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剧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了解剧本的特点
1.(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在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一般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学的是剧本,剧本和一般文章在形式上不同,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三个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性命。)
3.说说读剧本和读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又是怎样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三 深入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过渡:最终,绝密情报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人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呢?在他们一家人与德国军官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作批注。
3.同学之间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4.在交流“谁的贡献最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
(1)伯诺德夫人贡献很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国军官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机智。) ①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②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一下子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谁想演一演呢?请同学们好好儿地准备一下,仔细揣摩伯诺德夫人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老师指名表演。)
③老师读旁白,一名学生表演。(“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国军官面前非常从容。)
④再表演一次。一名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老师读旁白,另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同学评价。
(2)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并带动了妹妹杰奎琳,她才会勇敢地和德国军官作斗争。)
①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从他说的话“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中可以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使德国军官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镇定。) ②让我们用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
(3)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她很勇敢,也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了。杰奎琳选择了少校,而没有选择中尉,是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而且少校军衔最大,拥有决定权,这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少校的喜爱,这样德国军官就不会刁难她了,说明她很机智。)
①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天真、纯洁。)
②有感情地朗读。(自读、指名读、评读。)
5.老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播放录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四 总结延伸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哪!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剧本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还能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课下找些剧本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剧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了解剧本的特点
1.(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在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一般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学的是剧本,剧本和一般文章在形式上不同,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三个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性命。)
3.说说读剧本和读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又是怎样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三 深入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过渡:最终,绝密情报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人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呢?在他们一家人与德国军官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作批注。
3.同学之间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4.在交流“谁的贡献最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
(1)伯诺德夫人贡献很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国军官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机智。) ①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②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一下子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谁想演一演呢?请同学们好好儿地准备一下,仔细揣摩伯诺德夫人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老师指名表演。)
③老师读旁白,一名学生表演。(“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国军官面前非常从容。)
④再表演一次。一名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老师读旁白,另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同学评价。
(2)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并带动了妹妹杰奎琳,她才会勇敢地和德国军官作斗争。)
①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从他说的话“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中可以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使德国军官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镇定。) ②让我们用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
(3)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她很勇敢,也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了。杰奎琳选择了少校,而没有选择中尉,是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而且少校军衔最大,拥有决定权,这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少校的喜爱,这样德国军官就不会刁难她了,说明她很机智。)
①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天真、纯洁。)
②有感情地朗读。(自读、指名读、评读。)
5.老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播放录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四 总结延伸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哪!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剧本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还能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课下找些剧本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