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花卉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势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地理位置为北纬03°20′至20°18
′,东经107°10′至119°10′。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其中海南岛面积3.39万平方 公里。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 室”的美称,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 ℃, 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日照时数为
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雨 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 土地总面积353.54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人均土 地约0.47公顷。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28.04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 的土地约25.5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待 开发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连片,宜于开垦和机耕。海南土地后备资
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海口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
41′,地处海南岛北部,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地势平
缓,绝大部分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农业用地1756平方 公里,主要土壤类型有玄武岩砖红壤、火山灰幼龄砖红壤、沙页岩 砖红壤、带状潮沙泥、滨海沙土。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 太阳辐射量可达到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
2
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年平 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
1.2 种植基础优势
1.2.1 海南花卉产业概况
2006年海南全省花卉产业面积5.63万亩, 产值4.35亿多元, 分
别占热区的5.6%和5.1%。海南花卉产业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北部的海口和南部的三亚,其中海口市花卉种植面积约3.5万亩, 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海口市的部分乡镇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花卉专 业产区,如海口市美兰区是全省花卉产业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区
花卉种植面积达1.6万亩,1000亩以上的花卉种植基地有2个,200~ 1000亩的花卉种植基地有12个,大林兰花合作社等许多花卉专业合 作组织相继成立。
在花卉产品种类方面,海南花卉产品主要有鲜切花切叶、园林
绿化苗木和观叶植物等几大类。其中,尤其以鲜切花切叶最能体现 海南岛屿地方特色和交通运输优势。目前我国花卉界有“云南的鲜 切花,海南的鲜切叶”之说。全国的鲜切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
其鲜切花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而海南则因为光热条件充足,雨 量充沛,空气清洁,土壤肥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叶生产基地, 其产品以质量好,规格整齐,上市量大而深受销售商和消费者的青 睐,尤其在冬季,产品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因此,海南省的鲜 切叶产业最近几年有较快的发展。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1400亩剧增
3
到了2006年的近10000亩,所生产的鲜切叶产品巴西铁、散尾葵、 龟背竹、春羽、针葵、鱼尾葵等,占了全国鲜切叶市场的较大份额, 其中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然而,如生产 商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生产布局混乱,组织形式原始; 品种少,产品更新慢、科技含量低、设施及工艺流程落后,缺乏现 代化技术和管理,尚未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市场建 设落后、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等很多问题,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 省鲜切叶产业的发展,导致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 求,前年春节期间,出现了上海、北京、沈阳、郑州等大城市花商 抢购海南龟背竹的现象,仅三、四个月之内,我省生产的90余万支 龟背竹全部脱销。
1.2.2 海口鲜切叶发展概况
海口市是海南花卉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全省鲜切叶的主
产区,其鲜切叶种植面积约占全市花卉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占全 省鲜切叶种植面积约达90%,达到8000多亩。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散 尾葵、巴西铁、龟背竹、春羽、富贵竹、朱蕉、鱼尾葵等。在鲜切
叶的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了一些优势发展区域,如美兰区鲜切叶 种植面积达到了3200多亩,琼山区4000多亩,龙华和秀英区约1000 亩。鲜切叶已经成为了部分乡镇的特色产业。
1.2.3 项目单位种植基础优势
海南省林业总公司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探索兰花和散尾葵等
热带花卉产业持续发展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公司花卉业已
4
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建成的花卉生产基地已经达到2300多 亩,花卉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在海南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具 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公司及下属农场岭脚农场种植的鲜切叶散尾
葵近1700多亩,每亩年产值达到13000元,每亩年利润10000元。其 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包装保鲜技术、营销网络等均较为成熟,具备 了通过种苗、栽培管理、采收等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和统一包装、 保鲜、销售,以及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带动全省鲜切叶产业发展的 基本条件。同时,我司拥有全省最大的花卉种苗研发及生产中心; 在花卉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正承担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多项科 研项目;公司还与省科技厅配合,建立了海南省农业科技服务110 花卉龙头服务站,把花卉技术推广服务纳入了全省农业科技服务网 络之中。
1.3 物种资源优势
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
生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的维管束植物已记录的有4200多种,约 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3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世界热带的80个科
显花植物属、种最多的第一类17科,海南全有。在这些植物资源中, 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多种,其中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 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果树(包括野生)142 种;芳香植物70多种;可供开发的观赏植物资源达450多种。
5
1.4 政策优势
2004年10月,农业部南亚办组织编写了《热作产业发展“十一 五”规划》,热带花卉产业是《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海南省 列为热带花卉优势区域。国务院批准的《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和《海南省科技“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海南要大力发展“热带 花卉”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海南生态省建设和“文明生态村” 建设提质增效。《海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市场为 导向、科技为动力、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提高全省花卉产业的国际、 国内竞争力为核心,加强花卉优势区域建设”的指导思想,制定了
至2010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值15亿元的总体发展 目标。规划的主导产业包括:以石斛兰、文心兰、红掌、鹤蕉等为 主的鲜切花;以散尾葵、鱼尾葵、龟背竹、富贵竹等为主的鲜切叶 (切枝);以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观赏凤梨、红掌等为主的 盆栽花卉;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观赏苗木等。
2007年,海南省启动了“热带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
究”专项。提出将热带花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新品种
热带花卉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势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地理位置为北纬03°20′至20°18
′,东经107°10′至119°10′。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其中海南岛面积3.39万平方 公里。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 室”的美称,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 ℃, 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日照时数为
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雨 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 土地总面积353.54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人均土 地约0.47公顷。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28.04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 的土地约25.5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待 开发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连片,宜于开垦和机耕。海南土地后备资
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海口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
41′,地处海南岛北部,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地势平
缓,绝大部分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农业用地1756平方 公里,主要土壤类型有玄武岩砖红壤、火山灰幼龄砖红壤、沙页岩 砖红壤、带状潮沙泥、滨海沙土。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 太阳辐射量可达到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
2
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年平 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
1.2 种植基础优势
1.2.1 海南花卉产业概况
2006年海南全省花卉产业面积5.63万亩, 产值4.35亿多元, 分
别占热区的5.6%和5.1%。海南花卉产业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北部的海口和南部的三亚,其中海口市花卉种植面积约3.5万亩, 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海口市的部分乡镇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花卉专 业产区,如海口市美兰区是全省花卉产业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区
花卉种植面积达1.6万亩,1000亩以上的花卉种植基地有2个,200~ 1000亩的花卉种植基地有12个,大林兰花合作社等许多花卉专业合 作组织相继成立。
在花卉产品种类方面,海南花卉产品主要有鲜切花切叶、园林
绿化苗木和观叶植物等几大类。其中,尤其以鲜切花切叶最能体现 海南岛屿地方特色和交通运输优势。目前我国花卉界有“云南的鲜 切花,海南的鲜切叶”之说。全国的鲜切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
其鲜切花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而海南则因为光热条件充足,雨 量充沛,空气清洁,土壤肥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叶生产基地, 其产品以质量好,规格整齐,上市量大而深受销售商和消费者的青 睐,尤其在冬季,产品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因此,海南省的鲜 切叶产业最近几年有较快的发展。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1400亩剧增
3
到了2006年的近10000亩,所生产的鲜切叶产品巴西铁、散尾葵、 龟背竹、春羽、针葵、鱼尾葵等,占了全国鲜切叶市场的较大份额, 其中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然而,如生产 商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生产布局混乱,组织形式原始; 品种少,产品更新慢、科技含量低、设施及工艺流程落后,缺乏现 代化技术和管理,尚未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市场建 设落后、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等很多问题,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 省鲜切叶产业的发展,导致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 求,前年春节期间,出现了上海、北京、沈阳、郑州等大城市花商 抢购海南龟背竹的现象,仅三、四个月之内,我省生产的90余万支 龟背竹全部脱销。
1.2.2 海口鲜切叶发展概况
海口市是海南花卉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全省鲜切叶的主
产区,其鲜切叶种植面积约占全市花卉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占全 省鲜切叶种植面积约达90%,达到8000多亩。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散 尾葵、巴西铁、龟背竹、春羽、富贵竹、朱蕉、鱼尾葵等。在鲜切
叶的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了一些优势发展区域,如美兰区鲜切叶 种植面积达到了3200多亩,琼山区4000多亩,龙华和秀英区约1000 亩。鲜切叶已经成为了部分乡镇的特色产业。
1.2.3 项目单位种植基础优势
海南省林业总公司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探索兰花和散尾葵等
热带花卉产业持续发展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公司花卉业已
4
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建成的花卉生产基地已经达到2300多 亩,花卉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在海南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具 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公司及下属农场岭脚农场种植的鲜切叶散尾
葵近1700多亩,每亩年产值达到13000元,每亩年利润10000元。其 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包装保鲜技术、营销网络等均较为成熟,具备 了通过种苗、栽培管理、采收等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和统一包装、 保鲜、销售,以及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带动全省鲜切叶产业发展的 基本条件。同时,我司拥有全省最大的花卉种苗研发及生产中心; 在花卉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正承担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多项科 研项目;公司还与省科技厅配合,建立了海南省农业科技服务110 花卉龙头服务站,把花卉技术推广服务纳入了全省农业科技服务网 络之中。
1.3 物种资源优势
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
生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的维管束植物已记录的有4200多种,约 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3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世界热带的80个科
显花植物属、种最多的第一类17科,海南全有。在这些植物资源中, 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多种,其中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 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果树(包括野生)142 种;芳香植物70多种;可供开发的观赏植物资源达450多种。
5
1.4 政策优势
2004年10月,农业部南亚办组织编写了《热作产业发展“十一 五”规划》,热带花卉产业是《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海南省 列为热带花卉优势区域。国务院批准的《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和《海南省科技“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海南要大力发展“热带 花卉”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海南生态省建设和“文明生态村” 建设提质增效。《海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市场为 导向、科技为动力、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提高全省花卉产业的国际、 国内竞争力为核心,加强花卉优势区域建设”的指导思想,制定了
至2010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值15亿元的总体发展 目标。规划的主导产业包括:以石斛兰、文心兰、红掌、鹤蕉等为 主的鲜切花;以散尾葵、鱼尾葵、龟背竹、富贵竹等为主的鲜切叶 (切枝);以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观赏凤梨、红掌等为主的 盆栽花卉;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观赏苗木等。
2007年,海南省启动了“热带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
究”专项。提出将热带花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新品种