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风雨夜归人》是吴祖光先生的作品,这部作品以话剧、电影和电视剧三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风雨夜归人》写于1942年,主要描写的是一个戏子魏莲生和一个官僚姨太太玉春之间为了追求“人应当把自己当人”的理想,以及最后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揭露了社会的冷酷和民众的麻木。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对人、生活、生存价值这些普遍而永恒的问题的探讨。本文通过对《风雨夜归人》故事情节以及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研究,探讨吴祖光《风雨夜归人》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吴祖光 《风雨夜归人》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一 吴祖光及《风雨夜归人》 吴祖光,生于1917年,祖籍江苏,中国著名的戏剧家、作家。他在二十多岁时就创作了多幕话剧《风雨夜归人》,一时轰动全国,被誉为神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成为有名的民主斗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对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进行批评,被打成大右派,流放到黑龙江去劳动改造。改革开放以后,吴祖光的才华重新有了施展的机会,话剧《闯江湖》、京剧《三打桃三春》都是中国新时期的标志性作品,而这部《风雨夜归人》正是吴祖光先生的成名作。 《风雨夜归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也可以叫做《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成名作。这部作品曾经以话剧、电影以及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故事所描写的是一个才华出众受各种达官贵人捧着的戏子魏莲生,虽然红极一时但是还不忘救济穷人,可以说,在穷人和富人中,他都很受欢迎,而他也很满足现在这样的生活。玉春是法院院长苏宏基的姨太太,她虽然出身烟花之地,但是却出淤泥而不染,她非常聪明,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着自己的思想,她在寻找一个做人的幸福和权利。后来,因为法院院长苏宏基的姨太太要向魏莲生学戏,两人因此而认识,魏莲生与玉春结识后,两人互相倾诉心中的不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遭遇是相似的,都是给达官贵人消愁解闷的,并没有自己的尊严,因为同样的遭遇,他们心生爱意,从玉春那里,他发现自己过的虽然光鲜,但是其实并不快乐,并且在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两个人后来决定私奔,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去做一个自己可以做主的人,但是后来因为被管家王新贵出卖,玉春被带了回去,送给了另外一个官僚,而魏莲生只能流落他乡,穷困度日。 二十年之后,魏莲生回到曾经的地方,在一个漫天飞雪的夜晚,他想要寻找自己的影子,回顾曾经的自己,影片的最后是悲惨的,是凄凉的,魏莲生因为又冷又病,死在了大雪纷飞的屋檐下,而玉春也消失在了大雪中。 二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具有深刻的内涵,主要在于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寻求物质和精神上的统一行为和表现。人文精神主要表现的是一种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维护,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格,它以人为中心,做到一种人类关怀,生命关怀。它主要包括对于幸福和尊严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也就是人存在的价值追求。 在现代社会,人文精神表现为以人文本,关心人、爱护人。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冷漠,人逐渐会变得很自我,人文精神表现的就是一种自我救赎和关爱他人,但这种关爱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力量,但毕竟个人是相对渺小的,可是作为个人能做的是: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其次,人文精神所反映的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既要保持对传统人性的尊重,又要适当的进行创新和改变,对人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应该有不同的认识,人类的发展史是一个进化和完善的过程,它是人内心和本性中真善美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人文精神的提高,也是要不断地引导人们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人性的完美,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 吴祖光《风雨夜归人》中的人文精神 1 孤独的启蒙 《风雨夜归人》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魏莲生以及玉春的人身遭遇和思想中,作品通过两个看似生活非常光鲜但是却非常卑微的人,表现了社会的冷酷以及贫富对立的社会黑暗,通过两个人物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反映了人们人性的觉醒以及时代的黑暗。在两个人思想觉醒的过程中,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玉春,玉春虽然一直都是作为别人的附属品,她虽然出身青楼,但是一直出淤泥而不染,虽然身不由己,但她却有自己的思想,她很明白,这么多年,自己所在的地方,所做的事情以及所看到的人和事物,都不是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她一直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一种自由的幸福快乐,后来她遇到了魏莲生,决定挽救这个和她同样有着悲惨遭遇的人,她想要唤醒魏莲生内心深处的本真,告诉他,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活着。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小女子,玉春的思想是进步的,内心是明了的,心灵是清澈的,她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摆脱什么,她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她的人文精神就是体现在了她独立的思想上以及对于孤独的启蒙。在作品中,玉春跟莲生的对话有这样一句:“有没觉着你自个儿才是个顶可怜的人?可是我怎么就觉着了呢?我就老觉着是天下顶可怜的人,也许就不能算人。”在这里,玉春也许没有什么学问,可是她的意志和思想却表现的很明显,人是永远都期待着一种“被当做一个人”的待遇,一个被作践的灵魂偶然间自觉地受到启蒙。 2 生命的觉醒 魏莲生,一个才华出众受各种达官贵人捧着的戏子,虽然红极一时但是还不忘救济穷人,可以说,在穷人和富人中,他都很受欢迎,而他也很满足现在这样的生活。这是一种心理上虚荣的满足,他生活在这样被虚荣所蒙蔽的社会中,失去了真我,当他遇到玉春以后,两个人因为同样的身世,同样的遭遇,同样都是达官贵人们消遣娱乐的附属品,他从玉春那里收货了爱情的温暖,同时灵魂深处也得到了觉醒,他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一直过的并不快乐,他的灵魂是孤独、寂寞的,最后两个人决定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去做一个自己可以做主的人,去达到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当两个灵魂互诉衷肠之后,一个人将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个人的道理告诉另一个的时候,就好像天上永远不会相遇的星星遇到一样,两个孤独的灵魂互相依靠在了一起,走,是他们最朴素的念头和反抗,是对命运和社会的反抗,虽然最后反抗失败,但他们用长达二十年的岁月,用沉默表示自己内心深处的觉醒和他们之间心与心的契合。 3 价值的自觉 在当时的社会,这样生活在麻木中的人还很多,二傻子因为醉倒在苏家门口,就被诬陷说是“非奸即盗”然后被抓走了,而二傻子的表现却非常出奇,没有反抗,没有申辩,是一种出奇的平静或者说是过分的麻木,他说过:“为了过日子而活着,无所谓生,无所谓死,不怨天,不尤人,无悔恨,无希求。”这样的思想,是一种听天由命,屈服与生活安排的精神状态,而他的思想,也正是当时社会所有底层民众的思想。 在作品中,还有一个人物,他就是李蓉生,魏莲生的跟包,他的生活条件非常富裕,人也很忠厚,对人也很热心,他说过这样的话:“人还是马虎点好,知道的多了,烦恼也就多了。”以及“干这行苦,真苦啊!成败由天啊!”这些都表明了他已经非常麻木了,他将苦的原因归结于“天”,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境界产生的原因,他不想想那么多,他认为只要能够平平安安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在魏莲生跟玉春出走的前一天晚上,他耐人寻味地劝到:“只要你想想自个儿有多少运气,年纪轻轻就这么名扬四海,有多少贵人捧着你,老天爷待你不薄,你凭哪点儿敢耍大爷脾气,说不干就不干?你现在这样儿,多少人看着眼红,你也该知足了。”李蓉生的生存理念就是乐天知命,安于现状,在他的思想中,已经成形了一种奴性思维,他在自我麻醉中心安理得,乐此不疲,这是专制制度下塑造的思想产物,在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在饥饿和杀罚中,所以只要有一点点的安宁和温饱,他们就觉得很知足。在封建思想的理念下,他们没思考过反抗,也没有办法反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奴性,这是几千年社会思想积淀的结果。 作者吴祖光出身于大家族中,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麻木思想,他曾经这样写道:“在一个大冷天的早晨,我企图把围巾送给车夫小冯,结果他感激涕零,甚至到了晚上还在说少爷待我真好。”他们从来不抱怨自己受到什么样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只要有一点点的温暖,我们就觉得是幸福的,是恩典。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可以看到当时封建社会底层民众和上层阶级之间的矛盾思想,一个具有天生的奴性,而另一个冷酷无情到极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社会矛盾,才使得《风雨夜归人》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它在一种救赎和启蒙的光辉下,让人们去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应该要怎样活着,引导人们自觉地领悟人生的价值,寻找生命的意义。 《风雨夜归人》看似是在讲一个故事,实则是在揭露社会的不公平,提出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唤醒人们的灵魂,引导人们意识到剥削的存在,引导人们为了生命的价值,去反抗,去争取。就像作品中玉春所说的:“我们有多少日子都白过了,白过了,没意思极了!”这也是作者一直在追问和思考的问题。《风雨夜归人》是一部反映梨园生活的悲剧,但是他却同时揭露了社会的阴暗,这部作品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吴祖光年轻时也是大家族中的少爷,他也捧着一个戏子,跟魏莲生一样的戏子,在创作中,他将自己曾经非常熟悉的人物和当前的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从人性觉醒的角度切入到主题中,探究当时社会人性的麻木和冷漠,继而提出要为自己活的生命觉醒。 四 结语 吴祖光的《风雨夜归人》不管是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是有特色和新意的,它不同于其他同种类型题材的作品,它所要表现的并不像故事中的那么简单,其实《风雨夜归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它主要想要通过这样一个爱情悲剧来表现在封建社会,人们思想的觉醒,探究人生的真谛,批判那个黑暗的时代,这个故事的悲剧,是因为社会势力的不允许以及人物的卑贱,通过两个小人物思想的觉醒以及弱小势力来挑战强大统治者的悲惨经历,来隐喻在浪漫色彩背后的现实社会,《风雨夜归人》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通过一个唯美的爱情悲剧,来表现现实的黑暗,作品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和统一,从某种意义上,《风雨夜归人》可以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的哲理剧,它对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进行最初的启蒙,引起人们思考和觉醒,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和个性的解放,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观的思索,吴祖光先生企图通过这样一部作品,来唤起人们精神的启蒙和觉醒,通过精神的解放来唤起民族的凝聚和强大。 参考文献: [1] 钱旭初:《吴祖光话剧艺术初探》,《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4年第2期。 [2] 罗丽:《风雪夜,人归何处?――〈风雪夜归人〉随想》,《南国红豆》,2010年第1期。 [3] 杨清健:《〈风雪夜归人〉主题新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4] 周浩、宣宁:《〈风雪夜归人〉:超越与归顺之间的尴尬》,《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5] 吴武洲:《优伶悲歌的启蒙亮色――〈风雪夜归人〉主题蠡测》,《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年第1期。 [6] 周伟娟:《超越与归顺之间的尴尬――浅析话剧〈风雪夜归人〉主要人物形象的深层意蕴》,《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第10期。 [7] 李晓丽:《论〈风雪夜归人〉中的“熟悉与陌生”》,《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2期。 [8] 王雪:《在戏曲的深层背景下――吴祖光〈风雪夜归人〉再探》,《戏剧文学》,2009年第5期。 [9] 曹蕾:《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的融合――论〈风雪夜归人〉兼看话剧的民族化进程》,《艺术百家》,2005年第6期。 作者简介:艾艳红,女,1979―,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外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和实用写作,工作单位: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摘要 《风雨夜归人》是吴祖光先生的作品,这部作品以话剧、电影和电视剧三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风雨夜归人》写于1942年,主要描写的是一个戏子魏莲生和一个官僚姨太太玉春之间为了追求“人应当把自己当人”的理想,以及最后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揭露了社会的冷酷和民众的麻木。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对人、生活、生存价值这些普遍而永恒的问题的探讨。本文通过对《风雨夜归人》故事情节以及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研究,探讨吴祖光《风雨夜归人》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吴祖光 《风雨夜归人》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一 吴祖光及《风雨夜归人》 吴祖光,生于1917年,祖籍江苏,中国著名的戏剧家、作家。他在二十多岁时就创作了多幕话剧《风雨夜归人》,一时轰动全国,被誉为神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成为有名的民主斗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对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进行批评,被打成大右派,流放到黑龙江去劳动改造。改革开放以后,吴祖光的才华重新有了施展的机会,话剧《闯江湖》、京剧《三打桃三春》都是中国新时期的标志性作品,而这部《风雨夜归人》正是吴祖光先生的成名作。 《风雨夜归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也可以叫做《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成名作。这部作品曾经以话剧、电影以及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故事所描写的是一个才华出众受各种达官贵人捧着的戏子魏莲生,虽然红极一时但是还不忘救济穷人,可以说,在穷人和富人中,他都很受欢迎,而他也很满足现在这样的生活。玉春是法院院长苏宏基的姨太太,她虽然出身烟花之地,但是却出淤泥而不染,她非常聪明,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着自己的思想,她在寻找一个做人的幸福和权利。后来,因为法院院长苏宏基的姨太太要向魏莲生学戏,两人因此而认识,魏莲生与玉春结识后,两人互相倾诉心中的不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遭遇是相似的,都是给达官贵人消愁解闷的,并没有自己的尊严,因为同样的遭遇,他们心生爱意,从玉春那里,他发现自己过的虽然光鲜,但是其实并不快乐,并且在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两个人后来决定私奔,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去做一个自己可以做主的人,但是后来因为被管家王新贵出卖,玉春被带了回去,送给了另外一个官僚,而魏莲生只能流落他乡,穷困度日。 二十年之后,魏莲生回到曾经的地方,在一个漫天飞雪的夜晚,他想要寻找自己的影子,回顾曾经的自己,影片的最后是悲惨的,是凄凉的,魏莲生因为又冷又病,死在了大雪纷飞的屋檐下,而玉春也消失在了大雪中。 二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具有深刻的内涵,主要在于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寻求物质和精神上的统一行为和表现。人文精神主要表现的是一种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维护,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格,它以人为中心,做到一种人类关怀,生命关怀。它主要包括对于幸福和尊严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也就是人存在的价值追求。 在现代社会,人文精神表现为以人文本,关心人、爱护人。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冷漠,人逐渐会变得很自我,人文精神表现的就是一种自我救赎和关爱他人,但这种关爱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力量,但毕竟个人是相对渺小的,可是作为个人能做的是: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其次,人文精神所反映的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既要保持对传统人性的尊重,又要适当的进行创新和改变,对人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应该有不同的认识,人类的发展史是一个进化和完善的过程,它是人内心和本性中真善美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人文精神的提高,也是要不断地引导人们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人性的完美,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 吴祖光《风雨夜归人》中的人文精神 1 孤独的启蒙 《风雨夜归人》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魏莲生以及玉春的人身遭遇和思想中,作品通过两个看似生活非常光鲜但是却非常卑微的人,表现了社会的冷酷以及贫富对立的社会黑暗,通过两个人物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反映了人们人性的觉醒以及时代的黑暗。在两个人思想觉醒的过程中,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玉春,玉春虽然一直都是作为别人的附属品,她虽然出身青楼,但是一直出淤泥而不染,虽然身不由己,但她却有自己的思想,她很明白,这么多年,自己所在的地方,所做的事情以及所看到的人和事物,都不是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她一直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一种自由的幸福快乐,后来她遇到了魏莲生,决定挽救这个和她同样有着悲惨遭遇的人,她想要唤醒魏莲生内心深处的本真,告诉他,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活着。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小女子,玉春的思想是进步的,内心是明了的,心灵是清澈的,她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摆脱什么,她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她的人文精神就是体现在了她独立的思想上以及对于孤独的启蒙。在作品中,玉春跟莲生的对话有这样一句:“有没觉着你自个儿才是个顶可怜的人?可是我怎么就觉着了呢?我就老觉着是天下顶可怜的人,也许就不能算人。”在这里,玉春也许没有什么学问,可是她的意志和思想却表现的很明显,人是永远都期待着一种“被当做一个人”的待遇,一个被作践的灵魂偶然间自觉地受到启蒙。 2 生命的觉醒 魏莲生,一个才华出众受各种达官贵人捧着的戏子,虽然红极一时但是还不忘救济穷人,可以说,在穷人和富人中,他都很受欢迎,而他也很满足现在这样的生活。这是一种心理上虚荣的满足,他生活在这样被虚荣所蒙蔽的社会中,失去了真我,当他遇到玉春以后,两个人因为同样的身世,同样的遭遇,同样都是达官贵人们消遣娱乐的附属品,他从玉春那里收货了爱情的温暖,同时灵魂深处也得到了觉醒,他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一直过的并不快乐,他的灵魂是孤独、寂寞的,最后两个人决定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去做一个自己可以做主的人,去达到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当两个灵魂互诉衷肠之后,一个人将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个人的道理告诉另一个的时候,就好像天上永远不会相遇的星星遇到一样,两个孤独的灵魂互相依靠在了一起,走,是他们最朴素的念头和反抗,是对命运和社会的反抗,虽然最后反抗失败,但他们用长达二十年的岁月,用沉默表示自己内心深处的觉醒和他们之间心与心的契合。 3 价值的自觉 在当时的社会,这样生活在麻木中的人还很多,二傻子因为醉倒在苏家门口,就被诬陷说是“非奸即盗”然后被抓走了,而二傻子的表现却非常出奇,没有反抗,没有申辩,是一种出奇的平静或者说是过分的麻木,他说过:“为了过日子而活着,无所谓生,无所谓死,不怨天,不尤人,无悔恨,无希求。”这样的思想,是一种听天由命,屈服与生活安排的精神状态,而他的思想,也正是当时社会所有底层民众的思想。 在作品中,还有一个人物,他就是李蓉生,魏莲生的跟包,他的生活条件非常富裕,人也很忠厚,对人也很热心,他说过这样的话:“人还是马虎点好,知道的多了,烦恼也就多了。”以及“干这行苦,真苦啊!成败由天啊!”这些都表明了他已经非常麻木了,他将苦的原因归结于“天”,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境界产生的原因,他不想想那么多,他认为只要能够平平安安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在魏莲生跟玉春出走的前一天晚上,他耐人寻味地劝到:“只要你想想自个儿有多少运气,年纪轻轻就这么名扬四海,有多少贵人捧着你,老天爷待你不薄,你凭哪点儿敢耍大爷脾气,说不干就不干?你现在这样儿,多少人看着眼红,你也该知足了。”李蓉生的生存理念就是乐天知命,安于现状,在他的思想中,已经成形了一种奴性思维,他在自我麻醉中心安理得,乐此不疲,这是专制制度下塑造的思想产物,在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在饥饿和杀罚中,所以只要有一点点的安宁和温饱,他们就觉得很知足。在封建思想的理念下,他们没思考过反抗,也没有办法反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奴性,这是几千年社会思想积淀的结果。 作者吴祖光出身于大家族中,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麻木思想,他曾经这样写道:“在一个大冷天的早晨,我企图把围巾送给车夫小冯,结果他感激涕零,甚至到了晚上还在说少爷待我真好。”他们从来不抱怨自己受到什么样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只要有一点点的温暖,我们就觉得是幸福的,是恩典。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可以看到当时封建社会底层民众和上层阶级之间的矛盾思想,一个具有天生的奴性,而另一个冷酷无情到极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社会矛盾,才使得《风雨夜归人》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它在一种救赎和启蒙的光辉下,让人们去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应该要怎样活着,引导人们自觉地领悟人生的价值,寻找生命的意义。 《风雨夜归人》看似是在讲一个故事,实则是在揭露社会的不公平,提出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唤醒人们的灵魂,引导人们意识到剥削的存在,引导人们为了生命的价值,去反抗,去争取。就像作品中玉春所说的:“我们有多少日子都白过了,白过了,没意思极了!”这也是作者一直在追问和思考的问题。《风雨夜归人》是一部反映梨园生活的悲剧,但是他却同时揭露了社会的阴暗,这部作品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吴祖光年轻时也是大家族中的少爷,他也捧着一个戏子,跟魏莲生一样的戏子,在创作中,他将自己曾经非常熟悉的人物和当前的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从人性觉醒的角度切入到主题中,探究当时社会人性的麻木和冷漠,继而提出要为自己活的生命觉醒。 四 结语 吴祖光的《风雨夜归人》不管是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是有特色和新意的,它不同于其他同种类型题材的作品,它所要表现的并不像故事中的那么简单,其实《风雨夜归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它主要想要通过这样一个爱情悲剧来表现在封建社会,人们思想的觉醒,探究人生的真谛,批判那个黑暗的时代,这个故事的悲剧,是因为社会势力的不允许以及人物的卑贱,通过两个小人物思想的觉醒以及弱小势力来挑战强大统治者的悲惨经历,来隐喻在浪漫色彩背后的现实社会,《风雨夜归人》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通过一个唯美的爱情悲剧,来表现现实的黑暗,作品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和统一,从某种意义上,《风雨夜归人》可以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的哲理剧,它对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进行最初的启蒙,引起人们思考和觉醒,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和个性的解放,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观的思索,吴祖光先生企图通过这样一部作品,来唤起人们精神的启蒙和觉醒,通过精神的解放来唤起民族的凝聚和强大。 参考文献: [1] 钱旭初:《吴祖光话剧艺术初探》,《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4年第2期。 [2] 罗丽:《风雪夜,人归何处?――〈风雪夜归人〉随想》,《南国红豆》,2010年第1期。 [3] 杨清健:《〈风雪夜归人〉主题新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4] 周浩、宣宁:《〈风雪夜归人〉:超越与归顺之间的尴尬》,《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5] 吴武洲:《优伶悲歌的启蒙亮色――〈风雪夜归人〉主题蠡测》,《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年第1期。 [6] 周伟娟:《超越与归顺之间的尴尬――浅析话剧〈风雪夜归人〉主要人物形象的深层意蕴》,《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第10期。 [7] 李晓丽:《论〈风雪夜归人〉中的“熟悉与陌生”》,《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2期。 [8] 王雪:《在戏曲的深层背景下――吴祖光〈风雪夜归人〉再探》,《戏剧文学》,2009年第5期。 [9] 曹蕾:《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的融合――论〈风雪夜归人〉兼看话剧的民族化进程》,《艺术百家》,2005年第6期。 作者简介:艾艳红,女,1979―,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外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和实用写作,工作单位: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