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X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3.读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图中,正确的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5.图中的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比例尺相同),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下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不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 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 C.河谷盆地夜雨多 D.山顶昼雨多
7.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 C.风向
B.太阳辐射 D.坡向
8.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 ) A.气温低 C.山风
读下图,判断9~10题。
B.气压低 D.谷风
9.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A B.B
C.C
10.从图示来看(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D.D
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 A.甲>乙>丁>丙 C.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
1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乙→丁→丙→甲 C.乙→甲,丙→丁
(2014·潍坊高一质检)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15题。
B.丁→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乙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C.④或⑧
B.②或⑥ D.③或④
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压面,PM
B.②或⑧ D.⑥或⑦
15.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新 课 标 第 一 网 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二、综合题
16.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3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区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区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X| k |B| 1 . c| O |m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17.读下面“近地面风的形成图”回答下列问题。X|k | B| 1 . c |O |m
(1)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字母),该力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是__________(南、北)半球的空气运动示意图,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见,稳定风向中空气质点的受力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1、F2、F3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__________,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是__________。
(5)实际大气中,α角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在相同气压条件下,陆地表面α比海洋__________(大或小)。
第二章 第二节
一、单项选择题X| k |B| 1 . c| O |m
1.读下面“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2.下列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
B.乙点位于30°N附近 D.②盛行西北风
(2014·济南高一质检)读下面的“三圈环流简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C.③是盛行西风带
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D.④为信风带
4.赤道地区一般降雨量非常大,其原因是( ) A.多锋面气旋活动
B.近地面盛行西风,降水量大
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新|课 | 标|第 | 一| 网 D.近地面终年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多对流雨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 C.c
B.b D.d
下面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7.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A.巴拉那河 C.湄公河
B.刚果河 D.莱茵河
8.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在( ) ...A.东非高原 C.撒哈拉沙漠
读下图,回答9~10题。新-课 -标-第- 一-网
B.巴西高原 D.马达加斯加岛
9.若该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 005百帕,M点气压为1 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C.西南风
B.东北风 D.东南风
10.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 B.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 C.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南移 D.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低压控制
读“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回答11~12题。
11.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12.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对甲、乙两地存在的气压中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低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B.乙地为高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部
C.甲地是亚洲低压中心,乙地是北太平洋高压中心 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13.(2014·潍坊高一期末)从盛行风向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S,76.3°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
A.东北 C.西南
B.东南 D.西北
14.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海昼短夜长 B.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
C.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15.关于季风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B.风向的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C.东亚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东南部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二、综合题
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题图说明亚洲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六地风向的形成原因中,主要因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
成的有________。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比较其气候特征的主要不同点。
第二章 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m地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 A.m、n两地都晴 C.m地有雨,n地晴
B.m、n两地都有雨 D.m地晴,n地有雨
w W w . x K b 1.c o M
读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3~5题。
3.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状况是(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4.当其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时,我国的天气为( )
A.伏旱天气 C.台风登陆
B.梅雨天气 D.寒冷天气
5.当该天气系统中心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吹( ) A.东北风 C.东南风
B.西北风 D.西南风
6.(2014·上海高一检测)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的变化过程资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2014·抚顺高一检测)高压、低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读下图回答7~8题。
7.每年的夏季,使长江流域形成伏旱天气系统的是( ) A.图A C.图C
8.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B.图B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C.图C中乙地多阴雨天气
D.图D天气系统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据图判B.图B D.图D
断9~10题。
9.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 ) A.Pa>Pb>Pc>Pd C.Pc>Pd>Pb>Pa
B.Pd>Pc>Pa>Pb D.Pb>Pa>Pd>Pc
10.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陆,且达到强盛时( ) A.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 B.我国所有地区昼短夜长 C.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进入汛期 D.锋面雨带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2014·华中师大附中高一质检)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 A.1 004 1 006 C.1 008 1 010
B.1 006 1 008 D.1 004 1 008
12.2011年5月6日20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 A.偏西风 C.东北风
B.偏北风 D.偏南风
13.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A.台湾岛 C.黄河口
B.珠江口 D.辽东半岛
(2013·哈尔滨高一检测)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据图分析回答14~15题。
14.据图示推断,影响此地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C.气旋
B.冷锋 D.准静止锋
15.有关该地区5~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一直在扩大
B.气温持续下降,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6、7日保温作用较强,气温升高
D.8、9日天气转晴,9日回暖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13年10月20日报道,入秋以来影响我国最强冷空气对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新疆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14℃,风力达6~8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2级,南疆出现沙尘暴天气。乌鲁木齐19日17:00气温19℃,20日17:00降至2℃,并出现初雪。
材料二 2013年10月19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
(1)根据材料一,此次强冷空气活动给新疆地区带来较大危害,其危害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图中雨区主要出现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3)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____________天气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
(4)10月19日天气预报,受____________影响,海南岛将继续出现中到大雨天气,原因是____________。结合图示,此天气系统西部比东部风力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m
17.(能力挑战题)下图为2012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城市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____。
(2)图中AB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__,请绘制该天气系统的剖面图。
(3)AB天气系统在________季对我国影响最大,它为我国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
(4)图中D天气系统为________,一般产生在________,习惯上称之为________。把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方向画在下图中。
(5)D天气系统对我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章 第四节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3题。X k B 1 . c o m
1.20世纪60年代后( )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
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D.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3.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南极臭氧层空洞逐步扩大
(2014·山东临沂高一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C.①③
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B.②③ D.③④
C.③④
D.①③
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回答6~8题。
单位:体积分数×106
-
6.在近40年时间里,CO2含量增加值和平均年增加速度分别为( ) A.35×106、10×106
-
-
B.45×106、10×106
-
-
C.45×106
、1.1×106
-
-D.45×106、2×106
-
-
7.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 A.吸收太阳辐射,使人体增温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8.联系上表可知,近5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 A.自然原因造成w W w . x K b 1.c o M B.人为原因造成
C.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 D.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起主要作用 读下图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9~12题。
9.图中正确代表近年来CO2增长曲线的是( ) A.A C.C
10.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B.B D.D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增多 ③热带雨林的破坏 ④人口的增加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11.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 ②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 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12.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③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 ④加强国际间合作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13.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2013年冬季,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极端天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普降大到暴雪,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地区也迎来罕见的洪水,而中国却长期不降雪出现暖冬。随着全球不断变暖,我们会在中纬度地区见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冷事件,而在较高纬度的地区则会经历一些极端暖事件。据此回答14~15题。
14.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将南移新 课 标 第 一 网 B.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15.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别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热带雨林遭砍伐;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森林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减少水库修建 二、综合题
16.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将升高2.7℃,年均降水量将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17.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完成要求。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喜马拉雅地区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你认为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2)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在沿海地区可能导致________
上升,危及沿海低地。
(3)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
(4)试将下列选项按其因果关系,设计一个网络联系框图表现出来。(注意:框图内填字母代号)。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xK b1. Co m
第二章 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X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3.读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图中,正确的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5.图中的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比例尺相同),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下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不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 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 C.河谷盆地夜雨多 D.山顶昼雨多
7.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 C.风向
B.太阳辐射 D.坡向
8.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 ) A.气温低 C.山风
读下图,判断9~10题。
B.气压低 D.谷风
9.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A B.B
C.C
10.从图示来看(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D.D
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 A.甲>乙>丁>丙 C.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
1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乙→丁→丙→甲 C.乙→甲,丙→丁
(2014·潍坊高一质检)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15题。
B.丁→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乙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C.④或⑧
B.②或⑥ D.③或④
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压面,PM
B.②或⑧ D.⑥或⑦
15.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新 课 标 第 一 网 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二、综合题
16.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3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区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区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X| k |B| 1 . c| O |m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17.读下面“近地面风的形成图”回答下列问题。X|k | B| 1 . c |O |m
(1)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字母),该力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是__________(南、北)半球的空气运动示意图,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见,稳定风向中空气质点的受力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1、F2、F3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__________,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是__________。
(5)实际大气中,α角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在相同气压条件下,陆地表面α比海洋__________(大或小)。
第二章 第二节
一、单项选择题X| k |B| 1 . c| O |m
1.读下面“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2.下列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
B.乙点位于30°N附近 D.②盛行西北风
(2014·济南高一质检)读下面的“三圈环流简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C.③是盛行西风带
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D.④为信风带
4.赤道地区一般降雨量非常大,其原因是( ) A.多锋面气旋活动
B.近地面盛行西风,降水量大
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新|课 | 标|第 | 一| 网 D.近地面终年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多对流雨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 C.c
B.b D.d
下面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7.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A.巴拉那河 C.湄公河
B.刚果河 D.莱茵河
8.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在( ) ...A.东非高原 C.撒哈拉沙漠
读下图,回答9~10题。新-课 -标-第- 一-网
B.巴西高原 D.马达加斯加岛
9.若该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 005百帕,M点气压为1 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C.西南风
B.东北风 D.东南风
10.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 B.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 C.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南移 D.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低压控制
读“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回答11~12题。
11.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12.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对甲、乙两地存在的气压中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低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B.乙地为高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部
C.甲地是亚洲低压中心,乙地是北太平洋高压中心 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13.(2014·潍坊高一期末)从盛行风向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S,76.3°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
A.东北 C.西南
B.东南 D.西北
14.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海昼短夜长 B.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
C.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15.关于季风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B.风向的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C.东亚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东南部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二、综合题
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题图说明亚洲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六地风向的形成原因中,主要因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
成的有________。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比较其气候特征的主要不同点。
第二章 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m地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 A.m、n两地都晴 C.m地有雨,n地晴
B.m、n两地都有雨 D.m地晴,n地有雨
w W w . x K b 1.c o M
读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3~5题。
3.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状况是(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4.当其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时,我国的天气为( )
A.伏旱天气 C.台风登陆
B.梅雨天气 D.寒冷天气
5.当该天气系统中心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吹( ) A.东北风 C.东南风
B.西北风 D.西南风
6.(2014·上海高一检测)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的变化过程资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2014·抚顺高一检测)高压、低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读下图回答7~8题。
7.每年的夏季,使长江流域形成伏旱天气系统的是( ) A.图A C.图C
8.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B.图B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C.图C中乙地多阴雨天气
D.图D天气系统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据图判B.图B D.图D
断9~10题。
9.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 ) A.Pa>Pb>Pc>Pd C.Pc>Pd>Pb>Pa
B.Pd>Pc>Pa>Pb D.Pb>Pa>Pd>Pc
10.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陆,且达到强盛时( ) A.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 B.我国所有地区昼短夜长 C.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进入汛期 D.锋面雨带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2014·华中师大附中高一质检)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 A.1 004 1 006 C.1 008 1 010
B.1 006 1 008 D.1 004 1 008
12.2011年5月6日20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 A.偏西风 C.东北风
B.偏北风 D.偏南风
13.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A.台湾岛 C.黄河口
B.珠江口 D.辽东半岛
(2013·哈尔滨高一检测)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据图分析回答14~15题。
14.据图示推断,影响此地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C.气旋
B.冷锋 D.准静止锋
15.有关该地区5~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一直在扩大
B.气温持续下降,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6、7日保温作用较强,气温升高
D.8、9日天气转晴,9日回暖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13年10月20日报道,入秋以来影响我国最强冷空气对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新疆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14℃,风力达6~8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2级,南疆出现沙尘暴天气。乌鲁木齐19日17:00气温19℃,20日17:00降至2℃,并出现初雪。
材料二 2013年10月19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
(1)根据材料一,此次强冷空气活动给新疆地区带来较大危害,其危害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图中雨区主要出现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3)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____________天气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
(4)10月19日天气预报,受____________影响,海南岛将继续出现中到大雨天气,原因是____________。结合图示,此天气系统西部比东部风力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m
17.(能力挑战题)下图为2012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城市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____。
(2)图中AB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__,请绘制该天气系统的剖面图。
(3)AB天气系统在________季对我国影响最大,它为我国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
(4)图中D天气系统为________,一般产生在________,习惯上称之为________。把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方向画在下图中。
(5)D天气系统对我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章 第四节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3题。X k B 1 . c o m
1.20世纪60年代后( )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
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D.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3.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南极臭氧层空洞逐步扩大
(2014·山东临沂高一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C.①③
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B.②③ D.③④
C.③④
D.①③
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回答6~8题。
单位:体积分数×106
-
6.在近40年时间里,CO2含量增加值和平均年增加速度分别为( ) A.35×106、10×106
-
-
B.45×106、10×106
-
-
C.45×106
、1.1×106
-
-D.45×106、2×106
-
-
7.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 A.吸收太阳辐射,使人体增温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8.联系上表可知,近5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 A.自然原因造成w W w . x K b 1.c o M B.人为原因造成
C.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 D.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起主要作用 读下图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9~12题。
9.图中正确代表近年来CO2增长曲线的是( ) A.A C.C
10.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B.B D.D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增多 ③热带雨林的破坏 ④人口的增加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11.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 ②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 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12.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③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 ④加强国际间合作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13.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2013年冬季,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极端天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普降大到暴雪,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地区也迎来罕见的洪水,而中国却长期不降雪出现暖冬。随着全球不断变暖,我们会在中纬度地区见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冷事件,而在较高纬度的地区则会经历一些极端暖事件。据此回答14~15题。
14.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将南移新 课 标 第 一 网 B.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15.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别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热带雨林遭砍伐;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森林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减少水库修建 二、综合题
16.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将升高2.7℃,年均降水量将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17.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完成要求。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喜马拉雅地区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你认为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2)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在沿海地区可能导致________
上升,危及沿海低地。
(3)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
(4)试将下列选项按其因果关系,设计一个网络联系框图表现出来。(注意:框图内填字母代号)。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xK b1. 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