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一松柏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二,教学重点

感受、品味诗歌意境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点读法

教学过程与步骤:

秋 兴 八 首

一,知识积累

1,关于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2,关于作品:《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历元年)、

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 3,近体诗知识

(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

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4,诗歌鉴赏指要

(1.)基本要求:鉴赏诗的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基本要领:

朗读吟诵,整体感受。

披词入情,激发感情。

展开想象,探究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感受韵律,品味语言。

二,研读诗歌

全诗感情基调——孤独抑郁

整体感知

一、二联——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

三联——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

四联——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受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分析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问;景物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秋的萧杀,人的忧伤与孤独。

问:如何感受意境

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用豪迈、宏阔写出哀愁,既抓住景物特点,又融入自己情感,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问:丛菊两地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体现诗歌主旨,诗人此时身在夔州,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大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萧条,不觉得潸然泪下,联想自己老病孤舟,又不觉引发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忧国伤时。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途中的寒冷?

四,小结,这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课后反思:

咏 怀 古 迹(其三)

一、整体感知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 诗歌的感情基调:沉郁,怨愤

首联:点出王昭君出生地,从侧面烘托昭君形象。

颔联:叙述昭君遭遇,正面赞扬昭君坚强性格。

颈联和尾联:指斥君王昏聩,侧面烘托昭君形象。

二、鉴赏要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一松柏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二,教学重点

感受、品味诗歌意境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点读法

教学过程与步骤:

秋 兴 八 首

一,知识积累

1,关于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2,关于作品:《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历元年)、

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 3,近体诗知识

(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

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4,诗歌鉴赏指要

(1.)基本要求:鉴赏诗的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基本要领:

朗读吟诵,整体感受。

披词入情,激发感情。

展开想象,探究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感受韵律,品味语言。

二,研读诗歌

全诗感情基调——孤独抑郁

整体感知

一、二联——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

三联——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

四联——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受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分析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问;景物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秋的萧杀,人的忧伤与孤独。

问:如何感受意境

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用豪迈、宏阔写出哀愁,既抓住景物特点,又融入自己情感,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问:丛菊两地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体现诗歌主旨,诗人此时身在夔州,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大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萧条,不觉得潸然泪下,联想自己老病孤舟,又不觉引发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忧国伤时。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途中的寒冷?

四,小结,这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课后反思:

咏 怀 古 迹(其三)

一、整体感知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 诗歌的感情基调:沉郁,怨愤

首联:点出王昭君出生地,从侧面烘托昭君形象。

颔联:叙述昭君遭遇,正面赞扬昭君坚强性格。

颈联和尾联:指斥君王昏聩,侧面烘托昭君形象。

二、鉴赏要点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教材目录
  • 中学语文课文目录 说明: (一) 以下是安徽省多数中学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目录,供老师们.同学们参考. (二) 希望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在遵循大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考虑与中学课堂接轨,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从教意识与技能:在课程考核中,强化从教技能的考核内容. (三) 希望各位同学在平时学习中, ...

  •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研究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研究 刘宇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 一.从教学层面看选修课的基本定位 1. 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现实意义 开设选修课,既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有个性有差异的发展,也是在尊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适应新世纪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开设选修 ...

  • [精品]说木叶教学反思
  • 篇一:说木叶教学反思   <说木叶>这篇课文是高中新课改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是文艺学论文单元,理论性较强,课文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所以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说木叶>这一课是通过"木叶"和"树叶"的比较来探讨中国古典 ...

  • [故都的秋]说课稿
  • <故都的秋>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故都的秋>.根据"教学评一致性"教育原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 教材分析 ...

  •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咏怀古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 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之<咏怀古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分步探讨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及鉴赏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感受作者抒发的怀才不遇的情怀. 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

  • 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中心,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 ...

  • 安徽省高中语文教材目录与知识点
  • 合肥市高中语文教材概况 一. 版本:人教版 二. 教材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 ...

  •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教材目录
  •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7 纪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