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角色的原型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角色的原型猜测与意外纠纷 2009-06-10 16:44 分类:人间正道是沧桑

字号: 大 中 小

长达50集的巨片《人间正道是沧桑》,剧情的时代背景从上世纪的20年代延续到50年代。通过三十年来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关注。

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播出后,总会有人试图找出剧中角色的原型。例如《潜伏》播出后,就有人试图证明余则成是历史上哪位真实的地下工作者,而最后的结论也未必能让人信服。因为影视作品是文艺作品,当然允许从历史的真实中寻找素材,但是又不会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肯定会有艺术的再创造,形成艺术的虚构和加工。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后,果然猜测剧中角色原型人物的议论再次不绝于耳,但是莫衷一是,最后也没有断定哪个角色是历史上的哪位真实人物。

据媒体报道,一些观众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角色作出了与历史人物的比较。

1、杨立青——是陈赓、许光达、肖劲光、钟伟几位人物事迹的结合。在上海特科那段经历,参考了陈赓的事迹。在苏区的经历,参考了许光达的事迹。而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和四野南下的经历,则参考了肖劲光和钟伟的事迹。

2、瞿恩——参考了瞿秋白的事迹。

3、杨立仁——参考了邓文仪的事迹。

4、范希亮——参考了黄埔三期学员中出的国军名将宋希濂、戴安澜的事迹。

5、瞿母、瞿霞——参考了蔡和森一家包括蔡畅的事迹。瞿霞的狱中经历参考了帅孟奇的事迹。

6、楚材——参考了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的事迹。

7、汤慕禹——参考了汤恩伯和杜聿明等人的事迹。

8、林娥——参考了红色女特工张文秋、沈安娜等人的事迹。

9、董建昌——参考了程潜、唐生智等人的事迹。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青是考入的黄埔军校第三期。而据史料介绍,黄埔军校第三期是于1924年12月开学的。在第一次东征时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编为入伍生总队留校,分驻市区、黄埔、虎门等地,担负当地的治安、勤务和警戒任务。在两广军阀杨希闵和刘震寰发动武装叛乱时,第三期学员奉命回黄埔长洲本岛,配合回师的东征军发动总攻击,继而又参加“六·二三”广州各界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反帝游行。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遇刺后,第三期学员直接参与了监管与“廖案”有关的囚犯。1926年1月,第三期学员毕业,大部分被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所属的第1、2、22师任职。这些学员在北伐战争中发挥

了积极作用。后来,第三期学员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将军。在抗日战争战场上立下战功的戴安澜和王耀武,就是黄埔第三期毕业生中的代表人物。而第三期中的毕业生成为解放军将领的极少,也没有一位解放军中将是黄埔三期的毕业生。本来黄埔第三期中共学员中出了两位优秀的红军将领朱云卿和吴光浩,可惜都英勇牺牲了,否则至少应该是授到上将的。可见,剧中的角色都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这是艺术创作所允许的。杨立青是如此,其他剧中人物也是如此。

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角色原型虽然没有局限于历史上的某一个人物,却因剧中一位角色的人名与历史上的一位真实人物名字相同,从而卷入了一场意外的纠纷。

在剧中,三期六班学员中有一个加入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学生叫汤慕禹,此人坚定反共,后来一直在国军中任职,直到辽沈战役中化装潜逃被抓获。作为杨立青的同学,他与杨立青的私交不错,并且还上船帮助打死押解瞿恩去南京的特务,救出了瞿教官,说明人品并不坏。但是,在剧中他毕竟是以右派学生面目出现的,在黄埔与左派学生打架,也想在军中升官。可巧的是,黄埔军校偏偏还真有一个叫汤慕禹的学员,不过不是三期的,而是林彪的同期同学,也就是四期的学员。这位历史上的真实的汤慕禹,1903年生于四川重庆巴县,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11月任红六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1年3月,汤慕禹任红三军教导团团长,参与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后任红二十五师师长兼独立第三团团长。1932年10月,在湖北荆门半边街战斗中牺牲。汤慕禹是原巴县地区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

汤慕禹生前照片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之后,那位真实的汤慕禹烈士的后人看了剧情介绍大为不满,因为在剧中“汤慕禹”竟然成了反派人物形象,容易让人与已牺牲的红军战将汤慕禹相混

淆,进而对革命烈士的名誉权构成损害。因此,汤慕禹烈士的后人决定起诉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剧组及相关责任人,要求赔礼道歉、公开恢复汤慕禹的名誉和赔偿精神损失。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江奇涛的经纪人则表示,“小说就是小说,与历史没有关系”。

据查,黄埔军校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学员中,只有这位来自重庆巴县的学员叫汤慕禹。因此汤慕禹烈士后人认为,即使是编剧认为人名“纯属雷同”,也应及时澄清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位律师则认为,如果单纯名字雷同还可以理解,但同一时期同一背景的雷同,烈士家属可以要求剧组一方进行修改。

目前此事还在交涉之中,有待于后来情况的明朗,有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亮 剑》的领衔人物,其历史原型曾被认为是王近山、王必成、锺伟将军等等,其实一个人物可以有很多人物的特徵。《人间正道是沧桑》杨立青、瞿恩,其实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型的.杨立青不说有具体的人物原型,至少也是综合了若干英雄的形象。

阎揆要中将、孙一中、许光达大将、廖运周少将等等,都是黄埔毕业,参加过北伐和起义,也曾在国民革命军从事兵运工作,其中有些还是从黄埔时期就一度对自己的党员身份遵照上级指示进行保密的。

孙炳文、周逸群等等,都是来自黄埔军校,而且是出色的政治、军事工作者。

董建昌这样的人物也有历史原型。有些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讨袁诸役的国民党元老将领,历经风风雨雨,有的还多次帮助过革命人士或暗自协助过正义事业,最后留在大陆或率部起义。

陈铭枢将军、柏文蔚将军、程潜将军、黄琪翔将军、李章达将军等等,都是著名爱国将领、民主人士,有的在近代革命史上资历很老。

解密杨立青原型

看了几集《人间正道是沧桑》,感觉此剧有些抽风,忽好忽坏,忽紧忽慢,导演有点乱。预览了一下剧情,发现主人公杨立青的人生经历大开大合,极其曲折,极其不合常理,因而对人物原型的兴趣远比剧情的兴趣大了很多。

剧中,杨是湖南人,黄埔三期,55年授衔中将。历史上,黄埔三期,55年授衔中将的中共将领有两人——常乾坤、唐天际。其中唐天际为湖南安仁人。

唐参加过北伐,参加了南昌起义,去过井冈山,当过游击队长,这些跟剧中杨立青都很相符。之后的经历离杨立青远了些。等到解放战争时期又和剧情贴上了,那时唐去了东北,作为不

同级别的政委,参加了辽沈战役。不过唐是苦孩子出身,与剧中杨立青不符。

宋时轮,黄埔五期,55年授上将军衔。看眉眼间跟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倒真有几分相似。而且宋时轮是湖南醴陵人,富裕家庭,跟剧中人物一致。“4.12”之后,宋也曾跟党组织失去联系,他自己组织起了一支30余人的游击队,打白匪,杀土豪,后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这段经历和剧中杨立青非常相似。之后宋也参加了反围剿,而且当过红军大学的教员,在延安期间也做过军政教员,抗日战争期间,宋时轮任第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率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同日军作战,抗战结束后,作为军调代表与国民党方面有过周旋,这些都与剧中人物相符。解放战争中,宋主要在山东战场作战,与剧中人相左。

陈赓,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55年授大将军衔。剧中杨立青在上海情报工作的经历多少有些陈赓的影子。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黄埔五期,55年授衔大将。 抗战期间做过抗大的教员,也有过军调代表的经历,与杨立青相近。

另外,杨立青在东北收集日本武器和督促火炮生产的情节,也很有一些朱瑞的影子。只不过

朱瑞不是湖南人,也不是黄埔出身。

这些天一直在看张黎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一集一集地看,确是好东西西。 喜欢里面的所有人物,也会对里面的人物一一寻找历史原型。

比如,第一主人公杨立青,我觉得有陈赓大将的影子,尤其是杨立青在上海执行暗杀任务一段,看的时候就觉得太精彩了,后来看到陈赓大将的故事,知道剧集是借鉴了他老人家不少往事。

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本来在江西做红军团长,后被孙淳饰的瞿恩调到上海铲除出卖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的叛党徒,杨立青来的上海后,以黄埔手段干掉了叛徒,而且出卖罗亦农的那个女人被打瞎了眼睛,而不死,这让国民党方面的对手杨立仁确知弟弟正在与自己直接做战。

这就是本剧较为重要的“家族反目”段落。

据刘继兴先生的博客,得知,这个剧中被杨立青打瞎的女人其实中朱德的前任妻子,而杨立青斯时正是朱德手下一员大将,这革命之残酷非现在的人所能了解,但电视剧表现出来了,就是它的伟大之处。

刘继兴是我朋友刘兴亮的哥哥,所以,没打招呼就直接引来,如出问题,打刘兴亮算帐吧,以下是刘继兴文中的故事:

1928年4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国民党残酷杀害。中共中央在1928年5月30日出版的《布尔什维克》第20期上,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专文,题目是《悼罗亦农同志》。文章高度评价了罗亦农的革命精神,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反动派吴稚晖等提起罗亦农三字为之齿颤。他的死是莫大的损失!”

出卖罗亦农的是我党的叛徒贺治华及其丈夫何家兴。在嫁给何家兴之前,她曾是朱德的妻子。 历史留下来的多种记述中都称贺治华生得很漂亮,杨子烈(张国焘夫人)在其《往事如烟》一书中说,贺治华生得的确妖娆,柳眉杏眼,怒中带笑,愁中见喜,见了高级负责者,热得像团火。

贺治华能流利地说英语德语(与剧中表现相符)。她原是四川开江女中教员,19岁时随同朱德赴欧洲,一同到德国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后又转到苏联。在这一时期,贺治华嫁给了朱德,成了朱德的第四任妻子,于1926年生下女儿朱敏。

1926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朱德回国去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考虑到国内环境恶劣,朱德只好让妻子贺治华和女儿朱敏暂居苏联。朱德回国后没多久,贺治华就让她妹妹把四旬接回了成都,改名贺飞飞。贺治华是个注重生活享受的人,婚后和朴实敦厚的朱德彼此间感情日渐疏远,此后,贺治华爱上了从法国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的革命青年何家兴,并再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与之何家兴结了婚。

1928年初,组织上安排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回国,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在上海,贺治华与邓颖超蔡畅等结拜成中央妇委“八姐妹”。其时,何家兴、贺治华夫妇住的是一间大洋房。当年4月15日,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罗亦农把和邓小平等人接头的地点安排在贺治华家的楼上。罗亦农在当时是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之一,国民党悬赏3000美金捉拿之。

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贺治华此时早就叛变了中国共产党,暗地里为国民党特务提供情报,以换取利益维持她的高消费生活。听说罗亦农等人要会面的消息,她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于是她偷偷地去巡捕房告了密。

结果罗亦农和山东省委书记吴鬃当场被抓,前来赴约见面的邓小平晚来了一分钟,躲过此劫。 邓小平立即报告了周恩来。当日周恩来立即召集特科的陈赓等人开会,通报了这不幸情况。

听完周恩来介绍的情况,陈赓等人立即断定,贺治华和何家兴是叛徒。很快就从内线得到确切消息,叛徒就是贺治华、何家兴。原来,在4月15日早上,贺治华来到公共租界巡捕房政治部,自诩手中有350多个共产党员名单和地址,条件是3000美金和两张让他们想去的国家的护照(这个剧中也表现了)。 罗亦农被捕牺牲后,邓小平和李维汉作出了锄奸决定,由陈赓带人执行。4月25日清晨,一队迎亲队伍来到贺的住宅前,在猛烈鞭炮声中,中央特科的红队(锄奸队)冲入贺房中,迫其交出手中党员名单后,开枪打死了何家兴和贺治华。但后来贺治华没有死,只被打瞎了一只眼睛,给国民党送到医院救治。本来红队还要到医院干掉贺,但由于国民党特务看守很严,没有机会下手。

剧中,杨立青除掉叛徒的段落是孤身前往,颇有传奇色彩。

历史记录中没有写是不是陈赓亲手开的枪,但电视剧没有客气和隐晦。

据:

陈赓,原名陈庶康,化名王庸。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二都柳树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参加爱国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另,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也特别提到1925年东征时,蒋介石为陈赓所救的事,那时的蒋介石还有宁死不屈的气势,“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看来东征时的杨立青是不单独人物,与陈赓还没有什么关系呢? 但不知为什么1936年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就没有这样选择自杀的勇敢了。

再比如,当年的汪精卫,年轻时代可以刺杀满清大员,慷慨赴死,但在日本侵华之后却选择当了汉奷,也算贪生怕死。

比对着杨立青的人生轨迹和战场上的奇功,很多观众都认为“立青极像陈赓大将”。陈赓也是湖南人,黄埔生,参加了武昌起义、长征,在苏区时候也是师长,无论是红一军还是红四军。陈赓乃将门之后,其祖父为湘军名将,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他自幼聪慧顽皮,不仅跟祖父学了一身拳脚功夫,还养成了机灵善变,幽默诙谐的乐观性格。在当地提起陈赓,无人不晓。因为练过武功,他“统率”着前村后巷许许多多的“娃娃兵”,经常打抱不平,惩恶扶弱,据说他小时候跟杨立青一样皮得要死。不过,陈赓比立青在政治方面要成熟得早。 同时也有人表示,杨立青的前期跟陈赓相似多一些,而他的后期更像上将杨至成。杨至成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当后勤部长,建立了很多军工厂,北伐时是营长,而且杨至成将军是黄埔5期的。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瞿秋白主持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准备转移时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最后,瞿秋白英勇就义,时年36岁。瞿恩的死,几乎就是还原了瞿秋白的就义过程。因此,在各大网络论坛上,网友们一致认为瞿恩就是瞿秋白。

在观众眼里,瞿霞则汇集蔡畅、帅孟奇等众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女英雄们的影子:瞿霞与哥哥瞿恩、妈妈一起去法国留学,便是蔡畅和哥哥蔡和森、妈妈一起留洋法国的演绎;而到了后期,瞿霞从八年牢狱中出来,最终选择离开立青,则是共和国第一位组织部女部长帅孟奇的故事。

帅孟奇被抓进南京“模范监狱”4年,受尽人间酷刑和折磨,当被营救出来之后,她才得知女儿被敌人毒死,母亲被逼疯,父亲被逼得背井离乡,而在莫斯科的丈夫从报纸上看到她“牺牲”的消息后,已另组家庭,她就再也没有成家,其悲情味道甚至超过了剧中瞿霞

目前,讲述国共革命和家国故事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在央视热播。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观众们似乎从中隐隐约约看到了历史,于是,就产生了将电视剧主人公与历史人物对号入座的欲望。那么,这些电视剧主人公的原型人物究竟是谁呢?

一声意外走火的枪声,击碎的不仅仅是湘绅杨廷鹤长子杨立仁行刺北洋政府要员的宏图大计,也击碎了次子杨立青顽劣而无忧的弱冠之年。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来自湖南醴陵的这两兄弟先后逃奔近代革命策源地广州,杨立仁通过世交楚材引荐,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杨立青则在广州国民政府机要人员、姐姐杨立华介绍下,结识了国民革命元老董建昌和土星共同体籍黄埔政治教官瞿恩一家,此后,他考入黄埔军校,与范希亮、穆震方等三期六班的同学结下深情厚谊。此后,杨家三兄妹与瞿恩一家,经历了信仰上的逐渐分歧,情感中的分合纠结,以及中国革命历史里每一次震荡,成全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从《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明眼人可以窥见国共沉浮,阅览北伐革命至解放战争背后的历史烟云,更借杨、瞿两家的命运更迭,感同身受其背后所牵连的社会变迁,乃至不堪言说的正道沧桑。

男一号杨立青是陈赓?

两分钟内,绕过一整屋特工,自屋顶悬索入室,手刃出卖土星共同体早期领导人罗亦农的叛徒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后,从容脱身——这完全就是正规陆军的作战战术。在暴跳如雷后,负责暗杀和清除上海土星共同体的杨立仁忽然心生恐惧,他知道:弟弟杨立青回来了。 作为一部正剧,上述这个细节引发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拥趸们一连串的联想和推理:杨立青是谁?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大将陈赓。

陈赓这个黄埔一期学员,13岁即投笔从戎,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黄埔军东征讨伐陈炯明时,曾携蒋夜行百里,于蒋有救命之恩。1928年,赴上海从事中央特科工作。该年,土星共同体早期领导人罗亦农因遭叛徒何家兴、贺治华出卖,被捕就义。贺为朱德前妻,据传其妖娆妩媚,柳眉杏眼,怒中带笑,愁中见喜,见了高

级负责者,热得像团火——可惜热衷于享受奢华生活,为3000美金的悬赏金就把罗亦农出卖了。罗亦农被捕当日,前来赴约的太宗因迟到一分钟而躲过一劫。

随后,太宗与李维汉在周恩来应允下下了锄奸令,陈赓带领中央特科红队,扮演迎亲队,冲入贺房中,将何家兴夫妇枪杀。不过,贺治华当时并没有死,只被打瞎了一只眼睛,据传在1938年被国民党灭口。

但是,如果简单地在杨立青和陈赓之间划上等号,那就略显粗暴了。事实上,如果单从出身来看,立青的历史原型是一个多项选择题。有热心人一一查阅黄埔三期学员,发现湖南

籍毕业生有121人,其中湖南醴陵籍8人。不过,这8人都是国民党将领,并不符合杨立青后来的土星共同体身份。而同期的土星共同体员8人中,唯一接近的是湖南人唐天际。此人曾做过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与剧中杨立青的经历相符。

杨立青原型的另一可能者是萧克。不过,萧克的经历比杨立青可不知强多少倍:25岁当上军长,抗日前夕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是一级将领中最年轻的一位,1955年获授上将军衔;而且,与常常“耍赖”的杨立青相比,萧克是众多开国将军中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

老师瞿恩是瞿秋白+周恩来?

如果杨立青曾经“是”陈赓,那么,在剧中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及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的瞿恩,岂非周恩来?甚至从名字上来看,“瞿恩”也隐含了“恩来”的意思。不过,更多的线索却指向另外一个历史原型:瞿秋白。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瞿恩被其黄埔学生范希亮忍痛枪决,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瞿秋白则为黄埔学生宋希濂所杀。宋希濂后来在一份料中曾这样写道:“将秋白先生处决后,我叫人买了一口棺材装殓,即埋葬在中山公园的旁侧。”

1935年,瞿秋白于福建被捕。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被枪决前,更衣,梳洗,神色自若,并作绝命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红泉听不穷……”待见蒋介石“就地枪决”的电令,则随廖祥光至长汀中山公园,信步行至公园亭中,独享小菜四碟、美酒一瓮,酒半言日:“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随后出公园,步行至罗汉岭刑场,沿途手持香烟,用俄语高歌《国际歌》、《红军歌》,于某坟墓上盘足坐定后,还回头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然后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土星共同体万岁!”等口号,饮弹酒血,从容就义。

宋希濂为著名的国民党将领,亦是抗日名将,与瞿秋白有师生之谊。宋在奉命枪决瞿秋白之前,曾多次劝降,终因后者始终不渝而将其忍杀。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剧中,黄埔三期学生范希亮忍痛枪决昔日老师、土星共同体人瞿恩,就被认为是对此段历史的重现。 有分析说,剧中的瞿恩与瞿秋白同为黄埔教员,有文人气,是土星共同体元老,但在党内左倾时即遭冷遇,长征前被抛弃,导致被俘,就义时年龄相仿。而剧中范希亮与瞿恩关于农民土地改革的问答,简直就是宋希濂在劝降瞿秋白的对白翻版。还有一个八卦是,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与剧中瞿思的准爱人杨立华仅一字之差。

此外,也有人认为瞿恩身上有蔡和森和恽代英的影子。

男二号是蒋介石机要秘书?

在土星共同体革命史的每一个重要历史现场,杨立青似乎都有惊无险地“趟”过去了。相比之下,杨立仁一角则欠圆满。他早年平步青云,几乎没有来由地,就深得蒋介石青睐,然后坐镇上海,指挥中统捕杀土星共同体。他有着强烈的救国情怀,早年亦有视死如归的英气,但加入国民党后,则在与土星共同体的周旋中处处受挫,一路败退;其对爱情追求弥久,却始终不得良缘。

从职务上来看,杨立仁的原型应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邓文仪。此公亦是醴陵人,是国军党史上默默无闻的大秘书。还有人认为杨立仁的原型是文强。后者是文天祥的23世孙(又说为27世),17岁时拜会过孙中山,是太祖的姑表兄弟,他的姑母文七妹就是太祖的母亲。此人先入土星共同体,后经历次波折,脱党而入国民党,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与杜聿明一起被俘。

1950年,身为战犯的文强拒写悔过书,理由剽悍:“我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太祖是我表哥,朱德是我上级,周恩来是我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林彪是我部下,刘少奇家离我家不到20里路。是他们没有把我教好,要写悔过书应该他们写,我不写。”

那些革命丽人们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剧中,曾协助哥哥瞿恩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后被捕入狱历经折磨的瞿霞最终没有选择初恋情人杨立青,让后者惆怅终身。此段情节,正是基于共和国第一位组织部女部长帅孟奇的故事。

1932年白色恐怖期间,帅孟奇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曾因酷刑,七窍流血,次年被判无期徒刑,押往南京“模范监狱”,直到1937年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帅孟奇的丈夫以为她已经牺牲,在她出狱前另组家庭。此后,她再也没有成家,因为当她“不能把完美给最爱的人,就用一生来守着心中的缺”。

据《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江奇涛称,瞿霞的经历集合了多位土星共同体历史上女革命家的故事,不过,究竟是哪些女革命家,却语焉不详。既然如此,那么,另外一位革命丽人也自然被“借来”对号入座——龚澎。这个出身革命世家的安徽女子是土星共同体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她英文流利、思维缜密、美丽而高贵。1943年,她与新中国前外交部长乔冠华在重庆完婚,太祖赞誉他们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不过,根据《人间正道是沧桑》开头的说法,因为瞿家母子三人曾赴法留学,因此,瞿霞的人物原型也被认为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蔡畅。

身份明朗的配角

与剧中主角的“多面人”身份相比,配角们的历史原型似平明朗不少。

比如,朝秦暮楚但最终投诚土星共同体的董建昌,在黄埔军校的原型应该是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注:建国后为民革中央第一任主席),而在湖南期间的他则应是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此外,还有说法称董其昌的原型人物为朱培德,此人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二人被称为“模范二朱”。

朱培德在东征、北伐以及中原大战中都立过赫赫战功,更在西安事变中成功说服宋美龄和平解决,从而保全了蒋介石,又避免了全国内战。“八一”南昌起义时,朱德正在其军中,他觉察朱德的举动,有意避往庐山。

至于楚材的原型,明眼人一看即知为陈立夫,后者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黄埔时任校长室秘书,南京时任中统高层,究其一生,前半生以沦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替罪羔羊为界,是位政治人物;后半生退守宝岛,潜心研究中国文化。

倒是剧中杨氏一家之主杨廷鹤的原型较模糊。从某种程度上看,他是此剧的灵魂人物,代表了一个失落的符号——所出的子嗣分野国共,最终各奔东西。不过,导演最终借杨廷鹤的一段话,表达了潜在的希望:“过去我们是一家人,将来还是一家人,不论走到哪儿,不论天涯海角、生离死别……人除了血缘,还有情感,可这血缘,有时候并不如情感可靠。这种情感,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爱其实无言啊!”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角色的原型猜测与意外纠纷 2009-06-10 16:44 分类:人间正道是沧桑

字号: 大 中 小

长达50集的巨片《人间正道是沧桑》,剧情的时代背景从上世纪的20年代延续到50年代。通过三十年来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关注。

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播出后,总会有人试图找出剧中角色的原型。例如《潜伏》播出后,就有人试图证明余则成是历史上哪位真实的地下工作者,而最后的结论也未必能让人信服。因为影视作品是文艺作品,当然允许从历史的真实中寻找素材,但是又不会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肯定会有艺术的再创造,形成艺术的虚构和加工。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后,果然猜测剧中角色原型人物的议论再次不绝于耳,但是莫衷一是,最后也没有断定哪个角色是历史上的哪位真实人物。

据媒体报道,一些观众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角色作出了与历史人物的比较。

1、杨立青——是陈赓、许光达、肖劲光、钟伟几位人物事迹的结合。在上海特科那段经历,参考了陈赓的事迹。在苏区的经历,参考了许光达的事迹。而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和四野南下的经历,则参考了肖劲光和钟伟的事迹。

2、瞿恩——参考了瞿秋白的事迹。

3、杨立仁——参考了邓文仪的事迹。

4、范希亮——参考了黄埔三期学员中出的国军名将宋希濂、戴安澜的事迹。

5、瞿母、瞿霞——参考了蔡和森一家包括蔡畅的事迹。瞿霞的狱中经历参考了帅孟奇的事迹。

6、楚材——参考了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的事迹。

7、汤慕禹——参考了汤恩伯和杜聿明等人的事迹。

8、林娥——参考了红色女特工张文秋、沈安娜等人的事迹。

9、董建昌——参考了程潜、唐生智等人的事迹。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青是考入的黄埔军校第三期。而据史料介绍,黄埔军校第三期是于1924年12月开学的。在第一次东征时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编为入伍生总队留校,分驻市区、黄埔、虎门等地,担负当地的治安、勤务和警戒任务。在两广军阀杨希闵和刘震寰发动武装叛乱时,第三期学员奉命回黄埔长洲本岛,配合回师的东征军发动总攻击,继而又参加“六·二三”广州各界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反帝游行。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遇刺后,第三期学员直接参与了监管与“廖案”有关的囚犯。1926年1月,第三期学员毕业,大部分被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所属的第1、2、22师任职。这些学员在北伐战争中发挥

了积极作用。后来,第三期学员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将军。在抗日战争战场上立下战功的戴安澜和王耀武,就是黄埔第三期毕业生中的代表人物。而第三期中的毕业生成为解放军将领的极少,也没有一位解放军中将是黄埔三期的毕业生。本来黄埔第三期中共学员中出了两位优秀的红军将领朱云卿和吴光浩,可惜都英勇牺牲了,否则至少应该是授到上将的。可见,剧中的角色都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这是艺术创作所允许的。杨立青是如此,其他剧中人物也是如此。

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角色原型虽然没有局限于历史上的某一个人物,却因剧中一位角色的人名与历史上的一位真实人物名字相同,从而卷入了一场意外的纠纷。

在剧中,三期六班学员中有一个加入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学生叫汤慕禹,此人坚定反共,后来一直在国军中任职,直到辽沈战役中化装潜逃被抓获。作为杨立青的同学,他与杨立青的私交不错,并且还上船帮助打死押解瞿恩去南京的特务,救出了瞿教官,说明人品并不坏。但是,在剧中他毕竟是以右派学生面目出现的,在黄埔与左派学生打架,也想在军中升官。可巧的是,黄埔军校偏偏还真有一个叫汤慕禹的学员,不过不是三期的,而是林彪的同期同学,也就是四期的学员。这位历史上的真实的汤慕禹,1903年生于四川重庆巴县,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11月任红六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1年3月,汤慕禹任红三军教导团团长,参与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后任红二十五师师长兼独立第三团团长。1932年10月,在湖北荆门半边街战斗中牺牲。汤慕禹是原巴县地区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

汤慕禹生前照片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之后,那位真实的汤慕禹烈士的后人看了剧情介绍大为不满,因为在剧中“汤慕禹”竟然成了反派人物形象,容易让人与已牺牲的红军战将汤慕禹相混

淆,进而对革命烈士的名誉权构成损害。因此,汤慕禹烈士的后人决定起诉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剧组及相关责任人,要求赔礼道歉、公开恢复汤慕禹的名誉和赔偿精神损失。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江奇涛的经纪人则表示,“小说就是小说,与历史没有关系”。

据查,黄埔军校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学员中,只有这位来自重庆巴县的学员叫汤慕禹。因此汤慕禹烈士后人认为,即使是编剧认为人名“纯属雷同”,也应及时澄清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位律师则认为,如果单纯名字雷同还可以理解,但同一时期同一背景的雷同,烈士家属可以要求剧组一方进行修改。

目前此事还在交涉之中,有待于后来情况的明朗,有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亮 剑》的领衔人物,其历史原型曾被认为是王近山、王必成、锺伟将军等等,其实一个人物可以有很多人物的特徵。《人间正道是沧桑》杨立青、瞿恩,其实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型的.杨立青不说有具体的人物原型,至少也是综合了若干英雄的形象。

阎揆要中将、孙一中、许光达大将、廖运周少将等等,都是黄埔毕业,参加过北伐和起义,也曾在国民革命军从事兵运工作,其中有些还是从黄埔时期就一度对自己的党员身份遵照上级指示进行保密的。

孙炳文、周逸群等等,都是来自黄埔军校,而且是出色的政治、军事工作者。

董建昌这样的人物也有历史原型。有些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讨袁诸役的国民党元老将领,历经风风雨雨,有的还多次帮助过革命人士或暗自协助过正义事业,最后留在大陆或率部起义。

陈铭枢将军、柏文蔚将军、程潜将军、黄琪翔将军、李章达将军等等,都是著名爱国将领、民主人士,有的在近代革命史上资历很老。

解密杨立青原型

看了几集《人间正道是沧桑》,感觉此剧有些抽风,忽好忽坏,忽紧忽慢,导演有点乱。预览了一下剧情,发现主人公杨立青的人生经历大开大合,极其曲折,极其不合常理,因而对人物原型的兴趣远比剧情的兴趣大了很多。

剧中,杨是湖南人,黄埔三期,55年授衔中将。历史上,黄埔三期,55年授衔中将的中共将领有两人——常乾坤、唐天际。其中唐天际为湖南安仁人。

唐参加过北伐,参加了南昌起义,去过井冈山,当过游击队长,这些跟剧中杨立青都很相符。之后的经历离杨立青远了些。等到解放战争时期又和剧情贴上了,那时唐去了东北,作为不

同级别的政委,参加了辽沈战役。不过唐是苦孩子出身,与剧中杨立青不符。

宋时轮,黄埔五期,55年授上将军衔。看眉眼间跟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倒真有几分相似。而且宋时轮是湖南醴陵人,富裕家庭,跟剧中人物一致。“4.12”之后,宋也曾跟党组织失去联系,他自己组织起了一支30余人的游击队,打白匪,杀土豪,后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这段经历和剧中杨立青非常相似。之后宋也参加了反围剿,而且当过红军大学的教员,在延安期间也做过军政教员,抗日战争期间,宋时轮任第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率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同日军作战,抗战结束后,作为军调代表与国民党方面有过周旋,这些都与剧中人物相符。解放战争中,宋主要在山东战场作战,与剧中人相左。

陈赓,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55年授大将军衔。剧中杨立青在上海情报工作的经历多少有些陈赓的影子。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黄埔五期,55年授衔大将。 抗战期间做过抗大的教员,也有过军调代表的经历,与杨立青相近。

另外,杨立青在东北收集日本武器和督促火炮生产的情节,也很有一些朱瑞的影子。只不过

朱瑞不是湖南人,也不是黄埔出身。

这些天一直在看张黎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一集一集地看,确是好东西西。 喜欢里面的所有人物,也会对里面的人物一一寻找历史原型。

比如,第一主人公杨立青,我觉得有陈赓大将的影子,尤其是杨立青在上海执行暗杀任务一段,看的时候就觉得太精彩了,后来看到陈赓大将的故事,知道剧集是借鉴了他老人家不少往事。

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本来在江西做红军团长,后被孙淳饰的瞿恩调到上海铲除出卖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的叛党徒,杨立青来的上海后,以黄埔手段干掉了叛徒,而且出卖罗亦农的那个女人被打瞎了眼睛,而不死,这让国民党方面的对手杨立仁确知弟弟正在与自己直接做战。

这就是本剧较为重要的“家族反目”段落。

据刘继兴先生的博客,得知,这个剧中被杨立青打瞎的女人其实中朱德的前任妻子,而杨立青斯时正是朱德手下一员大将,这革命之残酷非现在的人所能了解,但电视剧表现出来了,就是它的伟大之处。

刘继兴是我朋友刘兴亮的哥哥,所以,没打招呼就直接引来,如出问题,打刘兴亮算帐吧,以下是刘继兴文中的故事:

1928年4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国民党残酷杀害。中共中央在1928年5月30日出版的《布尔什维克》第20期上,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专文,题目是《悼罗亦农同志》。文章高度评价了罗亦农的革命精神,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反动派吴稚晖等提起罗亦农三字为之齿颤。他的死是莫大的损失!”

出卖罗亦农的是我党的叛徒贺治华及其丈夫何家兴。在嫁给何家兴之前,她曾是朱德的妻子。 历史留下来的多种记述中都称贺治华生得很漂亮,杨子烈(张国焘夫人)在其《往事如烟》一书中说,贺治华生得的确妖娆,柳眉杏眼,怒中带笑,愁中见喜,见了高级负责者,热得像团火。

贺治华能流利地说英语德语(与剧中表现相符)。她原是四川开江女中教员,19岁时随同朱德赴欧洲,一同到德国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后又转到苏联。在这一时期,贺治华嫁给了朱德,成了朱德的第四任妻子,于1926年生下女儿朱敏。

1926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朱德回国去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考虑到国内环境恶劣,朱德只好让妻子贺治华和女儿朱敏暂居苏联。朱德回国后没多久,贺治华就让她妹妹把四旬接回了成都,改名贺飞飞。贺治华是个注重生活享受的人,婚后和朴实敦厚的朱德彼此间感情日渐疏远,此后,贺治华爱上了从法国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的革命青年何家兴,并再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与之何家兴结了婚。

1928年初,组织上安排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回国,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在上海,贺治华与邓颖超蔡畅等结拜成中央妇委“八姐妹”。其时,何家兴、贺治华夫妇住的是一间大洋房。当年4月15日,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罗亦农把和邓小平等人接头的地点安排在贺治华家的楼上。罗亦农在当时是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之一,国民党悬赏3000美金捉拿之。

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贺治华此时早就叛变了中国共产党,暗地里为国民党特务提供情报,以换取利益维持她的高消费生活。听说罗亦农等人要会面的消息,她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于是她偷偷地去巡捕房告了密。

结果罗亦农和山东省委书记吴鬃当场被抓,前来赴约见面的邓小平晚来了一分钟,躲过此劫。 邓小平立即报告了周恩来。当日周恩来立即召集特科的陈赓等人开会,通报了这不幸情况。

听完周恩来介绍的情况,陈赓等人立即断定,贺治华和何家兴是叛徒。很快就从内线得到确切消息,叛徒就是贺治华、何家兴。原来,在4月15日早上,贺治华来到公共租界巡捕房政治部,自诩手中有350多个共产党员名单和地址,条件是3000美金和两张让他们想去的国家的护照(这个剧中也表现了)。 罗亦农被捕牺牲后,邓小平和李维汉作出了锄奸决定,由陈赓带人执行。4月25日清晨,一队迎亲队伍来到贺的住宅前,在猛烈鞭炮声中,中央特科的红队(锄奸队)冲入贺房中,迫其交出手中党员名单后,开枪打死了何家兴和贺治华。但后来贺治华没有死,只被打瞎了一只眼睛,给国民党送到医院救治。本来红队还要到医院干掉贺,但由于国民党特务看守很严,没有机会下手。

剧中,杨立青除掉叛徒的段落是孤身前往,颇有传奇色彩。

历史记录中没有写是不是陈赓亲手开的枪,但电视剧没有客气和隐晦。

据:

陈赓,原名陈庶康,化名王庸。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二都柳树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参加爱国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另,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也特别提到1925年东征时,蒋介石为陈赓所救的事,那时的蒋介石还有宁死不屈的气势,“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看来东征时的杨立青是不单独人物,与陈赓还没有什么关系呢? 但不知为什么1936年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就没有这样选择自杀的勇敢了。

再比如,当年的汪精卫,年轻时代可以刺杀满清大员,慷慨赴死,但在日本侵华之后却选择当了汉奷,也算贪生怕死。

比对着杨立青的人生轨迹和战场上的奇功,很多观众都认为“立青极像陈赓大将”。陈赓也是湖南人,黄埔生,参加了武昌起义、长征,在苏区时候也是师长,无论是红一军还是红四军。陈赓乃将门之后,其祖父为湘军名将,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他自幼聪慧顽皮,不仅跟祖父学了一身拳脚功夫,还养成了机灵善变,幽默诙谐的乐观性格。在当地提起陈赓,无人不晓。因为练过武功,他“统率”着前村后巷许许多多的“娃娃兵”,经常打抱不平,惩恶扶弱,据说他小时候跟杨立青一样皮得要死。不过,陈赓比立青在政治方面要成熟得早。 同时也有人表示,杨立青的前期跟陈赓相似多一些,而他的后期更像上将杨至成。杨至成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当后勤部长,建立了很多军工厂,北伐时是营长,而且杨至成将军是黄埔5期的。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瞿秋白主持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准备转移时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最后,瞿秋白英勇就义,时年36岁。瞿恩的死,几乎就是还原了瞿秋白的就义过程。因此,在各大网络论坛上,网友们一致认为瞿恩就是瞿秋白。

在观众眼里,瞿霞则汇集蔡畅、帅孟奇等众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女英雄们的影子:瞿霞与哥哥瞿恩、妈妈一起去法国留学,便是蔡畅和哥哥蔡和森、妈妈一起留洋法国的演绎;而到了后期,瞿霞从八年牢狱中出来,最终选择离开立青,则是共和国第一位组织部女部长帅孟奇的故事。

帅孟奇被抓进南京“模范监狱”4年,受尽人间酷刑和折磨,当被营救出来之后,她才得知女儿被敌人毒死,母亲被逼疯,父亲被逼得背井离乡,而在莫斯科的丈夫从报纸上看到她“牺牲”的消息后,已另组家庭,她就再也没有成家,其悲情味道甚至超过了剧中瞿霞

目前,讲述国共革命和家国故事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在央视热播。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观众们似乎从中隐隐约约看到了历史,于是,就产生了将电视剧主人公与历史人物对号入座的欲望。那么,这些电视剧主人公的原型人物究竟是谁呢?

一声意外走火的枪声,击碎的不仅仅是湘绅杨廷鹤长子杨立仁行刺北洋政府要员的宏图大计,也击碎了次子杨立青顽劣而无忧的弱冠之年。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来自湖南醴陵的这两兄弟先后逃奔近代革命策源地广州,杨立仁通过世交楚材引荐,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杨立青则在广州国民政府机要人员、姐姐杨立华介绍下,结识了国民革命元老董建昌和土星共同体籍黄埔政治教官瞿恩一家,此后,他考入黄埔军校,与范希亮、穆震方等三期六班的同学结下深情厚谊。此后,杨家三兄妹与瞿恩一家,经历了信仰上的逐渐分歧,情感中的分合纠结,以及中国革命历史里每一次震荡,成全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从《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明眼人可以窥见国共沉浮,阅览北伐革命至解放战争背后的历史烟云,更借杨、瞿两家的命运更迭,感同身受其背后所牵连的社会变迁,乃至不堪言说的正道沧桑。

男一号杨立青是陈赓?

两分钟内,绕过一整屋特工,自屋顶悬索入室,手刃出卖土星共同体早期领导人罗亦农的叛徒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后,从容脱身——这完全就是正规陆军的作战战术。在暴跳如雷后,负责暗杀和清除上海土星共同体的杨立仁忽然心生恐惧,他知道:弟弟杨立青回来了。 作为一部正剧,上述这个细节引发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拥趸们一连串的联想和推理:杨立青是谁?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大将陈赓。

陈赓这个黄埔一期学员,13岁即投笔从戎,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黄埔军东征讨伐陈炯明时,曾携蒋夜行百里,于蒋有救命之恩。1928年,赴上海从事中央特科工作。该年,土星共同体早期领导人罗亦农因遭叛徒何家兴、贺治华出卖,被捕就义。贺为朱德前妻,据传其妖娆妩媚,柳眉杏眼,怒中带笑,愁中见喜,见了高

级负责者,热得像团火——可惜热衷于享受奢华生活,为3000美金的悬赏金就把罗亦农出卖了。罗亦农被捕当日,前来赴约的太宗因迟到一分钟而躲过一劫。

随后,太宗与李维汉在周恩来应允下下了锄奸令,陈赓带领中央特科红队,扮演迎亲队,冲入贺房中,将何家兴夫妇枪杀。不过,贺治华当时并没有死,只被打瞎了一只眼睛,据传在1938年被国民党灭口。

但是,如果简单地在杨立青和陈赓之间划上等号,那就略显粗暴了。事实上,如果单从出身来看,立青的历史原型是一个多项选择题。有热心人一一查阅黄埔三期学员,发现湖南

籍毕业生有121人,其中湖南醴陵籍8人。不过,这8人都是国民党将领,并不符合杨立青后来的土星共同体身份。而同期的土星共同体员8人中,唯一接近的是湖南人唐天际。此人曾做过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与剧中杨立青的经历相符。

杨立青原型的另一可能者是萧克。不过,萧克的经历比杨立青可不知强多少倍:25岁当上军长,抗日前夕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是一级将领中最年轻的一位,1955年获授上将军衔;而且,与常常“耍赖”的杨立青相比,萧克是众多开国将军中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

老师瞿恩是瞿秋白+周恩来?

如果杨立青曾经“是”陈赓,那么,在剧中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及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的瞿恩,岂非周恩来?甚至从名字上来看,“瞿恩”也隐含了“恩来”的意思。不过,更多的线索却指向另外一个历史原型:瞿秋白。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瞿恩被其黄埔学生范希亮忍痛枪决,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瞿秋白则为黄埔学生宋希濂所杀。宋希濂后来在一份料中曾这样写道:“将秋白先生处决后,我叫人买了一口棺材装殓,即埋葬在中山公园的旁侧。”

1935年,瞿秋白于福建被捕。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被枪决前,更衣,梳洗,神色自若,并作绝命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红泉听不穷……”待见蒋介石“就地枪决”的电令,则随廖祥光至长汀中山公园,信步行至公园亭中,独享小菜四碟、美酒一瓮,酒半言日:“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随后出公园,步行至罗汉岭刑场,沿途手持香烟,用俄语高歌《国际歌》、《红军歌》,于某坟墓上盘足坐定后,还回头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然后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土星共同体万岁!”等口号,饮弹酒血,从容就义。

宋希濂为著名的国民党将领,亦是抗日名将,与瞿秋白有师生之谊。宋在奉命枪决瞿秋白之前,曾多次劝降,终因后者始终不渝而将其忍杀。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剧中,黄埔三期学生范希亮忍痛枪决昔日老师、土星共同体人瞿恩,就被认为是对此段历史的重现。 有分析说,剧中的瞿恩与瞿秋白同为黄埔教员,有文人气,是土星共同体元老,但在党内左倾时即遭冷遇,长征前被抛弃,导致被俘,就义时年龄相仿。而剧中范希亮与瞿恩关于农民土地改革的问答,简直就是宋希濂在劝降瞿秋白的对白翻版。还有一个八卦是,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与剧中瞿思的准爱人杨立华仅一字之差。

此外,也有人认为瞿恩身上有蔡和森和恽代英的影子。

男二号是蒋介石机要秘书?

在土星共同体革命史的每一个重要历史现场,杨立青似乎都有惊无险地“趟”过去了。相比之下,杨立仁一角则欠圆满。他早年平步青云,几乎没有来由地,就深得蒋介石青睐,然后坐镇上海,指挥中统捕杀土星共同体。他有着强烈的救国情怀,早年亦有视死如归的英气,但加入国民党后,则在与土星共同体的周旋中处处受挫,一路败退;其对爱情追求弥久,却始终不得良缘。

从职务上来看,杨立仁的原型应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邓文仪。此公亦是醴陵人,是国军党史上默默无闻的大秘书。还有人认为杨立仁的原型是文强。后者是文天祥的23世孙(又说为27世),17岁时拜会过孙中山,是太祖的姑表兄弟,他的姑母文七妹就是太祖的母亲。此人先入土星共同体,后经历次波折,脱党而入国民党,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与杜聿明一起被俘。

1950年,身为战犯的文强拒写悔过书,理由剽悍:“我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太祖是我表哥,朱德是我上级,周恩来是我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林彪是我部下,刘少奇家离我家不到20里路。是他们没有把我教好,要写悔过书应该他们写,我不写。”

那些革命丽人们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剧中,曾协助哥哥瞿恩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后被捕入狱历经折磨的瞿霞最终没有选择初恋情人杨立青,让后者惆怅终身。此段情节,正是基于共和国第一位组织部女部长帅孟奇的故事。

1932年白色恐怖期间,帅孟奇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曾因酷刑,七窍流血,次年被判无期徒刑,押往南京“模范监狱”,直到1937年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帅孟奇的丈夫以为她已经牺牲,在她出狱前另组家庭。此后,她再也没有成家,因为当她“不能把完美给最爱的人,就用一生来守着心中的缺”。

据《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江奇涛称,瞿霞的经历集合了多位土星共同体历史上女革命家的故事,不过,究竟是哪些女革命家,却语焉不详。既然如此,那么,另外一位革命丽人也自然被“借来”对号入座——龚澎。这个出身革命世家的安徽女子是土星共同体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她英文流利、思维缜密、美丽而高贵。1943年,她与新中国前外交部长乔冠华在重庆完婚,太祖赞誉他们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不过,根据《人间正道是沧桑》开头的说法,因为瞿家母子三人曾赴法留学,因此,瞿霞的人物原型也被认为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蔡畅。

身份明朗的配角

与剧中主角的“多面人”身份相比,配角们的历史原型似平明朗不少。

比如,朝秦暮楚但最终投诚土星共同体的董建昌,在黄埔军校的原型应该是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注:建国后为民革中央第一任主席),而在湖南期间的他则应是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此外,还有说法称董其昌的原型人物为朱培德,此人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二人被称为“模范二朱”。

朱培德在东征、北伐以及中原大战中都立过赫赫战功,更在西安事变中成功说服宋美龄和平解决,从而保全了蒋介石,又避免了全国内战。“八一”南昌起义时,朱德正在其军中,他觉察朱德的举动,有意避往庐山。

至于楚材的原型,明眼人一看即知为陈立夫,后者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黄埔时任校长室秘书,南京时任中统高层,究其一生,前半生以沦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替罪羔羊为界,是位政治人物;后半生退守宝岛,潜心研究中国文化。

倒是剧中杨氏一家之主杨廷鹤的原型较模糊。从某种程度上看,他是此剧的灵魂人物,代表了一个失落的符号——所出的子嗣分野国共,最终各奔东西。不过,导演最终借杨廷鹤的一段话,表达了潜在的希望:“过去我们是一家人,将来还是一家人,不论走到哪儿,不论天涯海角、生离死别……人除了血缘,还有情感,可这血缘,有时候并不如情感可靠。这种情感,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爱其实无言啊!”


相关内容

  • [人间正道是沧桑]原型大揭秘
  • 目前,讲述国共革命和家国故事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在央视热播.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观众们似乎从中隐隐约约看到了历史,于是,就产生了将电视剧主人公与历史人物对号入座的欲望.那么,这些电视剧主人公的原型人物究竟是谁呢? 一声意外走火的枪声,击碎的不仅仅是湘绅杨廷鹤长子杨立仁行刺北洋政 ...

  • 好编剧要讲好故事,更要留下经典文本
  • 一.影视的繁盛源于文学的溢出效应 傅逸尘:最早接触你的作品是中短篇小说,在整个70后作家群中,你的个人风格也是显明出挑的.然而从<旗袍>开始,短短几年间,<旗袍2><大西南剿匪记><从将军到士兵><太平公主秘史><铁面歌女>&l ...

  • 电视剧[神话]三大怪现象
  • <神话>大结局凸显三大怪 男女主角无人爱 电视剧<神话>自播出以来,就一直成为媒体和观众们关注的焦点.作为题材独特的穿越剧,这部剧在播出过程中出现不少怪现象,大反派比男主角更受欢迎,收视率与口碑成反比,台词比剧情更火,<神话>三大怪现象可谓争议不断. 央视八套开年 ...

  • 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琅琊榜]萧景睿人物剧评
  • 程门相去水云深,皓月清明碎夜沉.枫落高台花色晚,与君点墨画秋痕. 萧萧雨散旧庭深,景漠香离晓梦沉.睿慧何堪心月霁,同风化露愧花痕.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此句出自于<诗经秦风小戎>,最近时常浮现在脑海中,就算在就寝时仍然喜欢念上几遍.<琅琊 ...

  •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出处之考证
  • 2009-11-19 19:33:57|  分类: 品味书香 |字号 订阅 毛泽东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最后的两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引自明朝陈继儒(1558-1639年)这位学者所作的<小窗幽记>,该书里面关于立德.修身.为学.立业等 ...

  •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评
  • 感谢题的主问题,一直我想写篇一人间正<是沧道桑的>评剧五年.,来每年要翻都一遍看,看一遍都别每一番有滋味.有时候看得用力猛过,然竟会不住忍痛哭涕流主.律电旋剧视拍如此得张有度.弛里藏绵,针又给双以同样细腻方笔触的锋利和的划刻,以说是空前可后绝.本 剧第一,出场集的杨是庭和他鹤三个的孩子他 ...

  • 六十余年的性沧桑
  • 六今年春天我到香港地区参加一个由香港岭南.上海复十旦.美国哈佛--三个大学的中文系联合召集的中国文学余六十年研讨会.会议本来谋划,由男作家一组谈文学与社年的会,女作家一组谈男人与女人,后来这个安排遭到了女作性家们的抗议,掉了个个儿,改由男作家谈男女之大伦了.沧这个花絮事件既反映了某种对待女性的不妥, ...

  • 人间正道是沧桑
  • 凡是有为青年都讨厌庸人之气,崇尚一年如二十年的革命风暴. 我们不是来交朋友的,多少年以前,我们已经是朋友了. 不要搞清一色,要打碰碰胡! 我们的党像大海一样,你要相信她,大海有自我调节和净化的能力. 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 在这个世界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到实现 ...

  • 人间正道是沧桑经典台词
  • 1.凡是有为青年都讨厌庸人之气,崇尚一年如二十年的革命风暴. 2.甲:让师傅知道非扒了你的皮不可,这可是师傅的眼珠子.他花了五百两银子买的东洋货,你拿去看戏子的大腿根子. 乙:你啰嗦什么,小点声.你不拿这个看一看,能知道那个旗袍开衩开到腰这吗? 3.开了就开了,本来那老头子就是碍于我爹的情面才收我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