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检测

单元评价检测(六)

第十二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24分)

1. (2012·绥化中考)如图所示,下列简单机械中,省距离的是

( )

2. (2012·德州中考)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

A. 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3. 小华用钓鱼竿钓起重为15 N的鱼,如图所示,OA=0.4 m,OB=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钓鱼竿钓鱼费距离

B. 钓鱼竿是个省力杠杆

C. 手对钓鱼竿的拉力F 1的大小为75 N

D. 手对钓鱼竿的拉力F 1的大小为3 N

4. 下列简单机械中,不能够用20 N的力提起50 N的物体的是( )

A. 杠杆 B.动滑轮

C. 斜面 D.轮轴

5.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

B. 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

C. 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D. 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6. (2012·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

相同的重物,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 )

A.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D.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7. 如图所示,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所用钩码质量为200 g,几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 的读数如下,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 )

A.0.9 N B.0.8 N C.0.7 N D.0.6 N

8. 如图所示,拉力F=80 N ,物体重力G=120 N ,不计摩擦和绳重。若

将物体匀速提高1 m,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拉力做的有用功为80 J

B. 动滑轮的重力为40 N

C. 拉力做的总功为160 J

D.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9. (2012·北京中考)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

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 g,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

距离相等。小华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

B 点悬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保持水平

平衡状态,应该在A 点悬挂______个钩码。

10. 如图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皮划艇静水比赛的体育图标,当运动员用船桨划水时,运动员手中使用的船桨属于_____(选填“费力”“省力”或“等臂”)杠杆,使用它的好处是 _________。

11. 如图所示,物体A 在拉力F 的作用下匀速前进,图中的滑轮是_______滑轮,若拉力F=200 N,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

12. 很多名山风景区为了方便游客到达,都把上山的公路修成盘山公路,如图

所示,之所以要把上山的公路修成这样,是因为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

的___________,使用它可以_________。

13. 如图所示,质量为50 kg的物体A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两个滑轮按图连接,当水平拉力F 为120 N时,物体A 恰能匀速前进,若物体A 前进0.5 m所用的时间为10 s(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都不计)。则物体A 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拉力F 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g 取10 N/kg)

14. 跳板是朝鲜族群众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如图所示。若支点在跳板的中央,当质量均为60 kg 的两名运动员同时从 1.5 m 高处由静止下落到跳板的同一端时,静立于跳板另一端的质量为 50 kg 的一

名女运动员会向上弹起 3 m 高。若不计空气阻力,则额外功为______J,跳板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g 取10 N/kg)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 (6分)(2012·泰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开瓶扳手打开瓶盖的示意图。O 为支点,在图中画出动力F 1的力臂(l 1)和阻力F 2的示意图。

16. (6分)(2012·自贡中考)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17. (16分)(2011·桂林中考)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_________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______。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 点处挂4个钩码,在B 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8. (12分)(2012·遵义中考)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 N,测得的数据如表: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_____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图做的。(选填“甲”“乙”或“丙”)。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14分)

19. 在小型建筑工地,常用简易的起重设备竖直吊运建筑材料,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某次将总重G 为4 000 N 的砖块匀速吊运到高为10 m 的楼上,用时40 s ,卷扬机提供的拉力F 为2 500 N 。求在此过程中:

(1)有用功。

(2)拉力F 做的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使用。使用定滑轮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故A 错误;使用斜面省力但费距离,故B 错误;C 图是费力杠杆,动力臂要小于阻力臂的一半,虽然费了力,但省了距离,故C 正确;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故D 错误。

2.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动力)的力臂变小,而阻力、阻力臂不变,欲使杠杆保持平衡,需增大拉力(动力),故选B 。

3. 【解析】选C 。由题图知,钓鱼竿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

为费力杠杆,但省距离,故A 、B 均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2l 2,得F 1=F 2l 215 N⨯2 m ==75 N,l 10.4 m

故C 正确,D 错。

4. 【解析】选B 。根据题意,必须选择一个可以省力的杠杆才行。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可以实现省力的目的,A 对;动滑轮的动力臂相当于它的直径,阻力臂相当于它的半径。虽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实现省力的目的,但只能省一半力,无法实现用20 N的力提起50 N的物体,B 错; 斜面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C 对;轮轴的动力作用线相当于圆的切线,动力臂相当于圆的半径,阻力臂远小于动力臂,D 对。

5.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判断及其特点。首先判断出滑轮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然后再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判断省力情况。甲图中的滑轮,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乙图中的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故选D 。

6. 【解析】选B 。(1)分析甲图可知,n=3,则s=3h,因为摩擦力可η1=以忽略不计,所以F 1=G +G 动),1

3W 有1

W 总1 =Gh G =; Gh +G 动h G +G 动

(2)分析乙图可知,n=2,则s=2h,因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F 2=G +G 动),

η2=W 有2

W 总2=Gh G =; Gh +G 动h G +G 动12

由此可知:F 1

7. 【解析】选D 。钩码的质量是200 g ,重力G=mg=200×10-3 kg ×9.8 N/kg

=1.96 N;滑轮组有3段绳子拉动钩码,在理想状况下,绳子末端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G =⨯1.96 N=0.65 N;若考虑到动滑轮重、绳子重和摩擦,绳子末端的拉力就大于0.65 N。故选D 。 8.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利用滑轮组做功和机械效率的有关计算。由题可知F=80 N,G=120 N,h=1 m,s=2 m。则W 有=Gh=120 N×1 m=120 J, 动滑轮的重力

G 动=2F-G=2×80 N-120 N=40 N, 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总功为W 总=Fs=80 N ×2 m

=160 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

=

120 J

=75%,选项A 说法错误。 160 J

1n 13

9. 【解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 A L A =GB L B ,

即m A gL A =mB gL B ,n A m 0gL A =nB m 0gL B , 则n A =答案:2

10. 【解析】船桨的上端为支点,上端到下面手的距离为动力臂,船桨的上端到末端为阻力臂。显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是可以省距离。 答案:费力 省距离

11. 【解析】F 由两段绳子承担, 每段绳子的拉力F 绳==

F 2

200 N

=100 N。2

L B 2

n B =⨯3=2。 L A 3

物体A 匀速前进, 其摩擦力跟每段绳子的拉力相等, 为100 N。

答案:动 100

12. 【解析】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使用它可以省力。 答案:斜面 省力

13. 【解析】物体A 的重力G=mg=50 kg×10 N/kg=500 N

绕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绳=2×0.5 m=1 m ,

拉力F 做的功W=Fs绳=120 N×1 m=120 J 拉力做功的功率P =

W 120 J==12 W t 10 s

答案:500 12

14. 【解析】两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时做的功 W 总=2Gh=2mgh=2×60 kg×10 N/kg×1.5 m=1 800 J 质量为50 kg的运动员被弹起时做的功

W 有=G′h ′=m′gh ′=50 kg×10 N/kg×3 m=1 500 J 此过程中做的额外功

W 额=W总-W 有=1 800 J-1 500 J=300 J 跳板的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

=

1 500 J

=83.3% 1 800 J

答案:300 83.3%

15. 【解析】本题考查力臂的画法。画力臂的基本步骤:首先找支点,然后确定动力和阻力,再由支点对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最后表示出力臂。题图中开瓶扳手与瓶盖上面接触点为支点O ,动力F 1方向向上,把F 1的作用线反向延长,那么从支点到F 1的作用线的距离即为F 1的力臂,注意画上垂直符号,用大括号标示出来,并标上字母l 1。阻力

F 2是瓶盖阻碍开瓶扳手向上运动的力,方向向下,作用点在瓶盖齿与开瓶扳手下钩接触的地方。 答案:如图所示

16. 【解析】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就是让绳子的固定点在动滑轮上。 答案:

17. 【解析】(1)若杠杆的右端下沉,即右端较重,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以达到其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这时,挂上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我们所要加的动力或阻力,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此时该力与杠杆恰好成直角,即此时对应杠杆的长度即为力臂。(2)通过这一次实验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结论是不合理的,因为偶尔一次实验的数据很可能具有偶然性,所以必须多进行几次实验方可得出结论。(3)由于该实验中,杠杆的支点没有在中间,所以该实验中会受到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所以出现了题目

中所提到的问题。

答案:(1)左 水平 力臂 (2)F 1l 1=F2l 2 不合理 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3)杠杆自重的影响 18. 【解析】(1)在测绳端拉力时,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η=

W 有W 总

=

Gh 4 N⨯0.1 m

=≈74% Fs 1.8 N⨯0.3 m

(3)由数据知第2次实验中,s 为h 的3倍,所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为6 N,其他3组为4 N。所以第2次实验是用乙图做的;第4次实验s 为h 的5倍,所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第4次实验是由丙图做的。

(4)分析第1、2次实验,两次所用滑轮组相同,但第2次物重大于第1次物重,机械效率也大于第1次的机械效率,所以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两次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3次实验的动滑轮较重,而机械效率较低,所以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5)第3、4次实验只是改变了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没变,所以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答案:(1)匀速 (2)74 (3)乙 丙 (4)增加物重 越低 (5)无关

19. 【解析】(1)利用卷扬机将砖块运到楼上,克服砖块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

W 有=Gh=4 000 N×10 m=4×104 J

(2)此滑轮组用两段绳子提升砖块,所以拉力F 移动的距离: s=2h=2×10 m=20 m 则拉力做的功:

W 总=Fs=2 500 N×20 m=5×104 J (3)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W 有

4⨯104η=W = J

5⨯104 J

=80% 总答案:(1)4×104 J (2)5×104 J

3)80%

单元评价检测(六)

第十二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24分)

1. (2012·绥化中考)如图所示,下列简单机械中,省距离的是

( )

2. (2012·德州中考)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

A. 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3. 小华用钓鱼竿钓起重为15 N的鱼,如图所示,OA=0.4 m,OB=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钓鱼竿钓鱼费距离

B. 钓鱼竿是个省力杠杆

C. 手对钓鱼竿的拉力F 1的大小为75 N

D. 手对钓鱼竿的拉力F 1的大小为3 N

4. 下列简单机械中,不能够用20 N的力提起50 N的物体的是( )

A. 杠杆 B.动滑轮

C. 斜面 D.轮轴

5.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

B. 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

C. 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D. 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6. (2012·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

相同的重物,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 )

A.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D.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7. 如图所示,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所用钩码质量为200 g,几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 的读数如下,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 )

A.0.9 N B.0.8 N C.0.7 N D.0.6 N

8. 如图所示,拉力F=80 N ,物体重力G=120 N ,不计摩擦和绳重。若

将物体匀速提高1 m,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拉力做的有用功为80 J

B. 动滑轮的重力为40 N

C. 拉力做的总功为160 J

D.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9. (2012·北京中考)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

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 g,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

距离相等。小华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

B 点悬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保持水平

平衡状态,应该在A 点悬挂______个钩码。

10. 如图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皮划艇静水比赛的体育图标,当运动员用船桨划水时,运动员手中使用的船桨属于_____(选填“费力”“省力”或“等臂”)杠杆,使用它的好处是 _________。

11. 如图所示,物体A 在拉力F 的作用下匀速前进,图中的滑轮是_______滑轮,若拉力F=200 N,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

12. 很多名山风景区为了方便游客到达,都把上山的公路修成盘山公路,如图

所示,之所以要把上山的公路修成这样,是因为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

的___________,使用它可以_________。

13. 如图所示,质量为50 kg的物体A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两个滑轮按图连接,当水平拉力F 为120 N时,物体A 恰能匀速前进,若物体A 前进0.5 m所用的时间为10 s(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都不计)。则物体A 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拉力F 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g 取10 N/kg)

14. 跳板是朝鲜族群众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如图所示。若支点在跳板的中央,当质量均为60 kg 的两名运动员同时从 1.5 m 高处由静止下落到跳板的同一端时,静立于跳板另一端的质量为 50 kg 的一

名女运动员会向上弹起 3 m 高。若不计空气阻力,则额外功为______J,跳板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g 取10 N/kg)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 (6分)(2012·泰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开瓶扳手打开瓶盖的示意图。O 为支点,在图中画出动力F 1的力臂(l 1)和阻力F 2的示意图。

16. (6分)(2012·自贡中考)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17. (16分)(2011·桂林中考)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_________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______。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 点处挂4个钩码,在B 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8. (12分)(2012·遵义中考)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 N,测得的数据如表: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_____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图做的。(选填“甲”“乙”或“丙”)。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14分)

19. 在小型建筑工地,常用简易的起重设备竖直吊运建筑材料,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某次将总重G 为4 000 N 的砖块匀速吊运到高为10 m 的楼上,用时40 s ,卷扬机提供的拉力F 为2 500 N 。求在此过程中:

(1)有用功。

(2)拉力F 做的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使用。使用定滑轮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故A 错误;使用斜面省力但费距离,故B 错误;C 图是费力杠杆,动力臂要小于阻力臂的一半,虽然费了力,但省了距离,故C 正确;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故D 错误。

2.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动力)的力臂变小,而阻力、阻力臂不变,欲使杠杆保持平衡,需增大拉力(动力),故选B 。

3. 【解析】选C 。由题图知,钓鱼竿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

为费力杠杆,但省距离,故A 、B 均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2l 2,得F 1=F 2l 215 N⨯2 m ==75 N,l 10.4 m

故C 正确,D 错。

4. 【解析】选B 。根据题意,必须选择一个可以省力的杠杆才行。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可以实现省力的目的,A 对;动滑轮的动力臂相当于它的直径,阻力臂相当于它的半径。虽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实现省力的目的,但只能省一半力,无法实现用20 N的力提起50 N的物体,B 错; 斜面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C 对;轮轴的动力作用线相当于圆的切线,动力臂相当于圆的半径,阻力臂远小于动力臂,D 对。

5.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判断及其特点。首先判断出滑轮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然后再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判断省力情况。甲图中的滑轮,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乙图中的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故选D 。

6. 【解析】选B 。(1)分析甲图可知,n=3,则s=3h,因为摩擦力可η1=以忽略不计,所以F 1=G +G 动),1

3W 有1

W 总1 =Gh G =; Gh +G 动h G +G 动

(2)分析乙图可知,n=2,则s=2h,因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F 2=G +G 动),

η2=W 有2

W 总2=Gh G =; Gh +G 动h G +G 动12

由此可知:F 1

7. 【解析】选D 。钩码的质量是200 g ,重力G=mg=200×10-3 kg ×9.8 N/kg

=1.96 N;滑轮组有3段绳子拉动钩码,在理想状况下,绳子末端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G =⨯1.96 N=0.65 N;若考虑到动滑轮重、绳子重和摩擦,绳子末端的拉力就大于0.65 N。故选D 。 8.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利用滑轮组做功和机械效率的有关计算。由题可知F=80 N,G=120 N,h=1 m,s=2 m。则W 有=Gh=120 N×1 m=120 J, 动滑轮的重力

G 动=2F-G=2×80 N-120 N=40 N, 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总功为W 总=Fs=80 N ×2 m

=160 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

=

120 J

=75%,选项A 说法错误。 160 J

1n 13

9. 【解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 A L A =GB L B ,

即m A gL A =mB gL B ,n A m 0gL A =nB m 0gL B , 则n A =答案:2

10. 【解析】船桨的上端为支点,上端到下面手的距离为动力臂,船桨的上端到末端为阻力臂。显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是可以省距离。 答案:费力 省距离

11. 【解析】F 由两段绳子承担, 每段绳子的拉力F 绳==

F 2

200 N

=100 N。2

L B 2

n B =⨯3=2。 L A 3

物体A 匀速前进, 其摩擦力跟每段绳子的拉力相等, 为100 N。

答案:动 100

12. 【解析】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使用它可以省力。 答案:斜面 省力

13. 【解析】物体A 的重力G=mg=50 kg×10 N/kg=500 N

绕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绳=2×0.5 m=1 m ,

拉力F 做的功W=Fs绳=120 N×1 m=120 J 拉力做功的功率P =

W 120 J==12 W t 10 s

答案:500 12

14. 【解析】两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时做的功 W 总=2Gh=2mgh=2×60 kg×10 N/kg×1.5 m=1 800 J 质量为50 kg的运动员被弹起时做的功

W 有=G′h ′=m′gh ′=50 kg×10 N/kg×3 m=1 500 J 此过程中做的额外功

W 额=W总-W 有=1 800 J-1 500 J=300 J 跳板的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

=

1 500 J

=83.3% 1 800 J

答案:300 83.3%

15. 【解析】本题考查力臂的画法。画力臂的基本步骤:首先找支点,然后确定动力和阻力,再由支点对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最后表示出力臂。题图中开瓶扳手与瓶盖上面接触点为支点O ,动力F 1方向向上,把F 1的作用线反向延长,那么从支点到F 1的作用线的距离即为F 1的力臂,注意画上垂直符号,用大括号标示出来,并标上字母l 1。阻力

F 2是瓶盖阻碍开瓶扳手向上运动的力,方向向下,作用点在瓶盖齿与开瓶扳手下钩接触的地方。 答案:如图所示

16. 【解析】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就是让绳子的固定点在动滑轮上。 答案:

17. 【解析】(1)若杠杆的右端下沉,即右端较重,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以达到其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这时,挂上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我们所要加的动力或阻力,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此时该力与杠杆恰好成直角,即此时对应杠杆的长度即为力臂。(2)通过这一次实验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结论是不合理的,因为偶尔一次实验的数据很可能具有偶然性,所以必须多进行几次实验方可得出结论。(3)由于该实验中,杠杆的支点没有在中间,所以该实验中会受到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所以出现了题目

中所提到的问题。

答案:(1)左 水平 力臂 (2)F 1l 1=F2l 2 不合理 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3)杠杆自重的影响 18. 【解析】(1)在测绳端拉力时,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η=

W 有W 总

=

Gh 4 N⨯0.1 m

=≈74% Fs 1.8 N⨯0.3 m

(3)由数据知第2次实验中,s 为h 的3倍,所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为6 N,其他3组为4 N。所以第2次实验是用乙图做的;第4次实验s 为h 的5倍,所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第4次实验是由丙图做的。

(4)分析第1、2次实验,两次所用滑轮组相同,但第2次物重大于第1次物重,机械效率也大于第1次的机械效率,所以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两次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3次实验的动滑轮较重,而机械效率较低,所以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5)第3、4次实验只是改变了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没变,所以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答案:(1)匀速 (2)74 (3)乙 丙 (4)增加物重 越低 (5)无关

19. 【解析】(1)利用卷扬机将砖块运到楼上,克服砖块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

W 有=Gh=4 000 N×10 m=4×104 J

(2)此滑轮组用两段绳子提升砖块,所以拉力F 移动的距离: s=2h=2×10 m=20 m 则拉力做的功:

W 总=Fs=2 500 N×20 m=5×104 J (3)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W 有

4⨯104η=W = J

5⨯104 J

=80% 总答案:(1)4×104 J (2)5×104 J

3)80%


相关内容

  • 工程机械安全管理条例讨论稿
  • 绵阳市工程机械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工程机械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工程机械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在绵阳市境内从事工程机械的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以及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 工程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 ...

  • 2016年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调查分析及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2022年) 报告编号:168608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 运行状况 ...

  • 基于起重机械无损检测的常见技术研究
  • 基于起重机械无损检测的常见技术研究 [摘要]起重机械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特种设备,不仅种类多样,而且结构各异,因而应用的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提高起重机检测质量,保证其具有更加理想的运行状态,本文将针对目视检测.射线检测以及超声检测等几种常见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起重机械:无损检 ...

  • 硅微机械谐振压力传感器技术发展
  • 第49卷第20期机械 工 程学报 Vol_49No.202013年10月 JOURNALOF MECHANICALENGINEERING Oct. 2013 DOI:10.3901,JM匝.2013.20.002 硅微机械谐振压力传感器技术发展 苑伟政1,2任森1,2邓进军1,2 乔大勇 1,2 ( ...

  •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 名: 杜宗飞 学 号: 2011090118 专 业: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班 级: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01班 指导教师: 赵建明 实习时间: XXXX-X-X -XXXX-X-X 20XX 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 ...

  • 北京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若干规定
  • 北京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若干规定 北京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若干规定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若干规定 北京市建筑工程起重机械监督管理规定 [文号]京建施[2007]71号 [颁布单位]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颁布日期]2007-01-18 [生效日期]2007- ...

  • 浙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 浙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 压缩气缸自动控制系统 陈佳孙 (10自动化1班B09330101) 1前言 对具有密闭容器性质的产品来说,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泄漏且泄漏量超过了允许范围, 不仅产品功能会受到影响, 严重时可能导致火灾.爆炸.有害气体溢出等严重后果, 引发不可挽回的损 ...

  • 矿山机械安全检测技术
  • 摘要: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矿山安全检测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矿山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矿山 机械安全 检测 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 ...

  •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0307
  •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课 程 标 准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 建议学时: 60 - 80 建议学分: 3 - 4 编 制: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团队 批 准: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修订时间: 2008 年 10 月 20 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定 ...

  • 输电杆塔攀爬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