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担当精神的时代内涵

2014年11月26日 16:42:40

来源:《红旗文稿》2014/22     作者:徐月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并带头示范、以上率下。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明确要求,是领导干部职责所系、从政准则和成事之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赋予领导干部的一个历史“大担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担当既是时代的考题,也是人民的期待。

担“责”不推。担责不推,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领导干部主政一方,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就必须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不愿担责就不该当领导,不会担责就不能当领导,不敢担责就不配当领导。问题是时代的号角,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就要担责、负责,出了问题还要追责、问责,决不允许推诿和逃避责任。担责就要敬畏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统一起来。权力是履责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越要勇于担当。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是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相互贯通,相互依存,要坚持“一份权力、一份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担“事”不躲。担事不躲,是领导干部践行为民宗旨的根本途径。领导干部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谋事、干事、成事”上,聚焦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要坚持干事导向,防止出现“怕出错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的现象,避免一见好事、喜事、有利的事就“抢篮球”,一看是难事、烦事、棘手事就“踢皮球”的问题。要树立“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的理念,坚持“功成不必在我”,不搞“一个艄公一道河”,坚持“一棒接着一棒跑”。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的事业观,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有始无终的烂尾工程和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力避“不深入调查的盲干、不精通业务的瞎干、不遵纪守法的蛮干”。要在干事中锻炼考察检验干部,让担当精神蔚然成风,真正让“吃苦的吃香,实干的实惠,有为的有位”。

担“学”不辍。担“学”不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追求。实践表明,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选择学习就是选择成功。不重学则怠,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非学无以立德,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履责。“一年都不读几本书,甚至几年都不读一本书”的领导干部,就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神圣职责,这不仅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而且是助其成就事业的必然要求。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就要强化学习意识,把学习贯穿于工作生活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就要突出学习重点,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要改进学习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要增强学习意识,健全学习制度,把述职和述学结合起来,切实让学习成为领导干部的“刚需”。

担“难”不怯。担“难”不怯,是考察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试金石,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担当精神,不仅要观其日常工作表现,更要看其攻坚克难作为。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这难那难,克难就不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无论其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属罕见的。有效应对困难和挑战,需要领导干部切实担当起历史使命,勇于跳进矛盾的旋涡,直面困难、化解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就是为破解难题、化解急难险重任务而存在的。领导干部只有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才能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逆境面前不退缩,才能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前进的路上,向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求稳畏难的思想,敢于亮剑,勇于创新,舍我其谁,立马横刀,在破解难题中练本领,长才干,经风雨,受历练。

担“险”不畏。 担“险”不畏,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现实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有风险和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挑战、化解风险的担当。改革的攻坚期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风险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割自己的肉,动别人的奶酪,啃硬骨头、涉险滩,突破陈规,开拓创新,敢闯敢试。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攻坚不怕压力,善于突破不怕挫折,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只要有1%的可能,就要作100%的努力。面对失误敢负责也是担当,敢于冒“险”,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缩手缩脚,而要敢于担“过”,能够容“错”。

担“忧”不惧 。古今大业成,皆自忧患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获得明显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情状堪“忧”。取得成绩固然可喜,但这只是万里长征中前进的一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而沾沾自喜,没有任何理由满足而畏缩不前,没有任何理由自满而不思进取。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和高度警醒,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自鸣得意,忘乎所以。面对忧患, 担“忧”不惧,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和气度。 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之心,善于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成绩中看到差距,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要时刻保持对形势的清醒判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的强烈忧患,同时增强必胜的信心。要坚持发奋图强,强化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把忧党忧国忧民统一起来,为党和国家分忧,为人民群众排忧,为弱势群体解忧。“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记心头”,作为领导干部,在风险和忧患面前,更要砥砺家国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的甘苦为甘苦。

(作者:中国组织人事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狄英娜

写评论

炫空间

新华社区

发展论坛

新华思客

新华博客

新华微博

2014年11月26日 16:42:40

来源:《红旗文稿》2014/22     作者:徐月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并带头示范、以上率下。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明确要求,是领导干部职责所系、从政准则和成事之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赋予领导干部的一个历史“大担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担当既是时代的考题,也是人民的期待。

担“责”不推。担责不推,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领导干部主政一方,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就必须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不愿担责就不该当领导,不会担责就不能当领导,不敢担责就不配当领导。问题是时代的号角,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就要担责、负责,出了问题还要追责、问责,决不允许推诿和逃避责任。担责就要敬畏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统一起来。权力是履责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越要勇于担当。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是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相互贯通,相互依存,要坚持“一份权力、一份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担“事”不躲。担事不躲,是领导干部践行为民宗旨的根本途径。领导干部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谋事、干事、成事”上,聚焦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要坚持干事导向,防止出现“怕出错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的现象,避免一见好事、喜事、有利的事就“抢篮球”,一看是难事、烦事、棘手事就“踢皮球”的问题。要树立“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的理念,坚持“功成不必在我”,不搞“一个艄公一道河”,坚持“一棒接着一棒跑”。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的事业观,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有始无终的烂尾工程和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力避“不深入调查的盲干、不精通业务的瞎干、不遵纪守法的蛮干”。要在干事中锻炼考察检验干部,让担当精神蔚然成风,真正让“吃苦的吃香,实干的实惠,有为的有位”。

担“学”不辍。担“学”不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追求。实践表明,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选择学习就是选择成功。不重学则怠,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非学无以立德,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履责。“一年都不读几本书,甚至几年都不读一本书”的领导干部,就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神圣职责,这不仅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而且是助其成就事业的必然要求。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就要强化学习意识,把学习贯穿于工作生活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就要突出学习重点,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要改进学习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要增强学习意识,健全学习制度,把述职和述学结合起来,切实让学习成为领导干部的“刚需”。

担“难”不怯。担“难”不怯,是考察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试金石,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担当精神,不仅要观其日常工作表现,更要看其攻坚克难作为。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这难那难,克难就不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无论其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属罕见的。有效应对困难和挑战,需要领导干部切实担当起历史使命,勇于跳进矛盾的旋涡,直面困难、化解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就是为破解难题、化解急难险重任务而存在的。领导干部只有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才能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逆境面前不退缩,才能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前进的路上,向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求稳畏难的思想,敢于亮剑,勇于创新,舍我其谁,立马横刀,在破解难题中练本领,长才干,经风雨,受历练。

担“险”不畏。 担“险”不畏,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现实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有风险和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挑战、化解风险的担当。改革的攻坚期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风险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割自己的肉,动别人的奶酪,啃硬骨头、涉险滩,突破陈规,开拓创新,敢闯敢试。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攻坚不怕压力,善于突破不怕挫折,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只要有1%的可能,就要作100%的努力。面对失误敢负责也是担当,敢于冒“险”,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缩手缩脚,而要敢于担“过”,能够容“错”。

担“忧”不惧 。古今大业成,皆自忧患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获得明显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情状堪“忧”。取得成绩固然可喜,但这只是万里长征中前进的一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而沾沾自喜,没有任何理由满足而畏缩不前,没有任何理由自满而不思进取。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和高度警醒,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自鸣得意,忘乎所以。面对忧患, 担“忧”不惧,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和气度。 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之心,善于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成绩中看到差距,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要时刻保持对形势的清醒判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的强烈忧患,同时增强必胜的信心。要坚持发奋图强,强化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把忧党忧国忧民统一起来,为党和国家分忧,为人民群众排忧,为弱势群体解忧。“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记心头”,作为领导干部,在风险和忧患面前,更要砥砺家国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的甘苦为甘苦。

(作者:中国组织人事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狄英娜

写评论

炫空间

新华社区

发展论坛

新华思客

新华博客

新华微博


相关内容

  • 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内涵
  • 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的基本内涵 作者:毕京京<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1日 01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当代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时代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以新的 ...

  •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在"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上的讲话稿[精品]
  •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在"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的党课,是落实市委关于在5月底以前主要领导带头再讲1次党课的要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体会及单位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就贯彻落实"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qu ...

  • 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时代责任
  • 担当精神贯穿于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并将随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成为我们新的征途上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基础. 一.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 ...

  •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领导讲话稿模板范本
  •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领导讲话稿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今年4月底开始,在全国处级以上干部.领导班子中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4月21日,中央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5月5日.6日,省委.市委相继召开专题教育党课报告会,分别 ...

  •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敢于担当纳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强调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这些 ...

  • 中国梦科学内涵的三个层次
  • 中国梦科学内涵的三个层次 作者:张志勇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 摘 要: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其基本内涵,将国家.民族.个人相结合,赋予不同层次的内涵和追求,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 ...

  • 忠诚干净担当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讲稿
  • 忠诚干净担当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讲稿 [篇一] 同志们,今天的党课,主题是贯彻落实"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搞好这次专题教育,就是要解决"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具体到食药监系统来讲,就是做到"四 ...

  • 党员的责任担当
  • 党员的责任担当 一.党员的使命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 ...

  • 个人践行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 4月21日,中央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正式启动部署专题教育工作.刘云山同志.赵乐际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4月28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州委张政书记围绕着三严三实主题向全省.全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做了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并就如何开展全省专题教育作了部署和要求. 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