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花木与人类的生活始终密不可分。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环境状况不断恶化,花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花木对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作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认同和肯定。伴随着花木经济的发展,自然的花木不断地被融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渗透了生活与文化的内涵,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木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木为核心的文化范畴。我们的家乡嘉泽镇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都”,这里的紫薇园汇集了30多个品种上万株紫薇,树龄最长的已达千年,是国内最俱规模的紫薇培育基地;艺林园内,300多个品种近2万株奇花异木令人神往,这里已经成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花木市场更是全国十大花木市场之一,是嘉泽花木对外的一个主要窗口。当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大力发展花木生产,劳动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浓郁的花木氛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陶冶了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人的鉴赏能力。我们嘉泽中心幼儿园就利用花木文化的审美功能,对幼儿进行了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等艺术才能的培养。 一、发现美 1、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美。 美在生活中,美在自然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美的。可是幼儿虽然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但未必会有意识的感知周围花木的美,因此就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发现这种美:春天,黄灿灿的迎春花开了,密缀枝头,花形如金钟,这里一丛,那里一簇,经月不凋;教学楼后面那几棵高大的紫叶李,花开了又落了,淡淡的粉色,轻悠悠地飘下,铺了一地,这不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夏天,睡莲花开,楚楚动人,在一池碧水中宛如脱俗的少女。秋天,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桂花的甜香;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菊花了,花坛里一团团菊花密密的排列,什么白菊、墨菊、龙须菊,或仰或倚,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冬季是腊梅花开得最茂盛时,那点点黄花盛开在凛冽的寒风中,好像许许多多的小蝴蝶在空中展开着黄色的小翅膀飞舞着,使人不禁想起“凌寒独自开”的诗句。还有什么杜鹃、紫薇、月季……各种树木也丝毫不甘落后,春天垂柳碧绿,秋日枫叶火红,它们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同五彩的画卷。在这样的日子里,带着孩子们走出去,看一看花花草草,认一认各种花木,冲击的不仅是视觉的,还带来心灵的快感。孩子们带着好奇心,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感受过的花木之美。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就是幼儿对生活的积累,就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2、在与花木有关的美文中深化美。 在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中与花木有关的美文名篇数不胜数,我们将这些美文与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王安石的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让幼儿了解到梅花不畏寒冷,傲立在寒风中凌然怒放之美;黄巢的《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幼儿了解和感悟菊花的傲霜怒放;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幼儿感受到柳树的婀娜多姿;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让幼儿感受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通过鱼儿与荷叶的描写,让幼儿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夏景图,活泼而淡然;儿歌《迎春花》:迎春花,开黄花, 朵朵张开小嘴巴, 它是公园小号手, 迎着天空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 它把春天吹来啦!让幼儿感受迎春花的生意盎然……在孩子的眼里,那一字一句都是有味儿的,那一花一木都是美的。 3、在花木盆景中发现美 花木盆景在当下的社会中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一般平常人家家里都会有那么一两盆,更别说我们这个地区的家庭,孩子们或多或少都见过各色的花木盆景,在马路两边能看到各种造型的盆景,如:孔雀、海狮顶球、花柱等。但幼儿对于这些盆景只能说出一个“美”字,对于美在哪里,为什么美孩子们还是说不清楚的。于是我们通过对盆景的欣赏让幼儿发现盆景的美。首先我们出示几盆造型美丽的盆景,这些盆景各种各样,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简直美不胜收。瞧,有的盆景像弯如月亮的扇子;有的雄伟壮观,从远处看,就像一棵苍天大树;有的像蜿蜒盘旋的龙;还有的盆景的枝干洁白如雪,既像白缎子,又像一条飞流湍急的瀑布一样……孩子们看着、说着,想象着、感受着花木盆景的美,从而知道花木盆景的美体现在植物的根、茎、叶上,体现在植物的开花、结果上,体现在盆景千奇百怪的造型上。 二、展示美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艺术之美能够把孩子导向求真、为善、尚美的境界。 大自然里的一花一木都是美的,都是孩子们艺术创作的源泉。在我们园的艺术主题活动中,“花木”成了重要内容。“花木绘画”、“树叶贴画”、“叶脉书签”,还有别出心裁的“干花装饰”……孩子们在花木的艺术天地中尽情畅游,用耐心、细心和精心浇灌美的花朵。目睹着孩子们的作品,我由衷地赞叹我们的孩子无限的艺术想象力和与生俱来对美的表现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了健康和谐的文化艺术氛围,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三、创造美 1、在劳动中创造美 俗话说:劳动创造了美。那如何让幼儿感受到劳动创造了美呢?我们在校园一角开辟了“花木实验基地”,各班分别认养了其中的一块地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实验基地上进行种植、扦插小苗、管理,体验劳动的苦乐酸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我们的花木实验基地上的苗木一派欣欣向荣,绿树成荫,季季花开不败。幼儿看着自己劳动创造出来的美,由衷的感到自豪。孩子们不仅获得了花木种植和栽培的一些粗浅的学问和技能,体验了劳动的乐趣,感受到原来美是可以由劳动来创造的。 2、在爱花护木中创造美 学校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它对学校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我们积极开发校园文化资源,在每班开设自己的植物角,让校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个角落说话,对幼儿的环境品德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次小朋友散步时,我们老师总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他们要爱护花木,只能观赏,不能动手。每次小朋友回答的都很响亮“知道了”,可到了外面就都忘了,时不时的用手去触摸这些植物。自从有了自己的植物角,我发现幼儿都有了一些改变,他们都很喜爱珍惜自己种植的植物,从不用手去采摘,而且还能相互监督,哪个小朋友若是用手去碰了,别的幼儿就会跑来告诉老师:XXX小朋友把植物弄疼了”。再出去散步时,孩子们都能自觉地不用手去触摸这些美丽的植物,小嘴里还念念有词:花儿好看我不摘,摘了小花,小草会疼的”!这个活动既让幼儿亲近了大自然,还懂得了爱护和照顾管理植物的情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花护木,形成花一般的美丽言行。 我园在运用花木文化的审美功能,发展幼儿的艺术才能的研究还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不够完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但我们充满信心,因为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幼儿艺术教育体系,不但可以使每位幼儿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为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发展了艺术才能,为成长为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栋梁之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唯有拓宽视野,孜孜以求,不断创新,为探索幼儿教育新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江苏】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花木与人类的生活始终密不可分。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环境状况不断恶化,花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花木对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作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认同和肯定。伴随着花木经济的发展,自然的花木不断地被融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渗透了生活与文化的内涵,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木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木为核心的文化范畴。我们的家乡嘉泽镇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都”,这里的紫薇园汇集了30多个品种上万株紫薇,树龄最长的已达千年,是国内最俱规模的紫薇培育基地;艺林园内,300多个品种近2万株奇花异木令人神往,这里已经成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花木市场更是全国十大花木市场之一,是嘉泽花木对外的一个主要窗口。当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大力发展花木生产,劳动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浓郁的花木氛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陶冶了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人的鉴赏能力。我们嘉泽中心幼儿园就利用花木文化的审美功能,对幼儿进行了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等艺术才能的培养。 一、发现美 1、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美。 美在生活中,美在自然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美的。可是幼儿虽然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但未必会有意识的感知周围花木的美,因此就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发现这种美:春天,黄灿灿的迎春花开了,密缀枝头,花形如金钟,这里一丛,那里一簇,经月不凋;教学楼后面那几棵高大的紫叶李,花开了又落了,淡淡的粉色,轻悠悠地飘下,铺了一地,这不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夏天,睡莲花开,楚楚动人,在一池碧水中宛如脱俗的少女。秋天,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桂花的甜香;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菊花了,花坛里一团团菊花密密的排列,什么白菊、墨菊、龙须菊,或仰或倚,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冬季是腊梅花开得最茂盛时,那点点黄花盛开在凛冽的寒风中,好像许许多多的小蝴蝶在空中展开着黄色的小翅膀飞舞着,使人不禁想起“凌寒独自开”的诗句。还有什么杜鹃、紫薇、月季……各种树木也丝毫不甘落后,春天垂柳碧绿,秋日枫叶火红,它们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同五彩的画卷。在这样的日子里,带着孩子们走出去,看一看花花草草,认一认各种花木,冲击的不仅是视觉的,还带来心灵的快感。孩子们带着好奇心,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感受过的花木之美。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就是幼儿对生活的积累,就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2、在与花木有关的美文中深化美。 在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中与花木有关的美文名篇数不胜数,我们将这些美文与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王安石的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让幼儿了解到梅花不畏寒冷,傲立在寒风中凌然怒放之美;黄巢的《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幼儿了解和感悟菊花的傲霜怒放;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幼儿感受到柳树的婀娜多姿;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让幼儿感受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通过鱼儿与荷叶的描写,让幼儿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夏景图,活泼而淡然;儿歌《迎春花》:迎春花,开黄花, 朵朵张开小嘴巴, 它是公园小号手, 迎着天空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 它把春天吹来啦!让幼儿感受迎春花的生意盎然……在孩子的眼里,那一字一句都是有味儿的,那一花一木都是美的。 3、在花木盆景中发现美 花木盆景在当下的社会中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一般平常人家家里都会有那么一两盆,更别说我们这个地区的家庭,孩子们或多或少都见过各色的花木盆景,在马路两边能看到各种造型的盆景,如:孔雀、海狮顶球、花柱等。但幼儿对于这些盆景只能说出一个“美”字,对于美在哪里,为什么美孩子们还是说不清楚的。于是我们通过对盆景的欣赏让幼儿发现盆景的美。首先我们出示几盆造型美丽的盆景,这些盆景各种各样,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简直美不胜收。瞧,有的盆景像弯如月亮的扇子;有的雄伟壮观,从远处看,就像一棵苍天大树;有的像蜿蜒盘旋的龙;还有的盆景的枝干洁白如雪,既像白缎子,又像一条飞流湍急的瀑布一样……孩子们看着、说着,想象着、感受着花木盆景的美,从而知道花木盆景的美体现在植物的根、茎、叶上,体现在植物的开花、结果上,体现在盆景千奇百怪的造型上。 二、展示美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艺术之美能够把孩子导向求真、为善、尚美的境界。 大自然里的一花一木都是美的,都是孩子们艺术创作的源泉。在我们园的艺术主题活动中,“花木”成了重要内容。“花木绘画”、“树叶贴画”、“叶脉书签”,还有别出心裁的“干花装饰”……孩子们在花木的艺术天地中尽情畅游,用耐心、细心和精心浇灌美的花朵。目睹着孩子们的作品,我由衷地赞叹我们的孩子无限的艺术想象力和与生俱来对美的表现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了健康和谐的文化艺术氛围,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三、创造美 1、在劳动中创造美 俗话说:劳动创造了美。那如何让幼儿感受到劳动创造了美呢?我们在校园一角开辟了“花木实验基地”,各班分别认养了其中的一块地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实验基地上进行种植、扦插小苗、管理,体验劳动的苦乐酸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我们的花木实验基地上的苗木一派欣欣向荣,绿树成荫,季季花开不败。幼儿看着自己劳动创造出来的美,由衷的感到自豪。孩子们不仅获得了花木种植和栽培的一些粗浅的学问和技能,体验了劳动的乐趣,感受到原来美是可以由劳动来创造的。 2、在爱花护木中创造美 学校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它对学校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我们积极开发校园文化资源,在每班开设自己的植物角,让校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个角落说话,对幼儿的环境品德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次小朋友散步时,我们老师总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他们要爱护花木,只能观赏,不能动手。每次小朋友回答的都很响亮“知道了”,可到了外面就都忘了,时不时的用手去触摸这些植物。自从有了自己的植物角,我发现幼儿都有了一些改变,他们都很喜爱珍惜自己种植的植物,从不用手去采摘,而且还能相互监督,哪个小朋友若是用手去碰了,别的幼儿就会跑来告诉老师:XXX小朋友把植物弄疼了”。再出去散步时,孩子们都能自觉地不用手去触摸这些美丽的植物,小嘴里还念念有词:花儿好看我不摘,摘了小花,小草会疼的”!这个活动既让幼儿亲近了大自然,还懂得了爱护和照顾管理植物的情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花护木,形成花一般的美丽言行。 我园在运用花木文化的审美功能,发展幼儿的艺术才能的研究还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不够完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但我们充满信心,因为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幼儿艺术教育体系,不但可以使每位幼儿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为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发展了艺术才能,为成长为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栋梁之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唯有拓宽视野,孜孜以求,不断创新,为探索幼儿教育新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