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导演世界 | 我们的文明怎么会落到这一步?

编者按

如果从明代中晚期西方传教士来华算起,中西之间的来往断断续续地也有600余年的历史了。在此期间,西方的精英对中国了如指掌,却成功地让其百姓对中国的认识始终处于无知状态,由此让中国人相信他们不了解我们;同时中国的精英孜孜不倦上百年,自以为遍食西方文化之精髓,其实从来未离开过对方设定的框架,而知识界历经三波留洋潮——两岸三地三代留洋精英——犹未脱出这怪圈,反而因为对方的伪装外壳越做越精制而反向坠落,一代比一代没有自信,一代比一代目光短浅,一代比一代失去自我。

我们该如何反思曾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文明?中国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

视角1

郑若麟文汇报高级记者,研究员。现为文汇报国际评论专栏撰稿人。

  《青课》第1期:如何抵御西方文化殖民

█ 现状

商品的外文品牌房产爱取洋名出国移民远嫁

█ 一个民族从精神上被征服大致有三个特征

1. 在精神上把征服者视为主人;2.电影、文学的评价取向趋于西方3. 自觉地接收精神征服者对我们的权利4. 根据征服者的意愿来改变我们的一切

█ 西方在精神上征服中国的三大法宝

1. 用新闻报道来解释或虚构我们生活的现实   边芹:“世界上只有自然发生的事件,但是没有自然去形成的一个新闻报道。”2. 用广告来构筑你的理想3. 用电影来影响你的价值观

█ 如何抵御精神殖民

1.重温马克思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2. 树立一种民族自尊为特征的自我意识;3.重构我们的审美权、道义权、历史解释权;    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视  角

2 黄明雨北京立品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辛庄师范创办人。致力于中国人的教育改革和文化重建。

■三年前的一天,我刚从日本访问回来,约著名的装帧设计师陆智昌老师聊天。记得,那天见面是在东方新天地里面的某家茶餐厅,阿智(陆老师习惯别人这么称呼他)看上去又像是加了一个夜班,略带倦容。我和阿智说:“我觉得中国出版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阿智看着我,神情有点古怪,低声说:“我也这么认为!不过我不敢和周围的朋友说,怕别人说我精神有问题。”

一晃三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出版的新局面正徐徐地拉开帷幕。

一个月前,在机场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被颠覆的文明》,副标题叫做《我们怎么落到这一步》。作者边芹,是一位曾旅居法国多年的女作家,她做过许多国际影展的评委。她说自己在西方生活那么长时间,突然有一天醒悟过来:原来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审美权、历史的解释权,以及精神世界的道义权,完全在跟着西方人走。不合乎他们口味的,再好的中国人的作品也会冷落在一旁,那些得国际电影节大奖和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的作品,无一不是在表现中国人的丑陋。

这位柔弱的女作家说了一句硬话:近代“西学东渐”以来,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我们在向往西方文明的同时,对西方人潜藏的另一套游戏规则,我们毫无所知。那些学富五车、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譬如胡适,譬如钱钟书,在这个问题上,恐怕连门都没摸着。

这位作家是清醒的,尽管她对未来有许多担忧。我想,她之所以清醒,是因为对西方社会有足够的洞察;她之所以担忧,是因为对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将要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缺乏足够的认识。

8月3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网站有一篇署名文章,文中写道:“……苏联解体使西方的胜利主义高涨。美国人欢迎‘历史的终结’,认为所有国家都会迅速采纳我们这样的政治经济体制。随着世界宁静下来将会出现‘和平红利’。人们将更加富裕成功,国家将彼此合作。一切都将充满感激地服从美国意志。这些都是错觉。世界恰好朝相反方向发展,走向部落主义和冲突。我们正在为严重误判付出代价。

“……冷战的意识形态冲突如此激烈,以至于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以为世界将回归和平。事实上,冷战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掩盖了长达数世纪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宗教冲突。早在共产主义发明之前就开始塑造世界的民族主义和部落主义不仅没有消散,反而重新出现。”

译者给这篇文章重取了一个标题,叫做《美欧精英误导是世界动荡之源》。

的确,近两百多年来越来越自信的西方人,用科技和资本,以及他们标榜的“普世价值”,把整个世界带入所谓的“全球化”。可是,突然他们发现,关于种族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的问题,他们的“普世价值”无能为力,他们的文化从来就没有很好地解决过这些问题。

余东海先生近日给秋风先生新作《〈论语〉大义浅说》写的书评里,非常深刻地指出:

“中学统括诸子百家,以儒佛道为主流,儒学又是主流之主流;西学包罗各种主义,以神本主义(神学)和人本主义(自由主义)为两大主流。作者与我一样,是从自由主义转向儒家的,对自由主义的优缺点的领会特别深刻。同时他对神学的弊端也洞若观火。作者在《学而篇》第一章谈论学习之义时顺便提及耶教,寥寥数语,揭示了儒学与神学的本质区别。作者说:‘故孔子之学实为自学,自主学习而成自立之人。此大不同于神教。其常谓人有“原罪”或在“无明”中,无以自明,唯有信神可以得救,所谓信者,绝对服从也。’

“人性有本习之分,本性至善,习性易恶。神学只识习性无明,误认习性为本性,故有原罪之说,故不相信人类有自明的能力,更不知道本性之无量光明。唯我中道圣人,深证本性,深知自身拥有突破无明的大能,致良知明明德都是自明功夫,儒学就是自明之学。”

中国文化的本质就是肯定每个人“自明”的本性。这个本性是天赋的,人人都有,无须外求。欧洲人经过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饱受“神本主义”之苦,故高举“人本主义”,这个苦难的心路历程值得同情和理解。“以人为本”不错,但不够充分,“人道”上面有“天道”,“人道”须听从“天道”的指引。——这不同于迷信。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肯定天的心活在人的心头,听从天道的指引,实质是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

“天”是无言的。那些所谓“神说的话”,都是人在借用神的名义发言。所有的人都是上天的孩子,不论是黄皮肤、黑皮肤,还是白皮肤。人类社会是多元的,但从来就是一体。上天不愿看到祂的孩子无休止地争执、相互敌视和仇杀。尽管祂看到人世间的种种惨剧,祂的心很痛,但祂还是保持了缄默,祂把主动性让给了人类。祂等着祂的孩子回头认祂,学习祂“让”的精神。

大的,让小的。这是中国人的精神。学大,就是配天,做上天好的孩子。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人格典范。尧把天下让给了舜,故《尚书》里赞誉道:“惟天惟大,惟尧则之。”

古公亶父(也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也称泰伯)、虞仲和季历。太王意欲立小儿子季历为王,于是长子太伯带着二弟远走他乡,到了南方部族荆蛮人居住的地方,自称句吴。吴越之地便尊泰伯为其先祖,而季历也很了不起,他有一个著名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对此,孔子赞叹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商末孤竹国。孤竹国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伯夷,次子亚凭,老三叔齐。孤竹君想立三子叔齐为继承人。等到老国君一死,叔齐让哥哥伯夷继承王位。伯夷以父命为尊,就跑了,而叔齐亦不肯为王,也跑了。

让,是礼的核心精神,配天之德。中国文化是主张礼让的文化,因此,无论经历了多少艰难坎坷,仍然活着,成就了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文化共同体,他的名字叫做“中国人”。

如果对这个古老而时新的文化充分认肯,站在这个文化的脉络,也就是站在天下之中的立场,重新来打量这个世界,难道不是许多领域的书都要重写么?

◎内容来源:立品图书 《中国出版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编者按

如果从明代中晚期西方传教士来华算起,中西之间的来往断断续续地也有600余年的历史了。在此期间,西方的精英对中国了如指掌,却成功地让其百姓对中国的认识始终处于无知状态,由此让中国人相信他们不了解我们;同时中国的精英孜孜不倦上百年,自以为遍食西方文化之精髓,其实从来未离开过对方设定的框架,而知识界历经三波留洋潮——两岸三地三代留洋精英——犹未脱出这怪圈,反而因为对方的伪装外壳越做越精制而反向坠落,一代比一代没有自信,一代比一代目光短浅,一代比一代失去自我。

我们该如何反思曾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文明?中国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

视角1

郑若麟文汇报高级记者,研究员。现为文汇报国际评论专栏撰稿人。

  《青课》第1期:如何抵御西方文化殖民

█ 现状

商品的外文品牌房产爱取洋名出国移民远嫁

█ 一个民族从精神上被征服大致有三个特征

1. 在精神上把征服者视为主人;2.电影、文学的评价取向趋于西方3. 自觉地接收精神征服者对我们的权利4. 根据征服者的意愿来改变我们的一切

█ 西方在精神上征服中国的三大法宝

1. 用新闻报道来解释或虚构我们生活的现实   边芹:“世界上只有自然发生的事件,但是没有自然去形成的一个新闻报道。”2. 用广告来构筑你的理想3. 用电影来影响你的价值观

█ 如何抵御精神殖民

1.重温马克思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2. 树立一种民族自尊为特征的自我意识;3.重构我们的审美权、道义权、历史解释权;    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视  角

2 黄明雨北京立品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辛庄师范创办人。致力于中国人的教育改革和文化重建。

■三年前的一天,我刚从日本访问回来,约著名的装帧设计师陆智昌老师聊天。记得,那天见面是在东方新天地里面的某家茶餐厅,阿智(陆老师习惯别人这么称呼他)看上去又像是加了一个夜班,略带倦容。我和阿智说:“我觉得中国出版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阿智看着我,神情有点古怪,低声说:“我也这么认为!不过我不敢和周围的朋友说,怕别人说我精神有问题。”

一晃三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出版的新局面正徐徐地拉开帷幕。

一个月前,在机场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被颠覆的文明》,副标题叫做《我们怎么落到这一步》。作者边芹,是一位曾旅居法国多年的女作家,她做过许多国际影展的评委。她说自己在西方生活那么长时间,突然有一天醒悟过来:原来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审美权、历史的解释权,以及精神世界的道义权,完全在跟着西方人走。不合乎他们口味的,再好的中国人的作品也会冷落在一旁,那些得国际电影节大奖和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的作品,无一不是在表现中国人的丑陋。

这位柔弱的女作家说了一句硬话:近代“西学东渐”以来,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我们在向往西方文明的同时,对西方人潜藏的另一套游戏规则,我们毫无所知。那些学富五车、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譬如胡适,譬如钱钟书,在这个问题上,恐怕连门都没摸着。

这位作家是清醒的,尽管她对未来有许多担忧。我想,她之所以清醒,是因为对西方社会有足够的洞察;她之所以担忧,是因为对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将要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缺乏足够的认识。

8月3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网站有一篇署名文章,文中写道:“……苏联解体使西方的胜利主义高涨。美国人欢迎‘历史的终结’,认为所有国家都会迅速采纳我们这样的政治经济体制。随着世界宁静下来将会出现‘和平红利’。人们将更加富裕成功,国家将彼此合作。一切都将充满感激地服从美国意志。这些都是错觉。世界恰好朝相反方向发展,走向部落主义和冲突。我们正在为严重误判付出代价。

“……冷战的意识形态冲突如此激烈,以至于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以为世界将回归和平。事实上,冷战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掩盖了长达数世纪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宗教冲突。早在共产主义发明之前就开始塑造世界的民族主义和部落主义不仅没有消散,反而重新出现。”

译者给这篇文章重取了一个标题,叫做《美欧精英误导是世界动荡之源》。

的确,近两百多年来越来越自信的西方人,用科技和资本,以及他们标榜的“普世价值”,把整个世界带入所谓的“全球化”。可是,突然他们发现,关于种族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的问题,他们的“普世价值”无能为力,他们的文化从来就没有很好地解决过这些问题。

余东海先生近日给秋风先生新作《〈论语〉大义浅说》写的书评里,非常深刻地指出:

“中学统括诸子百家,以儒佛道为主流,儒学又是主流之主流;西学包罗各种主义,以神本主义(神学)和人本主义(自由主义)为两大主流。作者与我一样,是从自由主义转向儒家的,对自由主义的优缺点的领会特别深刻。同时他对神学的弊端也洞若观火。作者在《学而篇》第一章谈论学习之义时顺便提及耶教,寥寥数语,揭示了儒学与神学的本质区别。作者说:‘故孔子之学实为自学,自主学习而成自立之人。此大不同于神教。其常谓人有“原罪”或在“无明”中,无以自明,唯有信神可以得救,所谓信者,绝对服从也。’

“人性有本习之分,本性至善,习性易恶。神学只识习性无明,误认习性为本性,故有原罪之说,故不相信人类有自明的能力,更不知道本性之无量光明。唯我中道圣人,深证本性,深知自身拥有突破无明的大能,致良知明明德都是自明功夫,儒学就是自明之学。”

中国文化的本质就是肯定每个人“自明”的本性。这个本性是天赋的,人人都有,无须外求。欧洲人经过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饱受“神本主义”之苦,故高举“人本主义”,这个苦难的心路历程值得同情和理解。“以人为本”不错,但不够充分,“人道”上面有“天道”,“人道”须听从“天道”的指引。——这不同于迷信。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肯定天的心活在人的心头,听从天道的指引,实质是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

“天”是无言的。那些所谓“神说的话”,都是人在借用神的名义发言。所有的人都是上天的孩子,不论是黄皮肤、黑皮肤,还是白皮肤。人类社会是多元的,但从来就是一体。上天不愿看到祂的孩子无休止地争执、相互敌视和仇杀。尽管祂看到人世间的种种惨剧,祂的心很痛,但祂还是保持了缄默,祂把主动性让给了人类。祂等着祂的孩子回头认祂,学习祂“让”的精神。

大的,让小的。这是中国人的精神。学大,就是配天,做上天好的孩子。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人格典范。尧把天下让给了舜,故《尚书》里赞誉道:“惟天惟大,惟尧则之。”

古公亶父(也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也称泰伯)、虞仲和季历。太王意欲立小儿子季历为王,于是长子太伯带着二弟远走他乡,到了南方部族荆蛮人居住的地方,自称句吴。吴越之地便尊泰伯为其先祖,而季历也很了不起,他有一个著名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对此,孔子赞叹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商末孤竹国。孤竹国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伯夷,次子亚凭,老三叔齐。孤竹君想立三子叔齐为继承人。等到老国君一死,叔齐让哥哥伯夷继承王位。伯夷以父命为尊,就跑了,而叔齐亦不肯为王,也跑了。

让,是礼的核心精神,配天之德。中国文化是主张礼让的文化,因此,无论经历了多少艰难坎坷,仍然活着,成就了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文化共同体,他的名字叫做“中国人”。

如果对这个古老而时新的文化充分认肯,站在这个文化的脉络,也就是站在天下之中的立场,重新来打量这个世界,难道不是许多领域的书都要重写么?

◎内容来源:立品图书 《中国出版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相关内容

  • 推荐丨科学家心中的影史十大科幻片
  • 本文转自美国大众机械杂志 翻译校对:桃桃电影交流翻译组 Ada 冰彤 飞呀 阿暖 Lab 专家怎么看-科学家评选史上最强10大科幻片 对于科幻片来说,货真价实的科学家们是最苛刻的影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仅仅因为某部电影歪曲了自然法则就嫌弃它.我们调查了几十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以下是他们喜欢的科幻片 ...

  • [西游记]导演杨洁病逝,31年过去,为什么我们还是喜欢这部戏?
  • 我知道城市凶猛 但去日苦多 你还是要温柔地活 -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you're gonna love it. - 我想先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86年<西游记>插曲 01 导演力排众议,才有了主题曲 如果我不说这是31年前电视剧< ...

  • 关于贫穷:两种不同的讲述和思考
  • 作者:李鲁祥 唐都学刊 2005年06期 关于伊朗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近年来的电影<樱桃的滋味>.<橄榄树下的情人>.<在沙尘中跳舞>.<我在漫步人生>,以及马哲·马芝迪的<小鞋子>,戴锦华教授认为:"九十年代中后期,在世界( ...

  • 盗梦空间有感
  • 今天刚看了电影<盗梦空间>,呵呵!看得有点晚了.我第一次了解诺兰是在<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里,那时候觉得他很有思想,场面拍的很有想象力,尤其是那段蝙蝠侠夜游香港,相信看过的朋友一定觉得超赞,特技和拍摄的完美结合.我一直没看盗梦是因为黑暗骑士在我心中一直是永远的经典,今天看了 ...

  • 人物阅读素材:我是一个必须后天努力的木头
  • 我是一个必须后天努力的木头 黄晓明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我在2004年左右拍一部戏叫作<龙票>,当时我要自己开车去剧组. 要经过一个沙漠,当时我很兴奋,因为可以一边开车看风景,一边开到那个沙漠里的剧组,结果我开着开着刚过一个坡,一上坡我突然看到坡下面有个大坑,我往这一拐可能就翻车了,我完完全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下)-罗锦鳞
  • 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下)-罗锦鳞 主讲人简介 罗锦鳞 ,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1月5日出生于北京.1956年-1961年就读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1961年8月毕业后留中央戏剧学院任教至今1979-1986 任导演系讲师.指导教师和班主任:1987-1991 任导演系副教授.研究生 ...

  • 关于南京南京的电影评论
  • 崔卫平: 崔卫平:战争引发的人性思考一 <南京!南京!>采用了一个日本士兵角川的视角.他身为 1937 年底入侵 南京的日本军队一员,目睹大屠杀的残酷之 后感到难以承受,最后放走了两名 被俘的中国人,拔枪自杀.这被解释为他人性的表现."我们能不能把日本人当 人来看?" ...

  • 下行路(独幕剧)
  • 故事发生在一夜之间:从黄昏时分到黎明时分. 第一场 [空旷的公路.黄昏时分,暮色暗淡.瓢泼大雨.刹车声. [轿车的轮胎边蹲着一名男士,查看着什么,旁边一位身着晚礼服的女士用手电筒照着. 情妇 他在哪儿? 情夫 在下面! 情妇 把他拖出来啊! [车轮下躺着一个陌生人,头被车底盘钩住了. 情夫 我正在拖 ...

  • 关于戏曲艺术在当代的思考
  • 关于戏曲艺术在当代的思考 魏明伦.王仁杰.罗怀臻--三位戏曲领军人物关于戏曲艺术在当代的思考 编者按:中国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地位非同小可,中国戏曲的振兴又紧密牵连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在第八次文化会期间,魏明伦.王仁杰.罗怀臻三位戏曲创作的领军人物.三位南方才子聚集北京,他们就中国戏曲所面临的种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