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文,解题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车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俪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字词疏通 2、内容梳理 思考: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哪句指明教师的职责?那些语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哪些语句阐明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明确: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与结尾“余嘉……”呼应。 2)第二句:教师的重要作用或职责 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进步。 道,儒家的思想。业,儒家的经典,道的载体。 3)三、四句:从师的必要性 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出“师之所存……”的原则,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学问面前,人人平等嘛。 这是承“传道”而言的。那么为什么不承“受业”展开呢?因为人人皆知教师有“受业”的职责。      3、总结本段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4、背诵本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段 一、检查复习 1、提名按要求和全段背诵。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 指导正确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词句疏通 3、思考完成表格 4、简析 如前所说,本文有着复杂的写作背景,并不是一般的即兴之作。经过前面一段的理性陈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终于一吐为快。第二段即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陋习。文势如暴风骤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 1)以感叹发端,由从师学习的理论分析转入对今人“耻学于师”的批判。 2)下面作者运用三组对比: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结果 作者态度古圣人与今众人            对子女与对自己            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3)作者态度语气的变化:疑问推测——肯定责备——感叹讽刺:语气步步加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学生背诵本段。 三、作业 :背诵当堂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三、四段并总结课文 一、检查复习 1、背诵                 2、字词 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导朗读 2、自译:师,不必 3、简析:列举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 以孔子为例的好处:一石三鸟,典型精当     1)阐明了从师的意义;2)也说明了从师的原则;3)与“古之学者……”和“古之圣人……圣益圣……”等呼应。 (二)第四段 虽为附记性质,但或是紧扣中心。作者赞扬李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来倡导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围绕了中心。 (三)背诵 三、总结 1、思想内容、现今意义 2、写作特色 1)对比论述,有破有立 2)语言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3)感情充沛强烈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五。 板书设计 :               正面提出 “人非生而……也”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中心论点   “无贵无贱……存也”从师学习的原则    师       反面阐述  古人——今人 正反对比爱其子……——于其身……   说                   巫医……——士大夫…… 例证:孔子 附记:赞扬李蟠

教学目标 :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文,解题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车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俪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字词疏通 2、内容梳理 思考: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哪句指明教师的职责?那些语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哪些语句阐明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明确: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与结尾“余嘉……”呼应。 2)第二句:教师的重要作用或职责 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进步。 道,儒家的思想。业,儒家的经典,道的载体。 3)三、四句:从师的必要性 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出“师之所存……”的原则,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学问面前,人人平等嘛。 这是承“传道”而言的。那么为什么不承“受业”展开呢?因为人人皆知教师有“受业”的职责。      3、总结本段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4、背诵本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段 一、检查复习 1、提名按要求和全段背诵。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 指导正确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词句疏通 3、思考完成表格 4、简析 如前所说,本文有着复杂的写作背景,并不是一般的即兴之作。经过前面一段的理性陈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终于一吐为快。第二段即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陋习。文势如暴风骤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 1)以感叹发端,由从师学习的理论分析转入对今人“耻学于师”的批判。 2)下面作者运用三组对比: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结果 作者态度古圣人与今众人            对子女与对自己            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3)作者态度语气的变化:疑问推测——肯定责备——感叹讽刺:语气步步加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学生背诵本段。 三、作业 :背诵当堂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三、四段并总结课文 一、检查复习 1、背诵                 2、字词 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导朗读 2、自译:师,不必 3、简析:列举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 以孔子为例的好处:一石三鸟,典型精当     1)阐明了从师的意义;2)也说明了从师的原则;3)与“古之学者……”和“古之圣人……圣益圣……”等呼应。 (二)第四段 虽为附记性质,但或是紧扣中心。作者赞扬李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来倡导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围绕了中心。 (三)背诵 三、总结 1、思想内容、现今意义 2、写作特色 1)对比论述,有破有立 2)语言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3)感情充沛强烈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五。 板书设计 :               正面提出 “人非生而……也”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中心论点   “无贵无贱……存也”从师学习的原则    师       反面阐述  古人——今人 正反对比爱其子……——于其身……   说                   巫医……——士大夫…… 例证:孔子 附记:赞扬李蟠


相关内容

  • [沙田山居]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高一.高二.高三在线视频课堂,名师讲解.  40节免费高中视频课程任你选.. <沙田山居>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沙田山居>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2010-08-06 <沙田山居>教案 一.教学目标 ( ...

  •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稿(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课型:讲读课        课时:3课时               时间:2007.11.12 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 1.了解关于<左传>的文学文化常识及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品位其语言特点. 2.坚持"读读背背",积累语言材料, ...

  •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情感目标: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3.能力目标:学会朗诵诗歌的一般方法:掌握鉴赏诗歌的步骤.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 ...

  •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小狗包弟]教案设计
  •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巴金老人通过对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侧面为我们讲述了那个疯狂时代人性迷失.惨无人道的历史事实.小狗的悲惨遭遇给作者的内心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创痛,文章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歉疚.忏悔及悲天悯人的情怀.本文的价值,首先在于 ...

  • 诗经[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忠贞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 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

  •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
  •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xfnl 1.<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之二(上) 荷塘月色·教案之二(下) 荷塘月色(课文精讲)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2.<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之二 故都的秋(课文精讲) <故都的秋> ...

  • 人教版高一必修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 人教版高一必修<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 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3. 品味语言,感悟徐诗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诗歌阅读方法. 2.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

  • 教师资格证说课考试流程
  • 注意事项 1. 考生必须凭<成都市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 和能力审查表>和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指定考场参加说课考试. 2. 考生准备的提纲.教案.教材等允许带进考室作为参考. 3. 本次说课考试只安排一次,因故未参加考试者,视为自动放弃 考试. 4. 说课结束后5-7个工作日内 ...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目标导航 1.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基础夯实 (一)课内字词 1.生字正音    蓊蓊(wěng)郁郁   霎(shà)时   倩(qiàn)影   袅娜(niǎo nuó) 梵婀(f„n 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