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把一件简单的事写具体

第六章 把一件简单的事写具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故事,这

些故事大多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我们如何把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

闻的故事写具体,写成一篇佳作呢?

教学目标

1、熟悉6种句式。

2、把一件简单的事写具体。

3一、熟悉6种句式:

动作句、观看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心想句。

1、动作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句子,叫动作句。

基本形式:先写做动作的人或物,再写动作。

格式:动作句=人+动作。

例1:老师拿起笔。

例2:她站在站台上。

例3:它仰着头。

2、观看句。用眼睛观看物体的句子,叫观看句。

基本形式:先写观看物体的人或物,再写看到的是什么。

格式:观看句=人(物)+观看+物或行为

例1:他看见在老师手上有支钢笔。

例2:我看到屏幕里的人物瞪着我。 分层教学

例3:小明看见门关着。

例4:他看着面前的墙壁。

3、说话句。把说话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说话句。

基本形式:先写说话的人,再写冒号,再写话的内容。而话的内容,要用双

引号引起来。

格式:说话句=人+说:+“话的内容”

例1:他说:“天气太热了。”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说”, “说”字后面要用冒号“:”,再写

话的内容(天气太热了。),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括起来。另外,我们要指出的

是,这个“说”也可以是“问”、“答”、“唱”、“哭道”、“大叫”、“喝

道”、“自言自语”等。

例2:我大吼道:“滚!”

例3:小明唱道:“一条大河……”

例4:他呻吟着:“哎哟哟……”

4、听见句。把听见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听见句。

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听见”或“听到”,后写听见了什么。

格式:听见句=人+听见+话或声音。

听见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听见所说的话,一种是听到有关的声音。

例1:他听到小明说:“天气太热了。”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听到”或“听见”,再写听见的话(天气太热

了)。注意,话的内容,仍然要用双引号括起来。

例2:我听见妈妈在门外喊:“吃饭啦!”

例3:他听到“怦怦”的枪声。

例4:他听到“吱——”的拉拉链的声音。

解释:拉拉链的声音长而不间断,所以用‘——’

5、感觉句。把感觉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感觉句。

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感觉”( “感到”或“觉得”),再写印象。

格式:感觉句=人+感觉+印象

例1、:他觉得很冷。

6、心想句。把心想的东西写出来的句子叫心想句。

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冒号,再写心想的内容。

格式:心想句=人想+:+内容

例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想”,再写冒号,再写出想的内容(太渴了,

我要喝水。)注意,想的内容一般分两句,第一句写做事的原因,第二句写做事

的决定。

例2:我想:太远了,我要坐车去。

例3:小明想:那个人太凶,我不要和他玩。

我们做事,主要是用六种行为句式来完成的。

二、分析段落。

1、《摘花》

小明在散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觉得很漂亮,想这么美丽的花

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他走到花前,折断花,然后拿着花,走了。

讨论:在这段话中,就充分运用了哪几种句式?

小明在散步(动作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看见句),觉得很

漂亮(感觉句),想这么美丽的花儿(心想句),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心想

句)。他走到花前(动作句),折断花(动作句),然后拿着花(动作句),走

了(动作句)。

分析:在这段话中,有动作句(5个),有看见句(1个),有感觉句(1

个),有心想句(2个)。

2、《关窗》

小明在看电视,他听到“呼呼呼”的声音,扭头一看,看见窗子开着),窗

外天光昏暗,树枝摇晃,想:要下雨了,我要关上窗子。于是他站起来,走到窗

边(,关上窗子。然后他走回沙发,坐下,接着看电视。

讨论:在这一段中,运用了哪几种句式?

小明在看电视(观看句),他听到“呼呼呼”的声音(听见句),扭头一看

(动作句),看见窗子开着(观看句),窗外天光昏暗(观看句),树枝摇晃(观

看句),想:要下雨了(心想句),我要关上窗子(心想句)。于是他站起来(动

作句),走到窗边(动作句),关上窗子(动作句)。然后他走回沙发(动作句),

坐下(动作句),接着看电视(观看句)。

分析:这一段话,写了“关窗”' 这件事。“关窗”这件事是通过做14个行

为句式完成的。有六个动作句,一个听见句,5个观看句,2个心想句,1个听

见句,6个动作句,共有十一个行为句。也就是说,我们做这件事,做了14个

行为,就完成了此事,而我们记这件事,只要把这十一个行为的行为句按正确的

顺序写下来,事就写具体了。

在实际生活我们需要要注意的是,我们写事的时候并不是都按这几种基本句

式完整的写出来的,大多省略了一些字词。如《关窗》第二句:于是他站起来,

走到窗边,关上窗子。在连话中,前面把小明改称为“他”,后面省略去了“小

明”,分别为“小明走到窗边”,“小明关上窗子”。这种句子的变化能使段落

内容简洁,明了,没有拖沓之感。

3、归纳:6个句式可以再简略为:看(观看句)、听(听见句)、想(心

想句、说(说话句)、感(感觉句)、做(动作句)。

三、写事多问为什么

围绕一个中心提出一连串“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后

来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后来又怎样说?说了什么?怎样做?做什么?

怎样想?想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等为什么,这样,把这些为什么按先后顺序

排列起来,这样就有话说了。

例:写“生病之后,妈妈关心照顾我,让我感到她是世上最好的妈妈”这样

一件事。

思考:

(1)理清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①我什么时候生病?地点在哪儿?开始在做什么?突然生病时,我感觉怎样?

是怎样做的?

(2)详写经过。

②这时候妈妈是怎么知道的?妈妈这时在哪儿?她会做什么?她听到或知

道了这件事,会怎么做?

③妈妈来到你身边,有什么样的表情?会做什么?说什么?

④为了知道是不是发烧了,她会做什么?怎么做的?

⑤当你发烧了,她又怎么做的?说了什么?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你会说什

么?

⑥妈妈是怎么把你送到医院里的?在路上她又说什么?做了什么?此时的

你心理会想什么?

⑦到了医院,医生诊断结果是什么?妈妈带你去观察室输液时,先做干什么?

后又又什么?她安慰你了吗?

⑧过了一会儿,烧退了吗?妈妈又做了什么?怎样做的?你的感觉怎样?

⑨打完吊瓶回到家,妈妈怎样做的?忙前忙后干了些什么?怎样照顾你的?

⑩晚上,这一夜妈妈怎么做的?她辛苦吗?

⑾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又做什么?说什么?怎样照顾你?

⑿一连几天,妈妈怎样照顾你?为了你能快点好,她都做了些什么?

(4)略写事情的结果。

⒀你的病终于好了吗?为什么好得这样快?你这时对妈妈有什么感受?你

觉得她是怎样一个妈妈?

如果我们以《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这么多问题中

①是事情的起因,而②——⑿是事情的经过。(重点段)⒀是事情的结果。多提

问题,做事多按“看、听、想、说、感和做”去想,是不是有助于把事情写具体

呢?

这里,我们围绕②---⑥问题写写看:

妈妈在厨房洗碗一听到我的喊声,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三步并做两步地来

到我跟前,用十分着急的眼神盯着我的脸,一边用手摸着我的额头,一边不停地

问:“孩子,怎么了?快告诉妈,哪不舒服?”一发现我头很烫,这下可急坏了,

立刻转身从药箱里拿出体温计,甩了甩,夹在我的腋下。过了一会儿,妈妈把体

温计拿出来一看,都39度多了!这可不得了,烧得这么厉害,赶紧吃药退烧!

于是,妈妈给我倒来一杯温水,递过一片扑热息痛,让我吃下了。可过去好长时

间,还是不退烧。“不行,咱得去医院!”说着,妈妈顾不上给自己多加衣服,

却给我穿上了厚厚的外衣,背上我就下楼,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

因为提出了许多问题,所以就有许多话可说,内容就具体了。但是,提问题

也有个规律和方法不是想提什么就随便提什么。那怎样提问题呢?

A 、先寻清要写的是什么?应该围绕什么来提问题?

B 、提问题要有先后顺序,根据先发生的事情先问,后发生的事情后问的顺

序提出问题。

C 、根据情节过程,确定重点内容、主要情节多提问,次要情节没有不行,

要做到“主次分明”。

D 、抓住一个主要环节,连续提问,一连串的问题按先后排队。根据“看、

听、想、说、感和做”多提问。

四、把“经过”分解几个部分来写。

(1)分解过程。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文: 星期日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奶奶家。爷爷说:“今天你们全家都来了,

咱们包饺子吃吧。”我一听乐了,我最爱吃饺子啦!

我来到桌子旁,拿起饺子皮,用小勺舀了一些馅,放在饺子皮上面,然后学

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由于馅放得多,把饺子皮挤破了。第二次,我又重新拿起

饺子皮来,这次把馅放少了,包出的饺子扁哈哈的。我又反复地琢磨,练习几次,

终于包成了。只不过饺子的姿态不同,有的像馄饨,有的像面团,有的像丑小鸭。

不像妈妈包得那样立正,都东倒西歪的。

晚上,爸爸下厨房去煮饺子,不一会儿就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我头一

次吃自己包的饺子,味道好极了!

分析:这是同学们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内容不充实,如记“流水

帐”或“蜻蜓点水”,给人留不下什么印象。

学包饺子的过程:和面→拌馅→揪剂子→擀皮子→包饺子(拿皮、放馅、捏

皮等)。写的时候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包饺子的全过程。这样,按照事物的发展过

程一步一步地写,不就有了思路了吗?然而小作者只是简单地写了“拿起饺子皮,

用小勺舀了一些肉馅放在饺子皮上面,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就包起来……”,“第

二次……我又反复地琢磨,练习几次,终于包成了。”这便是小作者的“学包饺

子”了。然而,妈妈怎么教的,教了什么,学了什么,又怎么学的。如果再细致

写的话,妈妈教什么了,说些什么,怎么拿饺子皮(是左手、右手),什么姿势,

怎么放馅,放多少,怎么捏边,是轻捏,还是重些等都应写清楚。

因此,要把一件事写具体,首先要思考客观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掌握发

展过程,写的时候要把实际发展过程写完整。

(2)分解阶段。

要把一次大型的活动写具体,绝招是把整个活动分解成几个阶段来写。比如

《记一次校运会》无论这个活动开展几天,都可以把它分解成 “开幕式” “正

式比赛” “闭幕式” 三个阶段来写。“正式比赛”是要写的重点,又可以按

比赛的主要项目分类来写。 这样写来,就会具体清楚。

( 3)分解“场面” 面对一个庞大的场面,你如果感到无从下手,可以把

“大场面”分解成一个个“小场面”。 比如写《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可

以把整个“大场面”分解成如下一个个“小场面”来写:做游戏的场面,打兵兵

球的场面、打篮球的场面、唱歌的场面等等。 这样写能得具体,写出条理。

(4) 分解动作。

例:《扫地》

因为“扫地”为复杂之事,所以要将它分成几个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原因:放学回家,进——看——想——走——(放)——走

第二部分:拿扫把和垃圾铲:走——看——走——拿——走

第三部分:扫地:放——走——弯——扫***垃圾——拿——扫进——放—

—走

第四部分:倒垃圾:走——踩——嗵——开——倒——松——盖——走

第五部分:将扫把垃圾铲放回原位:走——拿——走——放——走

第六部分:结果:走——看——想——高兴 一天下午,小明放学回到家里。推门一看,客厅的地板很脏,有灰尘、碎纸

屑和枯叶等,还有几张报纸落到地上。原来是窗子没关,下午刮大风,把乱七八

糟的东西吹进屋子里。他想:地上这么脏,我应该扫干净。于是他关上门,走到

沙发边,放下书包,把地上的报纸捡起来放到沙发上。他想到扫把和垃圾铲放在

阳台上,就走到阳台,看到扫把和垃圾铲放在角落里,就走过去,拿起扫把和垃

圾铲,走回客厅。他把垃圾铲放在一边,拿着扫地走到大门口,弯下腰,向着阳

台,从左到右一下一下挨着扫。扫了一会儿,他就把垃圾扫成一堆,然后拿起垃

圾铲,把垃圾扫进垃圾铲中,放下扫把,走进厨房,来到垃圾篓前,一踩踏板,

垃圾篓的盖子打开了,他把垃圾倒进垃圾篓里,松开脚,“扑”的一声,垃圾篓的盖子又盖上了。他走回客厅,来到扫把边,捡起扫把,走到阳台上,把这些东西放回原位。

他回到客厅,看着干干净净的地板,想:爸爸妈妈回来,一定会表扬我。他感到很高兴。

在这里,就把倒地的一系列动作分为各个部分。

4、具体指导。

例:《记一次家务事》:星期天,我回到家,看见衣服脏了,我便把衣服拿来洗。我洗呀洗,洗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洗干净了。

洗衣服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把这一次劳动过程说清楚,写具体呢?

(1)理清头绪。

时间:今天下午

地点:家里

人物:我

原因:手帕脏了,洗一洗

经过:——(详写)

结果:洗干净,心里很高兴。

(2)写作思路。思考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做了哪些行为(看、听、想、说、感、做) ,可分几部分来写。

(3)范文 洗手帕

我有一块十分美丽的新手帕,用了一天就脏了。今天下午,我决定把它洗干净。

我先端来一盆清水,拿了一块肥皂,把脏手帕放在盆里浸泡,再把手帕捞起来,挤掉一些水,在手帕上擦了一些肥皂。接着我使劲地搓洗,手帕上脏的地方,就多搓几下。手帕上有两个黄点,我就重点搓洗那里。不一会儿,手帕立刻出现出现了许多五光十色的泡沫,有趣极了!我忍不住对满手的泡沫使劲一吹,泡沫立即飞起来了,到处都是,多美呀!有几个泡沫还跑到我的鼻尖上、脸上,

痒痒的。我伸手一碰,它就消失了。然后,我把手帕放进清水里漂洗,直到手帕上闻不到肥皂的味道,才把手帕那起来拧干。最后,我把手帕晾在铁丝上,用夹子夹住,不让风吹走。我看者干干净净的手帕,迎风起舞,好象在感谢我,我高兴地笑了。

妈妈下班回家了,看见我学会了洗手帕,高兴地夸我,说我是个懂事、能干的好孩子。

6、归纳总结。

具体把一件事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具体写清六要素。

(2)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走,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3)明确方法:看 听 感说 想 做。

五、优秀习作 班里的新鲜事

最近我们班以自主投票的方式产生了六个董事。

“董事”?!整个年级都轰动了。班里的董事?不是在只有大企业才有的董事吗?其实董事长就是班长,老师称之为“懂事长”。

上周二的班会课上,经过竞职演说产生的九名董事候选人,又经过了一周考察期终于等到了全班公开投票选举。投票前他们有30秒的拉票机会。但是很意外,不知是紧张还是矜持,或是有意看看自己硬碰硬的实力,上任班长孔祥明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心里直替他惋惜。

投票过程是严肃认真的,教室里鸦雀无声,台上台下充满了紧张的气氛。选民们

手握选票权衡再三,候选人的表情时而微笑时而严肃,看得出他们略显平静的外表下一定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注意到孔祥明的手微微颤抖着。

六位懂事长诞生了。他们是懂事长徐雅文、副懂事长孔祥明、邹庆军、严静、陈鹏、张浩。我们欢呼起来。

接着,副懂事长纷纷聘请懂事,好几个懂事长来请我做他们的纪律懂事、外交懂事。我很乐意的接受邀请。于是,课后同学间又出现了新鲜的称呼:徐董事、邹副董、张副董……

后来懂事长们在班里通过了班级目标,管理办法,评价和奖惩。

后来这六个董事长在全校成名了。我们会听到“初二(1)班有六个懂事长!”“什么?董事!六个?”我狡黠地笑笑。

现在班里出奇的好,好象是有默契,每个人都同心协力,课间充满了欢歌笑语,这一切都让我看到了我们初二(1)班的更美好的明天。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像我们的班歌唱的一样发光发亮!

【点评】本文写出了新时代初中生的新风貌,他们合作、互助、公正,热爱集体,奋力向上;他们时尚又自主自强,敢于尝试实践,让我们认识到花季少年的阳光的、炽热、纯真。我想,竞选董事长一事将给全体同学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

三、实战训练。《班里的____》

习作要求:

1、选择生活中的小事来写。

2、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将经过具体化。

3、把这件事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第六章 把一件简单的事写具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故事,这

些故事大多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我们如何把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

闻的故事写具体,写成一篇佳作呢?

教学目标

1、熟悉6种句式。

2、把一件简单的事写具体。

3一、熟悉6种句式:

动作句、观看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心想句。

1、动作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句子,叫动作句。

基本形式:先写做动作的人或物,再写动作。

格式:动作句=人+动作。

例1:老师拿起笔。

例2:她站在站台上。

例3:它仰着头。

2、观看句。用眼睛观看物体的句子,叫观看句。

基本形式:先写观看物体的人或物,再写看到的是什么。

格式:观看句=人(物)+观看+物或行为

例1:他看见在老师手上有支钢笔。

例2:我看到屏幕里的人物瞪着我。 分层教学

例3:小明看见门关着。

例4:他看着面前的墙壁。

3、说话句。把说话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说话句。

基本形式:先写说话的人,再写冒号,再写话的内容。而话的内容,要用双

引号引起来。

格式:说话句=人+说:+“话的内容”

例1:他说:“天气太热了。”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说”, “说”字后面要用冒号“:”,再写

话的内容(天气太热了。),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括起来。另外,我们要指出的

是,这个“说”也可以是“问”、“答”、“唱”、“哭道”、“大叫”、“喝

道”、“自言自语”等。

例2:我大吼道:“滚!”

例3:小明唱道:“一条大河……”

例4:他呻吟着:“哎哟哟……”

4、听见句。把听见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听见句。

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听见”或“听到”,后写听见了什么。

格式:听见句=人+听见+话或声音。

听见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听见所说的话,一种是听到有关的声音。

例1:他听到小明说:“天气太热了。”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听到”或“听见”,再写听见的话(天气太热

了)。注意,话的内容,仍然要用双引号括起来。

例2:我听见妈妈在门外喊:“吃饭啦!”

例3:他听到“怦怦”的枪声。

例4:他听到“吱——”的拉拉链的声音。

解释:拉拉链的声音长而不间断,所以用‘——’

5、感觉句。把感觉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感觉句。

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感觉”( “感到”或“觉得”),再写印象。

格式:感觉句=人+感觉+印象

例1、:他觉得很冷。

6、心想句。把心想的东西写出来的句子叫心想句。

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冒号,再写心想的内容。

格式:心想句=人想+:+内容

例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想”,再写冒号,再写出想的内容(太渴了,

我要喝水。)注意,想的内容一般分两句,第一句写做事的原因,第二句写做事

的决定。

例2:我想:太远了,我要坐车去。

例3:小明想:那个人太凶,我不要和他玩。

我们做事,主要是用六种行为句式来完成的。

二、分析段落。

1、《摘花》

小明在散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觉得很漂亮,想这么美丽的花

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他走到花前,折断花,然后拿着花,走了。

讨论:在这段话中,就充分运用了哪几种句式?

小明在散步(动作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看见句),觉得很

漂亮(感觉句),想这么美丽的花儿(心想句),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心想

句)。他走到花前(动作句),折断花(动作句),然后拿着花(动作句),走

了(动作句)。

分析:在这段话中,有动作句(5个),有看见句(1个),有感觉句(1

个),有心想句(2个)。

2、《关窗》

小明在看电视,他听到“呼呼呼”的声音,扭头一看,看见窗子开着),窗

外天光昏暗,树枝摇晃,想:要下雨了,我要关上窗子。于是他站起来,走到窗

边(,关上窗子。然后他走回沙发,坐下,接着看电视。

讨论:在这一段中,运用了哪几种句式?

小明在看电视(观看句),他听到“呼呼呼”的声音(听见句),扭头一看

(动作句),看见窗子开着(观看句),窗外天光昏暗(观看句),树枝摇晃(观

看句),想:要下雨了(心想句),我要关上窗子(心想句)。于是他站起来(动

作句),走到窗边(动作句),关上窗子(动作句)。然后他走回沙发(动作句),

坐下(动作句),接着看电视(观看句)。

分析:这一段话,写了“关窗”' 这件事。“关窗”这件事是通过做14个行

为句式完成的。有六个动作句,一个听见句,5个观看句,2个心想句,1个听

见句,6个动作句,共有十一个行为句。也就是说,我们做这件事,做了14个

行为,就完成了此事,而我们记这件事,只要把这十一个行为的行为句按正确的

顺序写下来,事就写具体了。

在实际生活我们需要要注意的是,我们写事的时候并不是都按这几种基本句

式完整的写出来的,大多省略了一些字词。如《关窗》第二句:于是他站起来,

走到窗边,关上窗子。在连话中,前面把小明改称为“他”,后面省略去了“小

明”,分别为“小明走到窗边”,“小明关上窗子”。这种句子的变化能使段落

内容简洁,明了,没有拖沓之感。

3、归纳:6个句式可以再简略为:看(观看句)、听(听见句)、想(心

想句、说(说话句)、感(感觉句)、做(动作句)。

三、写事多问为什么

围绕一个中心提出一连串“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后

来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后来又怎样说?说了什么?怎样做?做什么?

怎样想?想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等为什么,这样,把这些为什么按先后顺序

排列起来,这样就有话说了。

例:写“生病之后,妈妈关心照顾我,让我感到她是世上最好的妈妈”这样

一件事。

思考:

(1)理清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①我什么时候生病?地点在哪儿?开始在做什么?突然生病时,我感觉怎样?

是怎样做的?

(2)详写经过。

②这时候妈妈是怎么知道的?妈妈这时在哪儿?她会做什么?她听到或知

道了这件事,会怎么做?

③妈妈来到你身边,有什么样的表情?会做什么?说什么?

④为了知道是不是发烧了,她会做什么?怎么做的?

⑤当你发烧了,她又怎么做的?说了什么?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你会说什

么?

⑥妈妈是怎么把你送到医院里的?在路上她又说什么?做了什么?此时的

你心理会想什么?

⑦到了医院,医生诊断结果是什么?妈妈带你去观察室输液时,先做干什么?

后又又什么?她安慰你了吗?

⑧过了一会儿,烧退了吗?妈妈又做了什么?怎样做的?你的感觉怎样?

⑨打完吊瓶回到家,妈妈怎样做的?忙前忙后干了些什么?怎样照顾你的?

⑩晚上,这一夜妈妈怎么做的?她辛苦吗?

⑾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又做什么?说什么?怎样照顾你?

⑿一连几天,妈妈怎样照顾你?为了你能快点好,她都做了些什么?

(4)略写事情的结果。

⒀你的病终于好了吗?为什么好得这样快?你这时对妈妈有什么感受?你

觉得她是怎样一个妈妈?

如果我们以《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这么多问题中

①是事情的起因,而②——⑿是事情的经过。(重点段)⒀是事情的结果。多提

问题,做事多按“看、听、想、说、感和做”去想,是不是有助于把事情写具体

呢?

这里,我们围绕②---⑥问题写写看:

妈妈在厨房洗碗一听到我的喊声,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三步并做两步地来

到我跟前,用十分着急的眼神盯着我的脸,一边用手摸着我的额头,一边不停地

问:“孩子,怎么了?快告诉妈,哪不舒服?”一发现我头很烫,这下可急坏了,

立刻转身从药箱里拿出体温计,甩了甩,夹在我的腋下。过了一会儿,妈妈把体

温计拿出来一看,都39度多了!这可不得了,烧得这么厉害,赶紧吃药退烧!

于是,妈妈给我倒来一杯温水,递过一片扑热息痛,让我吃下了。可过去好长时

间,还是不退烧。“不行,咱得去医院!”说着,妈妈顾不上给自己多加衣服,

却给我穿上了厚厚的外衣,背上我就下楼,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

因为提出了许多问题,所以就有许多话可说,内容就具体了。但是,提问题

也有个规律和方法不是想提什么就随便提什么。那怎样提问题呢?

A 、先寻清要写的是什么?应该围绕什么来提问题?

B 、提问题要有先后顺序,根据先发生的事情先问,后发生的事情后问的顺

序提出问题。

C 、根据情节过程,确定重点内容、主要情节多提问,次要情节没有不行,

要做到“主次分明”。

D 、抓住一个主要环节,连续提问,一连串的问题按先后排队。根据“看、

听、想、说、感和做”多提问。

四、把“经过”分解几个部分来写。

(1)分解过程。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文: 星期日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奶奶家。爷爷说:“今天你们全家都来了,

咱们包饺子吃吧。”我一听乐了,我最爱吃饺子啦!

我来到桌子旁,拿起饺子皮,用小勺舀了一些馅,放在饺子皮上面,然后学

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由于馅放得多,把饺子皮挤破了。第二次,我又重新拿起

饺子皮来,这次把馅放少了,包出的饺子扁哈哈的。我又反复地琢磨,练习几次,

终于包成了。只不过饺子的姿态不同,有的像馄饨,有的像面团,有的像丑小鸭。

不像妈妈包得那样立正,都东倒西歪的。

晚上,爸爸下厨房去煮饺子,不一会儿就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我头一

次吃自己包的饺子,味道好极了!

分析:这是同学们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内容不充实,如记“流水

帐”或“蜻蜓点水”,给人留不下什么印象。

学包饺子的过程:和面→拌馅→揪剂子→擀皮子→包饺子(拿皮、放馅、捏

皮等)。写的时候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包饺子的全过程。这样,按照事物的发展过

程一步一步地写,不就有了思路了吗?然而小作者只是简单地写了“拿起饺子皮,

用小勺舀了一些肉馅放在饺子皮上面,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就包起来……”,“第

二次……我又反复地琢磨,练习几次,终于包成了。”这便是小作者的“学包饺

子”了。然而,妈妈怎么教的,教了什么,学了什么,又怎么学的。如果再细致

写的话,妈妈教什么了,说些什么,怎么拿饺子皮(是左手、右手),什么姿势,

怎么放馅,放多少,怎么捏边,是轻捏,还是重些等都应写清楚。

因此,要把一件事写具体,首先要思考客观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掌握发

展过程,写的时候要把实际发展过程写完整。

(2)分解阶段。

要把一次大型的活动写具体,绝招是把整个活动分解成几个阶段来写。比如

《记一次校运会》无论这个活动开展几天,都可以把它分解成 “开幕式” “正

式比赛” “闭幕式” 三个阶段来写。“正式比赛”是要写的重点,又可以按

比赛的主要项目分类来写。 这样写来,就会具体清楚。

( 3)分解“场面” 面对一个庞大的场面,你如果感到无从下手,可以把

“大场面”分解成一个个“小场面”。 比如写《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可

以把整个“大场面”分解成如下一个个“小场面”来写:做游戏的场面,打兵兵

球的场面、打篮球的场面、唱歌的场面等等。 这样写能得具体,写出条理。

(4) 分解动作。

例:《扫地》

因为“扫地”为复杂之事,所以要将它分成几个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原因:放学回家,进——看——想——走——(放)——走

第二部分:拿扫把和垃圾铲:走——看——走——拿——走

第三部分:扫地:放——走——弯——扫***垃圾——拿——扫进——放—

—走

第四部分:倒垃圾:走——踩——嗵——开——倒——松——盖——走

第五部分:将扫把垃圾铲放回原位:走——拿——走——放——走

第六部分:结果:走——看——想——高兴 一天下午,小明放学回到家里。推门一看,客厅的地板很脏,有灰尘、碎纸

屑和枯叶等,还有几张报纸落到地上。原来是窗子没关,下午刮大风,把乱七八

糟的东西吹进屋子里。他想:地上这么脏,我应该扫干净。于是他关上门,走到

沙发边,放下书包,把地上的报纸捡起来放到沙发上。他想到扫把和垃圾铲放在

阳台上,就走到阳台,看到扫把和垃圾铲放在角落里,就走过去,拿起扫把和垃

圾铲,走回客厅。他把垃圾铲放在一边,拿着扫地走到大门口,弯下腰,向着阳

台,从左到右一下一下挨着扫。扫了一会儿,他就把垃圾扫成一堆,然后拿起垃

圾铲,把垃圾扫进垃圾铲中,放下扫把,走进厨房,来到垃圾篓前,一踩踏板,

垃圾篓的盖子打开了,他把垃圾倒进垃圾篓里,松开脚,“扑”的一声,垃圾篓的盖子又盖上了。他走回客厅,来到扫把边,捡起扫把,走到阳台上,把这些东西放回原位。

他回到客厅,看着干干净净的地板,想:爸爸妈妈回来,一定会表扬我。他感到很高兴。

在这里,就把倒地的一系列动作分为各个部分。

4、具体指导。

例:《记一次家务事》:星期天,我回到家,看见衣服脏了,我便把衣服拿来洗。我洗呀洗,洗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洗干净了。

洗衣服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把这一次劳动过程说清楚,写具体呢?

(1)理清头绪。

时间:今天下午

地点:家里

人物:我

原因:手帕脏了,洗一洗

经过:——(详写)

结果:洗干净,心里很高兴。

(2)写作思路。思考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做了哪些行为(看、听、想、说、感、做) ,可分几部分来写。

(3)范文 洗手帕

我有一块十分美丽的新手帕,用了一天就脏了。今天下午,我决定把它洗干净。

我先端来一盆清水,拿了一块肥皂,把脏手帕放在盆里浸泡,再把手帕捞起来,挤掉一些水,在手帕上擦了一些肥皂。接着我使劲地搓洗,手帕上脏的地方,就多搓几下。手帕上有两个黄点,我就重点搓洗那里。不一会儿,手帕立刻出现出现了许多五光十色的泡沫,有趣极了!我忍不住对满手的泡沫使劲一吹,泡沫立即飞起来了,到处都是,多美呀!有几个泡沫还跑到我的鼻尖上、脸上,

痒痒的。我伸手一碰,它就消失了。然后,我把手帕放进清水里漂洗,直到手帕上闻不到肥皂的味道,才把手帕那起来拧干。最后,我把手帕晾在铁丝上,用夹子夹住,不让风吹走。我看者干干净净的手帕,迎风起舞,好象在感谢我,我高兴地笑了。

妈妈下班回家了,看见我学会了洗手帕,高兴地夸我,说我是个懂事、能干的好孩子。

6、归纳总结。

具体把一件事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具体写清六要素。

(2)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走,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3)明确方法:看 听 感说 想 做。

五、优秀习作 班里的新鲜事

最近我们班以自主投票的方式产生了六个董事。

“董事”?!整个年级都轰动了。班里的董事?不是在只有大企业才有的董事吗?其实董事长就是班长,老师称之为“懂事长”。

上周二的班会课上,经过竞职演说产生的九名董事候选人,又经过了一周考察期终于等到了全班公开投票选举。投票前他们有30秒的拉票机会。但是很意外,不知是紧张还是矜持,或是有意看看自己硬碰硬的实力,上任班长孔祥明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心里直替他惋惜。

投票过程是严肃认真的,教室里鸦雀无声,台上台下充满了紧张的气氛。选民们

手握选票权衡再三,候选人的表情时而微笑时而严肃,看得出他们略显平静的外表下一定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注意到孔祥明的手微微颤抖着。

六位懂事长诞生了。他们是懂事长徐雅文、副懂事长孔祥明、邹庆军、严静、陈鹏、张浩。我们欢呼起来。

接着,副懂事长纷纷聘请懂事,好几个懂事长来请我做他们的纪律懂事、外交懂事。我很乐意的接受邀请。于是,课后同学间又出现了新鲜的称呼:徐董事、邹副董、张副董……

后来懂事长们在班里通过了班级目标,管理办法,评价和奖惩。

后来这六个董事长在全校成名了。我们会听到“初二(1)班有六个懂事长!”“什么?董事!六个?”我狡黠地笑笑。

现在班里出奇的好,好象是有默契,每个人都同心协力,课间充满了欢歌笑语,这一切都让我看到了我们初二(1)班的更美好的明天。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像我们的班歌唱的一样发光发亮!

【点评】本文写出了新时代初中生的新风貌,他们合作、互助、公正,热爱集体,奋力向上;他们时尚又自主自强,敢于尝试实践,让我们认识到花季少年的阳光的、炽热、纯真。我想,竞选董事长一事将给全体同学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

三、实战训练。《班里的____》

习作要求:

1、选择生活中的小事来写。

2、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将经过具体化。

3、把这件事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相关内容

  • 数与代数内容
  • 3.内容标准的修改意见 (1)数与代数 主要是对一些内容增减及要求程度的建议.修改组认真推敲了每一条建议,对于在数学中确实有价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实验中得到验证的内容采纳了建议.比如: 修改意见 第一学段"常见的量"中"测量和估测物体的质量"离学生生活 ...

  •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 前 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标准>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 ...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
  • 第一部分 前言1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人类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接受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

  •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

  • 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的区别总结(转)
  • 最近这三个模式有点搞混了,而且网上也有类似情况.总结一下. 简单工厂:严格说并不是一个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没有抽象类,只有一个具体工厂类如MyFactory,然后MyFactory里面有个工厂方法CreateProduct返回一个基类产品,具体返回什么具体实例通过传入参数然后用case判断. 用手机生 ...

  • [生活中的读与写]教学计划
  • 2009年<生活中的数与算>教学计划 梁贵珍 一.指导思想 开展扫盲工作,是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消除贫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 ...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目标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目标 (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六个单元,内容有:元.角.分与小数,对称平移和旋转,乘法,面积,认识分数,统计与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

  • 三上各单元教材分析doc
  •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 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与课标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 ...

  •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 ...

  • 二年级数学学习重点
  •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