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漫为媒 传承戏曲文化
发现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里,学生们正在观看戏曲动漫。
7月4日,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湖北省武汉市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主办,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教育局等单位承办的“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放飞梦想——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武汉站)”活动启动仪式在湖北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举行。启动仪式上,京剧传统剧目《红娘》选段的动漫视频引起了全场师生的兴趣,小编http://dbykq58.com/发现一名女同学指着电子大屏幕说:“这个红娘好萌,真可爱。”
自2012年10月以来,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先后在湖南的60多所学校、海南的28所学校进行试点。此次活动将在武汉的100所学校进行试点,并将在其中的5至10所学校重点开展相关工作。
兴趣先行传经典
“孩子们喜欢动漫,也喜欢上网,戏曲动漫利用动漫和数字化的新形式来展现传统戏曲,会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说。事实上,用时尚的动漫形式来展现传统经典已有先例,如动画版《西游记》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而根据《木兰辞》创作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更是获得了高票房。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的一位辅导员说:“将戏曲和动漫相结合,可以让孩子们运用现代技术来学习传统文化。”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里,一位正在看戏曲动漫的同学笑着说:“以前看京剧《三岔口》觉得比较乏味,现在以动漫的形式展示,很有意思!”
李宏说,“把戏曲动漫化”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展现形式,都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在全国推广戏曲动漫的同时,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也正在与相关单位合作研发书法动漫进课堂的相关事宜,希望使书法课既有用又有趣。
方言表演显特色
除了从京剧、黄梅戏、豫剧、越剧四大剧种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剧目外,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还针对活动地域的特点选择了一些地方戏,比如在湖南选择了花鼓戏、在海南选择了琼剧等,经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论证,最终制作成动画。在此次武汉的活动中,他们将楚剧《站花墙》制作成了戏曲动漫。
“使用当地方言表演地方戏,这使青少年能很快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感觉更亲切。同时,特有的词汇和发音更具代表性和感染力,会让听者有共鸣。”一名辅导员观看完楚剧动漫作品《站花墙》说。
“目前试点学校是以局域网的形式在发展,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在储备一定资源之后,活动还将在共享工程全国的33个省级分中心和2800多个支中心的网站上逐步连通、共享。”李宏说。
讲师培训有新意
在主办方的积极推动下,7月5日下午,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秘书长曾致与国家二级京剧演员张璇面向武汉100名少先队德育辅导员做了一场讲座。曾致从戏曲的历史性、文学性以及所传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3方面入手,说明戏曲普及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张璇也生动地讲解了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以及与青少年形体塑造、修养举止间的关联。一位辅导员表示:“今天的讲座实用性很强,让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开展德育工作中找到了契合点。”
“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的前期工作我们做得较充分,如由艺术家和教育专家编纂了《小学生学戏曲(试用本)》教材并制作了光盘。但戏曲毕竟是一门比较专业的艺术课,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我们正试图组建„文化志愿讲师团‟。”李宏说,通过组建文化志愿讲师团,把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开展地的优秀艺术人才组织起来,对学校辅导员和音乐老师进行相关的专业辅导,或者直接由艺术家们担任兼职老师深入课堂,通过培训使整个项目的运行更专业、更规范。
以动漫为媒 传承戏曲文化
发现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里,学生们正在观看戏曲动漫。
7月4日,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湖北省武汉市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主办,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教育局等单位承办的“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放飞梦想——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武汉站)”活动启动仪式在湖北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举行。启动仪式上,京剧传统剧目《红娘》选段的动漫视频引起了全场师生的兴趣,小编http://dbykq58.com/发现一名女同学指着电子大屏幕说:“这个红娘好萌,真可爱。”
自2012年10月以来,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先后在湖南的60多所学校、海南的28所学校进行试点。此次活动将在武汉的100所学校进行试点,并将在其中的5至10所学校重点开展相关工作。
兴趣先行传经典
“孩子们喜欢动漫,也喜欢上网,戏曲动漫利用动漫和数字化的新形式来展现传统戏曲,会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说。事实上,用时尚的动漫形式来展现传统经典已有先例,如动画版《西游记》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而根据《木兰辞》创作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更是获得了高票房。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的一位辅导员说:“将戏曲和动漫相结合,可以让孩子们运用现代技术来学习传统文化。”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里,一位正在看戏曲动漫的同学笑着说:“以前看京剧《三岔口》觉得比较乏味,现在以动漫的形式展示,很有意思!”
李宏说,“把戏曲动漫化”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展现形式,都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在全国推广戏曲动漫的同时,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也正在与相关单位合作研发书法动漫进课堂的相关事宜,希望使书法课既有用又有趣。
方言表演显特色
除了从京剧、黄梅戏、豫剧、越剧四大剧种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剧目外,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还针对活动地域的特点选择了一些地方戏,比如在湖南选择了花鼓戏、在海南选择了琼剧等,经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论证,最终制作成动画。在此次武汉的活动中,他们将楚剧《站花墙》制作成了戏曲动漫。
“使用当地方言表演地方戏,这使青少年能很快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感觉更亲切。同时,特有的词汇和发音更具代表性和感染力,会让听者有共鸣。”一名辅导员观看完楚剧动漫作品《站花墙》说。
“目前试点学校是以局域网的形式在发展,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在储备一定资源之后,活动还将在共享工程全国的33个省级分中心和2800多个支中心的网站上逐步连通、共享。”李宏说。
讲师培训有新意
在主办方的积极推动下,7月5日下午,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秘书长曾致与国家二级京剧演员张璇面向武汉100名少先队德育辅导员做了一场讲座。曾致从戏曲的历史性、文学性以及所传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3方面入手,说明戏曲普及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张璇也生动地讲解了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以及与青少年形体塑造、修养举止间的关联。一位辅导员表示:“今天的讲座实用性很强,让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开展德育工作中找到了契合点。”
“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的前期工作我们做得较充分,如由艺术家和教育专家编纂了《小学生学戏曲(试用本)》教材并制作了光盘。但戏曲毕竟是一门比较专业的艺术课,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我们正试图组建„文化志愿讲师团‟。”李宏说,通过组建文化志愿讲师团,把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开展地的优秀艺术人才组织起来,对学校辅导员和音乐老师进行相关的专业辅导,或者直接由艺术家们担任兼职老师深入课堂,通过培训使整个项目的运行更专业、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