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征人怨]

  《征人怨》原文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征人怨》鉴赏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三四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征人怨》作者简介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征人怨》原文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征人怨》鉴赏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三四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征人怨》作者简介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相关内容

  • 军旅边塞诗
  • 边塞诗专题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研讨.归纳 教学设想: "边塞诗" ...

  • 唐朝的边塞诗
  • 雄奇壮美的唐代边塞诗 作者:葛培岭 唐以前的中国诗歌,在题材上已经广泛开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及,而在开发的程度上则各有深浅.边塞题材就是一片尚待深拓的莽原.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也无大批的文人投佐戎幕,所以边塞诗并未得到多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诗艺提 ...

  • 浅析岑参边塞诗的"奇"
  • 岑参边塞诗"奇" 以边塞诗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更加壮观.连绵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是孕育盛唐边塞诗歌的沃土.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是烽烟迭起,战事连连.火热的军旅生活,恢宏的战斗场面,都吸引了许多诗人的倾 ...

  • 边塞诗相关资料
  • 边塞诗的相关资料 不同时期的边塞诗: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l ...

  • 杜甫陇右边塞诗
  • 2008年11月第28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Nov.,2008Vol.28No.6 杜甫陇右诗的边塞意象探微 晏 摘 波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01) 要:杜甫流寓陇右期间,诗歌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以 ...

  • 边塞征战诗
  • 边塞征战诗鉴赏 一.明确边塞诗与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盛唐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充分反映了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 ...

  • 简析岑参诗歌的边塞风情
  • 摘 要:岑参是盛唐边塞诗坛成就斐然的大家,他的许多名篇放射出经久不灭的绚丽异彩.他用热情洋溢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西域辽阔苍茫的自然景观,新奇独特的民俗文化,曼倩美妙的西部乐舞,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本文主要以岑参诗中独特的边塞风光和风俗人情为关照对象,探讨岑参诗中渗透着的浓郁的"边塞风情&qu ...

  • 出塞教案朱鸿雁文档 (2)
  • <出塞>教案 七台河市金河学校 朱鸿雁 教材分析: <出塞>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优秀的边塞诗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后人曾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评价甚高.这首诗的主旨看上去 是一首歌颂守边战士.还念守边名将的诗,但是构思巧妙,把意境引向了深 ...

  • 唐代边塞诗内容赏析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摘要:唐代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一朵奇葩,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其主题思想较为复杂,有自然风光之美.建功立业之志.思念亲人之切.厌恶战争之恨等等.正确理解边塞诗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感受古人的崇高精神,激发我们 ...

  • 从军行 学案 学生版
  • < 从 军 行 > 学 案 一.文学常识 1.边塞诗及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指以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的创作尽管源远流长,但是其繁荣却在唐代.据统计,现存唐以前诗歌中涉及边塞内容的诗歌约180首左右,而<全唐诗>中边塞题材的诗歌多达2000多首.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