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进卿:对联论文--论战联

论  战  联

韩进卿  河北廊坊

所谓论战联,是我临时起的名字。意思是在楹联对句中双方带有火药味。古时人们学对联、写对联,是作为学习、考试、文人交友娱乐用的。一般是师生间、同窗间、朋友间的对句。但有时人们的身份、地位、职业不同,在对句中,有的是相互显示、炫耀才华,有的是相互讥讽取乐,也有的是趁机攻击对方。今天就讨论一下此类联。不过这类联,大部分是对联故事,虚构的成分较大。

一、自傲联。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署,想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其谈谈治国大计。他向门官递上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等样人?门官答:是一介儒生。张之洞写了一行字 “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 叫门官传给求见者。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提笔也写下一行字叫门官呈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不由暗自惊讶来者的气度和才学,急令门官大开中门,把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儒生迎接进府。

当年梁启超也曾去武汉拜见张之洞。张出上联曰:“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梁启超对曰:“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晚生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李梦阳是明朝有名的文学家,到江西去当提学副使。(管理省学校教育的文官。) 一天,李梦阳来到一个学堂,看到名册里边有个学生也叫“李梦阳”, 跟自己名字一样。李梦阳挺感兴趣,想看看这个“小李梦阳”是个什么人物,就叫人把他找来了。李梦阳打算考考他说:“你难道没听说我的大名吗?干吗起个跟我一样的名呐,这不是成心冒犯我吗?”小梦阳不慌不忙地说:“小人的名字碰巧跟您的名字一样,可不是我成心要冒犯大 人。名字是父亲起的,我可不敢随便改。”李梦阳想了一下说:“我出个对 子考考你,要是对得好,我就饶了你。”李梦阳说了一个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上联是说,蔺相如、司马相如这俩人都叫“相如”,可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是文学家,实在是不相同[“相如”有“相同”的意思]。暗含的意思是,我叫李梦阳,是文坛的领袖;你也叫李梦阳,可你有什么本事能跟我比,你也配叫 “李梦阳”?小梦阳想了一会儿,对出了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是战国时候魏国的大臣,又叫信陵君,是有名的“战国四公子” 之一。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说的就是魏无忌。长孙无忌是唐初人,他帮助秦王李世民抢到了皇位。

小“梦阳”的下联是在说,战国的信陵君叫无忌,八百年后唐朝的长孙无忌也起名叫“无忌”,他可以起跟别人一样的名字,一点也没有顾虑[“无忌”,“没有顾忌”、“没有顾虑”的意思],我起个名又干吗有顾忌呐?

这类联是强者考弱者, 遇到这类联,回答要客气,既对对方表示尊敬,又不卑不亢。孙中山是你傲我也傲,梁启超是你傲我谦,小梦阳是打太极,化解你的傲气。

二、挖苦联。据说,年少时的林则徐赴考时,他父亲恐他年少远行疲惫,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进考场时,主考官以林则徐年少,即景出一联索对,作为进考场的条件。联曰:以父作马;林则徐的父亲羞得面红耳赤,非常难为情。可骑在父亲肩上的小林则徐应声便对:

望子成龙。这四个字看似简单,但足以替父亲和自己解嘲。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自幼聪颖过人。8岁那年,一次与几位同学去寺庙里偷桃子吃。事后,和尚找到先生,先生逐个追问学生,可谁也不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条挖苦学生的上句:“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明说:“谁要对出了下联就可以免罚。”郭沫若听罢脱口答道:“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古代文人常把“攀桂步蟾宫”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对答的下联一语双关:昨天偷桃子的有我,将来出类拔萃的也有我。这类联,出联者设了陷阱,如果按上联回答,有我没我都不行,都是钻狗洞了。郭沫若这里很聪明,反其意而答,巧妙的化解了危机。

相传乾隆年间的一次殿试中,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个独眼人。乾隆皇帝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实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乾隆帝就出了个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浩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此对含意深刻,气势很大。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浩略一思忖,答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乾隆大喜:“探花郎就探花郎。”当即钦点刘凤浩为这次殿试的探花郎。这类联是强者难弱者,先把应对者置于不利的地位,应答者必须反其意而对,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

三、讥讽联。清末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曾任宰相;翁同和(龢),江苏常熟人,曾任司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二人素不合。相传一次翁同龢写一上联“宰相合肥天下瘦,”这是讽刺李鸿章(以前当了大官,人们常以其家乡的名字称呼,李鸿章是合肥人,常被称为“李合肥”,)此联一语双关,是说天下百姓都很贫穷,你却很富裕。李鸿章则反击曰“司农常熟世间荒”。翁同龢是常熟的,所以人称“翁常熟”,而“司农”是对户部尚书的称呼,翁同龢曾经是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长)。这也是双关联,说世间经常闹荒灾,而你翁同龢却年年大丰收。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脸长,其妹苏小妹出句嘲笑他: “昨天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苏东坡反唇相讥: “莲步未离香格下,额头已到画堂前。” 嘲笑她奔头(额头高)。这是一首绝句。

这类联是强者或身份相近的人之间的游戏、玩笑。都是话中带刺,软中带硬,又不能失身份。

四、鄙视联。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从小聪颖超群,文思敏捷。十来岁便中了进士。一天,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权倾当朝,对解缙十分妒忌、鄙视,就提出让解缙对句,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借用“锯”与“句”的谐音,讽刺、挖苦解缙,解缙一听,并不示弱,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同样借用“蹄”与“题”的谐音,用“老畜生”回敬“小猴子”,以牙还牙,对的工整,骂得在理,将老权臣辛辣的讥讽了一顿。这是谐音联。这类联是强者欺弱者,回答要针锋相对。

相传纪晓岚幼时,功课对他毫无压力,所以有空闲喂养家雀,他将砖墙挖一深洞,家雀喂饱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并用砖头堵死,以防家雀飞走。此事被石先生发现,便将家雀摔死,又送回洞内,再堵好如初,然后在墙上戏书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待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雀已死去,心正疑惑,忽见墙上句子,知道是石先生所为,平时学生们就很讨厌这个老师,于是他续写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下联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执教鞭责问晓岚。但晓岚从容不迫地辩道: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成这一下联的。这是一首无情对,石先生捻着胡须苦思半晌,胡须断了数根,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这是趁机泄愤。

五、攻击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是一个著名的联语传说,说是八国联军与清朝政府的“议和会议”上,一洋人“中国通”傲慢地说出上联,意谓八国联军这“八大王”是“王王在上”;而中国这边,有一人愤怒地站了起来,对以下联,怒斥八国联军是四对小鬼“鬼鬼犯边”……这类联是强者犯弱者,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能留情。

所谓论战联,多半是对联故事,有不同版本,基本上都是文人们编写的,我们学习这类联是增加趣味性,提高对句的能力。当然有些联是现场对句,要在较短时间内对出,所以平仄不一定很严格,主要是对句要有力,下联要压住上联。人们看了很解气。

论  战  联

韩进卿  河北廊坊

所谓论战联,是我临时起的名字。意思是在楹联对句中双方带有火药味。古时人们学对联、写对联,是作为学习、考试、文人交友娱乐用的。一般是师生间、同窗间、朋友间的对句。但有时人们的身份、地位、职业不同,在对句中,有的是相互显示、炫耀才华,有的是相互讥讽取乐,也有的是趁机攻击对方。今天就讨论一下此类联。不过这类联,大部分是对联故事,虚构的成分较大。

一、自傲联。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署,想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其谈谈治国大计。他向门官递上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等样人?门官答:是一介儒生。张之洞写了一行字 “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 叫门官传给求见者。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提笔也写下一行字叫门官呈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不由暗自惊讶来者的气度和才学,急令门官大开中门,把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儒生迎接进府。

当年梁启超也曾去武汉拜见张之洞。张出上联曰:“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梁启超对曰:“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晚生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李梦阳是明朝有名的文学家,到江西去当提学副使。(管理省学校教育的文官。) 一天,李梦阳来到一个学堂,看到名册里边有个学生也叫“李梦阳”, 跟自己名字一样。李梦阳挺感兴趣,想看看这个“小李梦阳”是个什么人物,就叫人把他找来了。李梦阳打算考考他说:“你难道没听说我的大名吗?干吗起个跟我一样的名呐,这不是成心冒犯我吗?”小梦阳不慌不忙地说:“小人的名字碰巧跟您的名字一样,可不是我成心要冒犯大 人。名字是父亲起的,我可不敢随便改。”李梦阳想了一下说:“我出个对 子考考你,要是对得好,我就饶了你。”李梦阳说了一个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上联是说,蔺相如、司马相如这俩人都叫“相如”,可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是文学家,实在是不相同[“相如”有“相同”的意思]。暗含的意思是,我叫李梦阳,是文坛的领袖;你也叫李梦阳,可你有什么本事能跟我比,你也配叫 “李梦阳”?小梦阳想了一会儿,对出了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是战国时候魏国的大臣,又叫信陵君,是有名的“战国四公子” 之一。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说的就是魏无忌。长孙无忌是唐初人,他帮助秦王李世民抢到了皇位。

小“梦阳”的下联是在说,战国的信陵君叫无忌,八百年后唐朝的长孙无忌也起名叫“无忌”,他可以起跟别人一样的名字,一点也没有顾虑[“无忌”,“没有顾忌”、“没有顾虑”的意思],我起个名又干吗有顾忌呐?

这类联是强者考弱者, 遇到这类联,回答要客气,既对对方表示尊敬,又不卑不亢。孙中山是你傲我也傲,梁启超是你傲我谦,小梦阳是打太极,化解你的傲气。

二、挖苦联。据说,年少时的林则徐赴考时,他父亲恐他年少远行疲惫,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进考场时,主考官以林则徐年少,即景出一联索对,作为进考场的条件。联曰:以父作马;林则徐的父亲羞得面红耳赤,非常难为情。可骑在父亲肩上的小林则徐应声便对:

望子成龙。这四个字看似简单,但足以替父亲和自己解嘲。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自幼聪颖过人。8岁那年,一次与几位同学去寺庙里偷桃子吃。事后,和尚找到先生,先生逐个追问学生,可谁也不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条挖苦学生的上句:“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明说:“谁要对出了下联就可以免罚。”郭沫若听罢脱口答道:“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古代文人常把“攀桂步蟾宫”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对答的下联一语双关:昨天偷桃子的有我,将来出类拔萃的也有我。这类联,出联者设了陷阱,如果按上联回答,有我没我都不行,都是钻狗洞了。郭沫若这里很聪明,反其意而答,巧妙的化解了危机。

相传乾隆年间的一次殿试中,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个独眼人。乾隆皇帝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实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乾隆帝就出了个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浩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此对含意深刻,气势很大。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浩略一思忖,答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乾隆大喜:“探花郎就探花郎。”当即钦点刘凤浩为这次殿试的探花郎。这类联是强者难弱者,先把应对者置于不利的地位,应答者必须反其意而对,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

三、讥讽联。清末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曾任宰相;翁同和(龢),江苏常熟人,曾任司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二人素不合。相传一次翁同龢写一上联“宰相合肥天下瘦,”这是讽刺李鸿章(以前当了大官,人们常以其家乡的名字称呼,李鸿章是合肥人,常被称为“李合肥”,)此联一语双关,是说天下百姓都很贫穷,你却很富裕。李鸿章则反击曰“司农常熟世间荒”。翁同龢是常熟的,所以人称“翁常熟”,而“司农”是对户部尚书的称呼,翁同龢曾经是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长)。这也是双关联,说世间经常闹荒灾,而你翁同龢却年年大丰收。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脸长,其妹苏小妹出句嘲笑他: “昨天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苏东坡反唇相讥: “莲步未离香格下,额头已到画堂前。” 嘲笑她奔头(额头高)。这是一首绝句。

这类联是强者或身份相近的人之间的游戏、玩笑。都是话中带刺,软中带硬,又不能失身份。

四、鄙视联。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从小聪颖超群,文思敏捷。十来岁便中了进士。一天,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权倾当朝,对解缙十分妒忌、鄙视,就提出让解缙对句,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借用“锯”与“句”的谐音,讽刺、挖苦解缙,解缙一听,并不示弱,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同样借用“蹄”与“题”的谐音,用“老畜生”回敬“小猴子”,以牙还牙,对的工整,骂得在理,将老权臣辛辣的讥讽了一顿。这是谐音联。这类联是强者欺弱者,回答要针锋相对。

相传纪晓岚幼时,功课对他毫无压力,所以有空闲喂养家雀,他将砖墙挖一深洞,家雀喂饱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并用砖头堵死,以防家雀飞走。此事被石先生发现,便将家雀摔死,又送回洞内,再堵好如初,然后在墙上戏书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待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雀已死去,心正疑惑,忽见墙上句子,知道是石先生所为,平时学生们就很讨厌这个老师,于是他续写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下联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执教鞭责问晓岚。但晓岚从容不迫地辩道: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成这一下联的。这是一首无情对,石先生捻着胡须苦思半晌,胡须断了数根,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这是趁机泄愤。

五、攻击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是一个著名的联语传说,说是八国联军与清朝政府的“议和会议”上,一洋人“中国通”傲慢地说出上联,意谓八国联军这“八大王”是“王王在上”;而中国这边,有一人愤怒地站了起来,对以下联,怒斥八国联军是四对小鬼“鬼鬼犯边”……这类联是强者犯弱者,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能留情。

所谓论战联,多半是对联故事,有不同版本,基本上都是文人们编写的,我们学习这类联是增加趣味性,提高对句的能力。当然有些联是现场对句,要在较短时间内对出,所以平仄不一定很严格,主要是对句要有力,下联要压住上联。人们看了很解气。


相关内容

  •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总复习工作计划
  • 本学期我们的中考任务十分艰巨,刻不容缓。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中考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我们目前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搞好学科复习。所以,我们要积极备战中考,研究大纲精神,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我们的课程已经结束,现在准备按以下计划进行复习 一、复习总设想 (1 ...

  • 初中名人文学常识
  • 一.中国文学 (一)先秦 1.孔子(名丘,字仲尼.)<论语>十则孔子是我国历史和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我国历史和第一部语录体着作.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曹刿论战><左传>又称<春秋左 ...

  • 近5年语文中考知识点
  • 近5年来成都中考语文的出题模式,视角,预测,我将从试卷大题分布的角度,将本文分为基础知识,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现代文阅读,B卷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语言运用,作文这10个板块来进行分析.(注:橘色:已考内容蓝色:预测内容) 基础知识:2009年(含)以后,前 ...

  • 台湾乡土文学论战的历史真相
  • 作者:樊洛平 <文艺报> 2001年09期 乡土文学论战之今昔 从历史上看,发生于1977至1978年的乡土文学论战,是台湾光复以来未曾有过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论战.它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其影响又远远超出了文坛论战的范围.面对70年代台湾遭逢外交变局.钓鱼岛事件等严峻现实,面对台湾 ...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学案第15课
  • 第15课 辛亥革命 编写者 孙芳 审核者 高秀泉 贝艳 2010-11-19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原因:① 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②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 来挽救统治危机. 2. ...

  • 谈家桢:懂得调节健康
  • "基因",是当前经常会见到的一个词.在同外,"基因"这个词于1909年被首次使用,而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的,是1937年8月回国执教的淡家桢先生, "中国的摩尔根" 谈家桢先生(1909-2008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 ...

  •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

  •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一.注释 (一)注释要义 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时,引用他人的观点来佐证,旨在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面之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注释分为脚注.尾注两种.脚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每一页的页脚(一般是右下解)进行注释,脚注一般在 ...

  •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最全2016)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口语交际--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