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望月]

24望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听写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4、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理解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月亮是美丽的,美丽的月亮一直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们笔下生辉的题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望月》,共同感受他笔下那美丽的月色。

2、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出示课题 24 望月(齐读课题)

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 (板书: “我” 小外甥)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 (出示生字词) 镀金 比喻 船舱 外甥 峨嵋 瞳仁

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喻月?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节 ):写“我”在甲板上见到的月夜美景。

第二段(3—20 节):写小外甥和“我”的愉快交谈。

第三段(第21节):写“我”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留下美好的回味。

四、学习第一段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 江面 芦荡 树林 山峰

江面„„光斑在跳动

芦荡 树林 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他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描红

2、课文中的古诗你熟悉吗?把它们找来读一读,议一议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渐渐地,我们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

2、让我们打开课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让这段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交流。(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2、再读读课文第二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好学,用——画出。

3、学生交流:他向我挑战背诗。“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板书:背诗

4、师:小外甥是怎样向我挑战的?(指名读第5节,读出挑战的语气)

5、现在我们让读读他们比赛吟诵的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诗句的意思。

谁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诗人小时幼稚可笑。你能把他那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吗?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谁再来看着画面读一读。 生:“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你能背诵全诗吗?李白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呢?你能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天上月,水中影。谁也想读这一句,说说这句诗让你感受到什么? (月影离人那么近,更增添了游子的新愁。)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没有了月亮,只有江中渔火相伴,思乡的忧愁使得诗人难以入眠,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呢?还有谁想读?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能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么美的景色,你能将它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6、作者和小外甥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5—13自然段,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

哪桌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谁吟诵得最美。

7、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你怎么知道的?

(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俩还吟诵了许多写月的诗句。这不由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8、此时,凝望着这月夜美景图,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呢?咱们也来赛赛诗,不重复别人吟诵过的诗句,看看哪位同学吟诵得多,吟诵得美。

过渡:古往今来,吟诵月亮的诗句多如繁星,咱们五( )班的同学也和小外甥一样聪明好学,眼睛一眨就是一句。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对背诵月的古诗,而且问“我”“月亮像什么?”

9、再读课文,想想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又是什么样儿的呢?用 画出。

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多巧妙的比喻啊!(板书:喻月) 形态各异的月亮镶嵌在天幕上,多么像天的眼睛啊!小外甥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不加过多的考虑,脱口而出,说的那么自信,那么肯定。)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还有谁也想读?

10、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眼睛,天的眼睛。多么独特的想象啊!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

(1)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小外甥的话。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绘制简笔画——“眼睛”)师: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亮是天的眼睛,它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到——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对它作了描写——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它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了。

(3)再仔细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可以在文中作一些批注。 谁来读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月亮是有生命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又好似我们亲密的朋友,与我们的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

谁能把月亮和我们之间这种深深的情谊读出来,再指名读。

(4)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现象,可是,在爱幻想的小外甥心里,却成了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他描述得绘声绘色,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出来。

11、总结过渡:我们不仅从小外甥的话语、神态和样子看出他是个爱幻想的孩子;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他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甚至是其他一些特点呢?

(出示)“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说明什么?他自己困了,说月亮也困了,多天真哪。

三、学习第三段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1、(出示)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你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面队着那山、那水、那树;那满天的繁星,飘动的云烟,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2、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或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总结

古诗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多读、多背、多想,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想象力。

五、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2、搜集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趣的美称。

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附板书: “我” 背诗 聪明好学

望月

小外甥 喻月 爱幻想

24望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听写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4、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理解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月亮是美丽的,美丽的月亮一直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们笔下生辉的题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望月》,共同感受他笔下那美丽的月色。

2、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出示课题 24 望月(齐读课题)

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 (板书: “我” 小外甥)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 (出示生字词) 镀金 比喻 船舱 外甥 峨嵋 瞳仁

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喻月?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节 ):写“我”在甲板上见到的月夜美景。

第二段(3—20 节):写小外甥和“我”的愉快交谈。

第三段(第21节):写“我”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留下美好的回味。

四、学习第一段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 江面 芦荡 树林 山峰

江面„„光斑在跳动

芦荡 树林 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他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描红

2、课文中的古诗你熟悉吗?把它们找来读一读,议一议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渐渐地,我们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

2、让我们打开课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让这段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交流。(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2、再读读课文第二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好学,用——画出。

3、学生交流:他向我挑战背诗。“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板书:背诗

4、师:小外甥是怎样向我挑战的?(指名读第5节,读出挑战的语气)

5、现在我们让读读他们比赛吟诵的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诗句的意思。

谁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诗人小时幼稚可笑。你能把他那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吗?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谁再来看着画面读一读。 生:“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你能背诵全诗吗?李白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呢?你能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天上月,水中影。谁也想读这一句,说说这句诗让你感受到什么? (月影离人那么近,更增添了游子的新愁。)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没有了月亮,只有江中渔火相伴,思乡的忧愁使得诗人难以入眠,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呢?还有谁想读?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能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么美的景色,你能将它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6、作者和小外甥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5—13自然段,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

哪桌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谁吟诵得最美。

7、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你怎么知道的?

(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俩还吟诵了许多写月的诗句。这不由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8、此时,凝望着这月夜美景图,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呢?咱们也来赛赛诗,不重复别人吟诵过的诗句,看看哪位同学吟诵得多,吟诵得美。

过渡:古往今来,吟诵月亮的诗句多如繁星,咱们五( )班的同学也和小外甥一样聪明好学,眼睛一眨就是一句。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对背诵月的古诗,而且问“我”“月亮像什么?”

9、再读课文,想想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又是什么样儿的呢?用 画出。

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多巧妙的比喻啊!(板书:喻月) 形态各异的月亮镶嵌在天幕上,多么像天的眼睛啊!小外甥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不加过多的考虑,脱口而出,说的那么自信,那么肯定。)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还有谁也想读?

10、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眼睛,天的眼睛。多么独特的想象啊!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

(1)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小外甥的话。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绘制简笔画——“眼睛”)师: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亮是天的眼睛,它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到——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对它作了描写——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它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了。

(3)再仔细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可以在文中作一些批注。 谁来读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月亮是有生命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又好似我们亲密的朋友,与我们的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

谁能把月亮和我们之间这种深深的情谊读出来,再指名读。

(4)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现象,可是,在爱幻想的小外甥心里,却成了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他描述得绘声绘色,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出来。

11、总结过渡:我们不仅从小外甥的话语、神态和样子看出他是个爱幻想的孩子;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他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甚至是其他一些特点呢?

(出示)“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说明什么?他自己困了,说月亮也困了,多天真哪。

三、学习第三段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1、(出示)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你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面队着那山、那水、那树;那满天的繁星,飘动的云烟,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2、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或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总结

古诗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多读、多背、多想,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想象力。

五、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2、搜集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趣的美称。

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附板书: “我” 背诗 聪明好学

望月

小外甥 喻月 爱幻想


相关内容

  • 语文不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 [摘 要]如何改变现状,增加学生的学语文兴趣,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呢?本文结合生活找寻解决问题的图径. [关键词]成因:教学效果:解决方法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语文 小学初中,花开花谢,谁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语文 语文最是无情科,付出不少,收获却不多 -- 借我借我一双慧 ...

  • 13.中秋咏月诗三首教案
  • 一.导入:由课题导入,中秋,咏月 二.课文内容分析 1. <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简介: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②字词积累: 栖(qī): ...

  •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3教案苏教版
  • 望月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 ...

  • [望月]教案(第一课时)
  •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字音,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3.学习"月下江景"部分,感受月夜江景之美,并能通过自己的想像和读来展现这种美.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月的知识.诗句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 ...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望月]教案
  • 25 <望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 ...

  • 望月教学反思
  • 望月教学反思 篇一:望月>教学反思 <望月>是着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隽永的.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 ...

  • 望月教学设计
  • < 望 月 >教 学 设 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 ...

  • 2016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
  • 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 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quo ...

  •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 命题人:缪军 课题 <唐诗宋词选读>初.盛唐诗 唐诗宋词选读> 1. 背诵 2. 体会诗人表情达意的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 课型 复习 学习 目标 教学步骤 一.表现手法的分类: 表现手法的分类: 直抒胸臆 抒情手法: 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