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高中孩子的一封信
作者:江北区 教育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78 更新时间:2009-5-9 23:24:04
给初高中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们:
您们好!
五一节过得快乐吧,这一周多一天休息,大家可以好好调节一下心情,整理整理自己的思路,反思一下五一前的学习生活情况,静静地审视自己,在审视中,您会体验紧张学习给您的震撼,学习给您的动力,父母和亲人给您的温暖,追求给您的雅趣,老师、同学、朋友给您的思考。在震撼中,在动力中,在温暖中, 在雅趣中,在思考中,审视着您的审视,快乐着您的快乐,忙碌着您的忙碌,充实着您的充实,愉悦着您的愉悦,经历着您的经历,丰富着您的丰富,追求着您的追求,高雅着您的高雅,纯洁着您的纯洁,恬静着您的恬静,自信着您的自信;这时,您会感觉困难、挫折、灾难并没有那么可怕,感觉外界的烦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感觉人心的空隙并没有他人形容的那么狭窄,感觉平淡的表情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漠然,感觉…… 这种感觉很舒适,这种感觉很柔美,这种感觉很醇香;这时,您会发现自己的心空如清澈的空气,您会发现在审视自己的整个过程中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思维了,有自己的分析了,有自己的追求了,有自己的目标了,有自己的情操了……哈哈,审视自己太美了!
这两天,老师接到的电话几乎都是初中和高中学生打来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就是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莫名的叛逆,明明知道老师讲的是对的,可心里却很反感;明明知道父母的要求正确,却
要反抗、顶牛;明明知道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不能做,可偏偏要去做;作业没有完成时,明明知道不该上网、不该打游戏、不该看电视,可就是要这样做...... 在交流中,老师深深地感悟到孩子们内心的矛盾、困惑,我知道很多时候您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您们不是要让父母伤心;不是要让老师生气;不是要故意要违反纪律;更不是不想学习进步......
面对您们的困惑,我也深思了很久,在您们这个年龄段的确是情绪发展强烈多变的时段。一个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身体生长迅速,这是青春期急速成长现象。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对同学们的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回顾自己的青春期岁月和您们目前的情况是一样的。真的是人到了青春期,既像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充满无限的生命力,又象一艘航行在变幻莫测大海里的航船,随时都有遭到风暴袭击的危险,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灰心丧气;有时希望有人陪伴,有时又渴望独处。这种难以驾驶的情绪往往让您们感到措手不及、惶惑不安、焦虑、抑郁,由于情绪起伏和波动较大,外向与内隐共存,导致了您们的叛逆情绪。
孩子们“理解万岁!”哟,相信父母老师都能理解您们的,因为这是青春期必有的心理,所以不要害怕什么,别给自己压力。老师不会和您计较的,不过,这样下去也不行呀,我们得想办法征服自己,驾驭自己的情绪,面对紧张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
绪,强迫自己好好学习,过了青春期您就会明白了这就是人必不可少的经历吧。
哈哈,我们不妨试试“宣誓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语言强化某种感受,类似于自己催眠的形式。通过暗示,某种观念或者情感灌输到自己的心理中。若需要比较强烈的改变则需要将这样的暗示 强制大量的做。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某种与之相对的不合理观念出现时,心里也要默念感受这样的句子,不断弱化不合理观念,用新思想取代有害思想。
烦躁的时候不放紧闭双眼,静坐一会儿,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的身上,感受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当有任何思想出现时,不打压,不抗拒,也不投入进去,而告诉自己这是“念”,让它自生自灭。感受自己在当下无依无持的状态,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身体,而不同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担忧理想发生联系。这样静坐的作用是让人抽离自己的情绪,而更加清醒和冷静的认识自己心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冥想不断的想象一个美好或有特定意义的场景。越细致越好。比如想象父母一直以来对您的关爱,老师一直以来多您的培育;想像在森林里很纯真的笑,很开心,很漂亮的笑,来感受一点点的爱;或想象很恐惧的一些场景,作为冲击疗法,缓解情绪冲动的症状。这些方法大家可以试试,一句话,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知道老师与其它成年人一样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作为学生,要有意识的调整好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如果因为不满意教师的性格或是过度崇拜老师都会影响自己知识的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了对教师正确的态度,才能认真听取教师作为一个年长者和学识丰富者对自
己知识的教导和为人之道的指导,通过不断向老师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另一方面要知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作学生的如果对老师敬而远之,就会失去许多与老师相互沟通的机会,实际上一般教师都是愿意和学生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所以,您们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来关注自己,而是可以主动去和老师作交流,探讨课业上的疑问,也可以谈些内心的想法和学习的心得,以便及时得到老师的教导。
最后,您们还要学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向老师袒露一个“真实”的自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您们在学习上还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可以让老师、同学进一步了解您。对于那些不便当面提及的悄悄话可以用周记的形式来敞开内心世界。 对于父母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理解父母的爱,尽管您与父母之间有着区别于他人的血缘关系,但是,由于你们所处的年龄、性别、经历,以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你与父母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您的父母可能常常认为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缺乏人生经验。做为过来人,他们对你的管教总是有道理的,你应该多听大人的话,少走弯路。然而,你可能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不必事事听别人的。
其实,您和父母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您们从不考虑对方的想法是否有道理,而只是强调自己是正确的,您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
永远不会得到改善和深化。孩子们,任何一桩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双方努力栽培的结果。您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例外。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可能和您一样,一时还不能适应家庭关系的这种变化。他们习惯于用过去一切包办的方式与您相处,因此,引来许多烦恼。您可能还不知道,父母是多么需要有一段时间来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并和你一起寻找和睦相处的最佳办法呵!做为他们的孩子,您是不是也有责任与父母配合呢?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正如您在学校可能会遇到使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一样,父母也会在家里家外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会因为疲劳过度心情烦躁。如此说来,要求父母永远说有道理的话,永远作有道理的事,是不是也不太现实呢?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您可能会对父母有更多的体谅、理解和尊重,您所表达的态度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孩子们,老师的话也不是绝对的,您们可以在学习和生活去践行,让事实说话吧。
祝孩子们快乐、健康、进取!
邹老师敬上
2009年5月2日
给初高中孩子的一封信
作者:江北区 教育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78 更新时间:2009-5-9 23:24:04
给初高中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们:
您们好!
五一节过得快乐吧,这一周多一天休息,大家可以好好调节一下心情,整理整理自己的思路,反思一下五一前的学习生活情况,静静地审视自己,在审视中,您会体验紧张学习给您的震撼,学习给您的动力,父母和亲人给您的温暖,追求给您的雅趣,老师、同学、朋友给您的思考。在震撼中,在动力中,在温暖中, 在雅趣中,在思考中,审视着您的审视,快乐着您的快乐,忙碌着您的忙碌,充实着您的充实,愉悦着您的愉悦,经历着您的经历,丰富着您的丰富,追求着您的追求,高雅着您的高雅,纯洁着您的纯洁,恬静着您的恬静,自信着您的自信;这时,您会感觉困难、挫折、灾难并没有那么可怕,感觉外界的烦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感觉人心的空隙并没有他人形容的那么狭窄,感觉平淡的表情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漠然,感觉…… 这种感觉很舒适,这种感觉很柔美,这种感觉很醇香;这时,您会发现自己的心空如清澈的空气,您会发现在审视自己的整个过程中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思维了,有自己的分析了,有自己的追求了,有自己的目标了,有自己的情操了……哈哈,审视自己太美了!
这两天,老师接到的电话几乎都是初中和高中学生打来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就是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莫名的叛逆,明明知道老师讲的是对的,可心里却很反感;明明知道父母的要求正确,却
要反抗、顶牛;明明知道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不能做,可偏偏要去做;作业没有完成时,明明知道不该上网、不该打游戏、不该看电视,可就是要这样做...... 在交流中,老师深深地感悟到孩子们内心的矛盾、困惑,我知道很多时候您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您们不是要让父母伤心;不是要让老师生气;不是要故意要违反纪律;更不是不想学习进步......
面对您们的困惑,我也深思了很久,在您们这个年龄段的确是情绪发展强烈多变的时段。一个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身体生长迅速,这是青春期急速成长现象。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对同学们的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回顾自己的青春期岁月和您们目前的情况是一样的。真的是人到了青春期,既像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充满无限的生命力,又象一艘航行在变幻莫测大海里的航船,随时都有遭到风暴袭击的危险,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灰心丧气;有时希望有人陪伴,有时又渴望独处。这种难以驾驶的情绪往往让您们感到措手不及、惶惑不安、焦虑、抑郁,由于情绪起伏和波动较大,外向与内隐共存,导致了您们的叛逆情绪。
孩子们“理解万岁!”哟,相信父母老师都能理解您们的,因为这是青春期必有的心理,所以不要害怕什么,别给自己压力。老师不会和您计较的,不过,这样下去也不行呀,我们得想办法征服自己,驾驭自己的情绪,面对紧张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
绪,强迫自己好好学习,过了青春期您就会明白了这就是人必不可少的经历吧。
哈哈,我们不妨试试“宣誓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语言强化某种感受,类似于自己催眠的形式。通过暗示,某种观念或者情感灌输到自己的心理中。若需要比较强烈的改变则需要将这样的暗示 强制大量的做。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某种与之相对的不合理观念出现时,心里也要默念感受这样的句子,不断弱化不合理观念,用新思想取代有害思想。
烦躁的时候不放紧闭双眼,静坐一会儿,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的身上,感受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当有任何思想出现时,不打压,不抗拒,也不投入进去,而告诉自己这是“念”,让它自生自灭。感受自己在当下无依无持的状态,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身体,而不同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担忧理想发生联系。这样静坐的作用是让人抽离自己的情绪,而更加清醒和冷静的认识自己心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冥想不断的想象一个美好或有特定意义的场景。越细致越好。比如想象父母一直以来对您的关爱,老师一直以来多您的培育;想像在森林里很纯真的笑,很开心,很漂亮的笑,来感受一点点的爱;或想象很恐惧的一些场景,作为冲击疗法,缓解情绪冲动的症状。这些方法大家可以试试,一句话,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知道老师与其它成年人一样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作为学生,要有意识的调整好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如果因为不满意教师的性格或是过度崇拜老师都会影响自己知识的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了对教师正确的态度,才能认真听取教师作为一个年长者和学识丰富者对自
己知识的教导和为人之道的指导,通过不断向老师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另一方面要知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作学生的如果对老师敬而远之,就会失去许多与老师相互沟通的机会,实际上一般教师都是愿意和学生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所以,您们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来关注自己,而是可以主动去和老师作交流,探讨课业上的疑问,也可以谈些内心的想法和学习的心得,以便及时得到老师的教导。
最后,您们还要学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向老师袒露一个“真实”的自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您们在学习上还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可以让老师、同学进一步了解您。对于那些不便当面提及的悄悄话可以用周记的形式来敞开内心世界。 对于父母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理解父母的爱,尽管您与父母之间有着区别于他人的血缘关系,但是,由于你们所处的年龄、性别、经历,以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你与父母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您的父母可能常常认为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缺乏人生经验。做为过来人,他们对你的管教总是有道理的,你应该多听大人的话,少走弯路。然而,你可能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不必事事听别人的。
其实,您和父母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您们从不考虑对方的想法是否有道理,而只是强调自己是正确的,您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
永远不会得到改善和深化。孩子们,任何一桩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双方努力栽培的结果。您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例外。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可能和您一样,一时还不能适应家庭关系的这种变化。他们习惯于用过去一切包办的方式与您相处,因此,引来许多烦恼。您可能还不知道,父母是多么需要有一段时间来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并和你一起寻找和睦相处的最佳办法呵!做为他们的孩子,您是不是也有责任与父母配合呢?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正如您在学校可能会遇到使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一样,父母也会在家里家外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会因为疲劳过度心情烦躁。如此说来,要求父母永远说有道理的话,永远作有道理的事,是不是也不太现实呢?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您可能会对父母有更多的体谅、理解和尊重,您所表达的态度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孩子们,老师的话也不是绝对的,您们可以在学习和生活去践行,让事实说话吧。
祝孩子们快乐、健康、进取!
邹老师敬上
2009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