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的危机与改革

浅谈危机与改革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正视当前中国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紧紧依靠、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发展,为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富裕而奋斗的历史。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逐步实现了从解决个人温饱问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跨越。军事、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趋加大,加上西方社会动荡,世界经济版图发生重大变化,美国、西欧经济萎缩,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近10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使世界战略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美国的霸权地位与西方大国的主导地位均被削弱,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相对均衡、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世界恐怖分子依然存在,中国周边环境动荡不堪。国内GDP总值不断攀升,然而中国人口众多,平均生活水平较国际平均水平低,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但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地区差距不

断拉大;“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城乡差距依旧突出;就业问题压力巨大;资源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突出。

共产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首先,是长期执政的考验。与执政初期不同,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容易脱离群众,领导干部容易官僚化,容易滋生惰性,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容易产生各种腐败,遭到人民群众的诟病和反对,等等。若果对这些危险视而不见,整治不力,党就有可能被人民所抛弃,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

其次,是市场经济考验。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时间要短得多,而且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国情,勇于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有效调节经济运行,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甚至周期性经济危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利益调节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最后,是外部环境的考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洞悉发展先机,研判各种风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牢牢掌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如何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又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维护执政安全;既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拒绝一切腐朽的东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

面对如此众多严峻的问题与考验,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国未来发展必须深化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改革的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30多年来,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不加快改革,就可能贻误重要战略机遇期,丧失已有的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精力,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奋发有为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切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始终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产党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稳健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进程,而必须同这个总进程相协调、相适应。这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是总结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丰富实践、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必须继续完善。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使政治体制改革健康正确发展。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科

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 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 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决策权 执行权 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浅谈危机与改革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正视当前中国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紧紧依靠、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发展,为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富裕而奋斗的历史。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逐步实现了从解决个人温饱问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跨越。军事、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趋加大,加上西方社会动荡,世界经济版图发生重大变化,美国、西欧经济萎缩,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近10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使世界战略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美国的霸权地位与西方大国的主导地位均被削弱,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相对均衡、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世界恐怖分子依然存在,中国周边环境动荡不堪。国内GDP总值不断攀升,然而中国人口众多,平均生活水平较国际平均水平低,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但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地区差距不

断拉大;“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城乡差距依旧突出;就业问题压力巨大;资源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突出。

共产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首先,是长期执政的考验。与执政初期不同,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容易脱离群众,领导干部容易官僚化,容易滋生惰性,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容易产生各种腐败,遭到人民群众的诟病和反对,等等。若果对这些危险视而不见,整治不力,党就有可能被人民所抛弃,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

其次,是市场经济考验。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时间要短得多,而且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国情,勇于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有效调节经济运行,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甚至周期性经济危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利益调节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最后,是外部环境的考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洞悉发展先机,研判各种风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牢牢掌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如何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又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维护执政安全;既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拒绝一切腐朽的东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

面对如此众多严峻的问题与考验,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国未来发展必须深化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改革的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30多年来,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不加快改革,就可能贻误重要战略机遇期,丧失已有的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精力,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奋发有为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切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始终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产党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稳健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进程,而必须同这个总进程相协调、相适应。这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是总结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丰富实践、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必须继续完善。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使政治体制改革健康正确发展。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科

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 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 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决策权 执行权 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关内容

  • 中国改革论坛--樊纲: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 樊纲: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中国的"免费午餐" 问:近些年,韩国.日本等亚洲各国都进行了金融体系的革新. 回过头来看,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留下的最大教训是什么? 樊纲:当时最兴奋的是西方经济学界,"亚洲终于出事了!"但后来国际经济学界认识到,不光是亚洲的问 ...

  • 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
  • 2010年第28期(总第2300期) 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吴声功 内容摘要 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在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转为 后危机时代 的条件下展开的,它既面临着我国由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转型,由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向城乡一元经济体制转型,由 ...

  • 如何认清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如何认清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专家学者纷纷从各自研究角度发表观点-- 如何认清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嘉 宾: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一鸣 中国社科院 ...

  • 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治理
  • 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的治理战略 童 星 张海波 摘 要:举世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和2008年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雪灾再次表明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性.中国面临的各种公共危机主要不是突生的,而是国家转型的产物.因此,中国转型期的公共危机治理不能简化为应急管理,而是一个社会 ...

  • 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
  • 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 张宇燕张幼文李稻葵杜厚文汪涛 马骏余永定黄海洲李向阳孙立坚 徐康宁程伟乔依德丁一凡潘英丽 [关键词]国际经济变化中国对外经济政策欧洲债务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前景 1."格局性变化"与"静悄悄的革命" ...

  •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近来,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未来走向变数增多.欧元区是全球第二大经济集团,欧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因此欧债危机的冲击早已突破欧元区和欧盟的范围,其对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影响正日渐显现.中欧经贸关系也非常密切,因此,日益加重的欧债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和挑战 ...

  •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
  • 当前中国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 ...

  • 世界重大金融事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 首雒侄湃jir易史.謦学报2002年第2期 世界重大金融事件 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夏金霞韩廷春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理学院副教授金融改革金融危机外债金融监管夏金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韩廷春经济学博士后北京邮编100084清华大学公共管 一.世界重大金融事件的回顾与成因分析 (一) ...

  • 中国面临的挑战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t Post-Crisis Era 郭万达: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Guo Wanda, vice president, China Development Institute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宏观经济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