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书院3.0版: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2011年,书院重建工作正式开始。燕守谷思考、研究古代书院的历史概况,实地考察相对保存完好的江南古村落,寻找感觉,借鉴规划。“要恢复一座书院,不得不认真考量一番要面对的诸多问题,比如经费,比如精力、主题和环境设计等等。”   如今的许多村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村里只剩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村落的灵魂逐渐消失。之前的鬼谷子村同样如此,茅舍坍圮,山林荒废。   燕守谷要改变这种现实,利用废置的旧民居改建工作室、陶坊和茶室,为村民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甚至希望能做到让进城打工的人们回到古村落继续日常生活。“让古村落活态化、生活化、日常化,因为传统就出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蕴藏在村民的生活之中。”   事实证明,这种努力很有效,鬼谷子村因东山书院重建和融入而恢复生机和活力。“为和环境景色相和,又能与村落风格融为一体,延续村落民居的元素,故请本地匠人修建,采取民间传统做法,依照当地的建筑风格,外观多以石墙坡面草顶。”   不同之处在于:为俯览四围山色不受遮挡,使山光水色尽入眼帘,门窗一律改为落地,浑然天成的山林即是书院庭前屋后的花园,更有一湾潺潺溪流蜿蜒其中;室内则和民居截然不同,一任现代化气息以适应创作和生活的当今需要,更多空间营造出生活的恬静和禅意。   燕守谷指出:“书院的重建融入了更多文人艺术家的筹划经营,在设计时就注入了很多文化内容,故东山书院既不同于官方学校的宏伟,也有别于普通民间的公共建筑,显示出更为朴实典雅的风貌,讲求简洁实用,不尚繁琐华美,如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书院并非独立的院落,而是呈开放式,杂糅于村舍和山水之间。走出村民自家的庭院,便是书院,两者建筑风格力求统一,久未出山的山民,在自家门口便能耳濡目染传统与艺术的光辉。而他们自己,也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村民的生活方式得到恢复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现代化的改进,比如厕所系统,还有对于牲畜的管理,人畜分离,最大限度改善生活环境。他们开始重视保护老房子、古树,流落山间的石碾、石磨等物件,以艺术品的身份重回村庄。   重建工程在愉快中进行,这同样是探寻自然的过程。“规划设计正可作为我一次建筑心灵家园愿望的实现。”燕守谷说,村民的参与,也为他们重新发现村落文明创造了条件,“这是前所未有的整体艺术行为,每一个结构和书法的笔墨一样,融入了个人情感。”   一期工程,先建造一个讲堂,作为艺术创作和交流的平台。讲堂告竣的2012年,燕守谷策划了一次进山展活动,邀请一批青年艺术家进山,在文艺界产生了特别的反响和关注。   2014年6月,二期工程完成,建有蒙山美术馆一处、艺术家工作室十六套,另设有食堂、茶室、手工陶坊等。这一年的6月15日,东山书院“3.0版”正式开院。   重建后的东山书院,设置的课程和活动兼顾修行、学问、艺术、生活等方面。书院茶室、手工陶坊、山林之地的运用,构成了一处可修心养性的禅意空间。   用书院的“老坛”装当代艺术的“新酒”   本刊记者来到东山书院之时,为期四天的东圃生活美学茶课已近尾声。来自山东本地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学员,上午修习茶课,下午练习书法,晚上进行手工编织等,与自然比邻而居。每逢周末,来自临沂、日照等地的书法爱好者也会慕名而来,跟随燕守谷学习书法。深山中的鬼谷子村,逐渐迸发出艺术的光芒。   原本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田成武,一年前回到鬼谷子村,开了一家民宿馆,建筑设计和书院、村舍统一。慕名而来的游客夜宿深山,远离喧嚣,仿佛回到童年。   燕守谷的理念正一步步在这个小村庄得到体现:“恢复一些传统文化的推广,讲坛、茶客等生活美学,对民众也是一种服务。”用书院的“老坛”装当代艺术的“新酒”,成为他的创新所在。   遥想书院选址之初,他深入到荒山僻静的深处去寻找“本我”,真正在其间“傥荡其心,徜徉其形”,解脱了世俗得失的计较。体味出荒寒之中被废弃了的美丽:特立不倚的兀傲之气、生命自强的自足之美。   久居深山,对故乡,他刻意保留一种疏离感。他时常回忆起六七岁时的情景,过年最喜欢看别人写春联,毛笔落在纸上的感觉扎根于他的记忆。后来,他由喜欢汉字书写到关注更早的文字造型,比如篆书,觉得更高古,更神秘,然后转到篆刻。“以毛笔为工具的书法、绘画,其高度应该取决于书法的水平。中国文人靠笔墨传达的是心灵的境界,抵达哲学层面的问题。”从规范写字跨越到诗意为书的境界,这也成为了“写字”和“书法”的不同之处。   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流行书风,注重感情,反拨传统,崇尚个性,意在表现,将艺术探寻的目光从书法形态转向书法人文意象,试图突破已有的书法审美情怀疆域,创造蔚然可观的纸上景象。对边界和自我的突破成为这一批书法家们的共识,这是一个时代的人文情怀表达,必随这个时代有所承担和创造。就如燕守谷所说,“艺术史就是创新史,应该走出新的路径,叛逆很重要,非得写得跟王羲之一样吗?继承传统不是说要继承王羲之的笔法。往回理解得越深,往前走得越远,传统是营养,但最终的目的是开花结果,只吸收营养而不生长,有什么用呢?”   煮茶、品茗、治学、为文、书艺……这是燕守谷倡导的“艺术与生活互为禅修”。在书坛,沸沸扬扬争论的所谓“丑书”,至少是这一代文人对书法的重新理解和阐释,也是一个时代书法的表达。傅山说过“四宁四勿”:“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种“拙、丑、支离、直率”的艺术追求,又有几人能懂呢?所以傅山说了一句话,意思是此中的真趣,只能跟知者言,不足以向外道也。   叛逆、创新,也正是两千多年前一代奇人鬼谷子王禅的精神指向,绵延至今的书法艺术,因了不断的探索,才有了不同时代不同的气象和审美。700年间的三个东山书院,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向各自的时代探寻自然之趣和出世入世之道的文化载体。   慕名而来的诗人、书法家赵雪松,在一首献给东山书院的诗的结尾写道:“阻碍我成为那块石头的正是那块石头/阻碍我成为那滴溪水的正是那滴溪水/我不能成为暮色中/不动而又连绵的山岗/我只能是它的一只耳朵/茅亭下守谷先生的那杯酒啊/醉了蒙山的自由/祭了我们的自在”。   这些诗句或许可以看做是东山书院,以及燕守谷的艺术世界的一个注脚。   礼失求诸野:官学弊,书院兴   野,并非简单理解为“自然”,而是文化民间形态的一个代指。通过接续中华道统,在继承中返本开新,创造出适合时代的新文化,正是现代书院的意义之所在。今日,山水之趣并非只是山水本身,它还囊括了新的内涵,书院的复兴,正是一代学人的理想所在。

  2011年,书院重建工作正式开始。燕守谷思考、研究古代书院的历史概况,实地考察相对保存完好的江南古村落,寻找感觉,借鉴规划。“要恢复一座书院,不得不认真考量一番要面对的诸多问题,比如经费,比如精力、主题和环境设计等等。”   如今的许多村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村里只剩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村落的灵魂逐渐消失。之前的鬼谷子村同样如此,茅舍坍圮,山林荒废。   燕守谷要改变这种现实,利用废置的旧民居改建工作室、陶坊和茶室,为村民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甚至希望能做到让进城打工的人们回到古村落继续日常生活。“让古村落活态化、生活化、日常化,因为传统就出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蕴藏在村民的生活之中。”   事实证明,这种努力很有效,鬼谷子村因东山书院重建和融入而恢复生机和活力。“为和环境景色相和,又能与村落风格融为一体,延续村落民居的元素,故请本地匠人修建,采取民间传统做法,依照当地的建筑风格,外观多以石墙坡面草顶。”   不同之处在于:为俯览四围山色不受遮挡,使山光水色尽入眼帘,门窗一律改为落地,浑然天成的山林即是书院庭前屋后的花园,更有一湾潺潺溪流蜿蜒其中;室内则和民居截然不同,一任现代化气息以适应创作和生活的当今需要,更多空间营造出生活的恬静和禅意。   燕守谷指出:“书院的重建融入了更多文人艺术家的筹划经营,在设计时就注入了很多文化内容,故东山书院既不同于官方学校的宏伟,也有别于普通民间的公共建筑,显示出更为朴实典雅的风貌,讲求简洁实用,不尚繁琐华美,如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书院并非独立的院落,而是呈开放式,杂糅于村舍和山水之间。走出村民自家的庭院,便是书院,两者建筑风格力求统一,久未出山的山民,在自家门口便能耳濡目染传统与艺术的光辉。而他们自己,也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村民的生活方式得到恢复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现代化的改进,比如厕所系统,还有对于牲畜的管理,人畜分离,最大限度改善生活环境。他们开始重视保护老房子、古树,流落山间的石碾、石磨等物件,以艺术品的身份重回村庄。   重建工程在愉快中进行,这同样是探寻自然的过程。“规划设计正可作为我一次建筑心灵家园愿望的实现。”燕守谷说,村民的参与,也为他们重新发现村落文明创造了条件,“这是前所未有的整体艺术行为,每一个结构和书法的笔墨一样,融入了个人情感。”   一期工程,先建造一个讲堂,作为艺术创作和交流的平台。讲堂告竣的2012年,燕守谷策划了一次进山展活动,邀请一批青年艺术家进山,在文艺界产生了特别的反响和关注。   2014年6月,二期工程完成,建有蒙山美术馆一处、艺术家工作室十六套,另设有食堂、茶室、手工陶坊等。这一年的6月15日,东山书院“3.0版”正式开院。   重建后的东山书院,设置的课程和活动兼顾修行、学问、艺术、生活等方面。书院茶室、手工陶坊、山林之地的运用,构成了一处可修心养性的禅意空间。   用书院的“老坛”装当代艺术的“新酒”   本刊记者来到东山书院之时,为期四天的东圃生活美学茶课已近尾声。来自山东本地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学员,上午修习茶课,下午练习书法,晚上进行手工编织等,与自然比邻而居。每逢周末,来自临沂、日照等地的书法爱好者也会慕名而来,跟随燕守谷学习书法。深山中的鬼谷子村,逐渐迸发出艺术的光芒。   原本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田成武,一年前回到鬼谷子村,开了一家民宿馆,建筑设计和书院、村舍统一。慕名而来的游客夜宿深山,远离喧嚣,仿佛回到童年。   燕守谷的理念正一步步在这个小村庄得到体现:“恢复一些传统文化的推广,讲坛、茶客等生活美学,对民众也是一种服务。”用书院的“老坛”装当代艺术的“新酒”,成为他的创新所在。   遥想书院选址之初,他深入到荒山僻静的深处去寻找“本我”,真正在其间“傥荡其心,徜徉其形”,解脱了世俗得失的计较。体味出荒寒之中被废弃了的美丽:特立不倚的兀傲之气、生命自强的自足之美。   久居深山,对故乡,他刻意保留一种疏离感。他时常回忆起六七岁时的情景,过年最喜欢看别人写春联,毛笔落在纸上的感觉扎根于他的记忆。后来,他由喜欢汉字书写到关注更早的文字造型,比如篆书,觉得更高古,更神秘,然后转到篆刻。“以毛笔为工具的书法、绘画,其高度应该取决于书法的水平。中国文人靠笔墨传达的是心灵的境界,抵达哲学层面的问题。”从规范写字跨越到诗意为书的境界,这也成为了“写字”和“书法”的不同之处。   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流行书风,注重感情,反拨传统,崇尚个性,意在表现,将艺术探寻的目光从书法形态转向书法人文意象,试图突破已有的书法审美情怀疆域,创造蔚然可观的纸上景象。对边界和自我的突破成为这一批书法家们的共识,这是一个时代的人文情怀表达,必随这个时代有所承担和创造。就如燕守谷所说,“艺术史就是创新史,应该走出新的路径,叛逆很重要,非得写得跟王羲之一样吗?继承传统不是说要继承王羲之的笔法。往回理解得越深,往前走得越远,传统是营养,但最终的目的是开花结果,只吸收营养而不生长,有什么用呢?”   煮茶、品茗、治学、为文、书艺……这是燕守谷倡导的“艺术与生活互为禅修”。在书坛,沸沸扬扬争论的所谓“丑书”,至少是这一代文人对书法的重新理解和阐释,也是一个时代书法的表达。傅山说过“四宁四勿”:“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种“拙、丑、支离、直率”的艺术追求,又有几人能懂呢?所以傅山说了一句话,意思是此中的真趣,只能跟知者言,不足以向外道也。   叛逆、创新,也正是两千多年前一代奇人鬼谷子王禅的精神指向,绵延至今的书法艺术,因了不断的探索,才有了不同时代不同的气象和审美。700年间的三个东山书院,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向各自的时代探寻自然之趣和出世入世之道的文化载体。   慕名而来的诗人、书法家赵雪松,在一首献给东山书院的诗的结尾写道:“阻碍我成为那块石头的正是那块石头/阻碍我成为那滴溪水的正是那滴溪水/我不能成为暮色中/不动而又连绵的山岗/我只能是它的一只耳朵/茅亭下守谷先生的那杯酒啊/醉了蒙山的自由/祭了我们的自在”。   这些诗句或许可以看做是东山书院,以及燕守谷的艺术世界的一个注脚。   礼失求诸野:官学弊,书院兴   野,并非简单理解为“自然”,而是文化民间形态的一个代指。通过接续中华道统,在继承中返本开新,创造出适合时代的新文化,正是现代书院的意义之所在。今日,山水之趣并非只是山水本身,它还囊括了新的内涵,书院的复兴,正是一代学人的理想所在。


相关内容

  • 大儒王阳明黎阳遗风
  • 武平王氏宗亲 大伾山是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文化高峰,王阳明便是大伾山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当代著名儒家学者蒋庆先生在谈及儒家文化时说,王阳明是孔子以外六个大儒之一(孟子.荀子.董子.文中子.朱子.王阳明).要继承中国文化.继承儒学必须从王阳明讲学开始.而王阳明在大伾山的讲学则是他讲学生涯的滥觞. ...

  • 田园将芜胡不归:知识分子的隐与居
  • 回归田园,是古今知识分子的一个梦想.在当代,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他们的田园梦想,书法家燕守谷.建筑师王澍.作家洪峰,分居于北方.江南.西南边疆,代表了知识分子走向田园的三条道路. 燕守谷: 当代"东蒙客"寻隐记 杜甫在<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中曰:&q ...

  • 禅僧与日本茶道的发展
  • [摘 要]日本的著名僧人来中国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兼修禅道,归国之时,不仅带回了融合了禅宗在内的佛法,还把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风也带回日本并推广开来.在日本茶道确立之前,武士.贵族.庶民都有饮茶之风.但禅僧将禅道与饮茶结合起来,在茶具.茶室.礼仪中加入禅的美学意识和思想,使饮茶成为一种道,最终形成了日本 ...

  • 冠豸山导游词二则
  • 一则: 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欢迎来到冠豸山观光旅游.我是xx旅行社导游xx.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览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景区.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看看这座山峰形状像什么呢?先看看主峰两边紧挨着的两座山像是两个帽翅,对了,像个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 ...

  • 五岳的资料
  • 五岳的资料 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他们是以中国的中原为中心,分别属于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自古至今,其名望甚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 五岳的得名,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的时代,尧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那时"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职称,天子巡狩时 ...

  • 中华名胜对联·湖北(4)黄冈
  • 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伪,但借江山撼感慨: 豪情传梦鹤,偶尔吟风啸月,勿将赋咏概平生. *赤壁挹爽楼.赤壁,古称赤鼻,位于城西门外,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写上了前后<赤壁赋>等名篇.赤壁胜迹有二赋堂.挹爽楼等 江海宿缘深,片石犹留古吴郡: 轩楹遗址拓,瓣香长溯旧苏斋. *兰卿题赤壁挹爽 ...

  • 日本园林发展史(二)中世园林
  • 一.镰仓时代园林(1185-1333年) 镰仓时代是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虽然镰仓为政治中心,但文化中心和皇权中心还是在京都.源赖朝在镇压平家政权之后,于1185年成立镰仓幕府,1192年任征夷大将军,幕府历三代大将军148年,源赖朝后,实权落入辅佐将军的侍所最高长官北条氏之手,形成北 ...

  • 江郎山相关
  • 江郎山和韵 江郎山和韵 ① [注释] : 指接触的意思. 西多年.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朝\代] [诗文] : 三 峰 一 一 青 如 削 , 卓 立 千 寻 不 可 干 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②干:求取,这里 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众所周知,诗人一生致力 ...

  • 福建武夷山天游峰景区导游词
  • [导游内容]武夷精舍-->云窝-->晒布岩-->茶洞-->天游峰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堵墙就是武夷精舍遗址 .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