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地质灾害原因与防治

主要地质灾害原因与防治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裂缝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岩溶

1.崩塌:

(1)定义: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原因:①岩性坚硬的岩石、互层岩石、松散土层;②坡体裂隙发育;③坡度大于45°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④地震;⑤降水;⑥地表冲刷、浸泡;⑦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危害:①毁坏居民点和建筑物;②交通中断;③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淹没上游建筑物及农田;④使河流改道并改变河流性质,造成急湍地段。

(4)防治:①修建明硐、棚硐等遮挡设施;②修建拦挡建筑物;③加固山坡和路堑边坡;④镶补沟缝;⑤刷坡、削坡;⑥清除危岩;⑦做好排水工程

2.滑坡:

(1)定义: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原因:①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②岩土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低;③坡度﹥10°且﹤45°,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④节理、层面、裂隙、断层发育;⑤地壳运动;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⑦降雨;⑧地震;⑨海啸和风暴潮;⑩冻融

(3)危害:①摧毁农田、房舍、工厂、学校、机关单位;②伤害人畜;③毁坏森林、道路;④毁坏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⑤摧毁矿山设施,毁坏厂房,造成职工伤亡,使矿山停工停产

(4)防治:①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②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排除地表水、地下水,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③改善边坡岩土力学强度,削坡减重、修筑支挡工程;④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⑤修建支挡工程;⑥修建卸荷减载工程

3.泥石流:

(1)定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且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原因:①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②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③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④不合理开挖;⑤弃土弃渣采石;⑥滥伐乱垦;⑦地震灾害过后的暴雨或山洪

(3)危害:①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②淹没人畜、毁坏土地,造成村毁人亡;③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④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造成水库淤积、磨蚀坝面;⑤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4)防治:①修建桥梁、涵洞等跨越工程;②修建隧道、明硐或渡槽等穿过工程;③修建防护工程;④修建排导工程;⑤修建滞留与拦截工程;⑥植树造林

4.地裂缝:

(1)定义: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2)原因:①地壳活动;②水的作用;③地震;④基底断裂;⑤土体隐伏裂隙开启;⑥黄土地层湿陷;⑦土壤胀缩;⑧地面沉陷;⑨滑坡;⑩人类活动

(3)危害:①造成经济损失;②造成社会影响;③地面及地下各类建筑物开裂;④破坏路面;⑤错断地下供水、输气管道;⑥危及文物古迹的安全;⑦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4)防治:①确定合理避让距离;②选择必要的建筑结构;③控制承压水开采;④加强地裂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⑤采取各种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⑥对已有裂缝进行回填、夯实等,并改善地裂区土体的性质;⑦改进地裂区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裂性能;⑧对地裂区已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⑨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地裂缝的发展动向;⑩在矿区开采中,增大、增多预留保安柱,并限制开采区域

5.地面塌陷:

(1)定义: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2)原因:①地表水下渗;②不合理采矿

(3)危害:①毁坏高速公路和建筑;②造成人员伤亡;③造成水质污染

(4)防治:①减少地表水的下渗;②合理采矿;③加强采空区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④防治结合,加强工程自身防护能力

6.地面沉降:

(1)定义:地面沉降是指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2)原因:①地壳的构造运动;②地表土壤的自然压实;③大量开采地下水;④开采石油或天然气;⑤采掘固体矿产;⑥抽汲卤水

(3)危害:①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②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③造成海水倒灌

(4)防治:①加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工作;②减少地下水的使用量,增加地面水补给;③正确监测地面和地下水水位沉降,并提供标准的数据;④人工回灌;⑤将土地使用由农业用地型向城市用地型转变;⑥利用含水层组贮藏和运输地下水;⑦建造堤防防止洪水泛滥和海水入侵;⑧减少落水洞;⑨立法保护;⑩联防联控

7.岩溶(喀斯特):

(1)定义:岩溶是水指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2)原因:①岩石的可溶性;②岩石的透水性;③水的溶蚀性;④水的流动性;⑤季风气候;⑥湿热气候;⑦地壳迅速上升;⑧气候带频繁变动;⑨气温和雨量较高

(3)危害:①地表缺水;②多洪灾;③地下洞穴常造成水库渗漏;④工程建设中地基塌陷、不均匀沉降和基坑突水

(4)防治:①钻井提水;②筑坝发电;③改进建筑结构和建筑布局;④地基处理

主要地质灾害原因与防治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裂缝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岩溶

1.崩塌:

(1)定义: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原因:①岩性坚硬的岩石、互层岩石、松散土层;②坡体裂隙发育;③坡度大于45°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④地震;⑤降水;⑥地表冲刷、浸泡;⑦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危害:①毁坏居民点和建筑物;②交通中断;③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淹没上游建筑物及农田;④使河流改道并改变河流性质,造成急湍地段。

(4)防治:①修建明硐、棚硐等遮挡设施;②修建拦挡建筑物;③加固山坡和路堑边坡;④镶补沟缝;⑤刷坡、削坡;⑥清除危岩;⑦做好排水工程

2.滑坡:

(1)定义: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原因:①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②岩土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低;③坡度﹥10°且﹤45°,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④节理、层面、裂隙、断层发育;⑤地壳运动;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⑦降雨;⑧地震;⑨海啸和风暴潮;⑩冻融

(3)危害:①摧毁农田、房舍、工厂、学校、机关单位;②伤害人畜;③毁坏森林、道路;④毁坏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⑤摧毁矿山设施,毁坏厂房,造成职工伤亡,使矿山停工停产

(4)防治:①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②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排除地表水、地下水,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③改善边坡岩土力学强度,削坡减重、修筑支挡工程;④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⑤修建支挡工程;⑥修建卸荷减载工程

3.泥石流:

(1)定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且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原因:①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②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③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④不合理开挖;⑤弃土弃渣采石;⑥滥伐乱垦;⑦地震灾害过后的暴雨或山洪

(3)危害:①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②淹没人畜、毁坏土地,造成村毁人亡;③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④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造成水库淤积、磨蚀坝面;⑤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4)防治:①修建桥梁、涵洞等跨越工程;②修建隧道、明硐或渡槽等穿过工程;③修建防护工程;④修建排导工程;⑤修建滞留与拦截工程;⑥植树造林

4.地裂缝:

(1)定义: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2)原因:①地壳活动;②水的作用;③地震;④基底断裂;⑤土体隐伏裂隙开启;⑥黄土地层湿陷;⑦土壤胀缩;⑧地面沉陷;⑨滑坡;⑩人类活动

(3)危害:①造成经济损失;②造成社会影响;③地面及地下各类建筑物开裂;④破坏路面;⑤错断地下供水、输气管道;⑥危及文物古迹的安全;⑦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4)防治:①确定合理避让距离;②选择必要的建筑结构;③控制承压水开采;④加强地裂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⑤采取各种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⑥对已有裂缝进行回填、夯实等,并改善地裂区土体的性质;⑦改进地裂区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裂性能;⑧对地裂区已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⑨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地裂缝的发展动向;⑩在矿区开采中,增大、增多预留保安柱,并限制开采区域

5.地面塌陷:

(1)定义: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2)原因:①地表水下渗;②不合理采矿

(3)危害:①毁坏高速公路和建筑;②造成人员伤亡;③造成水质污染

(4)防治:①减少地表水的下渗;②合理采矿;③加强采空区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④防治结合,加强工程自身防护能力

6.地面沉降:

(1)定义:地面沉降是指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2)原因:①地壳的构造运动;②地表土壤的自然压实;③大量开采地下水;④开采石油或天然气;⑤采掘固体矿产;⑥抽汲卤水

(3)危害:①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②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③造成海水倒灌

(4)防治:①加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工作;②减少地下水的使用量,增加地面水补给;③正确监测地面和地下水水位沉降,并提供标准的数据;④人工回灌;⑤将土地使用由农业用地型向城市用地型转变;⑥利用含水层组贮藏和运输地下水;⑦建造堤防防止洪水泛滥和海水入侵;⑧减少落水洞;⑨立法保护;⑩联防联控

7.岩溶(喀斯特):

(1)定义:岩溶是水指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2)原因:①岩石的可溶性;②岩石的透水性;③水的溶蚀性;④水的流动性;⑤季风气候;⑥湿热气候;⑦地壳迅速上升;⑧气候带频繁变动;⑨气温和雨量较高

(3)危害:①地表缺水;②多洪灾;③地下洞穴常造成水库渗漏;④工程建设中地基塌陷、不均匀沉降和基坑突水

(4)防治:①钻井提水;②筑坝发电;③改进建筑结构和建筑布局;④地基处理


相关内容

  • 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
  • 摘 要:目前,随着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的恶化,相对于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涉及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组成部分.从科学界延伸到社会界,大力寻找最佳的利用自然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国家重点实施的侧重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就是从地质环境保护着手,降低 ...

  • xx乡地质灾害防治6项制度
  • XXX乡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 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增强应急反应能力,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汛期地质灾害值班时间定为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每年的汛期值班人员.值班电话由乡人民政府确定并对外公布. 二.汛期值班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做好地质灾害日常预 ...

  •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令394号),在上年度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势较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 ...

  • 环境地质调查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工作标准 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试行) (比例尺1∶50万)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要求规定了开展省(自治区)级比例尺为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的总则,资料收集与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像解译.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及信息系统,图件编制,报告 ...

  •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分公司<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要求, 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 ...

  • 舟曲泥石流论文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论地质工程灾害调查技术及防治措施>,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 ...

  •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 ...

  •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探讨
  •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006-01 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本文以地质灾害的分类.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 ...

  • 环境地质学
  • 环境地质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环境地质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2.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环境地质学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4.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5.环境地质学是怎样产生好发展的? 6.学习.研究环境地质学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章 1.地质环境的含义?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的 ...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作者: 发布时间: 2005.07.08 08:32:55]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