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冲刺--选择题(二)

高考历史冲刺——选择题(二)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A .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C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

2.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 “进步”主要表现在

A .实行分封制 B .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 .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3.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A .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 .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

C .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 .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

5.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6.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7.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

A .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 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

C .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 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8.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

A .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

C .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 D .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9.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A .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C .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10.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

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11.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该情况体现了

A .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 .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12.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

A .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

13.清朝初年,为了对付郑成功,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沿海居民内迁,“寸板不许下海”。台湾统一后,清政府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但从康熙五十六年开始,再度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人来华,不许中国人前往贸易,从此,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正式开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清初的海禁是为了统一台湾 B.康熙大帝曾一度部分开放海禁

C .清朝闭关政策在康熙年间正式确立 D.清朝前期曾与日本、东南亚贸易往来

14.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

A .为政以德 B.人性本善 C .推行仁政 D.克己复礼

16.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

A .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B.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

C .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

17.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 .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理在气中

18.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糅合佛道,白成体系

19.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

A .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 .坚守理学教诲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 .发扬孔孟之道

20.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21.中国的地学, 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 到《汉书·地理志》, 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 路、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 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C .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22.右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贴》。它问世于

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这一作品

A .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2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A .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 .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24.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经济的发展

C .统治政策的调整 B .社会环境的变化 D .主流思想的演变

25.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 .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 B.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C .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26.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 (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 .异端思潮的影响 B.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C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

27.《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8.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 则课(税) 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29.德摩斯梯尼(公元前384-前322年)发现有叛国嫌疑的安提丰躲藏在某地,就将之带回公民大会受审,但是埃斯基涅斯对德摩斯梯尼的行为提出了抗议,认为他未得授权就私闯民宅抓人是违法的,结果公民大会就地释放了安提丰。当然雅典人不会真的放过他,战神山议事会出面把他逮捕,送到公民大会审判后处死。这说明了

A .雅典人相当注重法律程序 B.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C .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事会手中 D.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30.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

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 .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C .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1.苹果公司原总裁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苏格拉底认为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自由平等”

C .“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D.“追求财富是上帝的恩赐”

32.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 .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C .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33.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 ,直译“抗议宗”。这表明

A .《圣经》的权威受到挑战 B.人们抗议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C .天主教会的影响力将严重削弱 D.贵族地主的权势被削弱

34.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 .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该材料主要强调

A .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 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

C .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 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35.据史料记载: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 ①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④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6.“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鸟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 (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A .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 .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

37.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材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工业革命推动贸易自由化

C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38.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哪里?一位学者比较研究近代英法两国时代发现:“英国正在走向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而法国则不断加强贵族政治,‘封建主义’以及浪费――简言之,加强旧制度”“英国是宪法国家而且相对自由一些,而法国却是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的国家。”这位学者进而得出的结论是

A .自由主义是英国崛起的前提

C .宪法为英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B .国会统治和进步是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D .制度变革是崛起的主要动力之一

39.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

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由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保障民主、防止专制是联邦党人的政治追求

B .美国实现“有衡”的措施之一是实行三权分立

C .这利“有衡”的实质是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D .美国不同的利益群体主要是指黑人和白人群体

40.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历经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多次斗争,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上述史实体现法国

A .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 .资产阶级政体最后定型 D.政权性质的变化

41.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 .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42.下列关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独立宣言》是《人权宣言》在美洲的翻版

B .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体制

C .都以国家的名义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原则

D .都事实上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

43.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 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

A .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 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C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44.1872年,一日本学者指出:“试看今天日本的情形,实在是徒有文明之名,而无文明之实;徒具文明的外形,而缺乏内在的精神”,“文明的精神即„„人民的独立精神”。可见,其观点与伏尔泰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 .倡导独立的人性 B.以民族独立为己任

C .弘扬社会契约论 D.批判民族传统文明

45.1851 年, 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 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 形态时, 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 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A .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C . 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B .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D . 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46.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

A .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 .其对国际工运的支持

C .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D .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47.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 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 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 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衡”应分 别指

A .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 .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48.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达尔文进化论

A .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

B .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C .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演化而来

D .改变了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49.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 .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 .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C .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 .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50.“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l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 .具有落后性局限性 B .对基督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

C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D .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

51.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C .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52.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B.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触发

C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53.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A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B.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54.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 .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 .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55.根据苏联军事顾问加伦提出的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军队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同时用部分兵力监视和防备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待两湖战场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该地区之敌;最后,集中兵力北上,统一全中国。加伦此时供职于

A.南京临时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南京国民政府

56.蒋介石在某日的日记中写道:“„„严督沈阳与锦(西) 、葫(芦岛)两兵团赴援锦州,以期救护我范汉杰、卢浚泉等忠勇将士。这表明

A .北伐战争全面展开,东北战场出现敌我拉锯之势

B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正全力进攻我国东北地区

C .刘邓大军已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的序幕已揭开

D .辽沈战役打响,东北战场将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57.针对1942年4月至1944年2月的作战,侵华日军总结道:“治安肃正作战,因情报不确实,对某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全不能 掌握,从而使讨伐徒劳无功,几乎是毫无成效的。几十次当中,可能侥幸碰到一次。各部队为了取得成果,东奔西跑,迄无宁日。”这反映出

A .敌后根据地抗战使日军扫荡多以失败告终 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持久消耗战成效显著

C .抗战转入大反攻阶段,日军失败已成定局 D.正面和敌后战场形成联合打击日军的态势

58.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 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C .农民弃农经商 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59.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60.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 .实行民主政治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现民族独立 D.启蒙与救亡并重

62.1902年梁启超强调:“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吾又知孔子之爱真理,先辈、故人之爱国家、爱自由,更有甚于吾者也。吾以是自信,吾以是忏悔。为二千年来翻案,吾所不惜;与四万万人挑战,吾所不惧。吾以是报孔子之恩我,吾以是报群教主之恩我,吾以是报我国民之总我。”材料说明梁启超

A .反对把儒学作为宗教 B.倡导思想自由

C .反对托古改制 D.认为孔子是保守的代表

63.“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 .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64.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 .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65.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 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 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 宣传社会主义

66.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 莫洛托夫说:“无论是我, 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 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 列宁回答说: 不, 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C .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多种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68.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退却”是指

A .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C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D .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69.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还是觉得,他们不能正确地划清个人和社会的界限。他们忘记了,削弱个人,不可能加强集体,如果束缚个人,那么集体也不可能获得自由。”其言论是针对

A .罗斯福新政 B.凯恩斯主义 C .斯大林体制 D .欧洲联盟

70.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

C .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71.“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72.美国作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有些冷笑话,说的是高盛集团的每一股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还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

C .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信心 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

73.《英国通史》写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夫人的一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67.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

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下列不属于撒切尔夫人改革背景的是

A .经济危机与“滞胀” B.福利国家的弊端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D.知识经济的兴起

74.1962 年, 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 过对峙和谈判, 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 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

75.据不完全统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 年中, 先后爆发87 次战争。其间,29 次在亚洲,26 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 次在中、南部非洲,10 次在中南美洲, 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76.1969年1月美国与日本签署了《美日共同合作安全条约》,即新日美安全条约,以代替1951年的旧约。新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此外,规定如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受到武装进攻,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这一新条约

A .使美日经济竞争放缓 B.使日本取得了更大自主权

C .使美日军事同盟松动 D.使日本摆脱了战败国地位

77.《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A .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 .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

78.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材料中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一超多强格局形成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世界各国势均力敌

79.右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

图表明

A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 .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 .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80. 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 正确的是

A . 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C . 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B . 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D . 模式4———欧洲联盟

8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面图表,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1997—2011年期间,以中国为目标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及其在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中所占比例的动态趋势

数据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贸易经济信息网等公布的数据整理所得

A .中国入世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 B.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

C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D.中国企业在困扰中融入全球化,并适应全球化 82.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 电池板友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

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

83.当今世界科学大师斯蒂芬·霍金教授说:“宇宙的开端,可能出现了许多‘小泡泡’,然后再消失。‘泡泡’膨胀的同时,会伴随着微观尺度的坍缩。„„反复的膨胀和坍缩导致了宇宙中星系和恒星以及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现代科学手段对宇宙微波背景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泡泡’预言。”证实霍金“泡泡”预言的理论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 C.量子论 D.狭义相对论

84.“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上述材料是爱因斯坦对下列哪一重人物理学成就的评价

A .经典力学理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狭义相对论 D.量子论

85.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A .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

86.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对上述认识错误的是

A .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 .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D.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国

87.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 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 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 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 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 .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C .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 .“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D.“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89.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音乐是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该音乐属于

A .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90.蒙太奇原义为“构成、装配”

,用于电影方面有剪辑和组合之意,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方法。按蒙太B .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88.“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奇的原则把两个以上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一种转移对照物的效果,比如把情人相会与蜜蜂采蜜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就会使人自然联想到甜蜜的爱情。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因此电影需要连续的拍摄完成。 B .电影拍摄过程中,应按照创作构思,把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 C .不同的镜头的组合可以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D .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必须有多人、多项分工才能完成。

91.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会议的召开标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B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92.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93.邓小平曾说:“其实,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邓小平所谓“唱反调”的含义是

A .全面整顿触及“四人帮”的经济利益 B.全面整顿与当时政治、思想路线相悖 C .推行拨乱反正,形成了正确组织路线 D.直接挑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张

94.以下是在2011年春,广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 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5.1984年通过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据此,下面表述合理的是

A .《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了伏笔 B.香港可根据需要开展独立外交活动 C .香港获得了独立处理涉外事务的权利 D.香港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

96.2005 年 4 月 29 日, 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 在北大发表演讲说:“当然有人会问我, 你的勇气不小, 你的基础在哪里, 我要在这里跟各位坦白, 我认为这个基础在哪里呢 ? 在于历史的一个潮流, 在于名义的一种驱动, 历史的潮流、名义的驱动让我、让许许多多的人有这样的勇气, 能够提出来”。这里连战所说的“历史的潮流”指的是

A .中国加人 WTO 的现实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 .国民党必然会在台湾重振旗鼓 D.海峡两岸人民都希望中国富强、统一

97.1959年12月,毛泽东和工作人员一起过生日,生日宴会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席间他说:“现在全国遭灾,有些地方死人呀,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到底好不好?群众有什么意见?正确情况搞不到”。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毛泽东反对祝寿,因此材料真实性不足

B .造成“全国遭灾”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C .毛泽东认识到自己的“左”倾错误,并立即纠正 D .为解决物资匮乏,采用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

98.下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其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

A .轻工业、农业、重工业 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C .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99.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50年以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A .发展生产力 B.全球经济的整体联系性 C .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 D.消除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10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 .“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 .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 .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101.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102.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这主要表明

A .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已经很明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开始起步 C .中共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双重作用 D.关于市场作用的原有认识被突破

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A .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04.游艳丽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中论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

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下列解读与材料不符的是

A .过于倚重苏联使新中国的发展走了弯路 B.不利于中国利用更多的外部条件和良机发展自己 C .加剧了中美的紧张对抗 D.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105.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对图中现象出现解读错误的是

A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与中国友好交往 B.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份量逐渐增强 C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106.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 107.在中日两国的某项文件中有这样的条目: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该文件内容

A .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B.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C .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亚太地区关系的缓和 D.解决了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

108.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 .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

109.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 .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110.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 .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 .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 .要求政府下令改革满人社会习俗,“断发易服”,采用汉人先进习俗 D .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111.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

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交

112.“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 .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 .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113.亨利·乔治认为:通过征收一种单一税来抑制未来那种不劳而获的土地价值的增长,从而防止投机者和垄断者牟取暴利。与这一思想有密切关系的是

A .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B.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C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 D.邓小平的消除两极分化思想

114.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

A .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

B .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 .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 D .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115.“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A .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116.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列对其历史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C .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旗帜 D.党的指导思想

117.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118.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119.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C .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D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20.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 .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 .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高考历史冲刺——选择题(二)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A .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C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

2.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 “进步”主要表现在

A .实行分封制 B .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 .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3.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A .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 .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

C .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 .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

5.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6.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7.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

A .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 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

C .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 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8.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

A .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

C .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 D .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9.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A .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C .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10.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

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11.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该情况体现了

A .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 .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12.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

A .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

13.清朝初年,为了对付郑成功,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沿海居民内迁,“寸板不许下海”。台湾统一后,清政府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但从康熙五十六年开始,再度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人来华,不许中国人前往贸易,从此,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正式开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清初的海禁是为了统一台湾 B.康熙大帝曾一度部分开放海禁

C .清朝闭关政策在康熙年间正式确立 D.清朝前期曾与日本、东南亚贸易往来

14.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

A .为政以德 B.人性本善 C .推行仁政 D.克己复礼

16.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

A .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B.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

C .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

17.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 .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理在气中

18.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糅合佛道,白成体系

19.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

A .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 .坚守理学教诲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 .发扬孔孟之道

20.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21.中国的地学, 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 到《汉书·地理志》, 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 路、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 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C .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22.右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贴》。它问世于

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这一作品

A .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2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A .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 .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24.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经济的发展

C .统治政策的调整 B .社会环境的变化 D .主流思想的演变

25.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 .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 B.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C .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26.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 (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 .异端思潮的影响 B.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C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

27.《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8.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 则课(税) 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29.德摩斯梯尼(公元前384-前322年)发现有叛国嫌疑的安提丰躲藏在某地,就将之带回公民大会受审,但是埃斯基涅斯对德摩斯梯尼的行为提出了抗议,认为他未得授权就私闯民宅抓人是违法的,结果公民大会就地释放了安提丰。当然雅典人不会真的放过他,战神山议事会出面把他逮捕,送到公民大会审判后处死。这说明了

A .雅典人相当注重法律程序 B.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C .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事会手中 D.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30.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

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 .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C .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1.苹果公司原总裁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苏格拉底认为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自由平等”

C .“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D.“追求财富是上帝的恩赐”

32.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 .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C .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33.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 ,直译“抗议宗”。这表明

A .《圣经》的权威受到挑战 B.人们抗议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C .天主教会的影响力将严重削弱 D.贵族地主的权势被削弱

34.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 .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该材料主要强调

A .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 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

C .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 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35.据史料记载: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 ①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④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6.“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鸟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 (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A .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 .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

37.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材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工业革命推动贸易自由化

C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38.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哪里?一位学者比较研究近代英法两国时代发现:“英国正在走向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而法国则不断加强贵族政治,‘封建主义’以及浪费――简言之,加强旧制度”“英国是宪法国家而且相对自由一些,而法国却是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的国家。”这位学者进而得出的结论是

A .自由主义是英国崛起的前提

C .宪法为英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B .国会统治和进步是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D .制度变革是崛起的主要动力之一

39.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

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由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保障民主、防止专制是联邦党人的政治追求

B .美国实现“有衡”的措施之一是实行三权分立

C .这利“有衡”的实质是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D .美国不同的利益群体主要是指黑人和白人群体

40.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历经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多次斗争,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上述史实体现法国

A .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 .资产阶级政体最后定型 D.政权性质的变化

41.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 .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42.下列关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独立宣言》是《人权宣言》在美洲的翻版

B .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体制

C .都以国家的名义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原则

D .都事实上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

43.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 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

A .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 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C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44.1872年,一日本学者指出:“试看今天日本的情形,实在是徒有文明之名,而无文明之实;徒具文明的外形,而缺乏内在的精神”,“文明的精神即„„人民的独立精神”。可见,其观点与伏尔泰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 .倡导独立的人性 B.以民族独立为己任

C .弘扬社会契约论 D.批判民族传统文明

45.1851 年, 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 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 形态时, 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 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A .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C . 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B .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D . 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46.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

A .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 .其对国际工运的支持

C .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D .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47.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 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 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 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衡”应分 别指

A .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 .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48.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达尔文进化论

A .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

B .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C .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演化而来

D .改变了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49.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 .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 .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C .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 .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50.“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l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 .具有落后性局限性 B .对基督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

C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D .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

51.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C .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52.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B.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触发

C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53.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A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B.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54.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 .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 .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55.根据苏联军事顾问加伦提出的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军队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同时用部分兵力监视和防备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待两湖战场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该地区之敌;最后,集中兵力北上,统一全中国。加伦此时供职于

A.南京临时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南京国民政府

56.蒋介石在某日的日记中写道:“„„严督沈阳与锦(西) 、葫(芦岛)两兵团赴援锦州,以期救护我范汉杰、卢浚泉等忠勇将士。这表明

A .北伐战争全面展开,东北战场出现敌我拉锯之势

B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正全力进攻我国东北地区

C .刘邓大军已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的序幕已揭开

D .辽沈战役打响,东北战场将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57.针对1942年4月至1944年2月的作战,侵华日军总结道:“治安肃正作战,因情报不确实,对某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全不能 掌握,从而使讨伐徒劳无功,几乎是毫无成效的。几十次当中,可能侥幸碰到一次。各部队为了取得成果,东奔西跑,迄无宁日。”这反映出

A .敌后根据地抗战使日军扫荡多以失败告终 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持久消耗战成效显著

C .抗战转入大反攻阶段,日军失败已成定局 D.正面和敌后战场形成联合打击日军的态势

58.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 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C .农民弃农经商 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59.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60.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 .实行民主政治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现民族独立 D.启蒙与救亡并重

62.1902年梁启超强调:“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吾又知孔子之爱真理,先辈、故人之爱国家、爱自由,更有甚于吾者也。吾以是自信,吾以是忏悔。为二千年来翻案,吾所不惜;与四万万人挑战,吾所不惧。吾以是报孔子之恩我,吾以是报群教主之恩我,吾以是报我国民之总我。”材料说明梁启超

A .反对把儒学作为宗教 B.倡导思想自由

C .反对托古改制 D.认为孔子是保守的代表

63.“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 .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64.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 .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65.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 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 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 宣传社会主义

66.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 莫洛托夫说:“无论是我, 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 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 列宁回答说: 不, 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C .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多种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68.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退却”是指

A .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C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D .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69.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还是觉得,他们不能正确地划清个人和社会的界限。他们忘记了,削弱个人,不可能加强集体,如果束缚个人,那么集体也不可能获得自由。”其言论是针对

A .罗斯福新政 B.凯恩斯主义 C .斯大林体制 D .欧洲联盟

70.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

C .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71.“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72.美国作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有些冷笑话,说的是高盛集团的每一股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还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

C .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信心 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

73.《英国通史》写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夫人的一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67.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

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下列不属于撒切尔夫人改革背景的是

A .经济危机与“滞胀” B.福利国家的弊端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D.知识经济的兴起

74.1962 年, 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 过对峙和谈判, 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 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

75.据不完全统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 年中, 先后爆发87 次战争。其间,29 次在亚洲,26 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 次在中、南部非洲,10 次在中南美洲, 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76.1969年1月美国与日本签署了《美日共同合作安全条约》,即新日美安全条约,以代替1951年的旧约。新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此外,规定如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受到武装进攻,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这一新条约

A .使美日经济竞争放缓 B.使日本取得了更大自主权

C .使美日军事同盟松动 D.使日本摆脱了战败国地位

77.《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A .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 .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

78.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材料中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一超多强格局形成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世界各国势均力敌

79.右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

图表明

A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 .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 .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80. 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 正确的是

A . 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C . 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B . 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D . 模式4———欧洲联盟

8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面图表,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1997—2011年期间,以中国为目标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及其在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中所占比例的动态趋势

数据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贸易经济信息网等公布的数据整理所得

A .中国入世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 B.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

C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D.中国企业在困扰中融入全球化,并适应全球化 82.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 电池板友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

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

83.当今世界科学大师斯蒂芬·霍金教授说:“宇宙的开端,可能出现了许多‘小泡泡’,然后再消失。‘泡泡’膨胀的同时,会伴随着微观尺度的坍缩。„„反复的膨胀和坍缩导致了宇宙中星系和恒星以及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现代科学手段对宇宙微波背景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泡泡’预言。”证实霍金“泡泡”预言的理论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 C.量子论 D.狭义相对论

84.“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上述材料是爱因斯坦对下列哪一重人物理学成就的评价

A .经典力学理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狭义相对论 D.量子论

85.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A .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

86.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对上述认识错误的是

A .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 .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D.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国

87.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 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 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 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 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 .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C .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 .“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D.“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89.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音乐是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该音乐属于

A .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90.蒙太奇原义为“构成、装配”

,用于电影方面有剪辑和组合之意,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方法。按蒙太B .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88.“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奇的原则把两个以上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一种转移对照物的效果,比如把情人相会与蜜蜂采蜜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就会使人自然联想到甜蜜的爱情。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因此电影需要连续的拍摄完成。 B .电影拍摄过程中,应按照创作构思,把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 C .不同的镜头的组合可以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D .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必须有多人、多项分工才能完成。

91.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会议的召开标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B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92.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93.邓小平曾说:“其实,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邓小平所谓“唱反调”的含义是

A .全面整顿触及“四人帮”的经济利益 B.全面整顿与当时政治、思想路线相悖 C .推行拨乱反正,形成了正确组织路线 D.直接挑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张

94.以下是在2011年春,广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 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5.1984年通过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据此,下面表述合理的是

A .《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了伏笔 B.香港可根据需要开展独立外交活动 C .香港获得了独立处理涉外事务的权利 D.香港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

96.2005 年 4 月 29 日, 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 在北大发表演讲说:“当然有人会问我, 你的勇气不小, 你的基础在哪里, 我要在这里跟各位坦白, 我认为这个基础在哪里呢 ? 在于历史的一个潮流, 在于名义的一种驱动, 历史的潮流、名义的驱动让我、让许许多多的人有这样的勇气, 能够提出来”。这里连战所说的“历史的潮流”指的是

A .中国加人 WTO 的现实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 .国民党必然会在台湾重振旗鼓 D.海峡两岸人民都希望中国富强、统一

97.1959年12月,毛泽东和工作人员一起过生日,生日宴会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席间他说:“现在全国遭灾,有些地方死人呀,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到底好不好?群众有什么意见?正确情况搞不到”。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毛泽东反对祝寿,因此材料真实性不足

B .造成“全国遭灾”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C .毛泽东认识到自己的“左”倾错误,并立即纠正 D .为解决物资匮乏,采用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

98.下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其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

A .轻工业、农业、重工业 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C .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99.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50年以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A .发展生产力 B.全球经济的整体联系性 C .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 D.消除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10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 .“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 .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 .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101.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102.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这主要表明

A .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已经很明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开始起步 C .中共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双重作用 D.关于市场作用的原有认识被突破

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A .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04.游艳丽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中论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

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下列解读与材料不符的是

A .过于倚重苏联使新中国的发展走了弯路 B.不利于中国利用更多的外部条件和良机发展自己 C .加剧了中美的紧张对抗 D.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105.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对图中现象出现解读错误的是

A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与中国友好交往 B.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份量逐渐增强 C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106.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 107.在中日两国的某项文件中有这样的条目: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该文件内容

A .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B.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C .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亚太地区关系的缓和 D.解决了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

108.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 .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

109.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 .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110.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 .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 .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 .要求政府下令改革满人社会习俗,“断发易服”,采用汉人先进习俗 D .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111.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

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交

112.“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 .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 .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113.亨利·乔治认为:通过征收一种单一税来抑制未来那种不劳而获的土地价值的增长,从而防止投机者和垄断者牟取暴利。与这一思想有密切关系的是

A .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B.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C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 D.邓小平的消除两极分化思想

114.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

A .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

B .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 .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 D .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115.“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A .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116.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列对其历史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C .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旗帜 D.党的指导思想

117.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118.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119.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C .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D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20.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 .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 .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相关内容

  • 高考改革带来的培训行业发展新机遇[战略篇]
  • 2017高考改革政策落地,"3+3"(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中任意三科).分层教学成公校关键词,作为教育机构校长或招生负责人,如何抓住机遇进行商业布局,分享早期政策红利呢? 目录 机遇一:原文科科目历史地理将出现巨大的需求缺口 机遇二:短期班.冲刺班需求量急剧增大 机遇三:专业解读 ...

  • 2011年高考百日冲刺讲话: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投入百日冲刺
  • 春回大地,万物吐露生机,高考的脚步和春天一起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在这温馨的春光里,黄冈天有高中2011届高三全体师生在这里隆重举行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代表,很高兴能和各位一起分享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首先允许我代表全体高三年级教师向我们全体同学表示真诚地 ...

  • 2013百日誓词
  • 大同一中南校区初中毕业证发放管理办法 初中毕业证发放管理办法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初中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特制定初中毕业证发放管理办法. 细则 1.对成绩合格达到毕业标准的初中学生发给市教育局验证的<毕业证>: 2.毕业证发放对象为具备有学籍在册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

  • 高考冲刺复习计划
  • 高考冲刺复习计划一:高考百天冲刺复习计划 2014年高考即将进入百天冲刺阶段,考生应该充分把握住这最后的冲刺时间,奋力一搏.做好百天冲刺计划,下面是有关高考冲刺复习计划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对于学习来讲,除了要对一年以来高考复习的时间要统筹安排外,合理安排每日时间,最大效率得提高复习效果尤为重 ...

  • 高三冲刺演讲--超越梦想
  • 高考冲刺演讲----超越梦想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在这里我面对全级的的同学们演讲,我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在我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中,曾经目睹了无数同学们的成功与失败.此时此刻,我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交流. 高三是人生履历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人生没有大学校园的记忆是不完美的,没有高三生活的回忆是有缺憾 ...

  • 用一百天创造一个奇迹
  • 用一百天创造一个奇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雄鸡报晓催人早,又是一年春来到.在这孕育着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在这距离高考仅有100多天的日子,我们站在新学期的起跑线上,怀揣着父母殷切的目光,描绘着自己心中的蓝图,开始了万米赛跑的百米冲刺.回想高中三年已走过的9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阅 ...

  • 高考决战百日冲刺演讲:用汗水诠释辉煌
  •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高考冲刺的战役正式打响!高考,是人生征途中最激动人心的驿站之一,它对翻开我们生命中崭新的一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可能会让你的人生如诗如歌,可能会让你的梦想绚丽如虹:可能会让你拥有更大的施展雄心壮志的舞台,可能会让你登上一座座风光无限的山峰. 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积极行动,不懈努 ...

  • 高考百日冲刺誓词大全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为了社会的责任,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我们的使命,为了家长们的重托,为了同学们的辉煌,我们高三全体教师郑重宣誓: 十年磨剑,今朝试锋:争分夺秒,分分必争:全力以赴,高考必胜:坚持到底,我定成功! 珍惜100天,让飞翔的梦想在六月张开翅膀 奋斗100天,让青春的智慧在六月发出光芒 ...

  • 2011高考百日冲刺誓词大全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为了社会的责任,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我们的使命,为了家长们的重托,为了同学们的辉煌,我们高三全体教师郑重宣誓: 十年磨剑,今朝试锋:争分夺秒,分分必争:全力以赴,高考必胜:坚持到底,我定成功! 珍惜100天,让飞翔的梦想在六月张开翅膀 奋斗100天,让青春的智慧在六月发出光芒 ...

  • 高考30天冲刺:文综最具提分空间
  • 文综最具提分空间 政治查找补救措施 陕西师大附中特级教师李鸿 在2009年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政治科目来说,只要命题方向把握准确,复习策略安排得当,备考方法讲究科学,在高考成绩提升上还是有一定的空间,也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这里,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自我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