与 b 、 b 与 c 的大小 和 a 与 c 的大小关系,你能得出什么

学生交流、归纳

结论? (由其中两种关系推出第三种 关系).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若 a

△观察并用“”填空,并找 一找其中的规律. (1) 5 > 3, 5+2 ___ 3+2 , 5-2 ___ 3-2 . (2)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

学模型,体现数学知 识获得和深化的完整 过程.

个数, 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 个数 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 如果 a > b ,那么 学生理解、默记

a + c >b + c, a−c>b−c.

如果 a

a+c

-2-

学生完成填空: (1)∵ 0 ∴ a 1,

a + 1 (不

2

及时巩固所学知 识和技能.

等式的基本性质 2) (2)∵

(a − 1) 2 ∴ (a − 1) − 2

0,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观察并用“”填空,并找 一找其中的规律. (3) 6 > 2,

6×5 ____ 2×5 , 6×(-5) ____ 2×(-5) . (4) –2

(-2)× 6 ____ 3×6 , (-2)×(-6) ____ 3×(-6). 会发现: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同一个正数 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同乘同一个负 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学生观察、发现交流

提问:当不等式的两边同除以一个正 数?同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吗?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 ( 或除以 ) 同一 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 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不等式的 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 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必须把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得的不等式成立.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得的不等式成立. 0,那么 如果 a>b,且 c>0,那么 学生理解、默记 引导学生学会用 简练明了的数学语言 来表达,促进学生思 维的发展及数学语言 的运用.

a b ac> > ac>bc, c c

0,那么 如果 a>b,且 c<0,那么

ac<bc, ac<

a b

-3-

课内练习 1 (1) 若 x+1>0,两边同加上 -1,得 (依据:_________________); (2) 若 2 x >-6,两边同除以 2,得 (依据: ); 及时巩固所学知 识和技能.

(3) 若-0.5 x≤1,两边同乘以 -2,得 (依据 ).

(三)例题解析、巩固认知 例题解析、

例 已知 a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

<0,则 b _1.

(5) 若 a<b,b<2a - 1,

-4-

(五)应用点拨、强化能力 应用点拨、

1.若 x﹥y ,

比较 2-3x 与 2-3y 的 规范书写格式, 大小,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板演 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2.若 x (a-3)y 求 a 的取值范围.

(六)自我小结、形成体系 自我小结、 小结

小结交流中,教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和体会,让大家与 师及时查漏补缺,有 你一起分享.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需要老师和同学 点的理解. 的帮助. 学生自我小结并进行交流 利于强化学生对重难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 1 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性质 2 性质 3 例 方法 1 方法 2 方法 3

1.阅读课本 作业设计 2.作业本 5.2 (2) 3.学习指导丛书

-5-


相关内容

  • 高二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2010-10-3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阅读全文]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2010-10-3 ...

  •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和不等关系]教案
  • 3.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 ...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 课时课题:第二章 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 型:新授课 授课人:滕州市育才中学 韩善仲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0日,星期 2,第三节课 教学目标: 1.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比 ...

  • 不等式的性质1听课教案
  • 9.1.2不等式的性质(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的性质,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 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重点难点] 不 ...

  •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 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难点:不等号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知 发现规律 问题1 等式的性质1,2. 问题2 用">"" 请 ...

  • 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
  • 2015年11月12日 等式的性质(第64-6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

  •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 17.1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镇金初中:陈光学 教学设想:本节知识是本单元的基础,可以结合整式和分数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教学时运用观察和类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突破: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因此在教学中应用观察和类比来学习,有助于 提高教学效果: ...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 ...

  • 解对数不等式·教案
  • 解对数不等式·教案 北京市五中 李欣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解对数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及对数函数的性质将对数不等式转化成与之等价的不等式(组)的能力. 3.强化等价转化是解不等式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数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