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院感管理重点部门。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措施的完善程度和落实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取得成功[1],必须高度重视。卫生部从2009年起针对手术室连续出台了新的手术室建筑布局及管理规范和标准,并以此作为上等达标的考核指标,为此我院手术室也加快改进工作,建立健全了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及工作流程,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使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均把感染控制工作和查对制度作为手术头等大事。 关键词:手术室 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23-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地迅猛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地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医改政策的深入,使更多的病人能够看得起病,并能得到有效治疗。近年来我院手术量在逐年增加的同时,手术的难度、精度也在提高。而手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有创操作,会破坏病人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更易发生感染,所以只有在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才能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根据2007年以来的统计:我院的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均控制在0.5%以下,有效保证了医疗安全。先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院感意识 1.1 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流程,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过渡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1.2 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意识决定行动,所以培训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需的。 1.3 对手术室全体人员的培训。除了院感科组织的相关培训外,手术室还要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有关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布局流程;三区划分及各区域的要求,特别是人流和物流的线路及洁污流程,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同时使大家了解疾病传播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手术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与危害性的认识,降低手术室感染率。 2 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2.1 环境、物品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室的保洁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清洁要用专用的清洁车,拖把、抹布固定使用,避免交叉污染。手术室除每日晨对所有区域做常规清洁消毒外,还有连台手术间的清洁、消毒,每日术后的清洁消毒,每周至少一次对手术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并清洁空气过滤器,最后再做空气消毒。 2.2 垃圾分类收集与运送。生活垃圾放于黑色垃圾袋里,医疗垃圾放于黄色垃圾袋里,特殊感染手术的医疗垃圾袋外必须贴明标识,垃圾袋口要扎紧。刀片、针头、安瓶等锐器放于专门的锐器盒里。所有的垃圾每日由专人用密闭容器收集后经指定路线送至暂存处。 3 手术物品的管理 3.1 手术物品的消毒与灭菌。可复用手术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所以彻底的清洁、消毒、灭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所有手术用品必须一用一洗一灭菌,凡耐高温者均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对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环氧乙烷、汇日灭菌器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等低温灭菌方式,目前因戊二醛对器械、环境、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已被逐步淘汰。所有无菌物品保证在有效期限内使用,每月采样做细菌培养。 3.2 麻醉用品的管理。呼吸机螺纹管、面罩、喉镜、牙垫等,必须做到一用一换一消毒。 4 严格的入室管理规定 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鞋。帽子遮住头发,口罩遮住口鼻,头发、鼻孔、衣服不外漏,不准留长指甲、染指甲、佩戴金银饰品。外出更换外出鞋。手术完毕,衣裤、口罩、帽、鞋放到指定地点。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颈、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 5 体会 5.1 各种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与人员的院感意识密切相关。有了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措施还远远不够,如何得到真正落实更为重要。所以只有通过严格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意识到了位,加上严格的监督检查,各人才能自觉地执行各种感染控制措施,遵守各种操作流程,达到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率的目的,各类手术人员中手术室护士肩负有言传身教和指导的双重职责。 5.2 加强人员管理,杜绝发生医源性的手术感染至关重要。手术室是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人员行动都应受到严格约束,各项操作必须规范,不得心存侥幸,实践证明,很多医院感染事件都是由人的惰性和侥幸心理操作造成的,给医患双方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手术室应对所有人员保持最严格的管理措施,任何人发现有违规操作时,立即纠正不讲情面,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坚强巡查,严格考核。 5.3 手卫生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必须做到规范洗手。正确的外科洗手可以完全清除手部皮肤的暂住菌和常住菌,是无菌操作的基础,是阻隔医务人员传播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措施。外科洗手不彻底,手上的致病微生物可通过破损的手套进入手术部位,引起手术感染。 5.4 只有对来自各个手术环节的感染因素做全面监控,才能最终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要每月对手术间和无菌物品储存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及消毒液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普通手术间菌落数控制在≤200cfu/m3以内,洁净手术室菌落数控制在≤10cfu/m3以内,物表、手术人员的手≤5cfu/cm2,使用中消毒液 总之,引起手术感染的环节很多,整个围手术期的任一环节出了问题,均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即过程决定结果,轻则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增加其经济负担,重则导致残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手术室内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应严格、认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持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尽忠职守,为手术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参考文献 [1] 耿丽.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8期 [2] 郑金莲.洁净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吉林医药,2009年11月30卷22期 [3] 王芝芳,俞月琴.手术室取消持物钳效果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第12卷第12期 [4] 秦惠琴,刘丽华.探讨手术室感染管理与安全管理.创新医学网,2010第23期
摘要: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院感管理重点部门。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措施的完善程度和落实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取得成功[1],必须高度重视。卫生部从2009年起针对手术室连续出台了新的手术室建筑布局及管理规范和标准,并以此作为上等达标的考核指标,为此我院手术室也加快改进工作,建立健全了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及工作流程,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使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均把感染控制工作和查对制度作为手术头等大事。 关键词:手术室 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23-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地迅猛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地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医改政策的深入,使更多的病人能够看得起病,并能得到有效治疗。近年来我院手术量在逐年增加的同时,手术的难度、精度也在提高。而手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有创操作,会破坏病人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更易发生感染,所以只有在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才能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根据2007年以来的统计:我院的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均控制在0.5%以下,有效保证了医疗安全。先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院感意识 1.1 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流程,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过渡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1.2 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意识决定行动,所以培训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需的。 1.3 对手术室全体人员的培训。除了院感科组织的相关培训外,手术室还要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有关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布局流程;三区划分及各区域的要求,特别是人流和物流的线路及洁污流程,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同时使大家了解疾病传播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手术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与危害性的认识,降低手术室感染率。 2 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2.1 环境、物品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室的保洁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清洁要用专用的清洁车,拖把、抹布固定使用,避免交叉污染。手术室除每日晨对所有区域做常规清洁消毒外,还有连台手术间的清洁、消毒,每日术后的清洁消毒,每周至少一次对手术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并清洁空气过滤器,最后再做空气消毒。 2.2 垃圾分类收集与运送。生活垃圾放于黑色垃圾袋里,医疗垃圾放于黄色垃圾袋里,特殊感染手术的医疗垃圾袋外必须贴明标识,垃圾袋口要扎紧。刀片、针头、安瓶等锐器放于专门的锐器盒里。所有的垃圾每日由专人用密闭容器收集后经指定路线送至暂存处。 3 手术物品的管理 3.1 手术物品的消毒与灭菌。可复用手术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所以彻底的清洁、消毒、灭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所有手术用品必须一用一洗一灭菌,凡耐高温者均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对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环氧乙烷、汇日灭菌器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等低温灭菌方式,目前因戊二醛对器械、环境、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已被逐步淘汰。所有无菌物品保证在有效期限内使用,每月采样做细菌培养。 3.2 麻醉用品的管理。呼吸机螺纹管、面罩、喉镜、牙垫等,必须做到一用一换一消毒。 4 严格的入室管理规定 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鞋。帽子遮住头发,口罩遮住口鼻,头发、鼻孔、衣服不外漏,不准留长指甲、染指甲、佩戴金银饰品。外出更换外出鞋。手术完毕,衣裤、口罩、帽、鞋放到指定地点。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颈、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 5 体会 5.1 各种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与人员的院感意识密切相关。有了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措施还远远不够,如何得到真正落实更为重要。所以只有通过严格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意识到了位,加上严格的监督检查,各人才能自觉地执行各种感染控制措施,遵守各种操作流程,达到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率的目的,各类手术人员中手术室护士肩负有言传身教和指导的双重职责。 5.2 加强人员管理,杜绝发生医源性的手术感染至关重要。手术室是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人员行动都应受到严格约束,各项操作必须规范,不得心存侥幸,实践证明,很多医院感染事件都是由人的惰性和侥幸心理操作造成的,给医患双方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手术室应对所有人员保持最严格的管理措施,任何人发现有违规操作时,立即纠正不讲情面,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坚强巡查,严格考核。 5.3 手卫生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必须做到规范洗手。正确的外科洗手可以完全清除手部皮肤的暂住菌和常住菌,是无菌操作的基础,是阻隔医务人员传播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措施。外科洗手不彻底,手上的致病微生物可通过破损的手套进入手术部位,引起手术感染。 5.4 只有对来自各个手术环节的感染因素做全面监控,才能最终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要每月对手术间和无菌物品储存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及消毒液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普通手术间菌落数控制在≤200cfu/m3以内,洁净手术室菌落数控制在≤10cfu/m3以内,物表、手术人员的手≤5cfu/cm2,使用中消毒液 总之,引起手术感染的环节很多,整个围手术期的任一环节出了问题,均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即过程决定结果,轻则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增加其经济负担,重则导致残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手术室内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应严格、认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持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尽忠职守,为手术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参考文献 [1] 耿丽.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8期 [2] 郑金莲.洁净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吉林医药,2009年11月30卷22期 [3] 王芝芳,俞月琴.手术室取消持物钳效果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第12卷第12期 [4] 秦惠琴,刘丽华.探讨手术室感染管理与安全管理.创新医学网,2010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