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马帝国大分裂之一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

西罗马帝国大分裂之一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崛起

北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考古学家将北日耳曼人又分东西两股。

西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东日耳曼人

在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考古学家将他们细分为四个组。由于匈奴人从亚洲进入以及斯拉夫人从东欧涌入这些人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他们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这使他们与当地人之间产生了很多冲突。

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进入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

约前120年,辛布里人和条顿人南移,其原因今天没有完全能够考证。当时的历史资料说日德兰半岛上发生了一次大风暴,因此那里的居民离开了他们的家乡。今天更多的人怀疑是气候变化造成的饥荒是迁移的原因。

约前113年,日耳曼人遇到罗马人,罗马人几乎全军覆没。日耳曼人将一场突然来到的暴风雨当作他们的气候神的警告,因此中止了作战。

前109年、前107年和前105年罗马人一再与这两支日耳曼人作战,但每次都战败。一直到这两个民族分裂后罗马人才于前102年战胜了条顿人,前101年战胜辛布里人。

前1世纪,恺撒占领高卢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人的直接邻居。这个接触始终不和平。恺撒于前55年和前53年渡莱茵河对日耳曼人进行惩罚性进攻。但恺撒将莱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边界。

1世纪,大多数日耳曼部落形成军事民主制,并出现了按地域关系组成的大家族公社,称“马尔克”。公社成员有简陋的房子和独家院子,几家毗邻形成小村庄。日耳曼人的居民点相当小。

9年秋,条顿堡森林战役。日耳曼各部落战士,在条顿堡森林同3万罗马军队遭遇,日耳曼人采用了游击战术,依仗对地理环境的熟悉,利用林间曲折复杂的道路与罗马军队周旋,很快将罗马人分割成无数小块,逐个打击。罗马3个军团几乎被全歼。日耳曼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胜利是日耳曼人的转折点,许多日耳曼部落重新获得独立。条顿堡森林之战使罗马帝国陷入困境,罗马皇帝被迫放弃了建立大日耳曼尼亚行省的计划。这就决定了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的边界不是在易北河,而是仍然在莱茵河流域一线。14年和16年在吉曼尼卡斯的领导下罗马军队再次渡莱茵河进入日耳曼人地区。历史学家对这两次远征的性质还争议不清。因此它们是罗马的扩张政策的继续还是惩罚性进攻不明。

83年,罗马皇帝多米提安决定将罗马在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边界向北移。在莱茵河以西和多瑙河以北罗马建立了一条很长的界墙来保护罗马和日耳曼之间的边界。同时莱茵河地区被分为上日耳曼省和下日耳曼省两个省。

167年,马克曼战争。马克曼人、夸地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和其它部落进入潘诺尼亚省导致马克曼战争(167年至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领导了四次军事行动征服了入侵的日耳曼人。当时罗马可能有建立两个新省的计划。但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死后,他的儿子科莫德斯恢复了过去的防卫性战略。他与日耳曼人修和。

3世纪,日耳曼法兰克人南迁进入高卢(法国南部)东北,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阶段。

4到6世纪,一批又一批的日耳曼人(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向罗马帝国境内迁移,史称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非洲北部、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

墨洛温王朝

481 年,克洛维(481—511年)继其父希尔德里克一世成为法兰克人酋长之一,势力局限于莱茵河口以南滨海一带,开始全力扩张,消灭法兰克其他势力。

486 年,克洛维击溃西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高卢地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以巴黎为都。当地的高卢-罗马贵族、罗马教会、隶农、奴隶与散居的自由农民依然存在,与法兰克人逐渐融合。

486年,克洛维联合其他军事首领,经苏瓦松之战,击败西阿格里乌斯,夺占了罗马人在高卢最后一块领地。西阿格里乌斯逃往西哥特王国。克洛维遣使去见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叫他交出逃亡者。阿拉里克害怕激怒法兰克人,终于交出西阿格里乌斯,克洛维秘密地把他处死了。

496年,克洛维向东征服阿雷曼尼人。

500年,克洛维征服第戎,但未能征服勃艮第王国。

507年,在阿摩里卡人帮助下,克洛维一世战胜图卢兹西哥德王国,将其赶往西班牙,并趁机占领了阿基坦大部分地区。

507年,克洛维南征西哥特王国。普瓦提埃之役,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二世战死,克洛维将亚奎丹地区并入法兰克王国版图。当克洛维凯旋回都尔的时候,他接到东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西乌斯(491~518年)敕书,任命他为执政官。在都尔圣马丁教堂里,他穿上紫色袍服,披上披肩,头戴王冠,接受人们对他的欢呼,此后克洛维被公认为全法兰克国王。

6世纪初(507年之后),《萨利克法典》修订完成。这是一部拉丁语法兰克民族法律收集。

511年,帝国大会,克洛维达到了法兰克国王可以影响命名主教的权利。同时他试图在整个法兰克王国设立统一的教会法。

511年,克洛维去世,4子分别以巴黎、奥尔良、苏瓦松和梅斯为中心平分王国领土。

534年,克洛维4子合力吞并了勃艮第王国。

558~561年,经过几个王国间长期争战,法兰克在克洛塔尔一世统治下短期统一。克洛塔尔一世诸子又将王国分为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与勃艮第三部分。

克洛泰尔一世在511年继位为苏瓦松国王,后来先后吞并三位亡兄的奥尔良王国、兰斯王国和巴黎王国领土,又吞并整个勃艮第王国,成为第二位统一法兰克王国国王(558年-561年在位),但他去世之后统一王国被儿子们再次瓜分。

虽然克洛泰尔一世再度统一了法兰克王国,但他的晚年是在内部纷争中度过的。他的儿子克朗恩在各种场合与他作对,最终举兵反叛。克洛泰尔击败了克朗恩,并一路追捕克朗恩叛军。在叛军避难所布列塔尼,克洛泰尔再次击败了克朗恩和布列塔尼联军,杀死了布列塔尼首领,抓住了克朗恩。克洛泰尔将克朗恩和他的妻子和儿子们关在一个小屋里活活烧死。

613年,克洛泰尔二世统一法兰克王国。

617年,克洛泰尔二世在马恩河畔建立宫殿,安置了大量各地贵族。这些行动使克洛泰尔二世在他统治时期制定的法律执行力大大加强,王权得以巩固。

629年,克洛泰尔二世去世。

639年,达戈贝尔特一世(623~639在位,奥斯特拉王国国王,克洛泰尔二世幼子)去世后,王国重告分裂。在长期混战中,王权逐步削弱,实权落到掌管宫廷事务和王室地产的宫相手中,国王成为无权的“懒王”。

657年到662年,一个宫相的儿子以被国王收养的方式得以登上王位。

680年到714年,丕平二世(即赫斯塔尔·丕平,大丕平之孙)任奥斯特拉西亚狄奥德里克三世,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的宫相。

687年,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赫斯塔尔·丕平,排挤了众多凶狠狡诈的敌手,成为墨洛温王朝宫廷唯一的宫相,统一了全国,为丕平王朝和卡洛林王朝上升铺平了道路,

8 世纪前半期,宫相查理·马特(714~741年为宫相)出于加强统治和进行征战的需要,推行军事采邑制,初步奠定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

714年,赫斯塔尔·丕平死后,国内发生了争权内讧。

719年,丕平私生子查理·马特获胜,进一步将墨洛温王朝的“懒王”玩弄于股掌之间,并慑服了法国各大诸侯。以凶残著称的马特面临着内忧外患,在王国内始终有不同的部落试图推翻他的统治。

720年,阿拉伯人以西班牙为根据地,在亚奎丹公爵和勃艮第贵族支持下,侵入了南高卢。查理·马特与阿拉伯人进行长期斗争。

728年,伦巴底国王路易特普兰德将拉丁地区的一些乡村和城镇捐献给罗马主教,这些土地(圣彼得的遗产)成为教皇国的立国基石。

732年,查理·马特与过去的敌人一起在都尔战役中战胜了入侵的阿拉伯人。他被认为为西方世界天主教信仰的拯救者。此后他向东战胜了弗里斯兰人、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和阿拉曼尼人,这些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此外他还支持圣波尼法爵在这些地区的传教工作。

732年,在普瓦提埃附近的战役中,查理·马特率领最早的十字军决定性地击败了企图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欧洲腹地的阿拉伯军队,更使他名声大噪,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英雄,从而制止了阿拉伯人继续向欧洲推进。接着亚奎丹公爵和普罗旺斯地方贵族也被查理所征服。

733年,查理·马特迫使勃艮第称臣。

734年,查理·马特征服弗里西亚人。

加洛林王朝世系:

克洛维(465—511):希尔德里克一世之子

克洛多梅尔(511年-524年):克洛维一世次子

希尔德贝尔特一世(511年-558年10月13日):克洛维一世之子

提乌德里克一世(511年至533年或534年):克洛维一世四子

克洛泰尔一世(511—561年11月):克洛维一世幼子,统治苏瓦松

克洛泰尔二世(584年-629年):纽斯特里亚国王,纽斯特里亚国王希尔佩里克一世之子,克洛泰尔一世之孙,613-629年为法兰克国王。

达戈贝尔特一世(623~639在位):奥斯特拉王国国王,克洛泰尔二世幼子

克洛维一世(466-511.11.27)(法兰克王国国王481-511)

克洛塔尔一世(500-561)(法兰克王国国王511-561)

希尔佩里克一世(539-584.10)(法兰克王国国王561-584)

克洛塔尔二世(584.5-629.10.18)(法兰克王国国王613-629)

达格贝尔特一世(605-639.1.19)(法兰克王国国王623-639)

克洛维二世(634-657.10)(法兰克王国国王639-657)

懒王时代 宫相掌权丕平家族

加洛林王朝

737年,法兰克墨洛温家族国王去世,不再立新王,而由查理·马特独自实行统治,查理·马特成为帝国唯一统治者,但像他父亲一样,他没有国王称号。按日耳曼人传统,马特在死前将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丕平三世(741—751年任宫相,751—768年为国王)和卡洛曼。

743年,宫相卡洛曼和矮子丕平立希尔德里克三世为王,不过希尔德里克三世并无实权。

746年,矮子丕平大获全胜,卡洛曼被迫循入修道院。

747年,丕平三世决心自立为王,把希尔德里克三世送到修道院隐居,并得到教宗圣匝加的支持。

748、753年,丕平三世两度平定萨克森叛乱,为其子查理曼最后征服这个地区打下了基础。

749年,丕平三世镇压巴伐利亚人起义,还占领了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塞普提曼尼亚,和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纳尔榜。

751年,查理·马特之子丕平(矮子)废墨洛温王朝末王希尔德里克三世(743~751在位)自立,教宗以丕平三世继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751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最终全部沦丧于伦巴底人之手。罗马地区(罗马公国)彻底切断了和拜占庭帝国的联系。教皇司提反二世通过向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大献殷勤,从而解除了伦巴底人的威胁。司提反采取了一系列向丕平示好的行动,包括批准后者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而自立为王。司提反还封丕平为罗马贵族。

754年,作为回报,丕平率军进入意大利。在此后两年中,他平定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许多地方。丕平两次率军进入意大利迫使伦巴德国王爱斯图夫投降,把夺自拜占庭拉文那总督区地方交给教皇及其继任者进行统治。于是出现了教皇国(756)。当时拜占庭代表曾要求收回这一失地而遭到丕平拒绝。他说,他来意大利是“出于爱圣彼得,而不是出于爱拜占庭的皇帝之情”。

丕平奉献的土地包括拉文纳的原拜占庭总督辖区,贝内文托公国一部分,托斯卡纳,科西嘉,伦巴底,中意大利五城地区——里米尼、佩萨罗、法诺、西尼加利亚和安科纳,以及其他一些城市。丕平献土扩大了教皇统治区域。

768年,丕平三世在征服阿基坦人后回国途中,因水肿病去世。

768~814年,丕平之子查理大帝统治期间,连年征战,法兰克王国成为统治西欧大部分地区包括多种部族的大帝国。由于境内各地区缺乏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封建主割据势力强大,查理大帝死后不久,帝国陷于混战。

771年,卡洛曼(丕平三世之弟)猝然去世,这对查尔斯和法兰克统一来说却是幸运降临,29岁的查尔斯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君主。卡洛曼遗孀和孩子已在意大利北方伦巴第王国避难。查理曼和自己的伦巴第妻子蒂赛德拉塔离婚,随即挥军进入意大利北部。

774年,伦巴第人大遭惨败,意大利北部被并入了法兰克版图,卡洛曼遗孀和子女落入查理曼手中,从此再未露面。查理随即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

781年,查理大帝平定阿基坦,让尚为年幼的虔诚者路易担任阿基坦国王。

781年,查理曼大帝宣布教皇为拉文纳的原拜占庭总督辖区、贝内文托公国一部分、托斯卡纳、科西嘉、伦巴底、中意大利五城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793年,查理对王国内部管理进行改革来进一步巩固内部统治。国王直接管理机构是王府、王家法庭和总理府。在王国内,伯爵管理国王财产。国王通过信使向伯爵发布命令和决定伯爵之间的争议。阿亨成为皇帝宫殿和查理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中心。

795年,教皇利奥三世以阴谋手段登上教皇宝座,遭到罗马一些大贵族反对。利奥三世派使者赴法兰克王国向查理曼求救,并把彼得大殿的钥匙和罗马城的旗帜呈献查理,以示臣服与忠诚,得到查理支持,从而保住了地位。

788年—796年,经过八年征战,查理最终征服了阿瓦尔汗国,阿瓦尔贵族全部战死(6世中叶初,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游牧部落柔然因突厥崛起而覆灭,其遗部有向西迁徙者,并在巴伐利亚东部建立了阿瓦尔汗国)。

799年4月,利奥三世又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

800年,查理曼把利奥三世救出,并亲自送回罗马,扶其复位。因此这一年圣诞节,感恩图报的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授予他“伟大的罗马人皇帝”称号。自此,法兰克王国遂成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统治为欧洲新兴封建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帝国内部缺乏经济文化联系,基础很不牢固;所以,虽然查理曼实行采邑分封的意愿是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其结果却导致封建割据。

800年12月25日,查理在罗马被利奥三世加冕为皇帝,成为查理曼帝国,这是查理大帝权利的顶峰。

806年,查理大帝遗嘱规定了他死后王国按日耳曼传统由三个儿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瓜分,但由于丕平和小查理于810年和811年去世,这个王国三分计划无效。

810年,意大利国王丕平去世(792年,驼背丕平在法兰克贵族怂恿下企图杀父自立,事情败露后丕平被送往圣高尔修道院度过余生)。

811年,纽斯特里亚国王查理去世。

813年9月,路易于亚琛加冕为副皇帝。

814年,虔诚者路易继承皇位,欲保存帝国统一。

817年,虔诚者路易发布法令来防止帝国的分割,其理由是皇帝名称是不可分的,他指定儿子洛泰尔为副皇帝。他在法令中规定皇帝长子继承皇位。虔诚者这个决定获得了教会支持,教会认为帝国统一与教会统一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帝国主教介入了政治:他们成为皇帝儿子们的对手。

817年,虔诚者路易将帝国分而治之,长子洛泰尔为意大利国王兼共同皇帝,次子丕平为阿基坦(法国南部)国王,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路易二世)为巴伐利亚国王, 这就是著名的“路易分土”。

823年,虔诚者路易幼子“秃头”查理出生(第二任皇后巴伐利亚的朱迪丝之子),路易想再给查理也分一块土地,此举引发了内战,三个儿子联合起来反对他们的父亲。

从829年开始,虔诚者路易与他的儿子们之间发生武装冲突。

833年,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在教皇格里高利四世支持下,囚禁了路易和秃头查理。

835年,虔诚者路易得以复位。

838年,阿基坦的丕平去世,虔诚者路易两个年长的儿子同意秃头查理继承阿基坦王位。但阿基坦贵族却选择了丕平的儿子丕平二世,于是内战再次爆发。

840年,虔诚者路易在美因茨去世,长子洛泰尔一世成为帝国唯一统治者。

843年,内战各方签订了对于欧洲版图具有决定意义的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裂为东、西、中三个王国,并分别于911、987、887年覆灭。法兰克王国在日耳曼人所建国家中享国最久,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罗马教会在西欧统治地位的巩固起了重大作用。

关于教皇国成立之后的部分轶事

1073年4月22日,大副祭希尔德布兰当选为教皇,称格列高利七世,继续领导与推动克吕尼运动,鼓吹教皇权力至高无上,反对世俗君主操纵主教叙任权。从而使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间的权力之争日趋激烈。

1076年2月,主教叙任权之争,发生激烈的西欧中世纪政教冲突之后。克吕尼改革派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在罗马公教会议上宣布革除德皇亨利四世教籍,废黜其帝位。

亨利四世:“你呀,我们所有的主教以及我们大家都宣判你有罪,滚下来!离开你不配占有的使徒座位!应该让另外一个无需借助神圣教规的外衣来掩盖恶行而以真正圣彼得的教谕教导人的人来登圣彼得的宝座。朕亨利,蒙上帝恩宠的国王,以及我们主教们都对你说,滚下来,滚下来!”

1077年,卡诺莎雪地求饶。亨利四世赤脚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站立了三天;从1月25日到1月27日,恳求教皇原谅他的一切罪过。卡诺莎事件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个成功的策略。破门律被迫取消,对皇权约束之工具解除了,反对皇帝的联盟也垮台了。

1084年3月21日,亨利四世举兵攻占罗马,另立教皇克雷芒三世,格列高利七世逃到南方萨莱诺城。

13世纪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为争夺统治权及教会财产,腓力四世依靠武力将许多伯爵领地并入王室,成为法国第一个专制君主。

1305年,在腓力四世压力下,一名法国主教帕特隆特的哥·德戈特当上教皇,取名克雷芒五世。

1309年,由于惧怕意大利人反对,克雷芒五世始终未去梵蒂冈,将教廷迁至在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北部紧靠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与此同时,教皇同意法国国王有权向教会和神职人员征税,解散拥有大量财产的圣殿骑士团,并通谕承认世俗王国是由上帝直接设立的,法国人如同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一样,是神的选民。

在此以后的70年间先后担任阿维尼翁教皇的有约翰二十二世、本笃十二世、克雷芒六世、英诺森六世、乌尔班五世和格列高利十一世。这几个人全是法国人,并且大都是在法国国王干预下当选的。他们全都依附在国王权势之下,并且把整个教廷和红衣主教团都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尤其是阿维尼翁教皇大都贪婪无度,道德败坏,使这一时期成为教皇史上最黑暗时期。因而阿维尼翁教廷被人文主义者佩特拉克斥之为“全世界的臭水沟”。但阿维尼翁教廷在扩大传教范围、兴办大学教育、制定教会法典等方面也曾有所建树。特别是被后世称为“蠢驴教皇”的本笃十二世,他不仅设置了总理执事这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教职,更不顾法王和红衣主教们反对而设立了异端审问局这一个在后世起到重大作用的机构,可谓厥功甚伟。但基督教会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分裂已是事实。

1370年,格列高利十一世当选为教皇后,意大利出现社会动荡,特别是罗马城内出现的骚乱直接威胁着教皇国的生存,于是他决定率兵返回罗马以稳定局势。

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率兵从海路进入罗马,平息意大利内乱后在圣彼得大教堂再次举行加三重冠礼。宣布自己为正统的罗马教皇。至此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阿维尼翁教皇期结束。

1861年,教皇国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

1870年,罗马城被并入意大利,教皇国领土退缩至梵蒂冈。

1929年,教皇庇护十一世时期,墨索里尼与教廷枢机主教加斯佩里签订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大分裂之一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崛起

北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他们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考古学家将北日耳曼人又分东西两股。

西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科曼尼人/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东日耳曼人

在东日耳曼人中有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考古学家将他们细分为四个组。由于匈奴人从亚洲进入以及斯拉夫人从东欧涌入这些人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他们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这使他们与当地人之间产生了很多冲突。

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进入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

约前120年,辛布里人和条顿人南移,其原因今天没有完全能够考证。当时的历史资料说日德兰半岛上发生了一次大风暴,因此那里的居民离开了他们的家乡。今天更多的人怀疑是气候变化造成的饥荒是迁移的原因。

约前113年,日耳曼人遇到罗马人,罗马人几乎全军覆没。日耳曼人将一场突然来到的暴风雨当作他们的气候神的警告,因此中止了作战。

前109年、前107年和前105年罗马人一再与这两支日耳曼人作战,但每次都战败。一直到这两个民族分裂后罗马人才于前102年战胜了条顿人,前101年战胜辛布里人。

前1世纪,恺撒占领高卢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人的直接邻居。这个接触始终不和平。恺撒于前55年和前53年渡莱茵河对日耳曼人进行惩罚性进攻。但恺撒将莱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边界。

1世纪,大多数日耳曼部落形成军事民主制,并出现了按地域关系组成的大家族公社,称“马尔克”。公社成员有简陋的房子和独家院子,几家毗邻形成小村庄。日耳曼人的居民点相当小。

9年秋,条顿堡森林战役。日耳曼各部落战士,在条顿堡森林同3万罗马军队遭遇,日耳曼人采用了游击战术,依仗对地理环境的熟悉,利用林间曲折复杂的道路与罗马军队周旋,很快将罗马人分割成无数小块,逐个打击。罗马3个军团几乎被全歼。日耳曼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胜利是日耳曼人的转折点,许多日耳曼部落重新获得独立。条顿堡森林之战使罗马帝国陷入困境,罗马皇帝被迫放弃了建立大日耳曼尼亚行省的计划。这就决定了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的边界不是在易北河,而是仍然在莱茵河流域一线。14年和16年在吉曼尼卡斯的领导下罗马军队再次渡莱茵河进入日耳曼人地区。历史学家对这两次远征的性质还争议不清。因此它们是罗马的扩张政策的继续还是惩罚性进攻不明。

83年,罗马皇帝多米提安决定将罗马在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边界向北移。在莱茵河以西和多瑙河以北罗马建立了一条很长的界墙来保护罗马和日耳曼之间的边界。同时莱茵河地区被分为上日耳曼省和下日耳曼省两个省。

167年,马克曼战争。马克曼人、夸地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和其它部落进入潘诺尼亚省导致马克曼战争(167年至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领导了四次军事行动征服了入侵的日耳曼人。当时罗马可能有建立两个新省的计划。但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死后,他的儿子科莫德斯恢复了过去的防卫性战略。他与日耳曼人修和。

3世纪,日耳曼法兰克人南迁进入高卢(法国南部)东北,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阶段。

4到6世纪,一批又一批的日耳曼人(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向罗马帝国境内迁移,史称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非洲北部、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

墨洛温王朝

481 年,克洛维(481—511年)继其父希尔德里克一世成为法兰克人酋长之一,势力局限于莱茵河口以南滨海一带,开始全力扩张,消灭法兰克其他势力。

486 年,克洛维击溃西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高卢地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以巴黎为都。当地的高卢-罗马贵族、罗马教会、隶农、奴隶与散居的自由农民依然存在,与法兰克人逐渐融合。

486年,克洛维联合其他军事首领,经苏瓦松之战,击败西阿格里乌斯,夺占了罗马人在高卢最后一块领地。西阿格里乌斯逃往西哥特王国。克洛维遣使去见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叫他交出逃亡者。阿拉里克害怕激怒法兰克人,终于交出西阿格里乌斯,克洛维秘密地把他处死了。

496年,克洛维向东征服阿雷曼尼人。

500年,克洛维征服第戎,但未能征服勃艮第王国。

507年,在阿摩里卡人帮助下,克洛维一世战胜图卢兹西哥德王国,将其赶往西班牙,并趁机占领了阿基坦大部分地区。

507年,克洛维南征西哥特王国。普瓦提埃之役,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二世战死,克洛维将亚奎丹地区并入法兰克王国版图。当克洛维凯旋回都尔的时候,他接到东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西乌斯(491~518年)敕书,任命他为执政官。在都尔圣马丁教堂里,他穿上紫色袍服,披上披肩,头戴王冠,接受人们对他的欢呼,此后克洛维被公认为全法兰克国王。

6世纪初(507年之后),《萨利克法典》修订完成。这是一部拉丁语法兰克民族法律收集。

511年,帝国大会,克洛维达到了法兰克国王可以影响命名主教的权利。同时他试图在整个法兰克王国设立统一的教会法。

511年,克洛维去世,4子分别以巴黎、奥尔良、苏瓦松和梅斯为中心平分王国领土。

534年,克洛维4子合力吞并了勃艮第王国。

558~561年,经过几个王国间长期争战,法兰克在克洛塔尔一世统治下短期统一。克洛塔尔一世诸子又将王国分为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与勃艮第三部分。

克洛泰尔一世在511年继位为苏瓦松国王,后来先后吞并三位亡兄的奥尔良王国、兰斯王国和巴黎王国领土,又吞并整个勃艮第王国,成为第二位统一法兰克王国国王(558年-561年在位),但他去世之后统一王国被儿子们再次瓜分。

虽然克洛泰尔一世再度统一了法兰克王国,但他的晚年是在内部纷争中度过的。他的儿子克朗恩在各种场合与他作对,最终举兵反叛。克洛泰尔击败了克朗恩,并一路追捕克朗恩叛军。在叛军避难所布列塔尼,克洛泰尔再次击败了克朗恩和布列塔尼联军,杀死了布列塔尼首领,抓住了克朗恩。克洛泰尔将克朗恩和他的妻子和儿子们关在一个小屋里活活烧死。

613年,克洛泰尔二世统一法兰克王国。

617年,克洛泰尔二世在马恩河畔建立宫殿,安置了大量各地贵族。这些行动使克洛泰尔二世在他统治时期制定的法律执行力大大加强,王权得以巩固。

629年,克洛泰尔二世去世。

639年,达戈贝尔特一世(623~639在位,奥斯特拉王国国王,克洛泰尔二世幼子)去世后,王国重告分裂。在长期混战中,王权逐步削弱,实权落到掌管宫廷事务和王室地产的宫相手中,国王成为无权的“懒王”。

657年到662年,一个宫相的儿子以被国王收养的方式得以登上王位。

680年到714年,丕平二世(即赫斯塔尔·丕平,大丕平之孙)任奥斯特拉西亚狄奥德里克三世,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的宫相。

687年,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赫斯塔尔·丕平,排挤了众多凶狠狡诈的敌手,成为墨洛温王朝宫廷唯一的宫相,统一了全国,为丕平王朝和卡洛林王朝上升铺平了道路,

8 世纪前半期,宫相查理·马特(714~741年为宫相)出于加强统治和进行征战的需要,推行军事采邑制,初步奠定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

714年,赫斯塔尔·丕平死后,国内发生了争权内讧。

719年,丕平私生子查理·马特获胜,进一步将墨洛温王朝的“懒王”玩弄于股掌之间,并慑服了法国各大诸侯。以凶残著称的马特面临着内忧外患,在王国内始终有不同的部落试图推翻他的统治。

720年,阿拉伯人以西班牙为根据地,在亚奎丹公爵和勃艮第贵族支持下,侵入了南高卢。查理·马特与阿拉伯人进行长期斗争。

728年,伦巴底国王路易特普兰德将拉丁地区的一些乡村和城镇捐献给罗马主教,这些土地(圣彼得的遗产)成为教皇国的立国基石。

732年,查理·马特与过去的敌人一起在都尔战役中战胜了入侵的阿拉伯人。他被认为为西方世界天主教信仰的拯救者。此后他向东战胜了弗里斯兰人、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和阿拉曼尼人,这些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此外他还支持圣波尼法爵在这些地区的传教工作。

732年,在普瓦提埃附近的战役中,查理·马特率领最早的十字军决定性地击败了企图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欧洲腹地的阿拉伯军队,更使他名声大噪,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英雄,从而制止了阿拉伯人继续向欧洲推进。接着亚奎丹公爵和普罗旺斯地方贵族也被查理所征服。

733年,查理·马特迫使勃艮第称臣。

734年,查理·马特征服弗里西亚人。

加洛林王朝世系:

克洛维(465—511):希尔德里克一世之子

克洛多梅尔(511年-524年):克洛维一世次子

希尔德贝尔特一世(511年-558年10月13日):克洛维一世之子

提乌德里克一世(511年至533年或534年):克洛维一世四子

克洛泰尔一世(511—561年11月):克洛维一世幼子,统治苏瓦松

克洛泰尔二世(584年-629年):纽斯特里亚国王,纽斯特里亚国王希尔佩里克一世之子,克洛泰尔一世之孙,613-629年为法兰克国王。

达戈贝尔特一世(623~639在位):奥斯特拉王国国王,克洛泰尔二世幼子

克洛维一世(466-511.11.27)(法兰克王国国王481-511)

克洛塔尔一世(500-561)(法兰克王国国王511-561)

希尔佩里克一世(539-584.10)(法兰克王国国王561-584)

克洛塔尔二世(584.5-629.10.18)(法兰克王国国王613-629)

达格贝尔特一世(605-639.1.19)(法兰克王国国王623-639)

克洛维二世(634-657.10)(法兰克王国国王639-657)

懒王时代 宫相掌权丕平家族

加洛林王朝

737年,法兰克墨洛温家族国王去世,不再立新王,而由查理·马特独自实行统治,查理·马特成为帝国唯一统治者,但像他父亲一样,他没有国王称号。按日耳曼人传统,马特在死前将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丕平三世(741—751年任宫相,751—768年为国王)和卡洛曼。

743年,宫相卡洛曼和矮子丕平立希尔德里克三世为王,不过希尔德里克三世并无实权。

746年,矮子丕平大获全胜,卡洛曼被迫循入修道院。

747年,丕平三世决心自立为王,把希尔德里克三世送到修道院隐居,并得到教宗圣匝加的支持。

748、753年,丕平三世两度平定萨克森叛乱,为其子查理曼最后征服这个地区打下了基础。

749年,丕平三世镇压巴伐利亚人起义,还占领了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塞普提曼尼亚,和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纳尔榜。

751年,查理·马特之子丕平(矮子)废墨洛温王朝末王希尔德里克三世(743~751在位)自立,教宗以丕平三世继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751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最终全部沦丧于伦巴底人之手。罗马地区(罗马公国)彻底切断了和拜占庭帝国的联系。教皇司提反二世通过向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大献殷勤,从而解除了伦巴底人的威胁。司提反采取了一系列向丕平示好的行动,包括批准后者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而自立为王。司提反还封丕平为罗马贵族。

754年,作为回报,丕平率军进入意大利。在此后两年中,他平定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许多地方。丕平两次率军进入意大利迫使伦巴德国王爱斯图夫投降,把夺自拜占庭拉文那总督区地方交给教皇及其继任者进行统治。于是出现了教皇国(756)。当时拜占庭代表曾要求收回这一失地而遭到丕平拒绝。他说,他来意大利是“出于爱圣彼得,而不是出于爱拜占庭的皇帝之情”。

丕平奉献的土地包括拉文纳的原拜占庭总督辖区,贝内文托公国一部分,托斯卡纳,科西嘉,伦巴底,中意大利五城地区——里米尼、佩萨罗、法诺、西尼加利亚和安科纳,以及其他一些城市。丕平献土扩大了教皇统治区域。

768年,丕平三世在征服阿基坦人后回国途中,因水肿病去世。

768~814年,丕平之子查理大帝统治期间,连年征战,法兰克王国成为统治西欧大部分地区包括多种部族的大帝国。由于境内各地区缺乏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封建主割据势力强大,查理大帝死后不久,帝国陷于混战。

771年,卡洛曼(丕平三世之弟)猝然去世,这对查尔斯和法兰克统一来说却是幸运降临,29岁的查尔斯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君主。卡洛曼遗孀和孩子已在意大利北方伦巴第王国避难。查理曼和自己的伦巴第妻子蒂赛德拉塔离婚,随即挥军进入意大利北部。

774年,伦巴第人大遭惨败,意大利北部被并入了法兰克版图,卡洛曼遗孀和子女落入查理曼手中,从此再未露面。查理随即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

781年,查理大帝平定阿基坦,让尚为年幼的虔诚者路易担任阿基坦国王。

781年,查理曼大帝宣布教皇为拉文纳的原拜占庭总督辖区、贝内文托公国一部分、托斯卡纳、科西嘉、伦巴底、中意大利五城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793年,查理对王国内部管理进行改革来进一步巩固内部统治。国王直接管理机构是王府、王家法庭和总理府。在王国内,伯爵管理国王财产。国王通过信使向伯爵发布命令和决定伯爵之间的争议。阿亨成为皇帝宫殿和查理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中心。

795年,教皇利奥三世以阴谋手段登上教皇宝座,遭到罗马一些大贵族反对。利奥三世派使者赴法兰克王国向查理曼求救,并把彼得大殿的钥匙和罗马城的旗帜呈献查理,以示臣服与忠诚,得到查理支持,从而保住了地位。

788年—796年,经过八年征战,查理最终征服了阿瓦尔汗国,阿瓦尔贵族全部战死(6世中叶初,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游牧部落柔然因突厥崛起而覆灭,其遗部有向西迁徙者,并在巴伐利亚东部建立了阿瓦尔汗国)。

799年4月,利奥三世又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

800年,查理曼把利奥三世救出,并亲自送回罗马,扶其复位。因此这一年圣诞节,感恩图报的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授予他“伟大的罗马人皇帝”称号。自此,法兰克王国遂成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统治为欧洲新兴封建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帝国内部缺乏经济文化联系,基础很不牢固;所以,虽然查理曼实行采邑分封的意愿是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其结果却导致封建割据。

800年12月25日,查理在罗马被利奥三世加冕为皇帝,成为查理曼帝国,这是查理大帝权利的顶峰。

806年,查理大帝遗嘱规定了他死后王国按日耳曼传统由三个儿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瓜分,但由于丕平和小查理于810年和811年去世,这个王国三分计划无效。

810年,意大利国王丕平去世(792年,驼背丕平在法兰克贵族怂恿下企图杀父自立,事情败露后丕平被送往圣高尔修道院度过余生)。

811年,纽斯特里亚国王查理去世。

813年9月,路易于亚琛加冕为副皇帝。

814年,虔诚者路易继承皇位,欲保存帝国统一。

817年,虔诚者路易发布法令来防止帝国的分割,其理由是皇帝名称是不可分的,他指定儿子洛泰尔为副皇帝。他在法令中规定皇帝长子继承皇位。虔诚者这个决定获得了教会支持,教会认为帝国统一与教会统一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帝国主教介入了政治:他们成为皇帝儿子们的对手。

817年,虔诚者路易将帝国分而治之,长子洛泰尔为意大利国王兼共同皇帝,次子丕平为阿基坦(法国南部)国王,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路易二世)为巴伐利亚国王, 这就是著名的“路易分土”。

823年,虔诚者路易幼子“秃头”查理出生(第二任皇后巴伐利亚的朱迪丝之子),路易想再给查理也分一块土地,此举引发了内战,三个儿子联合起来反对他们的父亲。

从829年开始,虔诚者路易与他的儿子们之间发生武装冲突。

833年,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在教皇格里高利四世支持下,囚禁了路易和秃头查理。

835年,虔诚者路易得以复位。

838年,阿基坦的丕平去世,虔诚者路易两个年长的儿子同意秃头查理继承阿基坦王位。但阿基坦贵族却选择了丕平的儿子丕平二世,于是内战再次爆发。

840年,虔诚者路易在美因茨去世,长子洛泰尔一世成为帝国唯一统治者。

843年,内战各方签订了对于欧洲版图具有决定意义的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裂为东、西、中三个王国,并分别于911、987、887年覆灭。法兰克王国在日耳曼人所建国家中享国最久,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罗马教会在西欧统治地位的巩固起了重大作用。

关于教皇国成立之后的部分轶事

1073年4月22日,大副祭希尔德布兰当选为教皇,称格列高利七世,继续领导与推动克吕尼运动,鼓吹教皇权力至高无上,反对世俗君主操纵主教叙任权。从而使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间的权力之争日趋激烈。

1076年2月,主教叙任权之争,发生激烈的西欧中世纪政教冲突之后。克吕尼改革派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在罗马公教会议上宣布革除德皇亨利四世教籍,废黜其帝位。

亨利四世:“你呀,我们所有的主教以及我们大家都宣判你有罪,滚下来!离开你不配占有的使徒座位!应该让另外一个无需借助神圣教规的外衣来掩盖恶行而以真正圣彼得的教谕教导人的人来登圣彼得的宝座。朕亨利,蒙上帝恩宠的国王,以及我们主教们都对你说,滚下来,滚下来!”

1077年,卡诺莎雪地求饶。亨利四世赤脚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站立了三天;从1月25日到1月27日,恳求教皇原谅他的一切罪过。卡诺莎事件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个成功的策略。破门律被迫取消,对皇权约束之工具解除了,反对皇帝的联盟也垮台了。

1084年3月21日,亨利四世举兵攻占罗马,另立教皇克雷芒三世,格列高利七世逃到南方萨莱诺城。

13世纪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为争夺统治权及教会财产,腓力四世依靠武力将许多伯爵领地并入王室,成为法国第一个专制君主。

1305年,在腓力四世压力下,一名法国主教帕特隆特的哥·德戈特当上教皇,取名克雷芒五世。

1309年,由于惧怕意大利人反对,克雷芒五世始终未去梵蒂冈,将教廷迁至在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北部紧靠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与此同时,教皇同意法国国王有权向教会和神职人员征税,解散拥有大量财产的圣殿骑士团,并通谕承认世俗王国是由上帝直接设立的,法国人如同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一样,是神的选民。

在此以后的70年间先后担任阿维尼翁教皇的有约翰二十二世、本笃十二世、克雷芒六世、英诺森六世、乌尔班五世和格列高利十一世。这几个人全是法国人,并且大都是在法国国王干预下当选的。他们全都依附在国王权势之下,并且把整个教廷和红衣主教团都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尤其是阿维尼翁教皇大都贪婪无度,道德败坏,使这一时期成为教皇史上最黑暗时期。因而阿维尼翁教廷被人文主义者佩特拉克斥之为“全世界的臭水沟”。但阿维尼翁教廷在扩大传教范围、兴办大学教育、制定教会法典等方面也曾有所建树。特别是被后世称为“蠢驴教皇”的本笃十二世,他不仅设置了总理执事这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教职,更不顾法王和红衣主教们反对而设立了异端审问局这一个在后世起到重大作用的机构,可谓厥功甚伟。但基督教会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分裂已是事实。

1370年,格列高利十一世当选为教皇后,意大利出现社会动荡,特别是罗马城内出现的骚乱直接威胁着教皇国的生存,于是他决定率兵返回罗马以稳定局势。

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率兵从海路进入罗马,平息意大利内乱后在圣彼得大教堂再次举行加三重冠礼。宣布自己为正统的罗马教皇。至此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阿维尼翁教皇期结束。

1861年,教皇国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

1870年,罗马城被并入意大利,教皇国领土退缩至梵蒂冈。

1929年,教皇庇护十一世时期,墨索里尼与教廷枢机主教加斯佩里签订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


相关内容

  • 北方游牧民族与世界历次民族大迁徙
  • 北方游牧民族与世界历次民族大迁徙 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犹太民族的在亚非之间的迁徙,应该要早很多,但因为是圣经所记载,虽然可信度很大,这里依然不去算他.) 公元前三世纪末,统一了漠北的匈奴打败了汉帝国,逐渐强盛起来了,并随即开始了扩张,匈奴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祖 ...

  • 德国国家概况
  • 德国国家概况 德国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是欧洲的核心国家之一.国名全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它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德国被公认为欧洲四大经济体当中最为优秀的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当 ...

  • 第二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 第二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本章先勾划出 5 - 10 世纪西欧政治事件的基本线索,然后再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最后讲这一时期西欧的基督教会. 一.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帝国 在日尔曼诸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存在最久,也最强大.它后来发展成查理帝国,基本统一西欧. 843 年帝国三分,形成法.德.意这三个民 ...

  • 犹太人和犹太教
  • 犹太人和犹太教 楼主:太白樵夫 时间:2007-01-26 22:54:00 点击:1048 回复:7 举报 回复 收藏 分享 更多 楼主 第四期冰河期后,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环境变得糟糕起来,居住在半岛上的闪米特人纷纷迁徙.两河流域是比较富饶的土地,迁徙的人们经巴勒斯坦.叙利亚到达伊拉克.据学者说,迁 ...

  • 欧洲历史小知识
  • 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西欧的封建制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日尔曼.罗马和基督教三种因素互相融合,从罗马灭亡后的废墟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骑士 ...

  • 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 第一学习主题 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一.早期人类 1.人类的起源 (1)神话和传说: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2)科学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许多科学家认为,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2.人类的进化 (1)人类的进化过程 古猿―――→完全形成的人(猿人)― ...

  •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世界部分)
  • 第一单元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第一分册) 第一节 王国的兴衰 1.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新月地形) 第二节 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 1. 楔形文字(A) 公元前3100年之前, ...

  •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册提纲
  • 第一册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王国的更替]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楔形文字与<吉尔加美什>] 楔形 ...

  • 高一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
  •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称之"美索不达米亚". 2.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 3.<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是了解研究古代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