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念的束缚,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打破陈规,既能够保持一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又能够将创新性和协调性内在的统一起来,培养出了真、善、美、诚、勇相统一的理想人格,使自己的人格行为充分统一于社会要求。

但是,在社会环境

纷繁复杂的今天,一些消极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拜钱意识的盛行,导致部分大学生也产生了观念上的动摇,自私自利、服务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等一些不良的人格意识在学生中间也有一定的体现,这些都给当代的大学教育者们提出了新的工作挑战。

(二)消费行为社会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的社会化是不可避免的。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因为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支持要比以往的大学生们好得多,所以很多大学生喜欢追逐时尚、追求名牌,甚至互相攀比,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消费什么,他们对消费市场的关注度大大超过了这个年龄所应有的程度,这不仅仅是学生们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家庭与社会,没有家庭的支持,没有社会消费意识的诱导,这种现象不会如此盛行。消费社会化过早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虚荣心增强就是一个明证。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充满诱惑的世界里,社会化是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走的一段路,如果走好这个过程,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正确引导与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严肃、认真面对的问题。教育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学生们思想、行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时刻保持关注,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理性分析,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曲直,把盲目的否定、怀疑提高到科学的理性追求,对其进行及时而正确的调适与引导,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青年人锻炼成为情感丰富而又心智健全、理性而又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晓元.德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

2007(4):36-38.

[2]成祖松,宋洪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责任编辑:卢有志]

作者简介:白天宇(1981-),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书法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辛春生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练的线条造型,可创造优美的意境,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与中国的象形文字、诗词密不可分,与儒、释、道等哲学意识也存在的深刻联系。而书法美学则是中国艺术美学的创造。

一、书法艺术的自然美

书法艺术的自然美可以说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因为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书法是艺术中最朴素的形式美,它脱去了着意装饰的外衣,泯去了人工斧凿的痕迹,有巧夺天工之妙。苏试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就是讲不是雕琢而是自然美。它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其一,象形特征。书法理论家陈梗桥先生曾说“书法自然美源于汉字的象形特征”文字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有的字是画又是书法。例如金文中的十二生肖(属相)看来是画,但也可以说它是具有形象特征的古文字。书法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形象,经过艺术家提炼加工,概括而成。伴随着社会发展“字不离母”,象形的影像一直渗透在各种书体的文

字之中。

其二,独特的工具和材料。“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是中国艺术的工具优势生动概括:把动物的毛制成有了弹性的笔,经过艺术家轻重缓急的动作,在宣纸上产生奇妙的变化。由于工具的优势,毛笔运笔技巧丰富多样,中、侧、藏、露、提、按、顿、挫、方、圆、疾等,便造成了笔画的粗细、墨迹的浓淡,这就是动态中的活力。从而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加之宣纸的吸水,柔软的笔毛和涩的性能,使毛笔的技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纸上云烟,线间沟壑的笔,笔下风声,令我们想见自然风光。所以,一幅好的书法要靠笔、纸、手、眼、心的结合。

其三,结字布局的组合技巧。艺术组合技巧的最高境界是使人看不到有组织的技巧存在。正如刘熙载《艺概》中所说的:“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笔画的组合、呼应上顺势连接,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那种故作连接,牵连拖沓的书作,就显得过于牵强做作,俗不可耐。而结字布局则要“无布置之巧”、“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而毋轻滑,宁直率

—123—

毋安排”(傅山语)。汉字的结字类型烦多,但总的来说,要看是否宽而不肥、窄而不瘦、疏而不散、密不挤、欹不倒、正不呆、稳中有巧、奇而不怪。而结字生动美妙。全在于正、欹的辩证统一,欹不失正,正能含欹。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传)对结字的论述充满了辩证思想。如讲“排叠”,要求“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不可无狭无阔,也不可偏阔偏狭,疏中有阔,阔中有狭。讲“避旧”,要求“避密者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密者当避,疏处宜就;险处宜避,易者宜就,结字中即要注意笔画相同时的变化,又要注意笔画变化后体式的统一。隋智果在《心成颂》中,所举“间合间开”“隔仰隔覆”,“回互留放”、“变换垂缩”,“分若抵背”,“合如对目”,“以侧映斜”“以斜附曲”之理,这些都充满了辩证关系。现代书法作品比起古人要变化多些,其特点是常常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赋予情感,日本的“书道”大多也是采用夸张的手法,笔法新奇,用墨变化,突破了固有了审美观念,但在变的过程中要看其是否合手情理,万变不离其中。在求变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法度,继承前人,而不是装腔做势,使读者难以辩认。在变的过程中要看是否恪守文字演变发展所约定俗成的规律,符合美学原理,合乎汉字的发展规律。用不同的结字方法,能收到奇特的艺术效果,观赏者以审美观从静止的字形可以看到:错落结字如扶老携幼;参差的结字如楼阁飞琼;宽博的结字似壮士荷戟,秀美的结字若少女游春……

其四,情感特征。作为书家来说,在创作书法之前,必须有较强的感情冲动。同诗人作诗、作曲家作曲,歌星演唱,运动员比赛一样,激情饱满,进入状态。。生活中,往往有些现象能激发情感上的变化,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如弘一法师在写《华严经》中“天上清凉”四个大字时,把出家人的那种恬穆自适,清静寡欲,飘然欲仙的超凡脱俗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中所反映出的情感是书法家颜真卿在见到侄子的尸首时,一时悲痛交加,肝胆欲裂,心乱如麻,痛不欲生的情况下,感情的潮水冲开闸门,便拿起笔来写出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秘》由于情感的伴随,线条的千变万化,节秦轻重缓急,都随着作者的情感起伏跌宕,中间随时写随时改,涂涂改改。字忽大忽小,时而快速,时而停留,错漏之字多处出现,直到最后一行的“呜呼哀哉尚声”时,已是泣不成声,“呜呼哀哉尚声”几个字一直是向右倾斜,作者在这里并非是舞文弄墨,故作巧妙,而是情感的流露而书之体。这种“移情”能达到与欣赏者共鸣的效果。这种以情动人的书法作品家在王羲之、郑板桥、傅山、张旭、怀素、苏轼等人的书法中都有所体现,在欣赏作品时,如同看电视剧一样,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产生喜怒哀乐之情,而这种情感归于书法作品。书法家是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作品上,去感染欣赏者,让欣赏者与书者苦乐与共。

二、书法艺术的时代性

传统的书学很早为人民所重视,这方面的论著甚多,如《纯吟书要》中说:“结字,近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艺舟》中说:“秦碑力劲,汉碑力厚,一代之书也,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金石略序》中说“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求酞,观唐人之踪,可见唐人点则,这说明书法与时代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书法,给人以美感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时代的书法,给人以美感也是不同的。从中外艺术发展史上看,任何一门艺术的美感都具有时代性,而书法的时代性的形成,离不开如下几种因素:

第一,社会上的风俗习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字经过了多次演变,促使书法艺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如东汉的隶书是在全社会普遍应用时期,于是汉隶千姿百态、争奇斗艳,魏晋南北朝时,社会上所用的汉字正由隶书向着楷书过渡期,除二王楷书开一代书风之外,北魏的楷法在用笔和结构上仍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唐代楷书的法度紧严,原因是枪林弹雨的书体已达到高度成熟时期;宋朝又由于印刷术的普及,使抄楷书的机会减少,行书反而盛行起来,因为行书较比楷书更加浑厚自如方便快捷。此外有时出现些特殊的社会情况,也能产生具有时代特征的书法艺术,例如清朝乾坤、嘉以来,由于金石考据学的兴起,在文人中兴起了一股“篆书热”。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近代的对甲骨文的考究。这期间出现了不少篆书大家,如吴大、罗振玉、董作宾等,这是满清王朝,没料到的书世复兴盛况。

第二,统治者的个人影响。历史上不少统治阶级,由于个人喜欢书法艺术,结果对书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汉章帝喜欢杜度的奏章用草书,结果兴起了章草,秦始皇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命李斯创造了统一文字的小篆,从此小篆又盛极一时,唐太宗大力提倡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结果二王的书法拢断了初唐,包括不少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

第三,社会审美观念的影响。伴随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变化,魏晋南北朝时,北魏的碑刻,便表现出粗犷、豪放、雄强为美的审美观;王羲之的行书清逸悠雅正是东晋社会风气的折光,盛唐时期,处处气象宏大,雄伟成了整个社会的审美风,于是才有了颜真卿的肥硕而美的一代书风应运而生,并以其崭新的面貌代替了初唐四大家和二王的地位。此外如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晋人尚志、清人尚气等,也都表现了时代的审美情趣。

当然,由于师承、取法、学识修养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审美心理的变异。总之,一切美的观念都要受到历史、社会、时代、心理的种种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书法的时代性特征昭昭然而无所不在。

[责任编辑:卢有志]

作者简介:辛春生(1956-),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书法艺术。

—124—

念的束缚,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打破陈规,既能够保持一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又能够将创新性和协调性内在的统一起来,培养出了真、善、美、诚、勇相统一的理想人格,使自己的人格行为充分统一于社会要求。

但是,在社会环境

纷繁复杂的今天,一些消极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拜钱意识的盛行,导致部分大学生也产生了观念上的动摇,自私自利、服务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等一些不良的人格意识在学生中间也有一定的体现,这些都给当代的大学教育者们提出了新的工作挑战。

(二)消费行为社会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的社会化是不可避免的。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因为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支持要比以往的大学生们好得多,所以很多大学生喜欢追逐时尚、追求名牌,甚至互相攀比,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消费什么,他们对消费市场的关注度大大超过了这个年龄所应有的程度,这不仅仅是学生们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家庭与社会,没有家庭的支持,没有社会消费意识的诱导,这种现象不会如此盛行。消费社会化过早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虚荣心增强就是一个明证。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充满诱惑的世界里,社会化是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走的一段路,如果走好这个过程,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正确引导与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严肃、认真面对的问题。教育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学生们思想、行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时刻保持关注,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理性分析,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曲直,把盲目的否定、怀疑提高到科学的理性追求,对其进行及时而正确的调适与引导,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青年人锻炼成为情感丰富而又心智健全、理性而又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晓元.德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

2007(4):36-38.

[2]成祖松,宋洪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责任编辑:卢有志]

作者简介:白天宇(1981-),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书法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辛春生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练的线条造型,可创造优美的意境,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与中国的象形文字、诗词密不可分,与儒、释、道等哲学意识也存在的深刻联系。而书法美学则是中国艺术美学的创造。

一、书法艺术的自然美

书法艺术的自然美可以说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因为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书法是艺术中最朴素的形式美,它脱去了着意装饰的外衣,泯去了人工斧凿的痕迹,有巧夺天工之妙。苏试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就是讲不是雕琢而是自然美。它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其一,象形特征。书法理论家陈梗桥先生曾说“书法自然美源于汉字的象形特征”文字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有的字是画又是书法。例如金文中的十二生肖(属相)看来是画,但也可以说它是具有形象特征的古文字。书法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形象,经过艺术家提炼加工,概括而成。伴随着社会发展“字不离母”,象形的影像一直渗透在各种书体的文

字之中。

其二,独特的工具和材料。“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是中国艺术的工具优势生动概括:把动物的毛制成有了弹性的笔,经过艺术家轻重缓急的动作,在宣纸上产生奇妙的变化。由于工具的优势,毛笔运笔技巧丰富多样,中、侧、藏、露、提、按、顿、挫、方、圆、疾等,便造成了笔画的粗细、墨迹的浓淡,这就是动态中的活力。从而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加之宣纸的吸水,柔软的笔毛和涩的性能,使毛笔的技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纸上云烟,线间沟壑的笔,笔下风声,令我们想见自然风光。所以,一幅好的书法要靠笔、纸、手、眼、心的结合。

其三,结字布局的组合技巧。艺术组合技巧的最高境界是使人看不到有组织的技巧存在。正如刘熙载《艺概》中所说的:“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笔画的组合、呼应上顺势连接,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那种故作连接,牵连拖沓的书作,就显得过于牵强做作,俗不可耐。而结字布局则要“无布置之巧”、“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而毋轻滑,宁直率

—123—

毋安排”(傅山语)。汉字的结字类型烦多,但总的来说,要看是否宽而不肥、窄而不瘦、疏而不散、密不挤、欹不倒、正不呆、稳中有巧、奇而不怪。而结字生动美妙。全在于正、欹的辩证统一,欹不失正,正能含欹。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传)对结字的论述充满了辩证思想。如讲“排叠”,要求“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不可无狭无阔,也不可偏阔偏狭,疏中有阔,阔中有狭。讲“避旧”,要求“避密者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密者当避,疏处宜就;险处宜避,易者宜就,结字中即要注意笔画相同时的变化,又要注意笔画变化后体式的统一。隋智果在《心成颂》中,所举“间合间开”“隔仰隔覆”,“回互留放”、“变换垂缩”,“分若抵背”,“合如对目”,“以侧映斜”“以斜附曲”之理,这些都充满了辩证关系。现代书法作品比起古人要变化多些,其特点是常常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赋予情感,日本的“书道”大多也是采用夸张的手法,笔法新奇,用墨变化,突破了固有了审美观念,但在变的过程中要看其是否合手情理,万变不离其中。在求变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法度,继承前人,而不是装腔做势,使读者难以辩认。在变的过程中要看是否恪守文字演变发展所约定俗成的规律,符合美学原理,合乎汉字的发展规律。用不同的结字方法,能收到奇特的艺术效果,观赏者以审美观从静止的字形可以看到:错落结字如扶老携幼;参差的结字如楼阁飞琼;宽博的结字似壮士荷戟,秀美的结字若少女游春……

其四,情感特征。作为书家来说,在创作书法之前,必须有较强的感情冲动。同诗人作诗、作曲家作曲,歌星演唱,运动员比赛一样,激情饱满,进入状态。。生活中,往往有些现象能激发情感上的变化,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如弘一法师在写《华严经》中“天上清凉”四个大字时,把出家人的那种恬穆自适,清静寡欲,飘然欲仙的超凡脱俗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中所反映出的情感是书法家颜真卿在见到侄子的尸首时,一时悲痛交加,肝胆欲裂,心乱如麻,痛不欲生的情况下,感情的潮水冲开闸门,便拿起笔来写出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秘》由于情感的伴随,线条的千变万化,节秦轻重缓急,都随着作者的情感起伏跌宕,中间随时写随时改,涂涂改改。字忽大忽小,时而快速,时而停留,错漏之字多处出现,直到最后一行的“呜呼哀哉尚声”时,已是泣不成声,“呜呼哀哉尚声”几个字一直是向右倾斜,作者在这里并非是舞文弄墨,故作巧妙,而是情感的流露而书之体。这种“移情”能达到与欣赏者共鸣的效果。这种以情动人的书法作品家在王羲之、郑板桥、傅山、张旭、怀素、苏轼等人的书法中都有所体现,在欣赏作品时,如同看电视剧一样,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产生喜怒哀乐之情,而这种情感归于书法作品。书法家是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作品上,去感染欣赏者,让欣赏者与书者苦乐与共。

二、书法艺术的时代性

传统的书学很早为人民所重视,这方面的论著甚多,如《纯吟书要》中说:“结字,近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艺舟》中说:“秦碑力劲,汉碑力厚,一代之书也,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金石略序》中说“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求酞,观唐人之踪,可见唐人点则,这说明书法与时代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书法,给人以美感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时代的书法,给人以美感也是不同的。从中外艺术发展史上看,任何一门艺术的美感都具有时代性,而书法的时代性的形成,离不开如下几种因素:

第一,社会上的风俗习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字经过了多次演变,促使书法艺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如东汉的隶书是在全社会普遍应用时期,于是汉隶千姿百态、争奇斗艳,魏晋南北朝时,社会上所用的汉字正由隶书向着楷书过渡期,除二王楷书开一代书风之外,北魏的楷法在用笔和结构上仍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唐代楷书的法度紧严,原因是枪林弹雨的书体已达到高度成熟时期;宋朝又由于印刷术的普及,使抄楷书的机会减少,行书反而盛行起来,因为行书较比楷书更加浑厚自如方便快捷。此外有时出现些特殊的社会情况,也能产生具有时代特征的书法艺术,例如清朝乾坤、嘉以来,由于金石考据学的兴起,在文人中兴起了一股“篆书热”。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近代的对甲骨文的考究。这期间出现了不少篆书大家,如吴大、罗振玉、董作宾等,这是满清王朝,没料到的书世复兴盛况。

第二,统治者的个人影响。历史上不少统治阶级,由于个人喜欢书法艺术,结果对书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汉章帝喜欢杜度的奏章用草书,结果兴起了章草,秦始皇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命李斯创造了统一文字的小篆,从此小篆又盛极一时,唐太宗大力提倡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结果二王的书法拢断了初唐,包括不少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

第三,社会审美观念的影响。伴随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变化,魏晋南北朝时,北魏的碑刻,便表现出粗犷、豪放、雄强为美的审美观;王羲之的行书清逸悠雅正是东晋社会风气的折光,盛唐时期,处处气象宏大,雄伟成了整个社会的审美风,于是才有了颜真卿的肥硕而美的一代书风应运而生,并以其崭新的面貌代替了初唐四大家和二王的地位。此外如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晋人尚志、清人尚气等,也都表现了时代的审美情趣。

当然,由于师承、取法、学识修养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审美心理的变异。总之,一切美的观念都要受到历史、社会、时代、心理的种种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书法的时代性特征昭昭然而无所不在。

[责任编辑:卢有志]

作者简介:辛春生(1956-),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书法艺术。

—124—


相关内容

  • 审美文论与文学的审美本质
  • 作者:邢建昌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03期 审美文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文论范式.这种文论范式的要旨,在于高度肯定文学的审美本质,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文学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于文学的认识.对于审美文论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当下文学理论的发展与走向.本文拟对审 ...

  • 美学原理课堂笔记
  • 美学原理课堂笔记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 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 ...

  •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下)
  • 作者:曾簇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9年02期 三 关于"美的规律"客观性论辨 诚然,具有审美属性的"对象"客体其审美价值是在审美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但它的表现必然是通过审美的实践.因为美是"对象"客体的"人化".主 ...

  • 08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 08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美术编 艺术学, 美术, 基础, 知识, 汇编 第一部分为基础美术理论,其中有关美术一词的历史.美术的起源等问题需要重点掌握.美术的门类部分需要全面阅读. 第二部分涉及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其中构思与构图.意境.风格等三部分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第三部分为中外美术史常识, ...

  • 美学与医学美学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医学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医学美学产生的必然性 (一)医学美学产生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 1.医学模式的转变扩大了医学本身的内涵,更新了人们的健康观念. 2.现代医学模式促进了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美容医学等一批新兴交叉性学科.综合性学科的产生. (二)医学发展的艺术 ...

  • 美的形态特征
  • 摘 要:艺术美的界定:艺术美并不等于艺术作品本身,也并不限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艺术美的特征:一.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二.客体美与主体美的统一:三.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四.具有整体美的效应:五.跨越时空的永恒性.艺术美的意义:永恒而令人愉悦.关键词:统一:和谐:永恒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 ...

  • 教学艺术的本质
  • 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程广让 [ 摘要]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也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质量的提高, 依赖于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具有形象 性.情感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特点.研究教学艺术问题, 无论从理论上, 还是从实践上,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教学艺术; 本质; 特点; ...

  • 艺术的共同本质特征
  • 一.看完绪论后提出可以写成论文的问题: 1.从味一词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征. 2.中国的内向型心态与西方的外向型心态对中西文艺与史学的影响. 3.中国古代浓郁的伦理道德之风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及文艺理论产生的影响. 4.中国式的直觉思维的特点. 二.中西方不同人性论生成的原因及其对中西文化艺术 ...

  • 艺术批评论文
  • 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批评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封充分释放. (2)对艺术创作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帮助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