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十二五”区域规划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域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动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其根本目的是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福利共享式发展。”
一、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和“十二五”经济区划与布局
1、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核心问题是缩小地区间存在的差距,防止产生“马太效应”。区域发展不平衡包括很多方面:经济发展程度、公共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和生活富裕程度等。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包括创新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由这些差别产生的不平衡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严重的社会问题。截至2011年“两会”召开前夕,被确定战略层面的区域经济规划在东部地区有:长江三角经济规划区、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珠三角经济规划区、海西经济规划区、海南旅游岛等;中部地区有: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珠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生态经济区;西部地区有:成渝经济规划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规划区、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新疆经济规划区、西藏经济规划区等。东部地区曾是领跑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多年来无论是其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自2008年以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全面加速,均超东部增长水平。2009年,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同比比东部分别高出1.9、2.7、0.9个百分点,2010年,三大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但就经济总量而言,目前东部地区的GDP占全国的比重高达53%,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3倍,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和的58.4%。东部地区仍然是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上仍然居于龙头地位。
2、“十二五”西部经济区划布局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贯彻和实施“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央“十二五”对西部区域的发展确立了“三、四、五”的原则。
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十二五”区域规划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域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动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其根本目的是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福利共享式发展。”
一、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和“十二五”经济区划与布局
1、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核心问题是缩小地区间存在的差距,防止产生“马太效应”。区域发展不平衡包括很多方面:经济发展程度、公共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和生活富裕程度等。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包括创新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由这些差别产生的不平衡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严重的社会问题。截至2011年“两会”召开前夕,被确定战略层面的区域经济规划在东部地区有:长江三角经济规划区、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珠三角经济规划区、海西经济规划区、海南旅游岛等;中部地区有: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珠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生态经济区;西部地区有:成渝经济规划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规划区、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新疆经济规划区、西藏经济规划区等。东部地区曾是领跑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多年来无论是其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自2008年以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全面加速,均超东部增长水平。2009年,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同比比东部分别高出1.9、2.7、0.9个百分点,2010年,三大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但就经济总量而言,目前东部地区的GDP占全国的比重高达53%,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3倍,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和的58.4%。东部地区仍然是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上仍然居于龙头地位。
2、“十二五”西部经济区划布局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贯彻和实施“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央“十二五”对西部区域的发展确立了“三、四、五”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