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发展富强和谐仁爱-半月谈网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我国学界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凝练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我们对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观点进行了初步梳理。希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认同度调查,从公民认同角度实证研究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共识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为了从公民认同角度来调查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们通过调查对象的自主呈现来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取调查对象在没有提供任何价值观提示的情况下说出频数较多的价值观来作为基本共识价值观的候选项。因此在问卷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询问调查对象“您认为最重要的三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回答可以少于三项,但不多于三项)”,访问员不说出选项而直接由被访者回答的开放题,通过对回答结果重新编码的结果来归纳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共识价值观的候选项。

为了了解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问卷紧紧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候选项的认可程度进行主体问题的设计,要求调查对象对列出的频次高的价值观进行打分,最低分1分,最高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对此项价值观的认可程度越高。为比较不同特征群体公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的差异,在问卷中添加了对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政治面貌、性别的询问作为背景资料,试图探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我们建立研究假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认同会因公民个人的性别、城乡、地区、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及职业的不同有所不同。

本次调查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从全国按照地区(东北、东部、中部、西部)配额每个地区随机抽取2个省(包括直辖市)作为一级样本。抽到北京、吉林、甘肃、湖南、四川、广东、河南、江苏。从地区、省、地级市再到县市四阶段抽样确定28个区县和长株潭地区作为调查区域,电话号码的选取在控制区号和局号的前提下以计算机随机生成的方式产生,通过CATI系统随机拨号抽取访问对象,每个区县配额65个,长株潭地区配额140个,共完成有效问卷2015份。我们参考对照2008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全国人口的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使样本数据尽可能接近全国总体人口情况来推论全国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简要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共识的内容范围

在不提供价值观选项的情况下,由被访者给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三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结果显示,频次较集中在12项价值观: 和谐、富强、平等、发展、民主、文明、自由、仁爱、互助、人本、正义、共享(见表2)。之外的出现最多的价值观是“团结”(16次)、“社会稳定”(10次)和“和平”(8次),还有科学、诚信、道德等等。从回答频次的分布来看,超过样本量5%的人提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12项价值观,最低选择频数为共享104次。因此,我们将核心价值观选项归纳为12项,犯错误的概率为低于5%,符合概率统计学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共识

自我呈现的方式偏向于记忆印象和意识判断,而打分的方式更直接更明确地判断重要性。以打分作为考核12项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得出核心价值观中最重要的四项是“发展”、“富强”、“和谐”、“仁爱”,其次依次是:“自由”、“人本”、“互助”、“文明”、“民主”、“正义”、“平等”、“共享”。这12项的具体得分如表2所示。因此,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认同度最高四项为“发展”、“富强”、“和谐”、“仁爱”,我们将其定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

基本结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是“发展、富强、和谐、仁爱”。此四项基本共识不同于以往学者从理论或规范等角度提出的个人观点,它是通过实证调查而得出的民意,反映了全国公民具有的高认同度的四项。发展是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首要价值观,是指社会的发展,更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富强是发展的经济目标,和谐是发展的社会目标,仁爱是发展的人际或群际的目标。

二、发展是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发展”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项之首,认同度最高。这充分表明,发展作为一种不同于“富强”的价值观不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而迫切的价值诉求,理应成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会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与城乡、政治面貌无太大关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会因个体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具有以下规律:1.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及和谐、仁爱、自由分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比男性的评分要高一些。2.年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不同的年龄段,文化程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的相关性有所差别。4.地区差异体现在东北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差异,东北地区的评分显著性高于东中西部地区。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认同是个长期的、动态的历史变化过程。我们现在认为当前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是“发展、富强、和谐、仁爱”,但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侧重点、需求以及公民的认同也会进一步变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共识也会随之发展。 (执笔:李建华 董海军)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我国学界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凝练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我们对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观点进行了初步梳理。希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认同度调查,从公民认同角度实证研究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共识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为了从公民认同角度来调查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们通过调查对象的自主呈现来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取调查对象在没有提供任何价值观提示的情况下说出频数较多的价值观来作为基本共识价值观的候选项。因此在问卷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询问调查对象“您认为最重要的三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回答可以少于三项,但不多于三项)”,访问员不说出选项而直接由被访者回答的开放题,通过对回答结果重新编码的结果来归纳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共识价值观的候选项。

为了了解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问卷紧紧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候选项的认可程度进行主体问题的设计,要求调查对象对列出的频次高的价值观进行打分,最低分1分,最高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对此项价值观的认可程度越高。为比较不同特征群体公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的差异,在问卷中添加了对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政治面貌、性别的询问作为背景资料,试图探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我们建立研究假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认同会因公民个人的性别、城乡、地区、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及职业的不同有所不同。

本次调查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从全国按照地区(东北、东部、中部、西部)配额每个地区随机抽取2个省(包括直辖市)作为一级样本。抽到北京、吉林、甘肃、湖南、四川、广东、河南、江苏。从地区、省、地级市再到县市四阶段抽样确定28个区县和长株潭地区作为调查区域,电话号码的选取在控制区号和局号的前提下以计算机随机生成的方式产生,通过CATI系统随机拨号抽取访问对象,每个区县配额65个,长株潭地区配额140个,共完成有效问卷2015份。我们参考对照2008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全国人口的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使样本数据尽可能接近全国总体人口情况来推论全国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简要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共识的内容范围

在不提供价值观选项的情况下,由被访者给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三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结果显示,频次较集中在12项价值观: 和谐、富强、平等、发展、民主、文明、自由、仁爱、互助、人本、正义、共享(见表2)。之外的出现最多的价值观是“团结”(16次)、“社会稳定”(10次)和“和平”(8次),还有科学、诚信、道德等等。从回答频次的分布来看,超过样本量5%的人提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12项价值观,最低选择频数为共享104次。因此,我们将核心价值观选项归纳为12项,犯错误的概率为低于5%,符合概率统计学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共识

自我呈现的方式偏向于记忆印象和意识判断,而打分的方式更直接更明确地判断重要性。以打分作为考核12项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得出核心价值观中最重要的四项是“发展”、“富强”、“和谐”、“仁爱”,其次依次是:“自由”、“人本”、“互助”、“文明”、“民主”、“正义”、“平等”、“共享”。这12项的具体得分如表2所示。因此,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认同度最高四项为“发展”、“富强”、“和谐”、“仁爱”,我们将其定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

基本结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是“发展、富强、和谐、仁爱”。此四项基本共识不同于以往学者从理论或规范等角度提出的个人观点,它是通过实证调查而得出的民意,反映了全国公民具有的高认同度的四项。发展是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首要价值观,是指社会的发展,更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富强是发展的经济目标,和谐是发展的社会目标,仁爱是发展的人际或群际的目标。

二、发展是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发展”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项之首,认同度最高。这充分表明,发展作为一种不同于“富强”的价值观不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而迫切的价值诉求,理应成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会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与城乡、政治面貌无太大关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会因个体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具有以下规律:1.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及和谐、仁爱、自由分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比男性的评分要高一些。2.年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不同的年龄段,文化程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的相关性有所差别。4.地区差异体现在东北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差异,东北地区的评分显著性高于东中西部地区。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认同是个长期的、动态的历史变化过程。我们现在认为当前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是“发展、富强、和谐、仁爱”,但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侧重点、需求以及公民的认同也会进一步变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共识也会随之发展。 (执笔:李建华 董海军)


相关内容

  • 论儒家的道德伦理观
  • 论儒家的道德伦理观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儒家道德伦理体系层次的剖析和认识.分别从孔子的"仁学"."仁人".中西方仁爱和博爱对比.古今道德伦理道德对比,以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滋生新的枝叶等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孔子 仁学 博爱古今 ...

  •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教学目的: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特别提出了"三个倡导'. 对此,一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二要准确理解其科学内涵,三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追求. 课程内容: 1.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正确理解" ...

  • 高亮之:共同价值与核心价值
  • 高亮之:共同价值与核心价值 2014-2-25 高亮之 来自:紫金网 一.价值与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按照<辞海>的解释,价值是指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 经济学中常用"价值"这个词.它是商品的一种属性,如马克思讲的,商品有"使用价值&q ...

  • 基于·"五位一体"理念的文化建设探析
  • [摘 要]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关系重大,本文着眼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局部,从三个方面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建设:"五位一体":十八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较之经济 ...

  • 文明创建活动标语
  • 文明县城创建 1.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营造优美生活环境! 2.共创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3.人人参与,为争创文明县城增光添彩 4.沐浴文明新风,共享文明成果! 5.创文明城市,建文明社区,做文明市民! 6.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 7.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8.文明从细微处做起! 9. ...

  • 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
  • 原标题: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因此,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是我们党治国理 ...

  • 社会主义论文
  •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提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素国家的长治久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道德失范,人欲横流,迷心逐物,精神缺钙,日趋严重.人们看到 ...

  • 维护民族团结
  • 维护民族团结 国家稳定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实 ...

  • 中国梦知识竞赛
  • "中国梦"知识竞赛 中国梦 一.填空题 1.提出中国要建成最文明.最进步.最发展.最强大.最富有.最幸福的国家. 2.1990年4月7日,邓小平提出,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就是着眼于. 3.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4.胡锦涛同志强调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